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军新方阵·第二辑》序
杨占平
山西的作家队伍,从“山药蛋派”到“晋军崛起”,再到新世纪以来的“晋军新方阵”,是一支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结构合理、成果丰硕的劲旅,在全国文坛令人瞩目。这支队伍中的青年作家,已经初具规模,成长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成长为备受瞩目的文学新锐。
这批青年作家大抵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上下,创作时间有长有短,创作实绩也参差不等。但是,这支年轻的作家新军潜力不小,他们中的几位佼佼者已经在全国文坛具有了比较大的影响,在一些国际和全国性重要文学评奖如世界科幻文学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雨果奖”、国内文学界最顶尖的“鲁迅文学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以及有着广泛影响的专业评奖和报刊评奖中榜上有名,是各类权威性文学选刊上的常客。
我以为,这一代山西青年作家的成长,比起他们的前辈来,在文学生态方面还是有些艰难的。文学创作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全面冲击,整个文学态势逐渐失去往日的辉煌,开始趋向边缘化,像20世纪80年代凭一部作品就可以一夜走红、就可以获取到意想不到的名声和地位的局面,已然成为历史,笼罩在文学界和作家头上的光环悄然消失,一些有成绩的作家纷纷弃文转行,而大批文学青年的作家之梦也被现实打碎了。就是在这样一种不合时宜的时代背景和文学气候之下,这批青年作家没有放弃文学,而是执着地、不为时潮所动摇地踏上写作之路,使得山西的作家队伍避免了“断代”现象。这批青年作家大部分生活在基层,供职于中小城市,生活条件并不宽裕,只能在工作之余从事创作,有很多困难。可贵的是,他们矢志不移地坚持笔耕,写出了一篇又一篇作品。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这批作家逐步寻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特色。现在,他们的创作正趋向成熟,势头看好。
为了集中展示当今山西中青年作家的创作实力,省作家协会2013年决定推出《晋军新方阵》丛书,并且于2014年选择十位小说作家的代表性作品,出版了第一辑。甫一问世,受到文学界和读者的好评,进一步坚定了我们继续做这件事情的信心。于是,今年推出了第二辑。这第二辑与第一辑相比,还是有一些变化的,主要是在文体上有了扩大,从单一的小说变为小说、散文、诗歌多门类,这样就显示出文学创作的全方位和多元化。
《晋军新方阵·第二辑》虽然文体上扩大了,既有小说,也有散文、诗歌,但是,从创作思想和表现方法上考察,这一辑入选的青年作家,跟第一辑作家还是相似的,仍然是继承了山西前几代作家的优良传统。比如他们对急剧变革的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对普通民众生存命运的体验与表现;比如他们在艺术表现方法上基本使用的是现实主义手法,同时也注意吸收其他创作方法中有益的成分。我们注意到,这一代青年作家刚刚涉足文坛的时候,正是国外各种文学理论乃至整个社会科学思潮和国内各种文学主张盛行之时,客观上对他们的创作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当然,这种影响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效应,总的看,却是有利于他们在继承前辈作家传统基础上,形成比较开放的、具有时代精神特征的创作风格。
我把这些青年作家的创作特征,大致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他们的作品呈现出了社会现实的丰富性、复杂性与鲜活性。像第二辑中李来兵、陈年、曹向荣、刘宁、张暄等人的小说,绝大多数是描写当代社会生活的,他们笔下的人物身份不同,但都是很有个性的,真实地折射出当今人们的思维方式、生存状态。由于这些作家一直生活在底层,跟大多数普通人一样,亲身经历了乡村、矿山以及中小城市的一系列改革动荡,可以说,改革的每一步历程都与他们的生存命运息息相关。这种切肤之感、这些命运攸关的体验,倾注在他们的作品中,就逼真地再现了现实生活的丰富与生动,具有了一种原汁原味的特色。
其次是他们有比较敏锐的艺术感受能力。读这些青年作家的作品,特别是散文和诗歌,比如第二辑中赵树义、白琳、汉家的散文,裴彩芳、温建生的诗歌,我能感觉到很少有那种苦涩的理性思考和个人狭隘心态的宣泄,更鲜有那种居高临下的讲话姿态;他们总是以一颗平常心去感受和体验世界,感受和体验人生,感受和体验写作,这样,他们就能够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事物的基本特征,敏捷地洞察出人物的心灵奥秘,人物和场景在他们的作品中既表现得真切、自然,又具有他们鲜明的个性判断力。
第三是他们在艺术探索上不拘一格。这一代山西青年作家在艺术表现上,除了上述总体上的相同点外,细分起来还是有几种类型的,有的倾向于现实主义方式,有的侧重于现代手法,有的则介乎于二者之间,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态势。这种态势正是文学创作规律使然。艺术探索之路永无止境,尤其是青年作家还处在成型过程中,更需要在艺术上尝试多种手法,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充分肯定当今这一代山西青年作家已经取得的可喜的创作成绩,并成为整个山西作家队伍中一支活跃的群体前提下,我也感觉到,他们的局限和弱点还是显而易见的。同前几代作家相比,在生活体验的广度和深度上,他们跟赵树理、马烽等老一辈作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老作家们以对农民命运的深切关注,以通俗易懂、流畅明快、幽默风趣的语言特色,以直面现实、努力揭示生活矛盾的精神追求,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并且被誉为“山药蛋”文学流派,这是青年作家还需要不断磨砺才能企及的;在理论素质和艺术修养上,他们还不像成一、李锐、张平、周宗奇、韩石山、张石山、钟道新、哲夫、蒋韵、赵瑜、王祥夫等“晋军崛起”作家厚实,特别是这些作家靠各自有个性的作品和文学主张,能够让全国文学界不可忽视的地位,就值得青年作家好好努力了。
如果我们把目光放得远一些,同江苏、上海、北京、广东等地与山西青年作家同龄同代的作家相比,他们的局限与弱点同样是十分明显的,主要表现在他们的知识准备相对较弱。那些省、市的青年作家绝大多数是正宗名牌大学毕业生,有些还有硕士、博士学位;而山西青年作家中接受过名牌正规高等院校教育的还不多,这就使他们在知识准备上显得有些先天不足。当然,能否写出好作品,并不完全取决于有没有名牌正规大学的文凭,文学史上靠自学成为大作家的例子也不少;但是,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社会是知识主宰一切的时代,社会的发展主要是靠知识的推动,无论从事何种事业,都必须要具备扎实而广博的知识,才能有所成就,当作家也脱离不了这个规律。此外,由于那些省、市地处改革开放先进区域,经济和文化都比较发达,青年作家们接受新事物和学习先进的思想文化,自然比内地同行要快一个节拍;而山西青年作家地处改革开放比较落后的区域,对于许多新事物和新思想的接触,不免要晚一定的时间,于是,在观察急剧变革的现实社会方面,在使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都难以跟先进省、市的同行同步。不过,我认为,山西青年作家们已经意识到了他们的这些局限与弱点,正在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努力克服自己的不足,他们是有可能创造出新的辉煌的。
二〇一五年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