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
1日,禁州县捏报灾荒。
2日,东明黄河决口处合龙。
4日,云南巴节降服。
10日,内阁学士徐致祥奏请罢开铁路。受斥。
13日,朝廷谕令各省积谷。
同日,张佩纶、何如璋发往军台效力。自马江战败后,翰林院编修潘炳年等,经由都察院转奏张佩纶等辱职情事,后又有给事中万培因奏参张佩纶隐瞒败情,谎报战况,滥保徇私各节。光绪诏命左宗棠、杨昌浚查办。左、杨奏请交部议处,朝廷下旨曰:情重罚轻。张佩纶先以滥保徐延旭革职。
23日,清军击败法军于纸社。
27日,唐炯、徐延旭以作战不力,一并论斩,但至光绪十二年(1886年)冬赦免。
30日,清军收复宣光、光化、山西三省及安平府二州五县。
2月:
13日,法军攻占谅山,潘鼎新退兵镇南关,龙州震动。
17日,老将冯子材为张之洞起用,受命襄办广西关外军务,与法战于文渊,互有杀伤。本月总兵杨玉科于越南境阵亡,朝廷予杨世职。
3月:
1日,清廷赐英国军官戈登抚恤金。
10日,法国兵舰犯台湾,左宗棠率军增援浙江。
11日,命李鸿章为全权大臣,偕吴大澄与日本使臣会谈朝鲜问题。
16日,朝鲜乱平。
20日,浙江提督欧阳利与法军战于镇海口,失败。
27日,泰州地震。
本月初,清廷通知总税务司赫德之私人代表金登干,与法国政府代表在法国巴黎进行密谈。法政府则于密谈时期,指示其侵越军总司令波里也,积极准备进攻越北各重镇与镇南关。彭玉麟请调冯子材防粤,但潘鼎新素与冯不和,反对此请,彭乃令冯专管广西关外防务。清廷以潘鼎新久居无功,革其广西巡抚职。以李秉衡护理之,以苏元春督办广西军务。9日,法军派其第二旅旅长尼格里以非洲骑兵及冲锋兵各一部,侵占扣波、艽葑。冯子材率部攻击。13日,收复扣波。16日,收复艽葑。法军退回文渊,以巩固其右翼阵地,并扬言于某日犯关。冯子材决定采取“先发制敌”战略,于21日夜,率“萃”字中、左、右三军,出关袭取文渊;王德榜率楚(湘)军从油隘进击;王孝祺勤字营应援;苏元春率军助剿。四更天,冯军攻入文渊街心,法军自两面山顶联合夹击。冯军分抢山顶,各军继进,力战数时,互有伤亡,冯旋退军回关,未能收复文渊。23日上午,驻越法军总司令尼格里,率主力军二千余人,分三路进犯镇南关。冯子材,王孝祺率军分别出击,并誓众曰:“法军再入关,吾有何面目见粤人?必死拒之”。同时飞调驻扣波之杨瑞山、麦凤山,率队前来协剿。冯率二子,冒炮火直指法军。诸将见冯以七十高龄,仍奋不顾身,皆感奋向前,作殊死之战。王孝祺、陈嘉率部随其后;王德榜则率军侧击之,激战一日,不分胜负,各自收军。24日,法军又分三路来犯。王孝祺攻击法军右翼;陈嘉、蒋宗汉攻敌之左;冯子材、苏元春居中,凭墙扼守。法军仍用一贯战法:前队枪炮密排,连环迭进,任清军炮击,伤亡不顾,步步紧逼。法军左翼被陈嘉等伏壕阻击,不能前进;其右翼被王孝祺、冯绍金重创,但仍不退却,并立即将主力集于中路,以开花炮向清军长壕轰击,达三小时。冯军伏而不动,法军以为清军已溃,猛力进攻,直至壕前,甚或越墙而入。此时冯军齐放排枪,法军士兵纷纷倒地。冯子材、苏元春悬重赏反攻法军,大队一拥而出,冯子材持矛大呼而前,三路大军一齐反击,法军大溃。斩杀法军官兵一百数十名,伤千余人。25日黎明法军逃回文渊。26日,冯军收复文渊,法军据谅山、驱驴固守待援,伺机反扑。冯于材乘胜前进,28日,攻克驱驴墟,次日,攻克谅山省城。法军奔逃船头、郎甲。清军继占屯梅、观音桥、谷松,恢复本年2月法军攻击北圻前之态势。法军统帅尼格里受重伤。
冯子材(1818~1903),字翠亭,广东省钦州人,行伍出身,历任总兵、提督。初随张国梁对太平军作战,升任提督,后调任广西提督,年老后退休。1884年中法战起,以团练大臣身份参加对法军作战。
与此同时,刘永福黑旗军又于西线临洮大败法军。越南义民则建立“忠义五大团”,响应冯军。北圻法军局促于几个据点内;北宁、河内法军甚至将家眷与劫来之财物转移船上,准备逃跑。冯子材、王德榜约会西路滇军乘胜攻北宁、河内两省,欲驱逐法军出越南。法国好战之茹费理内阁因而倒台。法国通过赫德(清政府总税务司)求和。
此时,李鸿章立即致电总署谓:谅山已复,若此时平心讲和。和款万无大损。清廷遂命各路军,于4月15日停战,于25日撤兵。张之洞希望停战前攻下北宁,李鸿章则传旨:“桂军甫复谅山,法军即据澎湖。冯子材等,若不乘胜回师,全局败坏,且恐孤军深入,战事益无把握。纵再有进步,越地终非我有。而全台隶我版图,援断粮绝,一失难复。彼时和战两难。更将何以为计?此时概已得胜,何可不图收束,着该督分电各营……如期停战撤兵,不得违误,致生他变”。
数月后,清廷赐刘永福“依博德巴图鲁”名号,与“三代一品封典”。刘率军三千人入关,被裁留一千二百人。后刘被派为福建南澳总兵,所部只剩三百人。
本月,因英、俄争夺阿富汗,英国政府恐俄自海上南下,即于本月,侵占朝鲜南海中之济州岛(巨文岛),于岛上筑炮台,布水雷,使之成为英国军港。但声明为“暂时”据守,以防不测。朝方要求英军退出此岛。而李鸿章则以为英占此岛与中、朝皆无损失。经曾纪泽交涉,允其占据该岛,但每年应向中朝交纳该岛岁入金额若干。俄人闻之,则向中国政府声明,如允英人占领巨文岛,则俄国认为有占领其他岛屿和朝鲜王国之必要。清廷又将此转告英国,英国不予理会。日本见状,亦反对英国占据此岛,德国亦不赞成英国行为,惟美国帮助英国说话,指出此为防俄之举,并不损害对朝鲜之友谊。李鸿章见此,即电朝鲜国,不可轻许英国;同时派丁汝昌乘舰抵朝鲜南海查看,并质询英国驻军,英驻军则答以奉海军司令之命而为。丁至长崎质问英海军司令,该司令又答云系奉英政府之命而为之。拖至一年后。曾纪泽又质询英国政府,英政府答日,占领此岛并不损害中、朝权益。英国亦无占领该岛之意,中国若保证不让任何他国占据此岛。则英国方可退出此岛。经交涉,俄国保证不侵占朝鲜土地。英国始退还巨文岛。
4月:
4日,清政府在中国军队取胜情况下,竟与法国在巴黎签订如下议和草约:(一)两国遵守天津简明草约;(二)两国停战,法舰撤出台湾;(三)法国遣使议定条约,中国撤退边兵。
6日,法国政府请求议和。
13日,清廷允之,并于次日下诏停战撤兵。岑毓英奏捷临洮。
20日,李鸿章与日本伊藤博文、西乡隆盛订立条约:两国屯驻朝鲜军队各自尽撤;将来两国有事派兵赴朝,互相先行知照,此后中国不得驻军朝鲜。
21日,清廷派李鸿章为全权大臣与法国使臣协商详细条约,以锡珍、邓承修会同商办。
24日,岑毓英收复缅旺、清水、清山诸寨,捕获越南叛臣黄协等。杀之。
27日,命吴大澄、依克唐阿会勘吉林东界。
30日,免永平、张家口、顺天等十府州县积年民欠租赋。
5月:
16日,浙江省仙居哥老会成老大率众二千余人围攻仙居县城。但因事先泄出消息,清政府援军已至,成老大兵败被捕。
17日,清廷命冯子材督办钦、廉防务。
31日,清政府促岑毓英撤军,勿爽约开衅。
6月:
5日,清廷命除江西丁漕浮收加征积弊。
6日,清廷促刘永福撤回驻保胜军。
9日,《中法新约》于天津订立,共十条,主要内容是:(一)越南为法国保护国,中国不再过问越南事。(二)勘定中越边界。(三)法军退出台湾、澎湖。(四)中国军队撤出越南;法军不得越过北圻与中越边界。
21日,懿旨:勘修北京城内南海、北海工程。
同日,光绪谕军机大臣:鉴于法国恃其船坚炮利,横行海上。而我陆军屡次获胜,海军则力不能敌,因之应当“以大治水师为主。至于船厂应如何增拓,炮台应如何安设,枪械应如何精造,均需破除常格,实力讲求。至于遴选将才,筹划经费,尤应谋之于先。”命李鸿章、左宗棠、彭玉麟、穆图善、曾国荃、张之洞、杨昌浚,各抒所见,切实筹划,迅速具奏;并命李鸿章筹议造船厂之扩建事务具奏。强调大力兴办水师,增强海防,不可再稍有敷衍。
同日,基隆法军退走,清廷命杨岳斌等部署全台防务事宜;免除福建光绪初年欠赋。
25日,清廷予苏元春、冯子材三等轻车都尉,王孝祺、岑毓英云骑尉;复王德榜原官并予以优叙。
7月:
6日,久旱后下雨。
11日,以张曜为广西巡抚。
本月,赈基隆兵灾、桐城(安徽)等县及镇旱水灾。
13日,诏停秋决(秋季处决死囚)。
14日,懿旨:命文铦、崇礼、崇厚、文锡修建京师三海工程。
同日,许景澄兼出使比利时大臣。
15日,勘定内附越南民籍。
18日,曾纪泽订立烟台续约十条。其主要内容有:(一)关于各口租界洋货免收厘金与洋人居地之选取一条,另议。(二)进口洋药(鸦片)每箱(百斤)交海关正税30两,厘金80两。(三)鸦片纳正税、厘金后,华商以凭单运销各地,中途免交一切税捐。
21日,清廷命岑毓英视察云南铜矿;通谕曾国荃等,勘察东南各矿。
27日,命工部侍郎孙毓汶、顺天府尹沈秉成、湖南按察使续昌,均在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
召曾纪泽来京;命江西布政使刘瑞芬为出使英、俄国大臣,张荫桓为出使美、日、秘(鲁)大臣。
本月,广东、广西大水。
8月:
4日,清政府将越南与法国所订条约,宣谕中外。
同日,光绪下诏告诫建言诸臣:凡挟私攻讦者,予以追究。上年因签定《中法新约》让出越南,御史吴峋弹劾阎敬铭为汉奸;编修梁鼎芬弹劾李鸿章误国可杀,均以诬谤大臣罪加以惩处。并下诏谓:上年四月间,特准李鸿章与法国总兵福禄诺议定之约与议定云南通商事宜,均为戢兵安民之意,谅山之役为不得已而用兵。越南地极炎荒,不宜驻兵,用兵半年,各损军民人等,朕甚悯焉。现条约十条已订,法军亦尽退基隆、澎湖之兵,我亦撤军关内,彼此擒获人众,亦已彼此归还,从此相安无事,并睦邻邦。“和局既定,特通谕中外,咸知朕意焉”。梁、吴均降五级调用。
5日,光绪训令各封疆大吏:如有仍蹈旧习,瞻顾因循者,一经查出,轻则立予罢斥,重则分别治罪。
7日,授孙毓汶为军机大臣。
10日,设广西南宁电线,达于云南省境。
12日,懿旨:发帑银(国库银)六万两,赈两广水灾。
13日,左宗棠请病假,朝廷许可。
29日,命周德润赴云南、邓承修赴广西,分别会同岑毓英、张凯嵩勘定中越边界。
本月,英国人于上海成立格致书院。
9月:
4日,山东长清黄河决口。
6日,开川、滇铜矿。
19日,山东历城、章邱等处水灾,发库银五万两赈济之;以水灾之故,停修三海工程;李鸿章与法国公使议滇、越陆路通商事宜。
20日,释李昰应归朝鲜。
23日,命苏元春安抚越南入关流民;赈湖北襄城水灾。
25日,光绪据张之洞奏参,谕命将一批州县知事、副将、试用知府等贪劣不职之员,据其情节或革职,或降级,或永不叙用,以肃官纪。
27日,恪靖侯左宗棠卒,追晋太傅。
本月,赈黔阳、湘潭、辉县、清江、当涂、汾阳等处水灾。
10月:
3日,赈福建风灾。
12日,成立海军衙门。醇亲王奕勖总理海军事务,由李鸿章等为会办,以汉军都统善庆、兵部侍郎曾纪泽为帮办,以李鸿章专司其事。
改福建巡抚为台湾巡抚,福建巡抚事务归于闽浙总督。以刘铭传任台湾首任巡抚,以沈应奎为台湾布政使。划台湾为直辖行省。台湾设省之议,始于沈葆桢。光绪二年六月(1876年7月),御史林拱枢重提此议。次年刑部侍郎袁葆恒复上奏此事;以后多有持此议者。
英国公使来华议订印度、西藏通商条约,清廷谕丁宝桢、色楞额等开导藏人,使无生事端。
16日,裁撤伊犁参赞大臣,改设副都统二员;裁撤塔尔巴哈台满洲领队大臣,仍留额鲁特领队大臣。
11月:
7日,朝鲜国王李熙请求清朝派兵镇压反抗势力,李鸿章奉旨派军前往。
19日,命穆图善为钦差大臣,会同东三省将军办理练兵事宜。
22日,命奕勖、许庚身,与法国公使互换条约;命刘瑞芬于英国伦敦互换《烟台条约》。
29日,英国继法国侵越之后,侵占缅甸首都曼德勒,逮捕缅王锡保。次年1月1日,宣布将缅甸合并于印度殖民地。英国之吞并缅甸,比法国更加“神速”。
12月:
5日,清政府拨年节宫用银五万两,赈山东灾区。
16日,云南地震。
31日,裁撤新疆各地回族官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