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原来是上岁数人喜欢做的事,而今不一样了,怀旧成了时尚。怀旧的色调比较单纯,有时是那种茶水洇在信纸上的淡赭色,有时是那种过时的中山装的浅灰色,有时是那种掉了碴的民窑青花大海碗的靛蓝色,当然也会有汁液饱满的橙黄色,如果非要用一种色彩去比拟,那只有去找20世纪二三十年代泛黄的日历或明星照了。有些忧郁,更多的是温暖。怀旧是安静的,时光斜在窗棂一动不动。追忆逝水流年,怀念人事沧桑。留恋过往,追思故人,留住失去的美。这些都属于怀旧吧?
怀念弄堂里的日子,就是怀念张爱玲。
北方人喜欢炖菜,文火煨,小火炖,慢火咕嘟,这样出来的菜热乎,滋味足。在这十二月的冬季读张爱玲,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现代女性作家,读的次数最多的是萧红,次之是张爱玲,再次之是苏青。萧红的人和文如北方四月的冻土,温暖含在坚硬之下,颇有些男子气。张爱玲和苏青则是纯粹的南国的水,柔软、多情,形迹清晰却偏偏不受制于岸。四十年代的上海,是被她们俩统治的,至少是那个时代的上海女人。女人们读着她们的书,过自己的日子,看似关联不大,其实是被她们左右着的。
张爱玲的面容长得似乎很一般,至少没有她的文章光艳。美女与作家有瓜葛,是近几年才有的事。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张爱玲是一个异数。张爱玲20世纪40年代初的横空出世,犹如一颗灿烂的彗星,划过天空,让人目眩。
张爱玲的作品是彻头彻尾的小市民文学,是鲜活生动的真正世俗文化。这和被政治窒息了创造力的主流文学的那种毫无个性、鲜讲技巧的作品相比,更贴合民众。她关注的都是日常生活中的“鸡零狗碎”,人性中的小的瑕疵,市民的小奸小坏,小矛盾,小心眼,小花招……恰恰就是这些小的方面才是人生中日常的、永久的和每天纠缠得你身心疲惫的形形色色。
在张爱玲的作品和她的私人生活里,是没有什么忠奸之辨和纲常伦理的,她是极端的个人主义者。喋喋不休的谈食,谈服装,谈性,沉湎于私人生活空间。就技巧而言,可以说是炉火纯青了。语言的精当,感觉的准确和细腻,结构的天衣无缝,意境的凄迷哀婉,使后继者难以步其后尘。而精致聪明的叙述和阅尽人生悲凉的情怀的糅合,创造了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比喻的精妙,除了钱钟书,别人是无法与她相媲美的。如: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
她的文章华丽苍凉,色调炫目,繁复的细节,令人叫绝。她的文章既有古典的美,也有世俗的美。她个人则在喧哗后陷入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