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廷在南部因为广州刺史邓岳谋划收复了兴古郡和夜郎郡,便计划着能不能把汉中拿下,汉中是咽喉要道,拿下汉中,南可图巴蜀,北可进关中,西可通凉州,可谓一举三得。建康城台城内王导与一众官吏商议,实际上如果这个时候调动兵马,朝廷是没什么钱的,但是考虑的控制汉中的各项便利,王导还是同意了。于是各位大臣都上书,请求攻打汉中,晋成帝司马衍直接就同意了。诏书很快到了荆州顺阳郡武当县的建威将军司马勋手里。
司马勋是晋宗室,在他才十几岁的时候,晋愍帝投降了匈奴汉国的将领刘曜。司马勋也在里面,于是他便成了刘曜部将令狐泥的养子。长大后擅长骑射,左右手皆能射箭。至咸和六年,司马勋便从关右地区南奔东晋,自称“是大长秋恂之玄孙,冠军将军济南惠王遂之曾孙,略阳太守瓘之子”,获授任谒者仆射,以勇气闻名。
之后他就在建康默默无闻了很长一段时间,不知道为什么有一天,他就被授予了建威将军,然后让他出镇荆州。起先他还有点不情愿,可是当皇帝召集他,与他详谈之后,他便上任了,至于他们谈了什么,外人不知,但是知道“王与马,共天下”便不言而明。皇帝能真正依靠,能信任有多少人呢?不信任自己叔伯兄弟能信谁?这也是历代皇帝都想分封的原因。但是分封的后果却是他们不一定可以承受的。但是,当权力都没有了,那些重要吗?现在都没有,就不会去考虑未来。
在荆州武当的司马勋接到诏书之后,便迅速召集军队,发布出征命令,他的军队不多,就三万,但是他治军颇算严明,军队谈不上是什么强军,但是起码不是一般军队可比的。大军抵达汉中的途中,镇守涪城的成国梁州刺史汉王李寿在考虑了之后,便亲自带兵增援汉中,当李寿大军抵达汉中时,司马勋的军队也刚刚抵达没多久。
司马勋收到探报说李寿亲自到了之后,觉得李寿远道来攻,此时恐怕已经疲惫不堪,这个时候不发起攻击该等到什么时候,于是马上调到军队,一支负责防备城内军队,阻断两军之间联系,自带精锐打算与李寿一战。只是他没有料到李寿的军队久经战阵,对于这着长途奔袭早已不在话下,而且他们也是早有准备,于是一交战,司马勋便落了下风。司马勋此时考虑不了那么多,他知道,此时要攻下汉中难于登天,要只是攻城,他自是毫无问题,可是要有援军则另当别论。于是他果断的撤兵了,此时他保存实力才是最重要的。李寿见状,马上与城内的军队会合,然后派出军队追击司马勋,司马勋未料到李寿还会派出军队追击,于是被打的大败。
成国汉王李寿得胜后,便安顿汉中郡守,视察各处防务,慰问各级官吏。准备会涪城之际,他又担心司马勋会在来,他又担心羯赵来攻,于是又抽调一部分兵马留下驻守,自己带着大部分军队返回涪城。而这些情况都在源源不断抵达邺城。司马勋攻打汉中败北,回去之后马上就整顿兵马,统计损失,给朝廷汇报了情况,请求赠派军队,晋廷收到奏报之后,觉得汉中应该打不下,于是让司马勋退会武当县。司马勋也是无可奈何,一战损失几千人,什么没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