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63500000011

第11章 最后的眷村

我在绍兴南街遇见张忠良,86岁的国民党老兵正栖身街边一张破旧的摇椅上,沉默面对雨中的台北。

他的身后,夹杂在信义路与仁爱路之间,一片密集低矮的平房社区,就是绍兴社区,它跟不足百米远的中正纪念堂形成强烈对比。

同行的台湾大学社会所研究生余宜家说:绍兴社区从前是一处眷村,******从大陆败退后,总计约60万大陆军人来到台湾,在湿热的亚热带岛屿开始新生活。1949年,国民党政府成立“军眷管理处”开始大量修建眷村,安置60万国民党军民及家眷。

张忠良老家四川嘉定,对外一概称自己是乐山人,因为极少有人知道嘉定。齐邦媛的《巨流河》中,描述过抗战时流亡至嘉定的生活。张忠良则从家乡开始流亡,他16岁在田里干活被抓了壮丁,辗转来到南京做炮兵。张忠良耳力不济,是做炮兵时震聋的,接着他给我展示左大腿外侧一处陈年刀痕,说:“这是徐蚌会战的时候,让****刺刀刺的。”

两处身体上的伤痕,远不及心理上的创伤来得更大。1949年淮海战役失守,他从死人堆里爬出步行到广州,找到部队撤退台湾,退伍后栖身在这个叫绍兴南街的小巷,以一种飘零的心态度日至今。

张忠良这样的外省移民,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一条巨流河。他们修建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眷村),并蜗居于此。时空斗转,眷村消失在台湾族群融合的进程中,在台湾的都市更新计划之下,老兵最后的栖身之所又面临着新的迁移。

外省台湾人协会理事长李广均先生著文认为,眷村的兴建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竹篱笆眷村(1945—1956年)、新眷村运动(1957—1980年)、旧制眷村改建(1980年迄今)、新制眷村改建(1997年迄今)。

1948年,台北出现了第一个眷村——四四南村,是为联勤总部第四十四兵工厂所盖的眷村。全台共有886处眷村,主要分布在北区,北区眷村共有464处,占全台眷村总数53%。眷村数目最多的县是台北市(175处)、台北县(91处)、桃园县(86处)。依照名字就可以分辨出军种,陆军的“陆光三村”,海军的“海光一村”,空军的“大鹏新村”、“凌云五村”。

李广均先生著文介绍,起初,许多眷村住民并没有长久居住的打算,反倒有着“一年准备、两年反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的集体认知。因此除了少数接受日军遗留的房子之外,多数都是军民自建,有明显的过渡特征,因为建材简单,有“竹篱笆”这一对眷村的称谓。后来,宋美龄出面募款兴建的第二期眷村脱离了竹篱笆的方式,改以砖造平房为主。

眷村的过渡性与营建方式,已经注定早晚必须面临拆除改建的宿命。

编著有《台湾眷村小说选》的苏伟贞自幼成长于台南眷村,她如此形容原地重建的眷村:“一边是保留未拆的遗址废墟,一边是钢骨结构新家,横亘中间的是‘复国路’,这真是最最反讽的人生图式了。记忆如叠床架屋如幻影人生,这里曾是建构安居存活的家空间,又是离散族群返乡的中介地,然久待之后,我满当然明白当初建村宗旨的‘复国’神话早已破碎。”

眷村,日渐成为一种怀乡的符号。1949年后,外省人在台湾100多万,占台湾人口1/5,相当一部分外省人住在眷村这样的封闭环境中。山东人、湖南人、四川人、东北人,济济一堂,眷村成为异乡游子对各自大陆家乡的情感投射。在我看来,眷村有点类似王朔笔下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部队大院,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既有五湖四海战友式的人情味,又有浓重的意识形态、军事化意味。

眷村更大的影响几乎都来自文化标本意义:有许多优秀的眷村人活跃在台湾主流社会。话剧导演赖声川说,台湾太多优秀的人都从眷村出来,“我觉得这些人代表了台湾精神,所有不同省份的人们聚在一起,外省和外省混,外省和本省混,混出我们台湾精彩的所在,也让台湾比其他华人世界更精彩”。

这些年我在北京一些场合见过眷村二代、三代,其中不乏成功的艺人、作家、商人,他们在大陆工作、居住、淘金,再次回到将父母冲走的那条巨流河。很多人喜欢以眷村人自居,他们也的确很优秀,特别是身上有大陆人既熟悉又陌生的味道,谦恭有礼,展示了未中断的教化,这种味道在中国大陆消磨殆尽,甚为遗憾。

如果从负面意义上讲,眷村构筑了一个外省人和台湾本省人完全隔离的社会空间,成为台湾威权年代社会分化的意识形态符号。

眷村不可避免凋零。“台湾国防单位”20世纪80年代开始陆续推动老旧眷村的改建。第一次是在1980年,主要依据《国军老旧眷村重建试办期间作业要点》,这是所谓的改建旧制。第二次改建始于1997年,两次改建的重点在于强调私有化、市场化,住户可以取得产权、可以自由买卖。高楼层化则是为了增加土地使用效率,新制做法更加强调整体规划、先建后拆、合并迁入、降低眷户负担比例、具有强制性:只要原住户3/4同意即可进行重建,希望藉此加快拆迁速度与营建效率。

竹篱笆拆除之后,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加速了外省人和本省人的融合。国民党军队来台之初,外省人占到台湾人口1/5,随着外省人聚集地的标志眷村一一拆除,外省人的身份也在台湾的族群融合中日益淡出。

根据“国军老旧眷村改建条例”,全台886座眷村在2009年前拆除完毕,代之以新式集合国宅或另作他用,如转作公园、标售土地。根据2009年9月9日公布的《国军老旧眷村文化保存选择及审核办法》,眷村保存分北、中、南、东、离岛等五区进行,每区选择一至两处眷村现址进行保存。最早的四四南村已经改建成为信义公民公馆,与著名的101大楼比邻而居。

眷村目前已所剩不多,然而绍兴南街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这个落雨的早上,我走进绍兴南街社区,这个地区约2000坪,居住了136户人家,多数人家在此已超过半世纪。街巷出人意料的闭塞,角落电线杆上的监控摄像头、私搭的窝棚厨房,镶着简易马赛克的公厕、锈迹斑斑的液化罐、晾晒的衣物、逼仄的街巷,甚至下水道的味道都很熟悉,感觉闯入了一条北京的老胡同。

余宜家引我进入淹没在荒芜围墙内的一栋日式院落,她告诉我,绍兴南街的尴尬在于,日治时期这里曾经是东京帝国大学(台大前身)的教职员工宿舍区,战后日产交接,日本政府交还给国民政府。1986年国有财产局拨用给台大,但是当时绍兴社区已经形成规模。

余宜家介绍,绍兴南街主要住了两部分人。“一部分是军人,一部分是你们大陆说的民工。”

实际上,早年只有约1/5的外省军人有机会住进眷村。1952年为了杜绝后顾之忧,台湾颁布陆海空军人婚姻条例,限制单身军人,特别是低阶官兵结婚,这就是后来统称的“禁婚令”。张忠良1970年退伍,早先受禁婚令限制无法成家,自然也得不到分配的眷村。

退伍后他在嵩山新村当工友,1978年用积攒的8万元钱从同乡手里买下绍兴南街的这栋小屋。直到1981年,他又攒够了十几万元“娶”了媳妇,媳妇生了一个儿子,才算是在异乡找到完整的家。因为产权混乱,至今说不清原房产有无登记。

我在绍兴社区的街巷中行走,还碰到一名居住在此的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朝鲜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来自国民党部队俘虏,在朝鲜战场,大约1.4万名这样的志愿军战俘选择来到台湾,开始另一段人生。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以出口工业导向,大批产业工人来到台北这样的大都市,战后,不得不在法外地带创造庞大非正式部门住宅市场。当年台北1/3都是这样的房子,住在社区的早先大多为文盲,也不知道登记。此处距离“总统府”前的三轮车集散地很近,因此成为车夫落脚的聚集地,后来政府淘汰人力车,辅导车夫转业,成为城市清洁人员,现在绍兴社区大概超过5成的住户,家里有人在台北市清洁队任职。在绍兴南街,我遇到从南投来台北20多年的黄女士。黄女士的丈夫是开计程车的,前些年去世了,自己带着三个儿子生活在这里,大儿子没有工作,到越南娶了一个老婆,现在老婆在餐厅上班。黄女士则靠给人做饭挣点家用,一个月收入1.5万新台币,低于台湾最低收入1.8万新台币的水准。

加上此前居住在这里的大量低军阶军人,多元背景混住,让绍兴南街成为一处“非列管眷村”,因此,不适用《眷村改建条例》。加上台大多年未有对此土地积极处理,因此成为烫手山芋。与绍兴社区毗邻的土地为原空军总部眷村,改建后,政府给予住户补偿并回迁。而相邻的绍兴南街这片区域,虽然已经延展成型为一个独立成熟的社区,却被认为是“违建”。

2010年8月,台大一纸律师函,将500名绍兴社区居民列为被告,要求社区60天内腾空或清除地上物,并归还校地。2011年5月开始,居民陆续收到台大求偿不当得利的民事诉状,索赔金额在70万到百余万新台币不等。

按照台湾大学出具的告示:居民是占用学校土地,没有商谈余地,不光不会给与居民补偿安置,此外房主还要付占用土地的钱。以临近土地一坪约500万元算,这块土地寸土寸金,市值至少150亿新台币。

过去绍兴南街人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竹篱笆拆除后,资本成为他们新的博弈对手。在大陆,同样的博弈往往以更激烈的方式呈现。

张忠良回四川老家,也关切大陆对于三峡移民的拆迁和安置经验。太太是福建人的唐先生,也提到大陆的岳父家因为开发征地获得补偿的经验,相隔一条海峡,“房”事共同炎热。居民说“我们不要连大陆都不如。”

张忠良说:“你说是大学的地,但是政府都给每家每户安了门牌,通了水电,怎么可能说我们在这里非法居住呢?这样赶走我们可以吗?”做家佣的黄女士担心,身无所长,搬离此地后,就永远失去了家。

台湾大学学生的偶然介入,改变了这场力量不对称的博弈,成为这个台湾式维权的亮点。起初宜家和同学为拍摄一部有关古迹保护的纪录片找到绍兴南街,得知居民维权的事情,8到10名热心公益的大学生,组织了“绍兴社区台大学生联盟”。联盟属于自发组织,没有具体分工,成员共同讨论,负责社区与学校沟通谈判,帮助社区居民争取合理的利益。

2012年12月台湾大学校庆。“绍兴社区台大学生联盟”发起了支持绍兴社区就穿黑衣行动。这场抗议,有三四百名大学生穿黑衣参加,校庆当天,会场30多名学生突然冲出大喊:“台大推土机,居民住哪里。”更有绍兴社区居民到台湾大学要求进场情愿,据到了现场的张忠良说,“当场校长脑出血送医院急救。”会后校长很生气,认为学生虽然意图良好,但是不应该选择校庆的日子,同时表示不会惩罚学生。

在绍兴南街,抗议的痕迹犹存。街心中心地带,有一个公共活动区域,周围张贴着维权日志和宣传资料。社区每周都会固定两晚开会讨论,由居民代表和台湾大学学生开会商议。所有遇到宜家的绍兴居民都很亲切打招呼。绍兴社区也组织了自救会,负责人是绍兴南街的主委,类似于大陆的街道主任,家就住在一旁。

自救会在一年多的陈情中居然发现,有两家系出同源的建设公司,暗中收购了社区30多间房屋的“实际处分权”,并在三年前向台北市政府提出都市更新计划,但是因为未与居民沟通,被政府打了回票。

作为地主的台湾大学察觉到建商的算盘,也开始动作,先是以盖医学院病历档案室为由,向国有财产局申请拨用。但是为了拆迁安置,得先查清居住情况。

自救会怀疑,一方面担心住户与建商勾结,另一方面台湾大学也为避免麻烦,才决定提告,以诉讼程序由司法系统代为查清,让实际居住在此的居民浮出水面。

为了生存权,自救会先是向一名国民党立委陈情,但是碰了一鼻子灰,又转向民进党籍的立委参选人求助,于是该参选人的旗帜插满整个社区。

我问余宜家,大学生代表社区维权,和自己学校对着干,是否感到尴尬,或者至少不自在?余宜家毫不犹豫地说,没有问题。事实上她们的老师也有参与讨论,但是并不干涉她们的行动,她们在学校里也并没有因为和学校“对着干”受到打压。她说:“台湾大学总务处早期出于好奇,找我们了解情况,现在也把学生视为学校与居民之间沟通的角色,找我们去谈和沟通。”

至今,作为绍兴社区权益的知情方和参与方,联盟已经参与和校方正式对话六次。非正式对话,每一至两周就会有一次。我很感兴趣:当出面和学校对话时,学生们是坐在绍兴社区居民一侧,还是台湾大学校方一侧?她想了想说,两边都有坐。

在我看来,这场由学生主导参与的社区维权,十分体现台湾社会的特色。从前,居住在眷村的人们无疑是政治的牺牲品,他们无力决定自己的命运。现在,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权利抗争,并且有权力决定自己住在哪里。

张忠良老人在老婆离他而去之后,曾经回过几次嘉定老家,他有心回老家度过残年,但是台北长大的儿子已经无法适应大陆乡间的生活。他只有固守绍兴南街这块最后的堡垒。

老兵老去,眷村人的历史已经写在风中。真正决定台湾未来命运的,是余宜家这类朝气蓬勃的台湾青年。

在绍兴南街对面的中正纪念堂,整点,来自大陆和日本、欧美的游客,欣赏着准时上演的卫兵换岗仪式,对于威权人物的纪念仪式已经变得有点娱乐化。大家手里的相机咔嚓作响,丝毫没有了政治高压下的恐惧,这一幕让人感慨。

15分钟后,换岗仪式准时结束,观众说笑着穿越中正纪念堂的广场——现在这里叫自由广场,散去。这个时候,张忠良老人抽完了口袋里的最后一根烟,微笑着向我挥手告别,折身向小巷里的家走去。他的身后飘扬着的抗议标语是大陆人熟悉的请命句式:“冷血台大,别拆我家”、“马英九先生,救命”。

同类推荐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抒情诗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抒情诗选

    一提到普希金的名字,马上就会突然想起这是一位俄罗斯民族诗人……。他像一部辞书一样,包含着我们语言的全部宝藏、力量和灵活性。……在他身上,俄罗斯的大自然、俄罗斯的灵魂、俄罗斯的语言、俄罗斯的性格反映得那样纯洁,那样美,就象在凸出的光学玻璃上反映出来的风景一样。
  • 一起成长(上)

    一起成长(上)

    应该说,杨如冰的《一起成长》并不是一本太过意外的书,或者说并不是一次太出意外的倾听。但是,隔了辈,你想倾听,别人给你说才行,是随便能倾听的?当初,从张发先生那里拿来清样,他跟我讲:读杨如冰的文章,你不由得替她担心,一个小女娃娃,瞒过父母亲独自一人出那么远的门,碰见些谁?路过些什么地方?什么时候走的,又什么时候回来?顺着她在那里絮絮说事,心提起来又放下,刚刚放下又提起来,看完文章也就松一口气。
  •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

    《移民岁月》是多项文学奖获得者、海外实力派作家曾晓文最新力作。是一部在东西方文化的双重背景下探讨人生与命运这一永恒主题,并突出友情、亲情和爱情的一部长篇小说。情节曲折,叙述流畅。
  • 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

    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

    从问题意识出发,对能代表20世纪后中国文学思潮发展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不仅揭示出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显示出20世纪文学思潮的整体感,而且对纷繁复杂的文学思潮作出了较为客观公允的价值判断。《中国20世纪文学思潮论》观点新颖,立论客观公允,具有新锐的学术勇气和严谨扎实的学风,是国内20世纪文学思潮研究中较有分量的理论专著。
  • 遇见墨香

    遇见墨香

    本系列丛书共三册,分别为:《飞翔的蒲公英》《青春的序曲》《遇见墨香》,是一位热爱阅读,热爱生活的深圳孩子从小学到高中的习作精选,题材多样,包括散文、随笔、诗歌等;内容广泛,不仅有对大自然的观察、赞美,还有对生活小事的反思,对亲情的歌颂,对故乡的思念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表达感情细腻、真挚。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染发大佬的穿越时光

    染发大佬的穿越时光

    顾绮梦,顾府嫡女,母亲难产留下一子,乖巧听话。父亲玄朝将军,生母书香世家。母亲去世不久,父亲便迎娶继母并前往边疆。生性柔弱的她在机缘巧合下与顾江蓝互换身份来到了现代。顾江蓝,顾家大小姐,生性顽劣,爱染发(染发癖),爱超跑,爱飙车,脾气暴躁,母亲在她小的时候被送出国,十多年未曾见过,父亲一心一意将所有心思放在公司上,不曾管教过她,机缘巧合与顾绮梦换了身份,来到了古代。两个人在不同的时代会发生什么故事……
  • 三国之杀

    三国之杀

    一个无聊的游戏带他走进新的人生。世界上有很多界面,没人可以肯定网游就不是世界。走过一切的他,赫然发现这一切都是阴谋!他…………
  • 万界无敌好掌门

    万界无敌好掌门

    不就是把个妹吗?还被打了,打了也就算了,还穿越了,穿越也就算了,好在成为一派掌门,却发现,整个门派只有两个人,不过好在有一个漂亮的师妹,但是师妹一见面就要砍死他。这还不算什么?最要紧的是自己前身因为调戏人家老婆被人给算计了。这还让人怎么活。不过不怕,好在我有金手指,这一切都不是事....。
  • 嫡女掌乾坤

    嫡女掌乾坤

    第一次见面,他救了她,但她却拒绝了他提出来的条件;第二次,他抱着她,道:“成为我的人,做我的正妃,你的行动能更加的自由”商昭宜看着自己眼前的男人,再三犹豫之后,点了点头道:“我答应”商昭宜的小丫鬟思儿听见之后,在心里对着九皇子翻了一个白眼,她算是看出来了,九皇子,压根儿就是一匹狼啊!她替自家小姐不禁担忧。事过,商昭宜看着这满目疮痍,她讽刺道:“原来,一切都是我一厢情愿”这是一本我费尽心力写的书,无论如何,请点进来看看,谢谢。
  • 吟咏汐辰

    吟咏汐辰

    少女重生。她,废柴逆袭,他,天之骄子,她绝世倾城,仙姿玉骨。他高冷傲娇,俊美无双。他诱她,宠她,溺爱她,化身妻管严。她躲他,避他,祸害他,不屑于一顾。
  • 豪门邪少:老婆从了吧

    豪门邪少:老婆从了吧

    不是外界盛传他天生体弱多病,一出生就被断言不能活过十八岁吗?那为什么还要在十七岁刚过,她要莫名其妙地成了了他这个黑帮少爷的未婚妻?为了冲喜!这个少爷轻描淡写给她的答复。她可不可以选择拒绝?她可不想还没嫁进去,就先被扣上了一个克夫的罪名。不行!她生是他的女人,死也是他的女鬼!
  • 武尊降世

    武尊降世

    一个悲催的少年无意间穿越到异界练气、筑基、金丹、元婴、分神、渡劫、、、、且看他如何逆转自己的命运登上武道的巅峰、、、、、、、、、、、、
  • 千曜的烦恼

    千曜的烦恼

    曾经的高阶领主,魔界的最高领导人千曜,在一场政治斗争中失踪了。事实上,他哪里也没有去,他只不过是带着自己的力量,前往了那个观测已久的人类世界。曾经的霸主,现在打算隐退人间,做一个不老不死的妖精。总之,不管你是智商超群的侦探还是信奉万灵的古神,不管你是提不起劲的杀手还是爱恶作剧的医生,大家通力合作,共创一个平稳的未来吧!——反正结局肯定不会好就是了。(QQ群:548980589,一起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