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经常不按常理出牌,其实这就对了,假如当初他按部就班,循规蹈矩,那么大唐帝国的皇帝宝座根本就轮不到他来坐。后世人评论唐太宗奸诈,是个不折不扣的伪君子,皆因他杀兄夺位,霸占弟媳,以及逼迫老爹让位,并且还利用帝王职权为后世留下了一本《贞观政要》。这本记载了李世民同志与臣子们关于施政问题的所有精辟对话,几乎成为唐朝后世帝王必备的红宝书,理解的要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李氏语录可能是史上最早的官方颁布的皇帝语录,所谓的“两个凡是”路线历史上是有迹可寻的。
唐太宗李世民是史上最堪玩味的帝王,说他奸诈我无异议,但说他是伪君子我则持反对意见,当初的“玄武门政变”流血篡位手腕是狠了些,但李世民要是不穿越学习李云龙首先亮剑,采取果断措施,兴许就会自身不保,革命就是流血牺牲,刀已经架在脖子上了,二爷再不玩命,就会被太子党完命,结果他上台后生生刨制出一个贞观之治来,最起码对老百姓是有利的,凡是对老百姓有利的事情我们就拥护。再看看太宗对于魏征的态度,虽然魏征好名,数次三番在庙堂上折辱帝王脸面,你魏征就不能讲究个时间地点啊?太宗好几次都举起屠刀来了,但最终没有落下去,这说明太宗还是清醒而睿智的,换个皇帝,魏征早死好几回了。
至于李世民霸占了李元吉的宠妃,则是因为现代人根本不了解唐朝时的风俗,唐朝社会对这种事情比较宽容,就像今天意大利总理贝鲁斯科尼性丑闻一样,人们睁只眼闭只眼,只是到了后世道学家眼里,李世民就变得面目可憎而不能宽恕了,老李家是北地人深受胡人风俗影响,这种事情在李唐王朝属于芝麻绿豆大点事儿,现代人大可不必义愤填膺。正是因为当初皇帝的宝座来得有点不太光彩,所以李世民登基以后,极其注意自己的帝王形象,忍辱负重,励精图治,一心想做个后世称道的好皇帝,还真是做到了。
太宗在对待接班人的问题上犯过错误,很纠结,但处理起来也很果断,太子李承乾是法定接班人,但此人却沉不住气,在太子党人煽动下蠢蠢欲动,几乎酿成李唐王朝又一次惊人相似的“玄武门政变”。他喜爱魏王李泰,做为一个父亲疼爱其中一个看起来很乖巧的儿子,此为人之常情,我们不必太过苛责。当他看到李承乾和李泰为争夺帝位而不惜手足相残,以死相拼时,他内心里最隐秘的那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被触动了,处理起来绝不拖泥带水,也绝不留下后患,而是杀伐果断,手腕强硬,处死李承乾,罢黜李泰,最有希望的两个接班人全都靠边站,让最没有希望的晋王李治坐了个现成席,承平年代太需要像李治这样藏拙的老实人了。
李世民是一代奸雄,他狡诈有城府,又非常清醒睿智,历史上大凡此类帝王都有一番成就,刘邦如是,曹操如是,康乾亦如是。唐人刘餗(su)在《隋唐佳话》里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许多历史片断,我们可以从中来看看李世民究竟是怎样的一代奸雄?当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闹腾得不可开交时,太宗磨刀霍霍准备下手,于是问计于卫国公李靖,李靖多聪明的人啊,太子和魏王都不得罪,连连摆手。太宗于是转问英国公徐绩(赐姓李,也叫李绩),徐哥们儿也不傻呀,此乃帝王家事,管天管地管百姓,你敢管皇帝私事,长了几个脑袋?徐绩也装聋作傻不回答。搁一般皇帝早躁了,你吃我的,穿我的,不为我所用,要你何用?但李世民不这样想,他觉得这二人既未陷入朋党之争,又老成谋国,今后无论谁做皇帝,都是可以信赖的托孤大臣,从此以后,太宗更加看重此二人。
太宗征讨辽东时,让梁国公房玄龄留守西京长安,并告诉他一切事情都可自行裁断,不必请示汇报。有一天,梁公馆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口口声声说有人谋反要告密。老房一听十分重视,赶紧问你所告当朝哪位大臣?此人直言不讳,告的就是你!老房看此人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心里一惊,但自忖自己行得端,坐得正,没有什么不可赦免的罪名,他虽然有皇帝亲授特权,但并没有治此人诬告之罪,而是备下车马,将此人送往太宗征辽军中。太宗李世民听说首都长安来人告密,心里一想就觉得此事蹊跷,什么事还有房玄龄处理不了的?只有他自己的事是他处理不了的,李世民心思之缜密可见一般。太宗大怒,命令刀斧手两厢站立,厉声询问告密者,何人谋反?果然不出所料,答曰房玄龄。太宗马上命令手下将此人斩首示众,然后赦书一封,责怪房玄龄如此小事都不敢担当,并且告诉他今后但凡此类事情,自己处置就是了。
唐太宗李世民厉害吧?这件事将李世民奸雄的一面表现的淋漓尽致,房玄龄同志是讲政治的,不敢擅自专权处理他自己的事,而李世民玩起政治来比房玄龄还要得心应手,这是什么?帝王的驭下之术,让你心无二念,即规规矩矩的办好事,也让你断了君臣之间相互猜疑的戒心。李世民就这样非常信任手下?答案是否定的,他自己靠谋反取得天下,总是担心别人也依葫芦画瓢,跟他玩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游戏。他的心里,其实对谁都是一百二十个不放心。
有一次他突然试探对自己一直忠心耿耿的鄂国公尉迟敬德,斜着眼睛装做漫不经心的发问,有人告密说你要谋反,革我的命,真有这回事吗?原想着老将军会矢口否认和辩解,自己再好生安慰一下,却不料猛人尉迟敬德张口应道,你说得没错,我反是实。自从跟随陛下以后,南征北战,浴血沙场,靠着神灵佑护,侥幸不死,但身上都是战争留下的创伤,如今大业已定,天下太平,用不上我这个老家伙了,于是就怀疑我要造反。说完后,解开衣服投置于地,露出了自己的一身累累伤痕。太宗一看老家伙当真了,刹那间,这脸变得比尉迟脱裤子还快,太宗抚摸着自己爱将的伤痕,那眼泪水唰的止不住就流下来了(李皇爷这是影帝级的水准)。这话也就变了,好爱卿呀,快快穿上衣服吧,我本意是丝毫没有怀疑你要造反,所以才直言相告,你可千万不要怨恨我呀。得,玩过了,穿帮了吧?
有了这次教训,总该不会猜忌功臣了吧?否,李世民做梦都怕李唐江山变了姓,这是历史上任何一位枭雄都会有的心病,到了晚年,太宗病情加重,他最不放心的是文武双全,谋略又高的英国公徐绩,于是他于病重之中下了一道诏令,远派英国公为荒僻的叠州(今甘肃迭部)军政长官。手谕即下,他悄悄的嘱咐儿子高宗李治,徐绩这个人,才智有余,能够担当大任,但是我担心他不服你管束,所以才会把他放得远远的,如今他要是接到圣旨后立刻出发,我死以后,你可把他召回,委以重任,但是他要是迟疑观望,逡巡不走,你可下令马上除掉他,切记切记!徐绩跟随了他的主子李世民这么多年,李世民是怎样的一个人,又想些什么他咋能不知道?徐绩见到皇帝诏书,想都不用多想,甚至都没顾得上和家人吻别,马上赴任。
类似的例子很多,太宗玩起这种敲山震虎的小把戏乐此不疲,这是典型的奸雄作派,更是历史上雄才大略的帝王惯用的统治之术,李世民绝非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他担心旧臣勋将暗藏不轨之心,但并没有以莫须有的罪名大行杀戮之风,即使功臣之一的候君集反意有迹可查,他也只是杀一儆百而已,况且应候君集所请而宽恕了他的子孙后代,使候氏骨肉得以保全。唐太宗李世民的奸诈狡黠更多的出于集权统治的需要,以及保证李唐江山长久永固的倾情谋划,他是中国历史上不折不扣的一代奸雄,因为缔造了后世帝王向往的“贞观之治”而领一代风骚,这样的奸雄和明君理应值得历史学家们肯定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