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贞观之治,写了这么多,描述了这么多,也许我们还会问:"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做?贞观之治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从上面我们就会发现,李世民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听取各种意见,古人把这种特点叫做"兼听"!不错,"兼听"就是贞观之治最大的特点,也是李世民成功的秘诀!贞观二年,李世民就问魏徵:"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其实就是问怎样做个明君,避免做昏君。)魏徵答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听取他人各种不同意见,就可以成为一个明君。"兼听"说起来也许不难,但做起来其实真的是很不容易。尤其是对一位掌握最后决策权的皇帝。其实有时候做皇帝很难,做个好皇帝更难。李世民很辛苦,真的很辛苦!我们不从一个皇帝的工作量说起,只是从他要听取的意见来说:首先,每当商量国家大事的时候,肯定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因此他就要从中找出一条正确的结论。
有时候,虽然大部分大臣支持某条建议,但我们不应忘记: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因此,作为最高领导人的李世民往往要比群臣考虑得更多--这是辛苦之一。其次,跟在他周围的都是高层官员,没有基层人士,有时他们也不大清楚某项措施最后实施的效果,因为他们也只能靠手下人报告。身为皇帝的李世民可不能不管结果,他要不时听取基层官员的报告,有时候这些报告是最好的施政依据。对于中国来说,基层官员众多,报告的数目更多--这是辛苦之二。再次,他还要听取一些听起来很是刺耳的忠言。古人说得好:"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因为,忠言往往是指出你身上的毛病,要你赶快改正,这种话听起来,当然没有那些歌功颂德的话好听。普通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更何况是皇帝!他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老让他听到那些刺耳的忠言,时间长了估计也会发狂。
其中的痛苦,我想李世民感受深刻。要不怎么老说"要杀掉魏徵这个老匹夫"呢!一位暴走的皇帝很恐怖,可是李世民最后居然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平息这份怒气,我们不得不佩服他的胸襟--这是辛苦之三。在贞观前期,李世民听取了其他任何一个封建帝王都无法容忍的尖锐意见。但也因为这样,李世民在短短几年,创造了一个前无古人的成绩,一个令后世帝王景仰的成绩。可惜到了贞观后期,随着李世民执政时间越来越长,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他慢慢产生了骄傲的情绪,他觉得自己已经很完美了,做到了古人无法做到的事,于是,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愿意听取手下的意见了。再加上,魏徵去世,损失了一位敢于直言劝谏的人,慢慢地敢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少,李世民的"兼听"越来越差。不过这已经是贞观后期的事了,先不在这里写了。从李世民身上,从贞观之治,我们看到了"兼听"的效果和威力。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是贞观之治留给后世最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