登陆注册
63789500000007

第7章 《庄子》摘译1

第三章《庄子》摘译

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宁唯北窗月,自为上皇人。

丛筱轻新署,孤花占晚春。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

唐?钱起《衡门春夜》

庄子生平

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蒙:当时的蒙县。关于蒙的现代地理位置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南商丘说、安徽蒙城说、山东东明说等。出生于约公元前369年,逝世于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先秦七子之一,与老子齐名,被并称为老庄。尊为“道家之祖”。

庄周是宋国的皇室后裔,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后世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才华横溢,崇尚自由且无意仕途,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是乡镇级管漆园的小官,并且时间短暂,史称“漆园傲吏”。先秦时期,很多诸侯国均建有皇家漆园,后又出现了私家漆园。各国均设置有管理漆树园种植和生产的官吏,称之为“漆园吏”或“漆园啬夫”。

当年楚威王听说庄子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贵重礼物,聘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是很多的财富,卿相的位置也很尊贵,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牺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带有美丽花纹的条带,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那时,它就想当个小猪仔免受宰杀,也办不到了。请你快点给我走得远一些,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里自己寻找快乐,也不原意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想做官,这样子挺好,就让我永远享受自由和快乐吧。’

庄子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他在乱世之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据说庄子曾经隐居在离狐县附近的一座小山‘南华山’生活,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并于同年将离狐县改为南华县。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简练的二百余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

《庄子》一书

庄子学识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深入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他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隐居潜心研究道学著成《庄子》一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和《周易》、《道德经》并称为“三玄”。《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多字。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晋?郭象《南华真经序》:庄子闳才命世,诚多英文伟词。正言若反,故一曲之士,不能畅其弘旨,而妄窜奇说。若《阏弈》、《意修》之首,《卮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若此之类,十分有三。或牵之令近,或迂之令诞,或似《山海经》,或似《占梦书》,或出《淮南》,或辩形名,而参之高韵,龙虵并御,且辞气鄙背,竟无深奥,而徒难知以困后蒙,令沉滞失流,岂所求庄子之意哉?故皆略而不存。今唯裁取其长,达致全乎大体者,为卅三篇焉。

郭象对《庄子》进行删减,原因是汉以前的《庄子》是庄子及其学生,乃至与庄学有关的人士参与编撰,‘一曲之士,不能畅其弘旨,而妄窜奇说。’并且‘辞气鄙背,竟无深奥。’郭象认为多人参与编撰的《庄子》年代久远失却庄子本意,所以操刀弄斧予以删减,以期‘裁取其长,达致全乎大体’。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符合证道的基本条件,认为庄子蔑视权贵,是不能真正了解庄子所致,道与功名利禄多少有些矛盾,人生的时间有限,非此即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间在于证道者权衡。证道者多异于常人,这原本是自然的现象,任何人均以遵纪守法为前提,个性的自由无可厚非,前提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法律和道德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庄子》在元初曾遭到禁毁,其各家注本也大多由此亡轶或缺散。《庄子》与《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等著作已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其书彰显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占有重要一席。

《庄子》考据

通常学者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章是庄子撰写,“外篇”十五篇或为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们一起合作写成的,反映了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要复杂些,应该是庄子学派所写,有一些篇幅被认为不该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例如《盗跖》、《说剑》等。总的来说,《庄子》一书其思想比较统一。

《庄子》特点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对道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其内容包罗丰富,思想自由,涉及政治、社会、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辞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力的丰富多彩,气势的波澜壮阔,情致的高远旷达,瑰丽诡谲,给人以超凡脱俗与清逸美妙的感受,是先秦诸子文章中的典范之作。其奔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构成了庄子独有的思维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因此庄子不仅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庄子词章运用得娴熟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演绎得妙趣横生,他的作品被誉为“文学之中的哲学,哲学里的文学”。《庄子》一书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很多灵思和哲理,是通过庄子与其好友惠施的辩论得以彰显。

鲁迅评论:“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均以老子为旨归。

《庄子》探讨万事万物的本源,对宇宙生成、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独到的理解和详尽的论述,并且具有批判哲学的特点。他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文章随性流出,活泼风趣且深刻。庄子的散文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在古典散文中别具风采,赢得了无数文人雅士的仰慕。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假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庖丁解牛”“望洋兴叹”“井底之蛙”“朝三暮四”“屠龙之技”等著名寓言均出自他的著作。

庄子观点

《庄子》思想源出老聃,有逍遥处世行为,持万物齐一思想,养生顺乎自然,行止不为物累,云‘内圣外王’之论,性善论,循环论,思想瑰丽驳杂。

庄子认为“道”客观真实的存在,“道”乃宇宙万物的本源。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人”指“人为”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并即是“伪”字。不要为了人工而丧失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违背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相融,这正是庄子眼中‘德’的表现。“仁义”二字是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是道家思想的基础,庄子追求不凝滞于物的逍遥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功利,乃至欲壑难填,失却本来,这是瘀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物,才可乘物以游心,从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才是全生。庄子学说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齐物论:庄子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这种‘齐’惟有证道可致。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希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混天地于大同的长生久视境界。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逍遥无待,此种状态正适合于证道。“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老聃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诚如庄子所言:‘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庄子主张自然,同老子学术一脉相承,‘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则寓言反对人为干预。庄子返璞归真的思想同他生活的年代有一定的关系。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如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道生万物,万物平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但主旨归于老聃哲学。

先秦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于探求世界万物的根据和原则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学说。庄子学说明显不同于其他诸子,源出于老子,却也有别,他的中心思想是形而上学的、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

庄子提出的‘逍遥处世’之说,是飘逸灵新的一种洒脱,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逍遥处世符合证道的规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儒学在“罢黜百家”之后,孔、孟、荀虽不尽同却能源远流长,而庄子只留给后世对他的不理解,这也是显学和隐学的区别。大道没有亲身实践,谈论总在墙外。在中国古代没有学者能对庄子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予以发展,其学术理论卓然独立,要不出老子。

庄子轶事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施漫步濠水桥上,见水里游动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山海经》里传说吃儵鱼肉就能使人无忧无虑。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儿的快乐,由此就可以断定。”庄子说:“咱们从开始谈,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刚才我是在濠水河边上见鱼才知道的。”

濠梁之辩可见庄子的聪慧和诡辩之能。言为心声,庄子仰慕鱼的逍遥之游亦现端倪。

鸱得腐鼠:

惠施做魏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阿谀奉承者告诉惠施说:“庄子来此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惠施闻听惊恐,张贴告示搜捕了庄子三昼夜。庄子欣然拜访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鹓鶵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会栖息,不是竹果不吃,不是甜泉不饮。此时猫头鹰捡到一只腐臭的耗子,在那里享受美味,鹓鶵飘然飞过,猫头鹰仰头发出‘咳!’之警声,生怕鹓鶵抢夺它的佳肴。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卿位来震吓我吗?”

对待功名利禄人各有志,推己未必及人,庄子之心在道上。儒家和道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道不同不相为谋。

材与非材:

庄子在林中看到一棵高大茂盛的树,却不见伐,于是感到奇怪,伐木者不以为然地说:“这是废材,拿它做船会沉水;削成棺材很快就腐烂;做门窗油脂总也不干;做柱子虫子会侵蚀,因此没人砍伐。”庄子说:“正因如此,树终其天年了。”

庄子住朋友家里,朋友杀鹅款待。童仆请询:“一只鹅会叫,另一只不会,请问杀哪只?”答:“杀那只不会叫的。”

弟子向庄子请教:“树因不成材而终其天年,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您如何看待?”庄子回答:“成材与不成材都有可能糟祸。如果安心证道,没有誉辱,若龙隐没,顺应自然于原始状态中,怎么会有祸呢?在人世间功成会遭毁坏,强大会走向衰微,锋利遇刚缺损,尊贵受到妒忌而倾覆,如何偏执一方?”

在世间用与非用相对而言,福祸相互转换,功名利禄既可以益人,也可以害人。唯有证道出于世间,脱离厉害关系才可全保。

匠石运斤: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之墓,对随人说:‘郢人用极小白泥涂抹了自己的鼻尖,让匠石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无损。郢人不失常态。宋元君知晓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能如此,可是搭伴已经故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世,我再没有可以辩论、匹敌的对手了!’

庄子睿智善辨,其才思在辩论之中迸发出火花,斯人已去,惟留空叹。

鼓盆而歌:

庄子晚年丧妻,友人惠施闻讯,前去吊唁。只见庄子坐守棺旁,手拍瓦盆伴奏,放声歌唱。惠施说:“伉俪多年,她为你养儿成人,如今死去,你看淡不哭也行,竟然敲盆唱歌,这不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哪能不悲伤,但我是冷静对待,想从前她连胚胎也未成,再早些,魂气都没有。后来恍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于是有了胚胎,变成幼婴,成为独立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回归死亡。回顾一切同四季变化多么相似,现在她将从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吟歌相送,反去嗷哭,也太不懂生命之理了,所以我节哀敲盆吟歌。”

望洋兴叹:

秋至,暴雨使河水上涨,众多溪水汇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河神洋洋自得,自以为天下最大了。他顺流东奔,一直来到北海边,望不见水的边际,于是河神一改先前之得意,对北海神感叹道:“原来我自高自大,今天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才知道自己浅薄无知。”北海神谦虚地说:“我存于天地间,恰似高山之小石而已。况天地也不能称大,毫毛之末也不是最小,时空的变换没有穷尽,我们又有什么可夸耀的呢?”

鲁王养鸟:

鲁国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派人捉住,亲自供养在庙堂里。让宫廷奏乐给鸟听,设筵席款待鸟吃,以表尊敬。可是鸟反致失常,滴水不沾,更不尝肉,三天之后饿死了。

鲁王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

庄子陪葬:

庄子濒亡,弟子们想奢侈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都是我的陪葬,难道不够多吗?哪里还用其它?”学生说:“恐怕乌鸦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吃,在下面被蚂蚁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这是偏心呀。”

后世评价

后世对庄子的评价多有盛赞:

先秦孙卿《荀子?解蔽》:“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齐物,无人我之相,自然视功利若糠秕。

西汉司马迁:“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庄子才思敏捷,擅辞文章,巧用寓言,批驳当时他不以为然的各个学派,性格使然。

唐朝李白:“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李白盛赞庄子万古高风,凡夫俗子难登望月楼,金丹大道难窥底蕴。

唐朝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

唐朝成玄英《南华真经疏序》:‘夫庄子者,所以申道德之深根,述重玄之妙旨,畅无为之恬淡,明独化之窅冥,钳揵九流,囊括百氏,谅区中之至教,实象外之微言者也。’

宋朝罗勉:《庄子》为书,虽恢谲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合,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奇之,顾其字面,自是周末时语,非复后世所能悉晓。

宋朝王安石《题蒙城清燕堂》: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

宋朝苏轼:“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明朝徐渭《读庄子》: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

宋朝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南华老仙盖病列国战争,习趋隘陋,一时学者局于见闻,以纵横捭阖为能,掠取声利为急,而昧夫自己之天,遂慷慨著书,设为远大之论,以发明至理,开豁人心......盖善论天道者必本乎人,能尽人道者可配乎天,天人交通,本末一致。论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此万世不易之理,所以立人极、赞天道也。’

明朝陆西星:庄子南华三十二篇,篇篇皆以自然为宗,以复归于朴为主,盖所以羽翼道德之经旨。其书有玄学,亦有禅学,有世法,亦有出世法,大抵一意贯串,所谓天德王道皆从此出。

清朝金圣叹:认定为‘天下奇书’。

现代郭沫若《鲁迅与庄子》: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每个人都渴望精神和肉体的自由。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胡文英《庄子独见》: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后世儒家对庄子及其言论贬损者也不乏其人,如班固、郭象、葛洪、王坦之、李磎等为典型的代表主张难庄、碎庄、废庄,庄子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世公论。

庄周梦蝶

药径深红藓,山窗满翠微。羡君花下酒,蝴蝶梦中飞。《题崔逸人山亭》

‘庄周梦蝶’典出《庄子?齐物论》,庄子运用浪漫的想象力和美妙的文笔,通过对梦中变化为蝴蝶和梦醒后蝴蝶复化为己事件的描述与探讨,提出了人无法区分真实与虚幻和生死物化的观点。故事短小,其渗透了庄子诗化哲学的精义,成为庄子诗化思想之一,浪漫的思想情感和丰富的人生哲学思考,引发后世众多文人骚客的共鸣。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喻:通“愉”,愉快。适志:合乎心意,心情愉悦。觉:醒来。蘧蘧然:惊动的样子。一说僵直的样子。分:区分、区别。物化:事物自身的变化。此处意思为:外部事物都会与自身交合,即万事万物最后都是要合而为一,指大道时而化为庄周,时而化为蝴蝶。

曾经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宛若真境灵动的一只蝴蝶,心情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忽然间醒来,懵懂中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人生像梦一样,他认真的想了想,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中变成了庄周呢?庄周与蝴蝶肯定是有区别的,这应该是物我合一吧。庄子梦中幻化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记了自己原来是人,醒来后才发觉自己仍然是庄子。究竟是庄子梦中变为蝴蝶,还是蝴蝶梦中变为庄子,实在难以分辨。

庄子梦中旖旎美妙的感受,引发了后世才子骚客的憧憬和心驰神往,关于《庄周梦蝶》的典故,后世诗词歌赋泛泛相生,缤纷绚丽,现摘录一些,以飨读者。

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黄庭坚《寂住阁》诗:“庄周梦为胡蝶,胡蝶不知庄周。当处出生随意,急流水上不流。”

辛弃疾《念奴娇?和赵国兴知录韵》词:“怎得身似庄周,梦中蝴蝶,花底人间世。”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四折:“惊觉我的是颤巍巍竹影走龙蛇,虚飘飘庄周梦蝴蝶。”

黄庭坚《次韵石七二七首》之六:“看着庄周枯槁,化为胡蝶翾轻。”

白居易《疑梦二首》之二:“鹿疑郑相终难辨,蝶化庄生讵可知。”

骆宾王《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之二:“有蝶堪成梦,无羊可触藩。”

崔涂《金陵晚眺》诗:“千古是非输蝶梦,一轮风雨属渔舟。”

黄庭坚《古风次韵答初和甫二首》之二:“道人四十心如水,那得梦为胡蝶狂。”

李嘉《春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梦蝶留清簟,垂貂坐绛纱。”

陆游《遣兴》诗:“听尽啼莺春欲去,惊回梦蝶醉初醒。”

马致远《夜行船?秋思》曲:“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陆游《吾年过八十》诗之一:“化蝶有残梦,焦桐无赏音。”

谢宗可《睡燕》诗:“金屋昼长随蝶化,雕梁春尽怕莺啼。”

李群玉《半醉》诗:“渐觉身非我,都迷蝶与周。”

赵翼《新霁同杏川诸人散步》诗:“声在树间禽姓杜,香寻花底蝶为周。”

萧纲《十空?如梦》诗:“未验周为蝶,安知人作鱼。”

吴融《杏花》诗:“愿作南华蝶,翩翩绕此条。”

李群玉《昼寐》诗:“正作庄生蝶,谁知惠子鱼。”

钱起《衡门春夜》诗:“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

“庄周梦蝶”提出了一个哲学论点,其探讨的课题是‘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究竟能不能确切地区分真实和虚幻’。古人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人是否能够分辨出真实和虚幻?如果梦足够真实,人没有任何能力知道自己是在做梦。一般人看来,一个人在醒时的所见所感是真实的,梦境是幻觉并不真实。庄子以为不然。虽然醒是一种境界,梦是另一种境界,二者并不相同。庄周是庄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庄周看来,他们都只是一种现象,是道运动中的一种形态、一个阶段而已。庄子用最简单的寓言来说明一个本质问题,即生死问题。老聃云:‘吾不敢为主,而为客。’张伯端云:‘饶它为主我为宾’,那个‘主’是什么?即是大道,人生实为幻境,而不自知。时空皆可转换,而非永恒。《庄子》具自由精神,追求自由“无待”的人生,这种无待就是大道。人本身并非自由,老聃云:‘吾所以有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只有形而上,方能真自由。

“庄周梦蝶”中昭示世人“人生似幻化,终当归虚无”,蝴蝶在梦中,人生亦如梦,人与蝴蝶在时空的节点上相对存在,随境变幻,惟有无待不变,才会永恒。宋?苏轼《题西林壁》里云:‘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人作为存在者对存在进行追问时,确实是难以明辨。郭象云:“今之不识胡蝶,无异于梦之不识周也,而各适一时之志,则无以明胡蝶之不梦为周矣。世有梦经百年者,则无以明今之百年非假寐之梦者也。”即使今天,人对自身和宇宙的认识依然在探索之中,限于自身和成见的阻碍,认知依然有限。

《庄子》摘译

《庄子》难读难懂,尤其现代社会距离其成书已达两千五百多年,时过境迁,其书‘意出尘外,怪生笔端。’行文雄浑飞越,意境瑰丽诡谲,把握其真义非易。宋朝罗勉道《南花真经循本》:‘《庄子》为书,虽恢谲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合,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奇之,顾其字面,自是周末时语,非复后世所能悉晓。’然‘此书不可不读,亦最难读。东坡一生文字,只从此悟入。大藏经五百四十函,皆自此中细绎出。’因为‘其书虽为不经,实天下所不可无者。郭子玄谓其不经而为百家之冠。’现不揣浅陋摘译一些文字,希冀契合庄子本意为是。

逍遥游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北海有一条名为‘鲲’的鱼,有几千里大,它变化成鸟叫‘鹏’,鹏也很大,它的背部就有几千里,鹏振翅而飞,翅膀好像天际之云。这只鸟在风起海动的时候,就飞往南海,南海是天之大池。

冥本意是幽暗不明,引申为深邃。冥,幽也,夏六月也。——《说文解字》。冥有时间之意;冥乃天池,也有空间之意。冥实有道之意也,是成道与未成道的区别,未成为冥,成则明矣。北冥和南冥,是二也是一。天下只一道。鹏和鲲是阴阳的代名词,出水为鹏,入水为鲲。特点是其大无外。鱼化为鹏,是阴阳转化之意。一‘怒’字可见振奋之情,勃然之意,‘怒而飞’和‘海运’,均有火候之象。‘化而为鸟’和‘徙于南冥’即是阳转化为阴,阴转化为阳之意。冥,六月,鲲一去六月,鹏一来六月,合之为一年。时间和空间相融,冥也,混沌也。空间分为南北,时间则以飞驰。阴阳随之转化,阳阴来往,在时为四季更替,在空为南北轮回。无有时空,返回原点即是道。

烹炼金丹乃是以乾坤为鼎炉,此处指‘北冥’‘南冥’,其实则一。仅鲲就有几千里大,鹏之背也有几千里,南北冥不知大如几何,自然为一矣。鲲在此遨游,鹏在此翱翔。鲲鹏指药物,阴阳也。‘怒而飞’和‘海运’是动态之阴阳转化,滋生万千,火候是矣。

金丹大道自古隐晦,经庄周譬喻更是玄妙莫测,不见真谛。难怪后世读之仅倾慕其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对其瑰丽诡谲的内涵,高远旷达的本义辄无法契合。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齐谐》这本记载奇闻逸事的志怪书籍里说:‘大鹏飞往南海,水花溅起高达三千里,翅膀拍起旋风直上九万里,鹏乘着六月飓风飞驰而去,’野马一般的迅疾,飞扬的尘土,生灵被风吹起而飘荡。天空辽阔湛蓝,那是它的本色吗?它的长远真的没有极致吗?大鹏若是往下看,大概也是这样的景致吧。

鹏之飞翔带动水花直起三千里,翅膀煽动处旋风直上九万里,其气势之恢弘有如炼丹火候之壮烈,带起炉中杂质飞扬,炉火之熊熊燃烧直至纯青,将渣滓燃烧殆尽,真金经烈火锻炼,愈加金光熠熠,真金不怕火炼,烹炼金丹火候至足,鼎中自然炫耀生辉。

大鹏腾空万里六个月直飞南海,鲲鱼深潜瀚海遨游六个月复回北海,正应一年之机,周天火候足矣。年中取月,日中用时,其周天火候之机深矣。

大道有如天之苍茫,没有极处。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道的本色无始无终,无内无外。竖穷三际,横遍十方。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如果水积累的不够深厚,也就无法浮起大船。在堂前的坑洼处倾倒一杯水,放一叶草可以当成船,要是放上杯子则粘滞了,和水浅船大的道理是一样的。大风积聚的如果不够厚重,那么承载鹏的大翅膀也没有力量,鹏程九万里是缘自飓风在下面助其翱翔,背负青天的鹏借助风力而没有什么力量能阻挡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

鹏的飞翔借助飓风,烹炼金丹要有火候,如果火力不足,则难以烹炼出真正的龙虎大丹。

蜩与小鸠嘲笑大鹏说:‘我尽自己的力量全力飞行,碰到榆树和檀树飞不上去,还会掉落下来,哎呀,你何必飞往九万里之外的南海呢?’去野外只需要带三顿饭,肚子里还是饱的,要是去百里之外,则准备过夜的粮食,去千里之外,则准备三个月的饮食。这两只小虫鸟又怎么会知道这些呢?

蜩与小鸠不理解鲲鹏之于南海北冥的境界怎样,有如百姓不清楚炼丹的景致如何。证道者有如大鹏展翅翱翔于长空,又似鲲鱼遨游于瀚海,放之可达六合。阴阳际会,金丹一点灵质生成,卷之退藏于密。凡夫俗子又怎么能理解其中的玄奥境界呢?

飞行于千里之外,须准备三个月资粮,说明炼丹非一日之功,成道非一时之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聪明的人知道愚笨的人笨在哪里,愚笨的人不会知道聪明的人聪明在何处。短寿的不清楚长寿的经历,这些怎么会知道呢?朝生暮死的虫子不会知道一个月的时光,春生夏死或夏生秋死的蝉怎么知道一年的时光如何呢?这是寿命短呀(寿命之外的事情当然不会知道)。所以平常人也不会理解长生久视是怎么回事。

南方曰楚。《李善注》朔,北方也,楚,南方也。南方的南方也即南极也,有寿命玄远的灵质,以五百年为一个春季,五百年为一个秋季。远古时期有棵大椿树,它是以八千年为一个春天,八千年为一个秋天。彭祖至今都以长生久视而闻名于世,芸芸众生都想和他相比较持平,这不是太可悲了吗?

金丹大道乃长生久视之学,世人均斥之为迷信,无道之人无法理解有道之士的道在哪里,有如‘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认为看不见的就不存在,有如井底之蛙,不知天外有天。彭祖有道乃实修实证,众人也想长生却不去亲力亲为,只想结果,舍去过程,只想收获,却不付出,这不可悲吗?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肩吾同连叔说:‘我听接舆说话,夸大其词没有根据,高论一发便不可收拾。我惊讶他的话像银河一般无边无沿,不合事理,不合常情。’

连叔问:‘说了些什么?’

肩吾答道:‘他说在遥远的姑射山有神仙居住,肌肤像冰雪一般的凝滑,曼姿若少女一般,不吃五谷杂粮,依靠吸风饮露,乘云气驾驭飞龙,遨游于四海之外。他敛气凝神,能使万物不受疫病灾变,而五谷丰登。’我以为他说的都是狂妄之语而不相信他。

连叔说:‘真是这样,文章无法给盲人看,音乐无法让聋者听。难道只是身体有聋瞎吗?其实在智慧上也有这样的事情,这话就是说你呢。那神人的德行泽荫万物以为一体,又怎么会为这些世间的悲欢离合而辛苦疲惫呢?那神人物质伤害不到他,在漫天大海里不会溺亡,大旱之时金石融化成流水,土山都烧焦了,也不会让他感到炽热。他扬弃的尘垢和瘪谷米糠,都可以造就成尧舜这样的明君,他怎么肯以俗事当成自己的事业呢?’

庄子的这段文字是对至人形态的描述。‘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参同契》则形容为‘潤澤達肌膚’‘顏色悅澤好’‘老翁複丁壯,耆嫗成吒女。’《逍遥游》里的‘不食五谷,吸风饮露。’实则为辟谷。‘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在《参同契》里则形容为‘伏食三載,輕舉遠遊。’《道德经》则描述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逍遥游》里的‘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在《参同契》里则形容为‘众邪辟除,正炁长存。’‘排卻眾陰邪,然後立正陽。’连叔接着对神仙之事进一步描述:‘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在《参同契》里则形容为‘跨火不焦,入水不濡,能存能亡,長樂無憂。’这当然是指法身,而非色身。可见古今道由一,无论老子说的,还是庄子讲的都是一个事情,其结果只是一种,虽小异而大同。

肩吾对接舆的不理解也很正常,绝大多数人对神仙之事认为不存在,或是不可思议,所以老聃云‘下士闻道’甚至会‘大笑之’,与这样的人谈道,正如连叔说‘如同让盲人看书,让聋人听曲一样。’他们自然对大道莫名其妙而不会理解和接受。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惠子对庄子说:‘我有一棵大树,别人说叫樗树,它的树干盘结成树疖子,无法用绳墨丈量。小枝杈畸形,圆规方矩无法尺量,它生长在路边,木匠却不会看一眼。现在你的高谈阔论不切实际,大家都不予理睬。’庄子回道:‘你难道没见过野猫和黄鼠狼么?潜伏在那里等候猎物,东蹦西跳不避高下,经常踏中机关而丧命于捕网之中,现在那牦牛大得像天边的云彩一般,它的力气大极了,却不能抓住老鼠。今天你有大树却愁没有用处,何不把它根植于空旷虚无的地方、宽广的旷野之中。你尽可以随心所欲徘徊在树边,潇洒地躺在树下睡觉。不会遭受刀斧的砍伐,外物伤害不到,没有实用之处,又怎么会招来祸害呢?’

庄子言及野猫、黄鼠狼和牦牛是对《道德经》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最好的阐释。微:隐匿之意,也即虚无也。人心险恶莫测,道心居中虚空。有用与无用是相对的,于此有用,于彼无用,无用之用才是大用。万物生存的法则是弱肉强食,人之心机叵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终是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人算不如天算,适者生存。不如证道居于‘无何有之乡’,潜心默默,自可趋利避害。

在世俗人的眼里有用和无用的区别在于当下是否利己,惠子否定庄子是当下见不到益处,大道无形无象,证道人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且高逸多性情洒脱、隐迹藏行,其虽被褐,不见宝玉怀中,所以庄子之论,凡夫俗子自然认为其虚妄不切实际。

惠子假借大树无用贬庄子学说无用,庄子说惠子的大树则喻指身体。‘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乃虚无之意,将身体这棵大树根植于虚无境地滋养,虚无乃是炼丹的炉鼎。《道德经》将虚无之功用进行理论:‘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参同契》里也有相同的表述:‘以無制有,器用者空。’‘內以養己,安靜虛無。’‘四者混沌,徑入虛無。’均是强调虚无的重要性。炼丹只有根植于此才会逍遥自在。

‘不夭斤斧,物无害者。’在《参同契》里形容为‘改形免世厄,號之曰真人。’这才是逍遥的真义呀!立于身而出于身才能成道。《道德经》于此阐述:‘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我们患难缘自有身体,只有珍惜身体才可证道,天下即是大道。

第三章《庄子》摘译

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宁唯北窗月,自为上皇人。

丛筱轻新署,孤花占晚春。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

唐?钱起《衡门春夜》

庄子生平

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蒙:当时的蒙县。关于蒙的现代地理位置有多种说法,包括河南商丘说、安徽蒙城说、山东东明说等。出生于约公元前369年,逝世于公元前286年,(一说公元前275年)。先秦七子之一,与老子齐名,被并称为老庄。尊为“道家之祖”。

庄周是宋国的皇室后裔,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庄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后世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才华横溢,崇尚自由且无意仕途,生平只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是乡镇级管漆园的小官,并且时间短暂,史称“漆园傲吏”。先秦时期,很多诸侯国均建有皇家漆园,后又出现了私家漆园。各国均设置有管理漆树园种植和生产的官吏,称之为“漆园吏”或“漆园啬夫”。

当年楚威王听说庄子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贵重礼物,聘请他去做相国。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是很多的财富,卿相的位置也很尊贵,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牺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带有美丽花纹的条带,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到那时,它就想当个小猪仔免受宰杀,也办不到了。请你快点给我走得远一些,不要侮辱我,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里自己寻找快乐,也不原意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想做官,这样子挺好,就让我永远享受自由和快乐吧。’

庄子不愿去做官,因为他认为伴君如伴虎,只能“顺”。‘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他在乱世之中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恃的精神自由。

据说庄子曾经隐居在离狐县附近的一座小山‘南华山’生活,唐开元二十五年庄子被诏号为“南华真人”,《庄子》一书也被称为《南华真经》,并于同年将离狐县改为南华县。

司马迁在《史记》中用简练的二百余字介绍了庄子的生平。

《庄子》一书

庄子学识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深入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他因崇尚自由而不应楚威王之聘,后隐居潜心研究道学著成《庄子》一书,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庄子》和《周易》、《道德经》并称为“三玄”。《汉书?艺文志》著录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大小寓言二百多个,六万五千多字。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所传三十三篇,已经郭象整理,篇目章节与汉代亦有不同。

晋?郭象《南华真经序》:庄子闳才命世,诚多英文伟词。正言若反,故一曲之士,不能畅其弘旨,而妄窜奇说。若《阏弈》、《意修》之首,《卮言》、《游凫》、《子胥》之篇,凡诸巧杂,若此之类,十分有三。或牵之令近,或迂之令诞,或似《山海经》,或似《占梦书》,或出《淮南》,或辩形名,而参之高韵,龙虵并御,且辞气鄙背,竟无深奥,而徒难知以困后蒙,令沉滞失流,岂所求庄子之意哉?故皆略而不存。今唯裁取其长,达致全乎大体者,为卅三篇焉。

郭象对《庄子》进行删减,原因是汉以前的《庄子》是庄子及其学生,乃至与庄学有关的人士参与编撰,‘一曲之士,不能畅其弘旨,而妄窜奇说。’并且‘辞气鄙背,竟无深奥。’郭象认为多人参与编撰的《庄子》年代久远失却庄子本意,所以操刀弄斧予以删减,以期‘裁取其长,达致全乎大体’。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继承老子学说,蔑视礼法权贵而倡言逍遥自由,内篇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集中反映了此种哲学思想。

自由无拘无束的状态符合证道的基本条件,认为庄子蔑视权贵,是不能真正了解庄子所致,道与功名利禄多少有些矛盾,人生的时间有限,非此即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此间在于证道者权衡。证道者多异于常人,这原本是自然的现象,任何人均以遵纪守法为前提,个性的自由无可厚非,前提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法律和道德是维系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庄子》在元初曾遭到禁毁,其各家注本也大多由此亡轶或缺散。《庄子》与《周易》、《黄帝内经》、《道德经》等著作已共同成为中华民族的源头性经典,其书彰显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占有重要一席。

《庄子》考据

通常学者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章是庄子撰写,“外篇”十五篇或为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们一起合作写成的,反映了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要复杂些,应该是庄子学派所写,有一些篇幅被认为不该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例如《盗跖》、《说剑》等。总的来说,《庄子》一书其思想比较统一。

《庄子》特点

《庄子》一书主要反映了庄子对道的理解和认识,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等,其内容包罗丰富,思想自由,涉及政治、社会、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辞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力的丰富多彩,气势的波澜壮阔,情致的高远旷达,瑰丽诡谲,给人以超凡脱俗与清逸美妙的感受,是先秦诸子文章中的典范之作。其奔逸的想象和变幻莫测的寓言,构成了庄子独有的思维世界,“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因此庄子不仅是中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庄子词章运用得娴熟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演绎得妙趣横生,他的作品被誉为“文学之中的哲学,哲学里的文学”。《庄子》一书里闪烁着睿智的光芒,很多灵思和哲理,是通过庄子与其好友惠施的辩论得以彰显。

鲁迅评论:“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其中的《渔父》、《盗跖》、《胠箧》等篇,均以老子为旨归。

《庄子》探讨万事万物的本源,对宇宙生成、人与自然的关系、生命的价值等都有独到的理解和详尽的论述,并且具有批判哲学的特点。他善于运用各种譬喻,文章随性流出,活泼风趣且深刻。庄子的散文富有浪漫主义气息,在古典散文中别具风采,赢得了无数文人雅士的仰慕。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假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庖丁解牛”“望洋兴叹”“井底之蛙”“朝三暮四”“屠龙之技”等著名寓言均出自他的著作。

庄子观点

《庄子》思想源出老聃,有逍遥处世行为,持万物齐一思想,养生顺乎自然,行止不为物累,云‘内圣外王’之论,性善论,循环论,思想瑰丽驳杂。

庄子认为“道”客观真实的存在,“道”乃宇宙万物的本源。强调事物的自生自化,否认有神的主宰。提出“通天下一气耳”和“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辨证法因素。

庄子最早提出“内圣外王”的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他洞悉易理,深刻指出“《易》以道阴阳”;庄子“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在庄子的哲学中,“天”与“人”是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人”指“人为”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并即是“伪”字。不要为了人工而丧失天然,不要为了世故去违背性命,不要为了贪得去身殉名利,谨守天道而不离失,这就是返璞归真。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相融,这正是庄子眼中‘德’的表现。“仁义”二字是儒家思想的标志,“道德”一词是道家思想的基础,庄子追求不凝滞于物的逍遥境界,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穷的知识、功利,乃至欲壑难填,失却本来,这是瘀滞的。庄子认为只有不滞于物,才可乘物以游心,从而不被任何思想,利益所奴役,才是全生。庄子学说对中国后世哲学、艺术、宗教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齐物论:庄子认为“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天人之间、物我之间、生死之间以至万物,只存在着无条件的同一,即绝对的“齐”,这种‘齐’惟有证道可致。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生死、齐贵贱,希冀“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混天地于大同的长生久视境界。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逍遥无待,此种状态正适合于证道。“游于羿之彀中,中央者,中地也;然而不中者,命也。”老聃云:‘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诚如庄子所言:‘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庄子主张自然,同老子学术一脉相承,‘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这则寓言反对人为干预。庄子返璞归真的思想同他生活的年代有一定的关系。庄子反对儒家的等级观念,如儒家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庄子认为“道通为一”,道生万物,万物平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他的学说涵盖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但主旨归于老聃哲学。

先秦诸子百家都是在探求真理,于探求世界万物的根据和原则中,建立各自的理想和学说。庄子学说明显不同于其他诸子,源出于老子,却也有别,他的中心思想是形而上学的、纯粹抽象思辨的哲学本体论。

庄子提出的‘逍遥处世’之说,是飘逸灵新的一种洒脱,正所谓‘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逍遥处世符合证道的规范,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儒学在“罢黜百家”之后,孔、孟、荀虽不尽同却能源远流长,而庄子只留给后世对他的不理解,这也是显学和隐学的区别。大道没有亲身实践,谈论总在墙外。在中国古代没有学者能对庄子形而上学的本体论予以发展,其学术理论卓然独立,要不出老子。

庄子轶事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施漫步濠水桥上,见水里游动的儵鱼说:“儵鱼在水里悠然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山海经》里传说吃儵鱼肉就能使人无忧无虑。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子说:“我不是你,当然不知道你的想法;你不是鱼,你也不知道鱼儿的快乐,由此就可以断定。”庄子说:“咱们从开始谈,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而问我,刚才我是在濠水河边上见鱼才知道的。”

濠梁之辩可见庄子的聪慧和诡辩之能。言为心声,庄子仰慕鱼的逍遥之游亦现端倪。

鸱得腐鼠:

惠施做魏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阿谀奉承者告诉惠施说:“庄子来此是想取代你做宰相。”惠施闻听惊恐,张贴告示搜捕了庄子三昼夜。庄子欣然拜访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鹓鶵从南海起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会栖息,不是竹果不吃,不是甜泉不饮。此时猫头鹰捡到一只腐臭的耗子,在那里享受美味,鹓鶵飘然飞过,猫头鹰仰头发出‘咳!’之警声,生怕鹓鶵抢夺它的佳肴。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卿位来震吓我吗?”

对待功名利禄人各有志,推己未必及人,庄子之心在道上。儒家和道家一个入世,一个出世,道不同不相为谋。

材与非材:

庄子在林中看到一棵高大茂盛的树,却不见伐,于是感到奇怪,伐木者不以为然地说:“这是废材,拿它做船会沉水;削成棺材很快就腐烂;做门窗油脂总也不干;做柱子虫子会侵蚀,因此没人砍伐。”庄子说:“正因如此,树终其天年了。”

庄子住朋友家里,朋友杀鹅款待。童仆请询:“一只鹅会叫,另一只不会,请问杀哪只?”答:“杀那只不会叫的。”

弟子向庄子请教:“树因不成材而终其天年,鹅却因为不成材而被杀死,您如何看待?”庄子回答:“成材与不成材都有可能糟祸。如果安心证道,没有誉辱,若龙隐没,顺应自然于原始状态中,怎么会有祸呢?在人世间功成会遭毁坏,强大会走向衰微,锋利遇刚缺损,尊贵受到妒忌而倾覆,如何偏执一方?”

在世间用与非用相对而言,福祸相互转换,功名利禄既可以益人,也可以害人。唯有证道出于世间,脱离厉害关系才可全保。

匠石运斤:

庄子送葬经过惠子之墓,对随人说:‘郢人用极小白泥涂抹了自己的鼻尖,让匠石削掉这一小白点,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无损。郢人不失常态。宋元君知晓召见匠石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说:‘我确实能如此,可是搭伴已经故去很久了。’自从惠子离世,我再没有可以辩论、匹敌的对手了!’

庄子睿智善辨,其才思在辩论之中迸发出火花,斯人已去,惟留空叹。

鼓盆而歌:

庄子晚年丧妻,友人惠施闻讯,前去吊唁。只见庄子坐守棺旁,手拍瓦盆伴奏,放声歌唱。惠施说:“伉俪多年,她为你养儿成人,如今死去,你看淡不哭也行,竟然敲盆唱歌,这不太过分了吗?”庄子说:“你说错了,我也是人哪能不悲伤,但我是冷静对待,想从前她连胚胎也未成,再早些,魂气都没有。后来恍惚之际,阴阳二气交配,于是有了胚胎,变成幼婴,成为独立生命。经历了种种苦难回归死亡。回顾一切同四季变化多么相似,现在她将从小屋迁往天地大屋,坦然安卧,我不吟歌相送,反去嗷哭,也太不懂生命之理了,所以我节哀敲盆吟歌。”

望洋兴叹:

秋至,暴雨使河水上涨,众多溪水汇入黄河,水流汹涌而宽阔,河神洋洋自得,自以为天下最大了。他顺流东奔,一直来到北海边,望不见水的边际,于是河神一改先前之得意,对北海神感叹道:“原来我自高自大,今天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才知道自己浅薄无知。”北海神谦虚地说:“我存于天地间,恰似高山之小石而已。况天地也不能称大,毫毛之末也不是最小,时空的变换没有穷尽,我们又有什么可夸耀的呢?”

鲁王养鸟:

鲁国飞来了一只海鸟,鲁王派人捉住,亲自供养在庙堂里。让宫廷奏乐给鸟听,设筵席款待鸟吃,以表尊敬。可是鸟反致失常,滴水不沾,更不尝肉,三天之后饿死了。

鲁王用自己的生活方式来养鸟,不是用养鸟的方法来养鸟。

庄子陪葬:

庄子濒亡,弟子们想奢侈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时间为连璧,星辰为珍珠,万物都是我的陪葬,难道不够多吗?哪里还用其它?”学生说:“恐怕乌鸦老鹰吃您的遗体。”庄子说:“在地面上被老鹰吃,在下面被蚂蚁啃掉,夺过乌鸦老鹰的吃食,再交给蚂蚁,这是偏心呀。”

后世评价

后世对庄子的评价多有盛赞:

先秦孙卿《荀子?解蔽》:“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庄子齐物,无人我之相,自然视功利若糠秕。

西汉司马迁:“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善属书离辞,指事类情,用剽剥儒、墨,虽当世宿学不能自解免也。”庄子才思敏捷,擅辞文章,巧用寓言,批驳当时他不以为然的各个学派,性格使然。

唐朝李白:“万古高风一子休,南华妙道几时修。谁能造入公墙里,如上江边望月楼。”李白盛赞庄子万古高风,凡夫俗子难登望月楼,金丹大道难窥底蕴。

唐朝白居易:庄生齐物同归一,我道同中有不同。遂性逍遥中一致,鸾凤终较胜蛇虫。

唐朝成玄英《南华真经疏序》:‘夫庄子者,所以申道德之深根,述重玄之妙旨,畅无为之恬淡,明独化之窅冥,钳揵九流,囊括百氏,谅区中之至教,实象外之微言者也。’

宋朝罗勉:《庄子》为书,虽恢谲佚宕于六经外,譬犹天地日月固有常经常运,而风云开合,神鬼变幻,要自不可阙,古今文士每奇之,顾其字面,自是周末时语,非复后世所能悉晓。

宋朝王安石《题蒙城清燕堂》:清燕新诗得自蒙,行吟如到此堂中。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庭下早知闲木索,坐间遥想御丝桐。飘然一往何时得,俯仰尘沙欲作翁。

宋朝苏轼:“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

明朝徐渭《读庄子》:庄周轻生死,旷达古无比。何为数论量,死生反大事?乃知无言者,莫得窥其际。身没名不传,此中有高士。

宋朝褚伯秀《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南华老仙盖病列国战争,习趋隘陋,一时学者局于见闻,以纵横捭阖为能,掠取声利为急,而昧夫自己之天,遂慷慨著书,设为远大之论,以发明至理,开豁人心......盖善论天道者必本乎人,能尽人道者可配乎天,天人交通,本末一致。论五变而形名可举,九变而赏罚可言,此万世不易之理,所以立人极、赞天道也。’

明朝陆西星:庄子南华三十二篇,篇篇皆以自然为宗,以复归于朴为主,盖所以羽翼道德之经旨。其书有玄学,亦有禅学,有世法,亦有出世法,大抵一意贯串,所谓天德王道皆从此出。

清朝金圣叹:认定为‘天下奇书’。

现代郭沫若《鲁迅与庄子》:秦汉以来的每一部中国文学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响之下发展的: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鲁迅《汉文学史纲要》:其文则汪洋捭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闻一多:‘中国人的文化上永远留着庄子的烙印。’每个人都渴望精神和肉体的自由。

李泽厚:‘中国文人的外表是儒家,但内心永远是庄子。’

胡文英《庄子独见》:庄子眼极冷,心肠最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感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后世儒家对庄子及其言论贬损者也不乏其人,如班固、郭象、葛洪、王坦之、李磎等为典型的代表主张难庄、碎庄、废庄,庄子的功过是非自有后世公论。

同类推荐
  • 云起风兮

    云起风兮

    世界真的是我们看到的这样吗?两个人真的只是今生第一次相见吗?顺着时光的影子,回顾过往的时空,也许我们早就见过、爱过、哭过、等过……
  • 错乱江湖系列2

    错乱江湖系列2

    耶律长胜从21世纪穿越到古代武侠世界。郭靖、韦小宝、杨过、周芷若、黄蓉……一个个耳熟能详的经典人物也活跃在故事当中。
  • 雷罚

    雷罚

    修炼的极至是什么,只是飞升神界而已吗?意外得到一本不完善的上古法诀乾坤典,从地球来到修真界,由心思单纯的小白,步步成长为各大势力间游刃有余的煞星,仙界遇天照大神,却是某国祖先,一怒下杀之。
  • 山海奇缘录

    山海奇缘录

    月冷照茶温,烛摇笑古今,是非皆过眼,成败不留心。上面的这首绝句是盛锐随手写的,仿效那些经历世事沉浮、沧海变迁的人笔下的那种云淡风轻般的洒脱。虽然这首绝句出现的最大动因是在妹子面前彰显自己的洒脱,但是并不能抹杀盛锐对于这种胸怀宽广人物的钦佩之情。如今他有了经历世事沉浮,沧海变迁的机会,至于过后会不会那样洒脱,不得而知。
  • 潇潇墨清城

    潇潇墨清城

    层层高山,重叠的山石,一眼望不到边。遥远的看去……竟是一座完整的山瑶。旭日初升,远处朦朦胧胧的,大地披上了白纱。山石突升,冲破云霄,似要冲破于苍穹??
热门推荐
  • 相思懿

    相思懿

    五年过去了,张二爷和杨小爷再次重逢这次是重蹈覆辙还是相守相依呢?我们暂且不知。只是圈地自萌请忽上升蒸煮
  • 我不想召唤魔女

    我不想召唤魔女

    苏澈,一个被迫营业的可怜宿主。重生一世的他,得到了妖魔镯,成为了妖魔王。通过妖魔镯,他可以召唤绝强妖魔。但,苏澈并不想,因为他不想头上长犄角,身后长尾巴。然,妖魔镯怎么可能会放过他呢?千方百计的为他找简单到极致的任务,强迫他召唤妖魔。然后,苏澈便被一群女妖魔们给包围了!苏澈表示自己有些顶不住啊!
  • 亿万天后心尖宠

    亿万天后心尖宠

    一夜之间,她从高高在上的大小姐变为遭人排挤暗算的落魄千金。然而等她的还有更大的陷阱,陷入水火不能自拔。他救她于危难,却也对她嗤之以鼻。当她摇身一变,成为万众瞩目的性感天后他才惊觉,原来他厌恶的她,有着那么多令人生怜生爱的美好……她感念他在娱乐圈对她的护庇,可当那个艳绝天下的女人回来之时,她才惊悟,原来他的娱乐帝国,是为她人而建。
  • 独家总裁:国民老公说爱你

    独家总裁:国民老公说爱你

    她不过是一位21岁的大三学生,误打误撞,却成了顾氏集团总裁顾安阳的女朋友。一星期不到,火速的见了家长,她们应该是有史以来发展最快的情侣吧。“好看吗?”顾安阳只套了一件浴衣,领口敞开着,隐隐可以看见他精壮的身体。陆子晴的眼睛都直了,隔了许久,才道:“好看。”他开始解开腰带,脱下浴衣,身体完全露在她眼前。和她想象的一样,他有着八块腹肌,还有着她最喜欢的——人鱼线“满意吗?”他的眼里满是笑意,刻意的压低了声线。她顺着他的话答:“满意。”【本文不虐,甜宠,可放心阅读】
  • 无敌舰队系统

    无敌舰队系统

    林晨死后获得金手指重生在另一个世界,却发现了许多蕴含着的危机。超古代文明、外星遗迹等等不为人知的秘密逐渐浮出水面。同时,他也得知了一个更为神秘的宇宙——里宇宙。为了探究这个世界的一切,林晨踏上了星际漂流之旅。欢迎加入纯白の世界,群聊号码:216523387
  • 我在末世当尸帝

    我在末世当尸帝

    系统:“请问您是要选择进化路线来提升自己的实力成为末世战神,还是选择统帅路线,成为最终的丧尸之帝呢?”苍龙:“我全都要。”系统:“受大脑机能影响,您只能选择一...”苍龙:“我不想重复第二遍。”...“叮——您获得了进化统帅双天赋,开启您的称帝之路吧。”苍龙:“这还差不多,只有小孩子才会去做选择题。”...
  • 奶爸掌门的沙雕日常

    奶爸掌门的沙雕日常

    田逸吉穿越了。金手指是蜀山掌门系统。蜀山剑派。剑来,扶摇直上九万里。大气。等等等等,这画风不对啊啊啊啊(本书各种沙雕,不喜误入。本书偏向轻小说,不喜误入。本书没有作者女装福利,不喜误入!!!!)沙雕群:341571840。欢迎大家来吐槽剧情,我会默默地在电脑边抄你们的思路的。招管理若干~~
  • 浴血封仙

    浴血封仙

    书说仙人,能飞天遁地,可移山倒海,行斩妖除魔之事。富家少年信以为真,踏上仙路后方知血影重重,如何求生,唯有一路浴血。
  • 在伊洛纳的运命人生

    在伊洛纳的运命人生

    假如给你一个穿越异界的机会,你要选择的穿越者福利是什么?是一个健壮的身体,还是具有成神的潜力……又或者与你荣枯半生的人!月现苏表示,我不仅全都要,而且我来了。
  • 龙皇使

    龙皇使

    灵力充沛的浩渺大陆,人们接受着灵力的洗礼,向美好生活发起冲击魔法师,战士,兽人,妖魔各拒一方主角白宇的冒险之旅从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