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文景之治”有赖于两名治世能臣萧何、曹参,因而成就了“萧规曹随”的千古佳话;唐初“贞观之治”依旧是依赖于另外两名贤相房玄龄、杜如晦,也因此而留下了“房谋杜断”的天下美谈。无独有偶,唐玄宗开创的“开元盛世”也仍然少不了这样两位披肝沥胆、经世致用的一代名臣姚崇、宋璟的同心协力和励精图治,治世和盛世不仅都需要执政者的智慧,而且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历史实践证明,一个开明的君主,想要在任期内有所作为,恰恰在于他的不作为,只要皇帝不胡折腾,别想着去做什么千古一帝,老百姓的福祉就会实现,而只要做为帝国老大的皇帝选对了人,放心大胆的委任文官集团去高效运转,一般这个皇帝在史上评价就不会太差。很幸运,做为唐朝第九位帝王,玄宗李隆基在经历了前后三个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武则天、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乾坤倒置,阴阳失调的纷争和朝野之间的一地鸡毛后,总算是认准了他的左膀右臂姚崇和宋璟,放手让他们大刀阔斧的去改革和创新,才成就了自己四十多年的太平天子和彪炳史册的“开元盛世”。
姚崇,本名元崇,字元之,避唐玄宗“开元”年号讳,改名姚崇,此人少年时耽于游乐,却最终大器晚成。历任武则天、唐睿宗、唐玄宗三朝宰相,他曾在扶立李唐归位,剪灭武则天男宠张氏兄弟中立下大功,后来李隆基除掉韦后和太平公主执掌帝位后,被启用为相,姚崇在任宰相期间,废除了武则天时期的十大流弊,在担任朝廷执政官三年间,实行了选贤任能、奖励清廉、精简机构、裁减冗员、惩治贪官、爱护百姓的清明政治,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姚崇最大的特点是实事求是,经世致用,因此又被时人称为“救时宰相”。
宋璟,字广平,少年时博学多才,尤擅长文学。是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成长起来的优秀政治家,唐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始官拜宰相。在担任宰相四年间,不畏权贵,力革前弊,奉公守法,不徇私情,非常好的延续了开元初期制定下的政策,其先后从事武宗、中宗、睿宗、殇帝、玄宗五帝。一生为振兴大唐呕心沥血,终于与前人姚崇同心协力,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的唐朝,改变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大唐帝国,完成了缔造“开元盛世”的丰功伟绩。宋璟正直善良,为人温文尔雅,平易近人,是史上有名的廉吏,因此又被时人称之为“有脚阳春”。
正是因为姚崇、宋璟承前启后不畏艰辛的开创了大唐盛世,才能够使百姓安居乐业,短暂的生活在政治清明之下,因此民间对于姚崇和宋璟两位贤臣十分推崇和尊敬,唐人笔记《朝野佥载》和《明皇杂录》以及《开元天宝遗事》中多有记载。姚崇之所以被称为“救时宰相”,皆在于他绝不拘泥于僵化而生硬的机制,而是能放宽原则灵活机智的运用,因时因地制宜,不断突破传统束缚而积极务实,他曾不无得意的询问手下,自己可否比得上管仲乐毅?手下人说管乐制定政策,起码得保持到他们死后,而你却能够灵活应对,可称得上是“救时宰相”,姚崇对于这个评价非常满意。
姚崇的政绩不仅体现在他任宰相时,他曾经受人构陷而被贬至荆州地区任地方官,三年任满后调离荆州时,万人空巷,当地的老百姓和和地方官吏皆痛哭流涕难舍难分,大家簇拥在他的马前,揽住缰绳,因人群熙攘而堵塞住了官道,姚崇感慨万千,为老百姓真心实意做事,哪怕事情再小,老百姓也会铭记在心。姚崇无奈之下依依不舍作别时,老百姓再三恳求,要求将他手中的马鞭和脚下的马镫留给当地百姓,以表达恋恋不舍之情和留作永久纪念,姚崇慨而允之。当地官吏将这一感人事迹上奏朝廷,玄宗下诏予以褒奖,号召帝国所有官吏向姚崇学习,并赏金千两。
姚崇不仅在民间口碑甚佳,即使皇帝玄宗李隆基对他也是一样尊重和隆遇不断。郑处诲《明皇杂录》载,唐明皇有一次在便殿,想召见姚崇和他讨论时务政事,可是天公不作美,自从七月十五日这一天后,阴雨绵绵,地上积雨成灾,道路泥泞不堪,玄宗于是下令让宫中太监抬上步辇特召姚崇前来,当时姚崇为翰林学士,深为玄宗宠信,已经为中外所侧目,自古帝王即使再礼贤下士,也绝不会违背皇家规制,而姚崇之所以能够享受皇帝这种超规格待遇,是因为姚崇确有真才实学,能够帮助玄宗治理天下,思贤若渴,玄宗当然顾不得这些繁文缛节了。
而宋璟的“有脚阳春”称号,则完全得益于他的以人为本和爱民恤物、体贴下属和廉洁奉公,宋璟在广东任上时,革除了广东人用茅竹建房经常失火的做法,建议当地人用砖瓦盖房。在他当上宰相以后,他的远房亲戚参加国家干部考察选拔时,对考官暗示了自己与宋璟的特殊关系希望得到照顾,宋璟知道后,特意嘱咐考官不要关照此人,终致他的亲戚没有当上朝廷命官。宋璟为相后,他曾经治理过的广州吏民为了纪念他的勤政惠民,打算为他立碑作传,宋璟坚决制止,并且非常谦虚的对皇帝玄宗说,“臣之治不足以纪”。
所谓“有脚阳春”是指其言其行,犹如长了脚的一缕春风,走到哪里哪里似春风煦物,倍感温暖。史载宋璟谢世后,安史之乱发生,唐玄宗逃到咸阳后,狼狈不堪而又黯然神伤,当时有一位非常贤德的民间长者就对玄宗说,臣犹记宋璟为相时,经常犯颜直谏,所以才有当时的太平盛世,但宋璟以后,朝廷多用奸佞小人,堵塞言路,陛下经常被蒙蔽,即使民间亦知今日之祸早有预兆。这既是对唐玄宗后期沉缅美色,用人不察的批评,也是对一代名臣宋璟高度的赞扬和深深怀念。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宋璟当宰相时,威信非常高,朝野之上人心归附,当时唐玄宗专设御宴款待朝臣,为了表彰宋璟对唐王朝做出的特殊贡献,玄宗让太监将皇宫中专用的金制筷子赏赐给宋璟,这是一种至高无上的奖励,因为按照旧制,金餐银具只能是皇家专有,民间是不能私造的。因此宋璟虽然接受了赏赐,但内心非常惶恐,不知所由,也不敢拜谢皇帝,玄宗和颜悦色的对宋璟说,之所以赏赐给你金筷子,不是赐你以金银,而是借筷子的光洁笔直,来表彰你的忠直和对国家做出的贡献。宋璟这才下殿拜谢,接受了这份特殊的赏赐,并把它恭恭敬敬的供奉在相府,时时借以激励自己。
姚崇、宋璟之所以流芳百世,无论是在朝廷还是民间都能享有盛誉,某种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缔造了大唐最为辉煌的一页“开元盛世”,使大唐成为雄居一方的霸主而接受四方来仪,更重要的是他们高洁的品行,以及体恤民情,关注民生,惠民利民的政策。一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评论唐代宰相道:“姚宋相继为相,崇善应变成务,璟善守法持正。二人志操不同,然协心辅佐,使赋伇宽平,刑法清省,百姓富庶。唐代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比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