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伋从旁边书架上随意取了一本书,是一本《历朝官制杂论》,泛黄的纸页配合磨损的字迹,除了本身是一本古籍之外,也能看出主人时常翻阅。
慢慢翻动,书中夹杂着许多裁剪的纸片,其上字迹散乱潦草,曾多次删改,笔墨痕迹有新有旧。细细观看,其内容多是一些事例,结合书中所讲对所经之事一一映照,根据所写事情,应当不是一人所写。
自从帝都之变,四国各自僭越称王建国,为了寻找理论支撑,纷纷打出了复春秋之法的旗号,改革官制,厘定礼法。
时事迁移,春秋各国礼法官制各不相同,所以四国在变革中也是改的乱七八糟,官制混乱,政事荒废,致使国家不稳。
然而在强大的武力维持下,四国慢慢趋于平稳,虽官制混乱,但相互迁就,慢慢的这种混乱也成为一种系统,一种秩序。
以齐国为例,齐国实行军政分离,军队乃是三军六卿制,分为中上下三军,中军为最,上军次之,下军为末。每军分海陆两阵,置军将一名,随驾王城,拥有全军最高指挥权,统帅海陆两阵。另置军佐一名,居于副手,只有统帅陆阵之权,禁止染指海阵,且无有王上诏书不得入王城,违者死罪。余下却是与各国相同,设有偏将,裨将,百夫长,什长,伍长。
政事上则是以国相为首,下有九卿各领一部,统管全国大小事务的治理。另外由上中下三大夫为首的御史们组成御史台,掌监察之职。
虽说混乱,夹杂历朝历代之官职,但权力划分却十分明确,并无一权多人之事,所以倒也平稳。
这本《历朝官制杂论》便是考证古时官制的著作,详细论述了各官各职的变革历程,分析了权力流向,著书之人显然学识十分渊博,将一些临时设置的官职也都一一标注了出来,对当时设置此官职的缘由、过程等情况表述十分详尽。
管涭看燕子伋看的认真,也不打扰,直到天色越来越暗,哗啦啦的水声越来越响。
“啪”的一声响,后堂书房传来一阵响动,燕子伋才回过神来,随即想到管帽正在里面安睡,立刻站起身来想要进去,而一旁管氏兄妹几人稍稍一惊,随后便继续埋头自己的事情了。只见管涭并不着急的放下手中书卷,整理好衣服,慢慢走向后堂。
燕子伋紧跟其后进入后堂,看到管帽已然清醒,半坐在榻上,双目有些迷蒙。一旁地上有一只摔碎的茶杯,应当是管帽醒来不小心碰到的。
管涭上前伺候道:“祖父睡得如何?”
“取杯浓茶来,燃上一炉香,老夫要醒醒神。”管帽声音有些低哑地说道。
管涭应一声“是”,然后搀扶着管帽起身做好,出去吩咐其余二人准备浓茶和燃香。
管帽揉捏了一下眼睛,看到燕子伋站在一旁,“老夫今日失礼了,还请王孙殿下勿怪。”
燕子伋拱手拜道:“哪里,是子伋叨扰老大人了。”
管帽笑道:“经年累月养成的习惯,一时也改不了。”
“午后时光,正是人极易犯困的时候,休憩一刻也是正常。”
“老夫是个极其惫懒的性子,这些年为官作宦,应差点卯,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后来做了一国之相,权力大了,王上也放心,所以越加惫懒,下午时刻一睡到天黑,所积压的政事都要留到晚上处理。”管帽有些自嘲的笑道。
管帽看了看窗外的天色,因着阴天的缘故,天一直是灰蒙蒙的,有些阴暗。虽没有黄昏的夕阳残照,但听到外面传来的水流拍击堤岸的声音,也可以知道已经是黄昏时刻了。
“辞官之后,老夫搬到此处将养,每每黄昏海水涨潮之时,总是想起儿时的趣事,故而每日去捉蟹钓鱼,算是找回一些往日回忆吧。”管帽听着外面水流的声音,慢声说道。
燕子伋也顺着管帽的目光向外看去,但入目只有一排树木,看不到海面。
“管氏一族世居莒城,,那里是靠海的吗?”
管帽解释道:“莒城并不靠海,但是离海并不算很远,老夫幼时追求武道,希望借助海水增进修为,所以曾在海边居住过很长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