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787400000018

第18章 不生不灭与万物之微生灭

对于谭嗣同来说,既然不生不灭是“仁之体”,那么,不生不灭便是仁的本质规定。这意味着他宣布“仁为天地万物之源”之日,便成为肯定不生不灭是宇宙本相之时。正因为如此,谭嗣同不仅在“仁学界说”中开宗明义地突出不生不灭与仁的密切关系,而且在接下来的仁学内容中进一步论证、诠释不生不灭,并将不生不灭作为一种思维方式,从本体领域贯彻到包括认识、人生和知行在内的诸多领域之中。按照他的说法,不生不灭即生灭,不生不灭之所以可以理解为——甚至等同于——生灭,是因为不生不灭“出于微生灭”。

如果说谭嗣同所讲的不生不灭源于佛教的话,那么,微生灭则是他的独创,对于理解其生灭观尤为重要。所谓微生灭,是指万物皆处于“代则无日夜”和“方则无生死”之中,故而“无生死”“无生灭”。这用谭嗣同本人的话说就是“旋生旋灭,即灭即生”。对此,他解释说:“非一非异,非断非常。旋生旋灭,即灭即生。生与灭相授之际,微之又微,至于无可微;密之又密,至于无可密。夫是以融化为一。”【200】在佛教那里,不生不灭分为不生、不灭,作为“二不”与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一起统称为“八不”,亦名“八不中道”“八不缘起”“八不正观”。“八不”由四对相互对立的范畴组成,分别回答了世界万物的本原、运动以及时间、空间的连续性和间断性等问题。“八不”首见于龙树《中论》的归敬偈,是佛教中观派的方法论。佛教讲“八不”,旨在强调世界万物皆因缘而成,本无自性,故而无所谓生、灭、常、断、一、异、来、去之类的区别。世人由于偏于一边,才执着于生、灭、常、断。只有破除这些世俗偏见,才可能认识到诸法性空之实相,从而拥有最高智慧。很显然,谭嗣同对不生不灭的论证源自佛教中观派的“八不中道”,并在其中加入了自己的取舍和理解。在此过程中,他的最大创新便是在“八不”中选择“二不”即不生不灭,并将不生不灭与微生灭相提并论。在此基础上,谭嗣同利用以太说、元素说等各种自然科学,一面声称自己所讲的微生灭并非佛教之微生灭,而是作为“以太之动机”的微生灭,一面通过诠释微生灭来阐发不生不灭。

在对宇宙万物不生不灭的诠释中,谭嗣同借助庄子的万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和“日夜相代乎前”(《庄子·齐物论》)等语进一步发挥说,万物瞬间万变,本无生灭之际或日夜相代之可言。这表明,万物无时无刻不处于不生不灭的微生灭之中。对此,谭嗣同描绘说:

不生不灭乌乎出?曰:出于微生灭。此非佛说菩萨地位之微生灭也,乃以太中自有之微生灭也。不生不灭,至于佛入涅槃,蔑以加矣,然佛固曰不离师子座,现身一切处,一切入一,一入一切,则又时时从兜率天宫下,时时投胎,时时住胎,时时出世,时时出家,时时成道,时时降魔,时时转法轮,时时般涅槃。一刹那顷,已有无量佛生灭,已有无量众生生灭,已有无量世界法界生灭。求之过去,生灭无始;求之未来,生灭无终;求之现在,生灭息息,过乎前而未尝或住。是故轮回者,不于生死而始有也,彼特大轮回耳。无时不生死,即无时非轮回。自有一出一处,一行一止,一语一默,一思一寂,一听一视,一饮一食,一梦一醒,一气缕,一血轮,彼去而此来,此连而彼断。去者死,来者又生;连者生,断者又死。何所为而生,何所为而死,乃终无能出于生死轮回之外,可哀矣哉!由念念相续而造之使成也。例乎此,则大轮回亦必念念所造成。佛故说“三界惟心”,又说“一切惟心所造”。人之能出大轮回与否,则于其细轮回而知之矣。细轮回不已,则生死终不得息,以太之微生灭亦不得息。庄曰:“藏舟于壑,自谓已固,有大力者夜半负之而走。”吾谓将并壑而负之走也。又曰:“鸿鹄已翔于万仞,而罗者犹视乎薮泽。”吾谓并薮泽亦一已翔者也。又曰:“日夜相代乎前。”吾谓代则无日夜者。又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吾谓方则无生死也。王船山曰:“已生之天地,今日是也;未生之天地,今日是也。”吾谓今日者即无今日也。皆自其生灭不息言之也。不息故久,久而不息。则暂者绵之永,短者引之长,涣者统之萃,绝者续之亘,有数者浑之而无数,有迹者沟之而无迹,有间者强之而无间,有等级者通之而无等级。人是故皆为所瞒,而自以为有生矣。孔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昼夜即川之理,川即昼夜之形。前者逝而后者不舍,乍以为前,又以居乎后,卒不能割而断之曰孰前孰后也。逝者往而不舍者复继,乍以为继,适以成乎往,卒不能执而私之曰孰往孰继也。可摄川于涓滴,涓滴所以汇而为川;可缩昼夜于瞬息,瞬息所以衍而为昼夜。亦逝而已矣,亦不舍而已矣。非一非异,非断非常。……夫是以融化为一,而成乎不生不灭。成乎不生不灭,而所以成之之微生灭,固不容掩焉矣。【201】

在此,谭嗣同首先肯定了不生不灭“出于微生灭”,并以微生灭证明了宇宙万物的不生不灭,也证明了其不断不常、不一不异和不来不去。这印证了他所讲的不生不灭与佛教的思想勾连,尤其是与“八不中道”的渊源关系。尽管如此,谭嗣同特意声明,自己所讲的微生灭“非佛说菩萨地位之微生灭也”。这明白无误地展示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谭嗣同所讲的微生灭在他本人的眼里并非从佛教而来,不是宗教式的,而是从出身于自然科学概念的以太那里来的,故而是实证式的。对于这一点,谭嗣同给出的理由是,微生灭“乃以太中自有之微生灭”。与此相一致,他对万物不生不灭的论证沿着以太—元素的思路展开,将微生灭说成是以太的存在方式,并从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元素说起。

接下来的问题是,既然微生灭证明了不生不灭是世界万物的本性,那么,不生不灭便代表了万物的本相,也因而成为万物的存在状态。在此基础上,谭嗣同进一步指出,不生不灭意味着万物不生亦不灭,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故而不增亦不减——纵然有生死,亦没有成毁,当然也就没有存亡。对于其中的道理,他以化学中的分解(“析”)与化合(“并”)为例解释并论证说:“不生不灭有征乎?曰:弥望皆是也。如向所言化学诸理,穷其学之所至,不过析数原质而使之分,与并数原质而使之合,用其已然而固然者,时其好恶,剂其盈虚,而以号曰某物某物,如是而已,岂能竟消磨一原质,与别创造一原质哉?矿学之取金类也,不能取于非金类之矿;医学之御疵疠也,不能使疵疠绝于天壤之间。本为不生不灭,乌从生之灭之?譬于水加热则渐涸,非水灭也,化为轻气、养气也。使收其轻气、养气,重与原水等,且热去而仍化为水,无少减也。譬于烛久爇则尽跋,非烛灭也,化为气质、流质、定质也。使收其所发之炭气,所流之蜡泪,所余之蜡煤,重与原烛等。且诸质散而滋育他物,无少弃也。譬于陶埴,失手而碎之,其为器也毁矣。然陶埴,土所为也。方其为陶埴也,在陶埴曰成,在土则毁;及其碎也,还归乎土,在陶埴曰毁,在土又以成。但有回环,都无成毁。譬如饼饵,入胃而化之,其为食也亡矣。然饼饵,谷所为也。方其为饼饵也,在饼饵曰存,在谷曰亡;及其化也,还粪乎谷,在饼饵曰亡,在谷又以存。但有变易,复何存亡?”【202】按照谭嗣同的理解,事物是由元素(原质)构成的,这一事实本身即证明了不生不灭是万物的本相,其间的逻辑在于:元素是构成万物的最小单位,无论化合还是分解,所得出的最基本的存在都是元素。例如,化学家将诸多元素聚合,从而某物生成;将多种元素分解,从而某物消亡。这样一来,由于元素之间的化合或分解,出现了某物之名、万物之分以及由此而来的生灭。其实,无论是元素化合而某物生成还是元素分解而某物消亡,都不会对元素造成任何影响,元素本身不增不减。这就是说,无论天地万物如何生灭、成毁怎样变化,构成万物的元素本身都不增不损,毫无变化。因此,从万物构成的基本单位——元素的角度看,万物的生成与消亡并不意味着从无到有,当然也不意味着从有到无。水加热干涸,烛燃尽成灰,都是如此。推而广之,不但化学家的工作是这样,矿学提炼金属,不能取于非金属类,而只能在金属类中提取;医学防御疾病,使人免遭细菌的感染,而不能使细菌彻底灭绝。这些共同证明,宇宙万物始终处于微生灭之中,是不生不灭的。至此,谭嗣同得出结论:不生不灭作为宇宙本原——仁的本质规定,表现在万物之中,故而“弥望皆是”。

上述内容显示,谭嗣同所讲的世界万物的不生不灭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从现象上看,万物流转,无一恒常,始终处于“旋生旋灭,即灭即生”的变化之中;从本体上看,天地万物本无生灭,因为万物由元素堆砌而成,所谓生灭并不影响构成万物之元素,当然并非表明万物的从无到有或从有到无,充其量只不过是变换了一种存在方式而已,故而不生不灭——如果硬要说生灭的话,那也是生与灭“融化为一”的微生灭。沿着这个思路,以微生灭为突破口,他对生与灭以及对断与常、一与异、来与去的界定和理解不是注重“不”而是主张“非”,在“非一非异,非断非常”中将生与灭的关系视为非生灭——即生即灭,非生非灭。借此,谭嗣同弥合、取消生与灭以及断与常、一与异、来与去之间的界限,最终推出了世界万物“融化为一”的结论。

同类推荐
  • 《道德经》品读

    《道德经》品读

    本书内容涉及到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事学等诸多学科,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更指出了处世的方略。
  • 易经的智慧

    易经的智慧

    圣人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智者淡泊为人,宁静致远。《易经》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大智慧,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化巨著。弘扬易经智慧,关键在于学以致用,达成高层次的人生境界,相信本书对读者会大有裨益。
  •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

    《解密老子思想》对《道德经》的解读既尽力合于原文之文体,又不囿于原文之句法而因文害义,力求抓住其精神实质而予以解读之。根据笔者研究,《道德经》原文在章序结构和思想内容上存在“道”、“德”含混的实际情况(是否由于流传错简不得而知),故对原章序进行了重新排序,使其思想内容更具逻辑性、连贯性和区别性。
  • 云上的日子

    云上的日子

    本书分浮生、物语、风情、流光、玄谈五部分,阐述了禅宗智慧。禅在路上,有得而心安,活在当下,云上的日子。
  • 趁父母还健在

    趁父母还健在

    2006年一次社会大调查,题目是“老年父母最希望的事情是什么”,调查对象是随机抽取的10000对老年夫妇。在“老年父母最希望儿女为自己做的事情”一栏中,98%的老人都选择了“抽时间多陪陪父母”这一选项,而选择“给父母大量的生活和消费费用”的仅占不到1%。在“最希望过的日子”一栏中,竟有87%的老人选择了“和儿女一起吃团圆饭”这一选项,而选择“外出旅游”的不到10%。理由是跟儿女在一起时心情最愉快。
热门推荐
  • 穿越时空之笑恋北宋

    穿越时空之笑恋北宋

    一个身体穿越到北宋末年的女大学生与宋徽宗不得不说的故事。历史人物,偶有恶搞小雷怡情,大雷强心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九霄麟吟

    九霄麟吟

    若眼及整个世界,又怎会为天地苍穹所折?我当视其为刍狗,自当淡然一笑。我有一塔,内敛锋芒重楼塔!我有一剑,倾洒如虹颤九天!我有一环,翻云覆雨雾影环!我有一眸,横扫乾坤应劫生!我有一歌,碎天裂地憾苍穹!万般神通,只手遮天,神奇术法,玄奥道韵,尽在本书。PS:新书求收藏、求推荐,这个很重要,多谢大家了。(感谢墨者平台免费封面支持!)
  • 穿越之婢女姻缘路

    穿越之婢女姻缘路

    现代萝莉穿越一不知名的地方,遇到文气六王爷,傲娇四王爷,腹黑皇帝。六王爷说:“栀儿,如果嫁给我,天上的星星我都给你”四王爷说:“嫁给我什么都给你”皇帝说:“你必须嫁给我”我们女猪脚干如何选择,在不伤害兄弟情的情况下选择爱情。
  • 太初道域

    太初道域

    修道修心,修神入凡。诸天万道,洪荒乾宇。逆戮天道,太初征神。一剑纵横,一剑创世。秦木,生于地球,同时也是地球最后一个炼气士,修为达到炼气至臻化境。为了追寻上古先民,最终踏上了永恒冰冷的星空古路。自此踏上星空不归路。
  • 南少,夫人又跑了!

    南少,夫人又跑了!

    “切,男人”“呵,女人”作为明世星爵大小姐的她,此次去凡间游玩,却不料中途出了差错,她只好随便选了个人作为守护者。从此“误入歧途”多年后“我当初算抛绣球也不应该找你的!”“女人,你已经惹祸上身了,后悔了?”小剧场“南少,夫人又溜走了”“让她玩个够,玩够了把她带回去”“南少,夫人在和一个男人约会”“把她带回去,晚上我好好教育她”“南少,夫人离家出走了!拦不住夫人啊”“沐沐,把我也带走啊”佣人们集体震惊。【欢迎入坑,1vs1超甜,身心干净】
  • 王俊凯你还要我怎样

    王俊凯你还要我怎样

    这是恩怨情仇,王俊凯一个总裁,无人能敌。却载到在一个女人手里。王俊凯,你还要我怎样?你是我王俊凯这辈子永远的女人。他的霸道,一步步逼近她。直到有一个红色本本到她手里。
  • 通往天国之门

    通往天国之门

    这是一个主角穿越到未来世界的故事,这里拥有大量远超主角想象的先进科技,星际间旅行就像外出郊游一样便利,每个人都拥有超凡智力和身体能力,一切看似非常美好……然而,这个世界很快便会迎来第一次与外星人的亲密接触,并且掀起了一场事关人类存亡的种族大战;不幸的是,贫弱的主角被卷入到这场浩大的战役之中,在惨烈无比的战场上,个人的存亡显得如此渺小,主角又该何去何从……
  • 网游之天灵幻世

    网游之天灵幻世

    暂无简介暂无简介暂无简介暂无简介暂无简介暂无简介
  • 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27个有趣有料的故事,让你看到“丧”和“燃”的人生有何不同,让你领略到“无聊”和“有趣”的生活有多大的差别,让你明白“无可奈何”到“放手一搏”的选择会带来多大的差距。提醒你“万事开头难,中间难,结尾也难”;嘱咐你“绝大多数的人生困境,都源自那该死的随波逐流”;拆穿你“如果要做圣母,请先以身作则”;警示你“大脑是你的自留地,不是别人的跑马场”。看清了生活的真相,那些糟糕的情绪才能够被合理安放。每天演好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清醒、识趣、克制。偶尔讨厌,永远可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