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1000000041

第41章 读出伟大作品

答《华商报》总说中国今天的文学是苍白无力的,不够震撼人心。那么,在你看来,中国文学为什么缺乏力量?如果一年中国出了一千个作品,你是不是要求这一千个作品全部“震撼人心”?如果其中哪怕只有十个五个作品震撼人心了,你又怎么能说中国的文学“苍白无力”?现在谈文学动不动就是全称判断,听上去很铿锵,实际上很空洞,他在批评文学的时候心里没有什么作品,没有具体对象,只是要发泄他的情绪。当然,我也期待着更有力量的作品,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认识世道人心。传统文学的读者在锐减,尤其是青年。传统文学真的和青年读者之间有那么大的距离吗?我们又该怎么缩短这个距离呢?这不仅是“传统文学”的问题,也是媒体的问题,网络等新媒体对传统阅读方式构成了很大的压力。但是我想,不管是什么媒体,人类面临的问题是:除了消费和娱乐,我们是不是要面对生活和生命中严肃和严重的问题?是不是不该拒绝和取消那些对自我和世界深入复杂的想象和思考?是不是还对诸如“真实”、“精神”之类的价值抱有信念?如果你回答是,那么,文学就会活下去,不管以什么方式。文学期刊的严峻情势依然存在。最近,作为陕西老牌的纯文学期刊《延河》选择了改版。版式变了,风格变了,但纯文学的符号没变。你觉得,这种改变能延续《延河》的生命力多久?是不是它一定要改掉所谓“纯文学”的符号才算成功呢?改成时尚杂志?改成娱乐杂志?陕西这样一个文化大省,如果不剩下一本文学杂志,那么这算是好事还是坏事?如果我们已经有了那么多既时尚、娱乐又消费的杂志,那么,剩下的这一两本文学杂志,我们为什么不祝福它,希望它活下去呢?一个没有文学杂志的世界是更好一点,还是更乏味了一点呢?一边是纯文学期刊办不下去,一边是韩寒的《独唱团》脱销。二者强烈的对比,给许多老期刊人一种“酸溜溜”的感觉。你呢,如何看待这种强烈的反差?《独唱团》脱销是事实,但文学期刊办不下去这个判断我不赞成,《独唱团》不就是文学期刊吗?我认真看了《独唱团》,从第一页看到最后一页,我根本没有“酸溜溜”,相反,我倒是有点“喜洋洋”,因为它表明,一本有严肃的文学志向而又努力指向人心,同时也有精明的商业手段的刊物是会受到欢迎的。作为一个文学评论家,你并不是靠骂人出名的。有人说,这在近年中国的评论界,绝对是一个异数,你觉得呢?我没算过,不知道这是否是“异数”。假设一个人天天在那么多书里找坏书,然后气愤地告诉大家,他找到了!你不觉得这有点变态啊?在许多人看来,批评必须是公正的,写批评最招人喜欢的办法是斩钉截铁、非黑即白。但你却说,批评无须公正。我们该怎么理解你的话?批评家不是法官。我倒希望我是个法官,我说哪本书好大家都去买,我说谁不好大家都不读。但你相信世上有这样的批评家吗?批评家也不过是更勤奋、更有专业素养的读者,他也有他个人的趣味和局限,他只能提供一种个人意见。在这个过程中,他要忠诚于自己的所知所见,哪怕是片面的。如果这里有一个批评家,他斩钉截铁、黑白分明,而且他宣布自己是公正的,你希望自己碰见这样的批评家吗?

在汉语的一般用法里,“批评”这个词有一种居高临下、负面、责难甚至判决的意味,被批评大概很不爽,看人家这样被批评可能很爽,但这并非“批评家”这个角色的本意。文学批评的本意有二:“批”是批点,如金圣叹批《水浒传》,不是骂《水浒传》,而是批点、阐释;而“评”呢,那是评说、品评,当然包含着判断。总之,批评家不是专门“批评”人的,你以为你是谁啊天天批评人;批评家是告诉我们这里有个好东西,它好在哪里,如果你也觉得好,那么批评的目的就达成了。当然,批评家也会告诉你,你认为好的他认为不好,那么他还得说服你才行。一个好的文学批评家,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职业操守?对于中国的文学批评界,外界颇有微词,认为太温和了。你觉得呢?太温和吗?你刚才不是说骂人的很多吗?批评家的职业操守,每个人可能有自己的理解,但我想这肯定不应该包括暴力——语言的暴力,批评家既不是镇关西也不是鲁提辖,他唯一的权力和能力就是他讲道理,而讲道理是用不着暴力的。如果他不打算讲道理,而我们又偏偏就喜欢这种不讲道理的批评家,那是我们文化的悲哀。中国每年能创作上千部小说,但可以说大部分都是“垃圾”。时间是检验文学作品是否成功的一大因素,唐朝给我们留下唐诗,宋朝留下宋词,明清留下小说,我们这个时代“垃圾”这么多,几百年之后,我们能给我们的后代留下什么?我完全反对“垃圾”说。你不能说只让好作家、大作家写,不让一般的作家、小作家写,那样就不会有好作家、大作家了,因为大作家也是从小作家成长起来的,好作家也可能曾经是一般的作家。既然“时间是检验作品是否成功的一大因素”,那么我们有什么权力替几百年后的后代去下判断呢?

我们总是很着急,焦虑我们的文学为什么没有伟大作品,为什么伟大作家还不那么多。但是我们别忘了一个常识:伟大作品和伟大作家从来就是少数,就是珍稀的,你不能要求一个时代一千个作家全是曹雪芹。所以,依我看,宣布某个年代的大多数作品都是不好的、将被遗忘归零的,这实在算不上什么本事,这只是说出了一个常识,你可以算一算明清小说在当时一共生产了多少部,然后再算一算留到现在成为经典的有几部。我们感谢这几部伟大的经典,我们也得庆幸,那个时代的批评家没把他们时代的文学全扫进垃圾堆。

然后还有一个比较专业的“常识”,那就是,伟大的作品不仅是被“写”出来的,也是被“读”出来的。从屈原到曹雪芹到鲁迅,一代一代的读者、批评家怀着珍惜和热爱,去读、去阐释,他们才会被记住,他们的作品才会成为伟大的经典。如果这一代一代的人全不打算读,全是以骂人为能事,以丢弃为能事,那么,即使伟大的作家曾经出现过,他也会被忘记。在这个意义上,一个文明中出现伟大的作家,那是因为它有伟大的读者和伟大的批评家,他们渴望找到自己文明中的好东西,肯定它,传承它;一个文明中,人人都在否定,都在搞“拆迁”,可能很爽,但大概不会给后人留下什么。

我们热爱我们的母语、热爱我们的文学,有时也许会因为觉得好东西不够多,而变得脾气暴躁,但是,这解决不了问题。伟大的作品从来不是被“骂”出来的,它是被耐心、珍重和勇敢地发现的。陶渊明直到宋代几百年间人们也不认为是伟大的诗人,但是苏东坡重新发现他,把他的好处讲给我们,我认为苏东坡在这个问题上的贡献比他骂多少人重要得多。你被文学圈关注,是从你的评论开始的。你从二十岁开始做编辑,晃荡到三十岁才想起写文章。很多人都很好奇,三十岁之前你都干吗去了。明明有一肚子才华,却熬到而立之年才让大家熟知。哈,三十岁之前除了写文章还可以干很多事啊。“登长城,吃烤鸭,见敬泽”,这是文坛很久以来盛传的段子,说的是你在一拨儿又一拨儿年轻作家成长中的作用。我觉得这个段子可以理解成《鹿鼎记》中的一句话:平生不见陈近南,纵称英雄也枉然。你同意吗?没那么夸张。我也没有天天忙着见人。一拨儿又一拨儿年轻作家成长起来,那是他们的本事,不是我的“作用”。我曾经说过,有的人可能在想象中希望自己周围尸横遍野,然后看看手里那把剑,赞一声:“好剑!”我没有这样的爱好,我喜欢看到有才华的人都能广为人知。我是坐在城门口,看人来人往,男女明亮,便心中欢喜。在新书《小春秋》的腰封上,你被封为新生代文学“教父”。“教父”一向都不好当呀!你觉得呢?那是“妖风”(腰封),我都不知道他们那么写了,搞得我送人书时都得把腰封拆掉。正如你说,“教父”不好当,所以我除了给几个朋友的孩子当了干爹、教父,没当过别的教父。经常在你的文章里看到“众声嘈杂”这个词。作为“国刊”主编和一名著名的文学批评家,你是如何在众声嘈杂中作出辨别和选择,并发出自己的声音的呢?我努力听嘈杂的声音,我也努力让自己回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小春秋》里的诸多文字,其实在“国学热”当红时,你已经写作出来。为什么当时不乘那股热潮,把书一出了事,反而到现在已经“降温”了,才出这本《小春秋》?有人说,不赶潮流,才是李敬泽的吸引人的个性,是这样吗?我没对自己说过不赶潮流。我只是懒,不那么上进。比如现在是夜里十二点,我还得强打精神回答你的问题,想到此,我就觉得这书不出就好了,睡觉更重要。

而且我真的认为,我的书大概是不适合几万、几十万人读,我就没做过那个梦。倒不是“曲高和寡”,而是人少了清静亲切。我的博客放在那里,来来往往的人大概也不过几百,我觉得很好,都是气味相投的人;偶尔一天一下子进来几万人,我就知道麻烦来了,我得忍受一大堆不相干的人。所以,这书,我觉得早出晚出也没什么要紧,反正喜欢它的人自会喜欢,对不喜欢它的人,又何必趁着潮流忽悠着人家去买一本呢。对于国学,《百家讲坛》大多是戏说式的,趣味有余,文学性不足。《小春秋》却二者兼而有之。在你看来,我们怎么读“国学”才是合适的?怎么读“国学”才合适,我也不知道。但我们现在从“国学”、“经典”中所学到的,大概常常是权谋诡道,偶尔看《百家讲坛》,觉得它主要是教我们如何混得好,教我们成功学。但历史和经典告诉我们的恐怕要远为复杂深远。就《小春秋》来说,我觉得我们可能总是注视着历史中的“动”,不太注意历史中的“静”,白天兵荒马乱、飞沙走石,但黑夜里的事、宁静中的事可能更有意思吧。有读者评价《小春秋》虽然形式上也轻快照人,然而却大自在中有大庄严,小得意里存小须弥。你觉得,读《小春秋》,是否需要一个安静的午后,煮一杯清茶,一个人静静品读呢?也不一定煮清茶吧,躺床上看也行啊。

同类推荐
  • 面具与蛇

    面具与蛇

    从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海外华人文学逐渐繁荣,发展到现今已经很成气候。一些海外华人作家的作品,不仅蜚声华人文学界,就是在国外主流文学界也崭露头角。他们身处异域,思想和生活无不与传统的母语文化以外的异邦文化形成冲突并不断磨合;而在内心世界里,都有不同文化碰撞后闪现出的亮点和火花。尽管他们在国内不如一些畅销作家来得更有知名度,但在域外,他们的写作俨然是与中国文学连在一起的,与中国文化传统息息相关。华人作家的作品也成为人们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简捷途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国内的读者对海外作家的作品更有兴趣。
  • 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

    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

    《民国才女美文·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是“民国才女美文”系列之一。《民国才女美文·感伤:石评梅精品文集》分为:散文、小说、诗歌、戏剧四部分,收录了石评梅的精品之作。具体有:《心之波》、《弃妇》、《祷告》、《红鬃马》、《叫她回来吧!》、《这是谁的罪?》等。
  • 深沉隐藏在表面:霍夫曼斯塔尔的文学世界

    深沉隐藏在表面:霍夫曼斯塔尔的文学世界

    作为汉语世界第一部霍夫曼斯塔尔研究专著,本书以霍氏的文学作品为研究对象,贯穿其早期和中晚期创作,兼具戏剧、短篇小说和叙事诗三种体裁。从篇章结构上分为五部,旨在展现霍夫曼斯塔尔创作的发展轨迹和主题嬗变,即早期通过生与死的辩证关系展开对唯美主义的批判,对生命与艺术、幸福与婚姻之间关系的探讨;中晚期倾向于关注个体存在与命运的抗争,挖掘婚姻与家庭体系的基础,探索非语言的身体表现可能性。与创作主题的演变相伴随的是霍氏在文学体裁上的突破和创新,其作品充满对同时代个体生存、社会状况、文化走向的忧虑与反思,凸显出危机感和建设性并存的态势。
  • 解放长春

    解放长春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了最后胜利.顽固坚持独裁的方针,采取假和谈,真备战,一边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共商和平建国大计”。
  •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许是人间多情恼:纳兰容若的词与情

    冬郎元是月中身,憔悴三生碧海邻。一样名香惆怅句,不如侧帽照词人。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只有短短三十一年生命,却享有鼎盛的词名。 纳兰容若的一生,仿佛一出华丽而悲情的戏剧。本书以纳兰的生平为主线,从出身、仕途、情感、友人等方面,将纳兰容若的词与情细细道来,向您呈现出一个鲜活的纳兰容若。
热门推荐
  • 无尽绿洲

    无尽绿洲

    2013年,一位历史的巨人诞生,粉碎毁神星“阿波菲斯”,创建多维视错理论,发现希格斯玻色子,创造出第一台时光机器,证明了时间吊诡的残余性。可是随着时间推移,他被集权主义者流放。为了重塑地球,这位少年踏上了人生的征程。他拯救了世界,他就是被称为“救世主”的欧阳嵌。
  • 星殒

    星殒

    他居然是神的后裔,还要去那什么神庙?这神使可真不好当啊,莫名其妙就被定了个亲。本来还不想当那神使,可是家人的被害,让他不得不走上这条修魔的道路。既然逃不开命运,那就只能主宰这命运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我巧遇了大唐妇人

    我巧遇了大唐妇人

    大唐,一个怎样的时代。尔庾高龄的武曌仿若少女,那本应逝去的长孙氏却受人幽禁,锦襕袈裟的出现,让杨柯再次踏上了西行取经之路……五指山、高佬庄、贞娘、管嫣,那是大唐最繁华的时代,也是大唐最没落的时代。
  • 神话大明

    神话大明

    顺天龙庭,嘉靖帝高座九重云,欲求那长生之道。妙木山下,唐寅手持无尽之刃大战倭敌,江南一域,桃花万里。孟家讲坛,紫荆阁内,平安圣人立文心,欲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带着游戏系统,严文穿越到了大明,不一样的故事,不一样的大明,泱泱大国,神话大明。(求收藏!求推荐!求书评!)
  • 重生后我成了上神的心头宠

    重生后我成了上神的心头宠

    虞珞做了个梦,梦里她是十恶不赦的女魔头,杀戮同门,残害师妹,无恶不作。梦醒后,想到结局凄惨的自己,虞珞决定远离梦境内容。后来外宗弟子新入内宗,虞珞不再是受尽宠爱的小师妹。新任团宠小师妹以为终于可以肆无忌惮的嘲笑虞珞,众人都觉得落魄的虞珞可以随便来踩一脚,不成想虞珞最大的撑腰是万人敬仰的叶璟上神,而叶璟上神对宠着虞珞这件事,甘之如饴。
  • 浮尘天尊

    浮尘天尊

    活着,不是一件艰难的事情,但是活的精彩却是一件非常难道事情,特别是当你出生低微,没有背景的时候。从一个卑微的存在成长为绝世枭雄,谁都不知道该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做出什么样的举动,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 丑女穿越有外挂

    丑女穿越有外挂

    一个土肥圆的高中女生刘丽居然在一夜之间穿越成美貌千金小姐南宫琉璃,还受到众多古装帅哥的青睐,草鸡变凤凰不过如此,怎么有这种天上掉下来的好事?当然,这次古代之旅可不是只有好事,有流氓?踩翻你!有绿茶表?我尽量保证不打你的脸!美男们,快到怀里来!穿越时空,叱诧风云,指点江山甚至傲视众生都不在话下!【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显微镜下的文明

    显微镜下的文明

    地球诞生于40~46亿年前,现有人类文明以前是否存在其他形式文明?地表以外是否有其他文明?外太空是否有其他人类无法理解的生命形式?科技文明发展的结果是共产主义还是毁灭?
  • 我们来统治世界

    我们来统治世界

    一名高中生(女)在上课睡觉,一觉醒来发现自己来到了异世界,同时也有其余6人穿越了,女主寻找他们(她),并统治八个星球的冒险故事开启了。(另外:他们都是动物性,可修行化人,可活上万年甚至永久不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