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41000000021

第21章 关于缓慢、重复的事物

致《杨争光文集》出版座谈会的信杨争光属于20世纪80年代涌现的那批杰出的中国作家,他的名字对任何一个对文学具有持续兴趣的读者来说都不陌生。我最初读到争光的小说是在《人民文学》1987年第一、二期合刊上。他发表了《土声》,来自土地的声音,“土”的而不是“洋”的声音。那些几乎和泥土混为一体的人物被他辨认出来,生命在幽暗中饮泣,我们庄重痛切地倾听。我至今记得《高坎的儿子》,那个名叫棒棒的少年,他爹指着鼻子骂了他几句,他说:“爸,你丢了我的脸。”然后就拎着根绳子,挑了棵树,上吊死了。死前,他说:“人眼睛一闭要能死就好了。”1987年,我不能确定我在这篇小说中看到和听到了什么,但是我意识到,在这近乎无事中有着某种非常紧要的消息。现在,我或许可以说,杨争光和与他同时的一些作家,改写了现代文学的“小人物”传统,他们完成了一个革命性的觉悟:人仅仅因为他是一个人,而获得了在文学中被注视、想象和勘探的权利。杨争光笔下的人不再是现代文学中被界定的“小人物”,原来人不分大小,每一个生命都具有乾坤般的存在的重量。这个根本认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扩展,不仅在文学上,而且在更广泛的文化和社会意识中,我们至今还在领悟它的意义。

我之所以在此谈论多年前读过的《土声》,是想说明,杨争光那一代作家深刻地影响着我们,他们的狂飙突进和润物无声,使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发生了调整。今时今日,我们习以为常的许多观念和共识,其实大多受益于或发端于他们孤独的探索和创造。

在一次汉学家国际会议上,我曾经谈到重新发现中国当代文学的问题。很长时间里,海外所谈论的总是那么几个中国作家,当然,他们都是我们的杰出作家,但是,还有一些杰出的作家海外学者看不见或者没有仔细端详。海外是这样。国内也是这样。我在另一个场合也曾谈到,有些作家被评论界、学术界锲而不舍地研究,学位论文一大堆,话语繁衍,子子孙孙无穷尽也。而另一些作家,尽管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充分尊重,但是,很少有评论家和学者研究他们,似乎是无话可说,只好沉默。

无话可说很可能是实情。评论家们各有其话语系统,也受着不同时期的思想和学术风尚的影响,谈起某些事、某些作家特别有话说,如庖丁解牛,运刀霍然,得心应手,顾盼自雄。但碰到另外一些事、另外一些作家就英雄无用武之地,如老虎吃天,无处下嘴,只好视而不见,保持沉默。

这样让评论家们难以下手和下嘴的作家,我可以随便举出好几位,杨争光肯定是其中的一个。他的写作使我们强烈地感知到他的存在,但是,我们却未曾深入地理解他、阐释他,不曾在理解和阐释的基础上度量他的位置。当杨争光的小说在市场上、在传媒中被提起时,其作者常常会首先被提到是《水浒传》、《双旗镇刀客》等影视剧的编剧。我理解出版社和传媒的苦衷,我也丝毫无意于忽视争光作为影视编剧的成就,我只是觉得,这种介绍方式对于杨争光的处境构成某种隐喻:作为一个小说家,他是幽暗的,他的小说在我们的观念或感知体系中处于隐晦的、难以辨别的地带,以致我们要从电影或电视那里为他借得光亮。

原因可能是:杨争光是一个难以归类的作家,中药铺里有很多格子,但“格格不入”,就是没有一个能装得下他。杨争光早期的写作也许会被归类为“寻根”,但实际上,他不是寻根文学的活跃的参与者;从那时起,直到现在,他一直不是任何文学潮流的活跃的参与者,当我说他处于一个“隐晦的、难以辨别的地带”时,我所指的正是他的这种难以归类的特性。有的作家似乎具有某种天然的抗体,使得任何归类在他身上都显得不恰切、不精当,杨争光就是这样的作家。这是他的天性,也是他的选择。但我认为,像这样的作家尤其应该被研究和讨论,他们的作品对我们构成了挑战,其中包含着我们感到困难的事物,潜藏着某些特殊的能力和路径。

2010年,作为当时的《人民文学》主编,我编发了争光的长篇小说《少年张冲六章》。那时我在很多场合都特别强调了这部小说的当下品格,这是杨争光对于亿万中国人为之焦虑的重大社会问题的回应:我们的教育体制如何?我们应该怎样做父母?我们拿我们的孩子怎么办?但是,即使是当时,我也自知,这是对这部小说的简化。编辑的职业总是包含着某种简化倾向,我们倾向于为作品确定醒目的主题,力图以尽可能直接的方式引起读者的兴趣。争光当然关注着当下或者现实,但是,他对现实的理解与我们大有不同。当我们对现实的理解日益平面化、话题化,把现实视为报纸和网页上的标题时,对杨争光来说,现实绝不仅仅是此时此刻,当然更不是每天的新闻,他的现实有繁杂的根系,深深地伸向过去。过去并不会随着日历而贬值失效,现实只有在对于过去、对于根系的深刻把握中才是有意义的和可讲述的。

在这个意义上,杨争光的所有小说都是不受我们此刻的焦虑、我们头顶上的风所影响的。在他眼里,深圳和陕西的黄土高原没有根本的不同,因为他关注的不是汽车和马车的差别,他并不在意树的摇曳,相反,他固执地注视着地下那些缓慢的、重复的、长久的事物,高楼里的白领和土屋里的老农在根子上的共鸣。在他看来,在表象的差异之下,有一些似乎不变或者变化难以令人察觉的事物,有一些在生命、时间和历史深处紧紧纠缠在一起的事物,他执着于此。作为小说家的杨争光在很多时候像一个植物学家,他所关切的是决定着一棵树何以如此的土壤、养分、空气和水;或者说,他是小说家中的年鉴学派史学家,他不在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他认为,人类生活中真正重要的,是那些在几百年的时间里默默作用的因素,这些因素塑造着无数棵树,当然也塑造着一棵树。

所以,这样一个作家难以归类。他有自己的世界观,他的目光从不偏移,或者说,偏移是相对的,专注是绝对的。争光是陕西作家中普通话说得最好的,大概也是陕西作家中唯一长期漂泊不定的,但是,在小说中,杨争光又比他的任何同乡都更加苍老,更加固执,不易变。

杨争光沉着固执地校正我们的眼光。比如,看到少年张冲时,我马上想到了少年“棒棒”。“棒棒”如果活着,现在必定就是张冲的父亲。而张冲,就是当年的“棒棒”。近三十年过去了,世界千变万化,我们在目不暇接中把目光磨得越来越短,但杨争光依然为我们保存着一种长的眼光,一直延伸到世界和生活的根子上。

“根性”是杨争光写作中的一个关键词,这也是我们熟悉的一个词。有时,我会由此想到社会历史的隐秘结构。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批评这种倾向:“现实的生活生产被看成是某种非历史的东西,而历史的东西则被看成是某种脱离日常生活的东西,某种处于世界之外和超乎世界之上的东西。”结果就是,在描述每一时代时,“它都不得不赞同这一时代的幻想”。对“赞同这一时代的幻想”,小说家们应该深思。有时我会想到鲁迅所开启的对民族生活和民族性的反思,还会想到20世纪80年代的“寻根”。这些都是阐释杨争光的可能路径,但是,我也深知,这里的每一条路都不能通向唯一的和准确的钥匙之所。对杨争光来说,这样的钥匙大概也并不存在。如果一个作家用理念完全可以打开,那么他也就会在彻底敞开的同时失去价值和光芒。杨争光之难以归类,他的作品的光芒和阐释的困难,都提醒我们,即使在“根性”这样熟悉的思想命题上,一个作家,他的想象和洞察,也依然包含着我们难以言喻而又不能释怀的独特而紧要的发现。

《杨争光文集》洋洋十卷,它的出版提供了一个机会,使我们得以在整体上考察这个作家,他的创作和深思的基本的结构性特征,并且严肃认真地思考我们和他之间的关系,扩展和丰富我们对世界、对自身、对文学的认识。

这不是一封贺信,而是一个对争光深怀敬意的读者的一些谨慎的、无把握的感想。权作抛砖引玉。

2012年11月27日

2013年1月27日改定

同类推荐
  • 行走的月亮

    行走的月亮

    原以为只要远行,就能够与一些旧的事物告别,使一切成为新生的开始,现在才发现呼啸而过的,无一样被真正的丢弃过,只是在自己的内心,收藏得更深。生活中说谎的机会太多,对于写字,不能说谎,不能让夜色的欲望覆盖住最后的真诚。自己的心里有一座城,纯净、美好、友善,生活那么残酷肮脏,它会成为内心深处黑暗中的点点光亮,给我信心,给我希望,给我爱。你在,我在,岁月静好。
  • 沈从文精读(全2册)

    沈从文精读(全2册)

    《沈从文精读》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一方面把注意力引向作品本身,发掘和探讨其丰富性和复杂性;同时却并不孤立地看待作品,而是在写作活动的接续和变化中,勾勒出沈从文一生三个阶段的三种形象:“得其自”的文学家、痛苦的思想者和处在时代边缘却进入历史深处的实践者。通过作品的分析,揭示出这三种形象之间的过渡、转换和内在关联。作者立意不在重复和固化已有的关于沈从文的叙述模式,而试图拓展阐释的空间,重新认识沈从文的文学、思想和实践,重新认识沈从文和二十世纪的中国。
  • 汪曾祺散文

    汪曾祺散文

    这是本社编辑自己编选的汪曾祺的经典散文选集。汪曾祺的散文成就很高,一位评论家说的“水一样的文字”,正是他的极具地域特色的文字风格。写食品花草类,语言看似很平淡,却很能抓住人的心思,直戳要害。除食物外,他对于园林花草类、戏曲、书法字画等都别具个人看法。
  • 崇文尚武

    崇文尚武

    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深化公安改革的新形势下,黑龙江省警察协会举办了首届全省民警书法美术摄影诗歌优秀作品展,从报送的800件作品中,经专家评审,选出书法、美术、摄影、诗歌类一、二、三等奖及优秀奖共258件作品结集成册,本书是此次成果展的集中展示。本书的出版,不仅展示了黑龙江省警察的精神风貌,还体现了黑龙江省重视公安文化熏陶,着力推进文化育警、文化兴警,对于民警文化内涵的提升和公安民警综合素质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 谁能留住时光:赵丽宏诗歌赏析

    谁能留住时光:赵丽宏诗歌赏析

    国内实力诗人、知名诗评家杨志学选取著名诗人赵丽宏最富有诗韵和意境的诗50首,每首加以赏析评论。赵丽宏的诗,反映了知青时代年轻人的青春躁动和困惑、21世纪都市人在物欲和人文情怀之间痛苦挣扎的焦虑与愿想。杨志学的诗评以充满诗意的语言和评价家的表述,再现了丽宏之诗的内在亮点。赵丽宏诗歌等作品是国内收入中小学课本最多的作家之一,杨志学的评论对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启发。
热门推荐
  • 西游之悟净传

    西游之悟净传

    一盏碎琉璃,两世缘此身!某公司部门经理沙亮奉老总之命于拍卖会竞拍一个人形琉璃盏,不料变故突生。琉璃碎、血月当空,再醒来已是天庭卷帘大将。恰逢猴子闹天空,不慎下琉璃再碎。一朝贬下凡,流沙河中暂栖身;平静既难得,那就争出个道果来!待到一路逆行,流沙河妖,佛门金身罗汉,琉璃菩萨,东方琉璃光王佛,天庭东极青帝,大罗金仙,凡此种种俱是我相,这是段缘起琉璃的故事。
  • 穿书之暴君为我灭天下

    穿书之暴君为我灭天下

    “这世上的女人只分两种,我欲得到的,我欲摧毁的,而你,恰好在这两种之间……”冷酷而又矜贵的暴君在高位上缓缓说道。别人穿越都是吃香喝辣,为什么她一睁眼就要被推进毒蛇坑受噬咬而死的酷刑。还好她艺高人胆大,艰难的活了下来。接下来的日子里,她充分见识到了他的暴虐与疯狂。不过因为出言顶撞他,她被囚于阴暗的地宫之中,与可怕的猛兽同关一室。她不得不承受他的万般暴虐与柔情,本以为只是略虐和被攻略的关系,直至他说——“六界之人的生死与我何干?凡是妨碍我的,城可破,器可夺,六亲可诛,六界可毁……唯有你,我视若生命。”他对她宠爱至极,旁人多看一眼剜其眼,多议一句割其喉。什么情况?为什么自己成被宠成了祸国殃民的妖妃?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太上黄庭外景玉经

    太上黄庭外景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幻武魔尊

    幻武魔尊

    武修天才因魔神器认主而瞬间沦为废人,但此刻,魔神器终将苏醒,且看他如何置之死地而后生,睥睨众神,成就一代魔神。情深义重,荡气回肠。为了义,他不畏强敌,以身犯险;为了情,他血炼星辰,舍身求魔。他是众神畏惧的星主,他是众魔臣服的魔尊,可他,也曾是世人耻笑的废物。这是一次新生,秩序将由他改写;这是一场轮回,凡人终将逆袭。没有什么不可能,路是踩出来的,奇迹是拼出来的,一切精彩,尽在《幻武魔尊》。
  • 古墓天工

    古墓天工

    看过去繁华,有今朝太平。本书讲述的故事很长远,在古代与现代结合。从小到大的故事一个一个的来,会有很多意向不到的世界等着你。科技不光是现代有,古代也有很多,我重现一门技术,就是在还原历史的真实。创造一个古墓,就是在给世界一份惊喜。当科技与古代结合,现实会带给你不敢想象的结局。我岳父秦始皇告诉我,你要是给不了我想看的世界,我的鸡刚剑要了你的命。
  • 我家地下是异界

    我家地下是异界

    拥有魔法,汽车也能飞上天。拥有科技,量产神器没问题
  • 古异世

    古异世

    什么是龙,什么是鲲鹏……有什么人给它们定位,給它们神兽之明,远古时代并不是那么简单。一之想有个家,一直在寻找家的少年,因一场异变走进了这不一样的世界
  • 贪恋红尘三千尺

    贪恋红尘三千尺

    本是青灯不归客,却因浊酒恋红尘。人有生老三千疾,唯有相思不可医。佛曰:缘来缘去,皆是天意;缘深缘浅,皆是宿命。她本是出家女,一心只想着远离凡尘逍遥自在。不曾想有朝一日唯一的一次下山随手救下一人竟是改变自己的一生。而她与他的相识,不过是为了印证,相识只是孽缘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