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窗幽记》《围炉夜话》和《菜根谭》被认为是中国人修身养性必读的三本书,更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精华之作。这三本书不但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还可以让我们多方位、多角度地了解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传统文化,收到以一当十、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故极具教育意义和收藏价值。
在继承原书的优秀文化成果之上,笔者对原著与译注做了一定的增减与梳理,并适当地加入一些现代人的审视观点,给予了相关的评价与赏析。所以此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是人们提高处世能力、助力事业的帮手。希望读者能够从中享受到生活的智慧,找到寄托精神的支柱,踏上升华感情的航船,领悟处世思想的真谛,从而掌握更多为人处世的方法。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朝晚期文学家、藏书家、书画家。陈继儒自幼聪颖过人,很为同郡大学士徐阶器重。他的诗文短小精悍极有风致,他善绘画书法,也精于鉴赏。在明中期,画坛以“吴门画派”为首,代表画家有董其昌、陈继儒、周天球、莫是龙等,陈继儒与董其昌两人为此派中坚,并称于世。陈继儒的书法在苏、米之间,他尤好苏东坡的诗章文字。遇苏墨迹,虽断简残碑,必极搜采,手自摹刻,名曰《晚香堂帖》;又刻米芾书,曰《来仪堂帖》。其书风萧散秀雅,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其山水画多水墨云山,笔墨湿润松秀,颇具情趣。他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他有《梅花册》《云山卷》《皇明书画史》《书画金汤》等传世。
陈继儒生活于明万历、天启年间,曾屡被荐举为官,但坚辞不就。《明史·隐逸传》称其“年甫二十九,取儒衣冠焚弃之。隐居昆山之阳……”此后他一生布衣,绝意于仕途,隐居在东佘山,专心研究学问,编书著述,于诸子百家靡不精讨。陈继儒文艺方面的成就,很为时人所重。三吴名士争相与之为友,黄道周在给皇帝的上疏中也有“志向高雅,博学多通,不如继儒”之语。虽然陈继儒二十九岁以隐士自居,却又周旋往来于官绅之间,但不入朋党之圈,他认为人有“好为清态而反浊者,好为富态而反贫者,好为文态而反俗者,好为高态而反卑者,好为淡态而反浓者,好为古态而反今者,不如混沌为佳”。可见陈公追求的是一种无所拘束、高远超脱的“难得糊涂”的自由人生境界。
陈继儒富藏书,喜好鉴别,然舛误颇多。他曾说:读未见书,如得良友;见已读书,如逢故人。喜抄校旧籍,因得颜鲁公书,乃名其藏书堂为“宝颜堂”,又有“玩仙庐”“来仪堂”等。此人还精于校雠之学,自称:凡得古书,校过即付抄,抄后复校,校过复刻,刻后复校,校过即印,印后再复校。万历中,所刻《宝颜堂秘籍》6集,收书229种,多掌故、琐言、艺术、谱录等,其中多罕见秘籍,保存了明及明以前的小说杂记。清乾隆年间,由于大兴文字狱,该书版被禁毁。又辑有《国朝名公诗选》,上自高启、王冕,下到李贽、屠隆等,每人之下,各附有小传。
陈继儒的才华久负盛名于天下,是晚明文人墨客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所以对后世的文坛产生了不小的影响,被誉为“天壤一异人”。陈继儒平生编书甚多,如《太平清话》《安得长者言》《模世语》《狂夫之言》《眉公秘籍》《陈眉公全集》等一批作品,另外还有《妮古录》《偃曝谈余》《见闻录》等书,其中尤以《小窗幽记》最受时人喜爱。
陈继儒是一个山人,是一名隐士,也是一位学者,同时也是一个热衷世事的社会活动家。读者从这本《小窗幽记》中可窥其丰富精彩、深蕴内涵的一生。
《小窗幽记》是一部促人警醒、言短旨远的人生哲言小品集,内容涉及了修身、养性、经商、从政、处世等多方面的处世格言。作者以哲人式的冷峻目光,对当时糜烂庸俗的世风做出了辛辣且不失客观的抨击。这本书不仅从内容上辑录了晚明清言的精华,而且体现出晚明清言多重的理想和追求,加之其体例周备、取材广泛、结构工整、规模宏大、编排有序,所以在同类书中堪称凤毛麟角,故深受后人喜爱。
原版《小窗幽记》以乾隆三十五年刻本为底本,结合其他国学的著名文献,分为醒、情、峭、灵、素、景、韵、奇、绮、豪、法、倩十二卷,共计一千五百余则,是一部纂辑式的清言小品集。但后人所改编的《小窗幽记》,多从其前四卷醒、情、峭、灵中搜集整理而来,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二百一十四条人生的格言。安身立命的方法,文人志士的情操,超凡脱俗的禅趣,浪漫感人的爱情,都在此书中一览无余,所以说它又是一部颇具规模的清言汇编。另外,其语言具有玲珑剔透、短小精悍、发人深省、言近意远、益人神智等特点,或立言精深,使人百思方悟;或含蓄蕴藉,令人回味悠长;或情趣盎然,读来津津有味。总之,书中无一不闪烁着智慧的火花,故本书问世三百余年来经久不衰,足见作者文化底蕴的深厚。
若要细赏其内容,从“醒”篇来看:抒发的是豪情空有、壮志未酬的末世情怀,愤世嫉俗,奇谋妙策,只有寄托于文字之间;从“情”篇来看:则标举美人名花、青山绿水、秘书灵籍为安身立命之场,体现的是方外之致和隐逸幽趣;从“峭”篇来看:警示世人欲成就人生大业,必要有超凡脱俗的心态和志趣高雅的追求,同时也要有积极的入世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从“灵”篇来看:张扬一种淡泊名利的心态和出世的情怀,看透世间人情冷暖,寻求与大自然的山水为伴,享受无尽的生活。
陈继儒在集中写道:“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乎情趣。今日之事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这充满睿智的格言,像一缕深邃的清远气息萦绕着后人。本书除了具有高远超脱的哲理性外,还富有飘逸隽永、极其缜密且有分量的理性思维,这理性的思维对于时常冒失冲动、浮躁的现代人来说,颇具现实的指导意义。书中所载多以常人难以想象的角度来描绘平实生活中的诸多细节,反映生活的常态,可以帮助我们领悟和享受生活。
品读一本充满智慧的集子,如同与作者对坐而谈,感知作者内在的精神形态,以及作者所创作的一个划时代的成果。作者在作品中所言的文字,是对人生的体会,是观世的真理。这种真理是以一个人所达到的巅峰状态来评定其价值的,而不是将他的巅峰和他的深谷持平来综合他的价值。
任何事物都有利与弊的两面性。这本集子可以在历史的长河里流传下来,是因其所言诉的思想有着深藏的文化底蕴。直到今天,这本集子仍有发人深省的作用。然而后世的人把这本集子再如何广为传诵,也不会再现作品最真实的原貌。因为时空业已转变,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诠释者使用的是自己的理解和语气,接受者则又有着自身的理解背景,任何一种最细微的感性因素都能使原作者的本意衍生出更多的内涵。
由此看来,《小窗幽记》有着与现实多么矛盾的禀性,如一个有着斑驳历史的古董一般,岁月将它打磨成高清远致般的形象,亘古吟唱着乌托邦式的精神操守之曲,表象上虽有着流光溢彩的文明,偶尔也会被人触摸、擦拭,温文尔雅地品赏,甚至利用。但当人性最底层的私壑难填时,当纸醉金迷的花花世界迷离双眼时,当悲哀的心被湮没在尘世利欲熏心的皱褶里时,此书便如警醒之钟,净化心之杂尘,陶冶情操,永远将清灵脱俗之念藏于心中。
《小窗幽记》可以说是小品中的小品,体裁多变,如语录体、格言体,其中精妙绝伦的语言、道眼清澈的慧解、灵性四射的意趣,令人叹为观止,特别是其对人生的思索、处世的智慧在“热闹中下一冷语,冷淡中下一热语,人都受其炉锤而不觉”(沈德先《安得长者言跋》)。作者描绘的美好而富情趣的生活理想、极简朴而有趣的生活、知足的心态、淡泊的志趣、清高超俗的人格,为现代人寻回本真的自我,涤去心灵的积埃,超脱于尘世的喧嚣、烦扰,从而使其获得宁静、淡泊、洒脱的心境。
它也可以说是为人处世的智慧之果。无论才人经世,能人取世,晓人逢世,名人垂世,高人玩世,达人出世,皆以人生某个问题统领全卷。书中特以“醒”字为全集之首,其中自有其深意。醒发之于醉,因此当其“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之时,“醒”字便不啻为一帖清凉散。“醒”又必与“悟”字相连,故而“悟”则为全书的主旨。
在当今,或许有些人更多地看重物质利益的追求,而忽略对自己身心健康的培植,所以精神显得极度匮乏,总是埋怨生活的无聊与苦涩。如果能在百忙之中抽出一些时间将此书静心阅览一番,可能会给生活带去一些欢乐与充实,让人领略美好生活的另一面。佛缘本是前生定,一笑相逢是故人。
我愿此书与君长相伴。当你翻开这一卷卷书页的时候,我已经看见你清纯亮丽的眸子里所闪动的喜悦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归于我们心灵深处的本性、回归于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吧!
由于个人能力毕竟有限,评析中不当或错误之处在所难免,如遇不妥之处敬请方家给予一定的谅解,并不吝赐教。最后借此付梓之际,特向业已作古的训诫学家和传承中华古典文化精髓的译注者以及为本丛书指点迷津的出版社相关人士,谨致以最深挚的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