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雪是兵兵妈妈的朋友,她的孩子强强和兵兵一般大。强强出生时是剖腹产,他从出生就比较胖,爱吃爱睡,就是不爱运动。起先米雪也并未觉得强强这样有什么不妥,直到强强上了幼儿园,才发现他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能力比同龄的孩子差,注意力也不集中,面对困难时耐心不够。
于是,米雪联想到强强平时的一些表现,比如教了许久他也不会握笔,一直无法画一个像样的圆,使用剪刀非常吃力,穿珠子也很不灵活,常分不清“6”和“9”,穿鞋时分不清左右脚,在学校里学不会做操等。米雪非常苦恼,看到兵兵这么优秀,她赶紧向兵兵妈请教。
兵兵妈平时看过大量育儿书籍,她觉得强强这是感觉统合失调症。可她也不敢乱说,还是建议米雪带孩子去咨询一下儿科专家。
果然,和兵兵妈猜测的一样,强强确实有感觉统合失调的症状。这种症状的表现主要有四点:
1.注意力不集中,好动不安,没有自制力,经常剧烈的跑跳,寻求强烈刺激。
2.阅读时漏字、添字、串行、计算错误、写倒字、分不清“p”和“q”、“b”或“d”。
3.情绪不稳定,粘人、怕黑、胆小、爱哭、易冲动、动作笨拙、常磕磕碰碰、易摔跤、握笔姿势不佳、手眼不协调等。
4.自信心不足,退缩、自我评价低。
虽然强强不具备第一点中的“经常剧烈的跑跳”,但根据他的其他症状,已经可以认定为感觉统合失调症。
米雪着急地问:“什么是感觉综合?为什么会这样?孩子需要吃药吗?有什么补救措施?”
儿科专家说:“感觉统合是指人脑将身体各种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加工、整合,进而指挥人体作出适当反应,使整个机体和谐有效地运作的过程和机能。人类的各种感觉是大脑和身体相互协调的学习过程,几乎有80%的学习是在婴幼儿时期进行的。”
“强强有这种症状,一是跟他通过剖腹产出生有关,缺乏生命的本体体验;二是跟他缺少运动有关,比如爬、跑、跳、蹲等。强强没有很好地进行过锻炼,身体器官感受刺激的机会减少,因而导致感觉统合失调,生活中的协调能力差,例如鞋子穿反,距离测不准,无法掌握正确方向等。”
“强强这样的情形不需要吃药,只要让他增加各种运动就好了。其中,最关键的是让他多做‘平衡游戏’。‘平衡游戏’能够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及其协调能力,增强中枢神经系统处理信息的速度,增强各种感觉器官的功能及灵敏程度,让身体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不只是强强,所有的孩子都需要多做‘平衡游戏’,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游戏”“哪些游戏是‘平衡游戏’呢?”兵兵妈问。
儿科专家给她们提供了10种“平衡游戏”。
1.走直线。
在房间的地上放一条绳子,抻直了,让孩子张开胳膊,像踩钢丝那样从绳子上走过。要强调的是,孩子不能从绳子上掉下来。“走直线”还可以到室外玩,拿粉笔画一条直线,让孩子在上面走。
2.踩“石头”。
成年人都有过“踩着石头过河的感觉”——要小心翼翼地保持身体平衡。踩石头是锻炼少儿平衡协调能力的好办法。父母准备好彩纸,剪成圆形图案,散布在地板上。然后,父母和孩子一起想象:地板是“小湖”,散布在上面的圆形纸片是湖面上的“小石头”,踩着这些“石头”才能走到“湖”对面,拿到糖果(或者是玩具)。万一没有踩到“石头”掉到“湖”里,“湖”对面的糖果就要减少一颗。
父母也可以找一些半截砖头,不规则地摆放在地面上,让孩子踩过去。砖头间的距离不能太大,要以孩子的两腿能迈过去为好。
3.端水。
有些家长怕孩子摔碎碗具或弄伤自己,一般不让孩子在家里端饭端汤,这其实浪费了锻炼孩子身体平衡能力的机会。父母要有意让孩子端水,可以给他一个塑料碗,里面装满温水或者凉水,让孩子坚持“一碗水端平”而不洒,从一个房间走到另一个房间。
父母还可以拿出乒乓球拍,上面放一只乒乓球,让孩子端着从一端走到另一端,要让乒乓球不掉下来。父母可以和孩子进行比赛,增进孩子的兴趣。
也可以让孩子在头上顶一本书(不要太重),让他走来走去,坚持不让书落下来。
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地锻炼了孩子的耐心和平衡力。
4.路沿石上“开火车”。
在带孩子去散步的时候,只要遇到路沿石,父母就可以和孩子玩“开火车”游戏。把路沿石当成“火车”,孩子在前面走,父母在后面走,谁先掉下来就算输。为了避免掉下来,孩子的大脑就必须协调全身的每一块肌肉,做好平衡。
农村经常会见到那种躺在地上的树干,父母可以让孩子练习从树干上走过。
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宽度适合的路沿石,过于狭窄的路沿石容易踏空跌倒。路沿石也不能过高,以离路面十公分以内为宜。在路沿石上练习平衡时不要跑,父母要控制好孩子的行进速度,以慢走为主。
5.“开”自行车。
父母可以把小型的自行车推到空地上,让孩子“开”自行车。父母让孩子在车上坐稳,两手扶住车头,自己站在自行车侧面,一手做保护孩子的准备,另一手扶正车身,兼做“动力”,轻轻地把车向前推。车子前行,孩子是“司机”。“开”自行车时,孩子将自身的平衡感觉和自行车的稳定性结合起来,可以锻炼更高层次的身体平衡能力。
自行车要小,孩子“开”自行车时身体不能过于前倾。父母推进自行车的速度要慢,并且要及时修正孩子在“开车”过程中的失衡状态,对孩子进行细致的安全防护。
6.单腿站立。
和前面玩过的单腿跳差不多,单腿站立更简单一些。父母让孩子睁着眼睛单腿站立,胳膊张开,保持姿势,另一只脚尽量长时间不落地;也可以让孩子闭着眼单腿站立,这是难度比较高的训练方式,对锻炼大脑的平衡效果较好。
站立时,父母要为孩子选取裸地或草坪,不要在水泥等硬地面上进行训练。进行闭眼单腿站立训练时,父母要在一边细心防护,防止孩子跌倒。
7.自然慢跑。
自然慢跑是一种较为平稳和缓慢的跑步形式,跑步时一般心率为140~150次/分,较适合于4~6岁的孩子。
该年龄阶段的孩子肢体动作不协调,正肢力量弱,平衡能力差,跑时步幅小、步频大,有头重轻之感,易摔倒。因此,训练慢跑是发展幼童平衡能力和肢体的一个重要手段。
8.跳舞。
父母要经常放上孩子喜欢的音乐,让他随心所欲地跳,不要在乎他的舞步好看与否。哪怕孩子在地上打滚,只要他身体在运动,这项运动就对孩子有好处。
9.迷迷转。
父母让孩子两臂侧平举,在原地旋转。孩子边转,父母边念儿歌:“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吹来,快快站。”当念到“站”字时,孩子要马上停止旋转。
开始时,转的次数不宜多,防止孩子头晕摔倒。以后逐渐增加转的次数。
10.滚铁环。
父母用铁丝箍一个圆铁圈,再做一根“L”形的铁丝,便可以带着孩子玩奔跑于田间巷陌的“滚铁环”游戏。这种老游戏,相信80年代前出生的人都不陌生,它曾经让一代又一代的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爷爷可以帮助孩子做一个铁圈,和孩子一起玩一玩,重回儿时的快乐,也锻炼了身体。
兵兵妈和强强妈如获至宝,拿笔细心地记下这些游戏,回去给自己的孩子练习。
“平衡训练”曾经被美国运动委员会评为“第一健身时尚”。平衡是一种身体能力。孩子的平衡能力不足,会导致姿势或运动发展迟缓,影响认知能力的发展。身体平衡能力训练除了增强体质外,还可以促进大脑发育,开发孩子的智力。所以,父母们平时要注重对孩子进行身体平衡能力的训练。
“沙包”有多种玩法,“沙包入篮”、“把沙包投远”、“多人投沙包”、“踢沙包”、“舞沙包”……大人要把主动权教给孩子,让孩子玩出花样,玩出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