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三体Ⅱ:黑暗森林》
文/郭凯 吴岩
外星文明入侵地球在科幻作品中并不是个新鲜的题材,但是当一部讲述如此题材的小说以描写外星人入侵前人类的反应为重心,以天文学和社会学的科学严谨的态度计算宇宙中可能的文明分布和它们之间的关系,以历史家和预言者的眼光回顾展望人类文明几百年间的变迁和其中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发展道路,并将这一切与有血有肉的个体命运紧密结合,以中国人的民族情绪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写出时,它就具有了超出一般大众通俗读物的意义。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Ⅱ:黑暗森林》正是这样一部作品。
这是一本让中国的科幻读者等待了很久的书。
刘慈欣,当前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科幻作家,生于20世纪60年代。身为企业高级工程师,他至今已经出版五部长篇科幻小说,创下连续八年荣获中国科幻“银河奖”的纪录。无论对于科学技术还是宇宙社会人生的理解,刘慈欣都令当下年轻一代的科幻作者们很难望其项背。
《三体Ⅰ》是刘慈欣“地球往事”三部曲的序幕。小说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直至当下。故事讲述的是在扭曲的“文革”时代里,一些“秘密”工程在表层的混乱之下“秘密”展开。由人民解放军参与的“红岸工程”,在探寻外星文明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当历经“文革”劫难的主人公叶文洁按下与外星文明联系的按钮时,地球文明之声以光速向宇宙深处飞驰。这一行为,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未来。在四光年外,在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无数次毁灭和重生的三体文明正收到了地球的信息。于是,庞大的远征舰队开始起航。这一文明将于四百年后与地球相遇。《三体Ⅱ:黑暗森林》紧接前部,时间上从人类得知三体舰队的出发到四百年后舰队抵达,作家用史诗的手笔横跨四个世纪,以两个互不关联的主人公章北海和罗辑为线索,展现了四百年间人类为了迎战先进的外星文明冲击所做的一切。在这一时刻,在地球上,那些被称为基础科学的创新行为被严密地锁定,人类的一切活动受到监视。人类只能为生存而反击。小说从社会最底层平民的内心动荡到国际大格局的宏观变动,从经济军事科技的转向到亲情友情爱情的震颤,对人类文明的进程进行了深刻反思。在远方,外星人的舰队始终如达摩之剑悬在人类的心头。作为一个阶段结束的小说结尾,严酷中仍然充满了希望。
贯穿全书的那种对浩瀚宇宙的敬畏与思考,仍然是刘慈欣故事内在的核心。以天文学的尺度,汪洋恣肆,漫无边际,挑战读者想象力的极限,仍然是刘慈欣的拿手好戏。小说开始时一代人的努力要到“十代人”之后的后代才能看到结果!星际文明交往的巨大时空尺度衬托出地球生命的渺小。作者利用经济学的基本资源假设,指出有限的宇宙资源面对无限发展的文明,必定形成尖锐的矛盾。在没有统一道德规范的社会,矛盾发展成冲突不可避免。于是,整个宇宙成为一个充满隐藏着猎手的黑暗森林。问题是,在苍茫寥廓的宇宙丛林中是否存在着更高等的秩序?小说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饶有趣味且不乏深刻的思考。
虽然任何一部科幻小说在某种意义上都是哲学小说,但《三体Ⅱ:黑暗森林》却没有仅仅停留在哲学思考,还充满了对未来科技发展细节的描绘。在故事中,人类实现了可控核聚变,能通过太空电梯穿梭地球上空,模拟人脑的计算机和全息控制的太空战舰刷新了读者的视觉屏幕。技术的变革还妙趣横生地推动起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行动,科幻小说的文学独特性在这里清晰地体现出来。
刘慈欣是一个永不停止改进创作的作家,在《三体Ⅱ:黑暗森林》中,章北海以中国太空军政委的身份出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中国未来军队建设那种前仆后继的过程,既是追思过去,也是展望未来。作为未来中国太空军队的指挥官,章北海拥有清醒的意识和敏锐的洞察力,他为了最终的目标实现所做出的“必要的牺牲”,构成了小说中明确的道德选择主线。刘慈欣用小说展示出的观点是,在人类文明的整体生存面前,个体的存在微不足道。这与当前流行的不分青红皂白的泛人道主义思潮形成颉颃。小说的另一个人物罗辑,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青年学者,却因为无意听到了宇宙社会学的法则,像哈姆雷特一样背负起了拯救人类的使命,成为拥有人类最高权力的“面壁者”。小说中的外星人——三体人被设置为拥有高科技、思想完全透明、无法进行欺骗和窥探人心的生物。面对三体人,地球上的人类毫无秘密。但地球人也有自己不可攻破的堡垒,那就是个体思维。小说在这样疏离于现实的逻辑背景下发展,平添了许多惊异感、阅读期待和探索的喜悦。在作家的笔下,肩负着“救世主”责任的罗辑,居然能看到当下追求思维独立的“80后”的影子,这也算是刘慈欣关注现实的一个例证。
在中国当代的科幻创作中,刘慈欣是极其独特的一位,他扭转了之前以破坏性为主潮的中国科幻文学的当代走向,而代之以积极的建构方向,在回归20世纪中期西方科幻“黄金时代”的古典传统时,又结合了当下中国现状进行了积极的创新,《黑暗森林》就是这样一部新古典主义科幻杰作。
→选自《中华读书报》2008年7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