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大地各个联盟都在备战水上交通工具的时候。生活在江水之东、太湖之南的防风氏已经架着竹排在湿地中遨游穿梭了。
生活在水网密布,又被竹海包围的他们,最先搭建的竹排是用来在溪流上当桥用的。可是在一次大水中,水流把桥冲到了溪流里。看到浮在溪流上的竹排,他们决定去捞上来重新架桥,因为用石斧砍伐这么多竹子实在不易。在捞取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了竹排的秘密,原来这种东西最大的作用不是用来架桥,而是可以用来载人在水上行走。这一发现让他们部落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
经过无数次的试验,他们掌握了打造竹排的技巧,从选竹到捆绑都有了一套完整的方法。或许是石斧伐竹大累大慢了,以至于他们手中都磨起了血泡。这一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把这一水上交通工具称作“fá”。
在他们生活的地方有一片望不到边的湿地,但里面水流交错纵横,如蛛丝结网般。尽管里面物产丰富,土地肥沃,但没有交通工具的他们耕作起来十分不便。如今,那一片今他们叹息的湿地成了他们的宝地,他们开始架着竹筏在湿地上耕作,采集,渔猎。给部落带来了源源不断的食物。
为了防止有其他氏族来抢占这块宝地,防风氏族几乎断绝了与其他百越氏族的往来。这还不算,他们甚至搬入了湿地的中心地带。严令外出交易的族人不得泄露半点关于竹筏的消息,否则就要沉河处理,在这种高压的政策下,防风氏的秘密一直被保守着。
但俗话说智者千虑,还有一疏,随着耕地越垦越多,每到秋季,渚州上金黄一片,稻浪翻滚,在阳光照耀下异常瞩目。慢慢的常在西面群山狩猎的其他氏族就发现了异样,站在山顶上看去,东面那一年比一年扩大的黄色地带在到处都是芦苇的湿地中,实在是过于显眼。
压制不住好奇心的他们,便决定前往探索一番,这一番探索,防风氏的秘密再也不能保留。竹筏这一便利的水上交通工具,便以防风氏为中心的百越地区扩散开来。
在百越竹筏向中华大地扩散的时候,华夏境内的洛河之上,也发生了一件大事。
自去年共鼓氏族的共鼓在洪灾中被一颗浮起的空心大树救了一命之后,他就对这颗树入了迷。
这是一颗不知倒在地上多少年月的大树,中间的一面已经被朽空了一个大大的空槽。可能是没枯死之前一侧便不知么原因没有皮了,从树皮那创伤癒合后形成的圆条便能看出来。
被洪水冲入河中的共鼓,在拼命争扎的时候,身边漂来了一颗浮在水面的大树。恐荒中的共鼓,伸手死死的抱住了大树的边缘,终于安定了下来。他发现这颗在大浪中不沉的大树里面竟然是一个大大的空槽。共鼓爬进了空槽里,随着洪水一路漂流,直到洪水退去被搁浅在了河边的礁石里。
捡了一条命的共鼓,对这颗神树感激不尽,对着它又跪又拜。最后他又想到,自己的救命恩人(树)不能让它在这水泡日晒。便找了根粗藤条想把它拖回去。只是在大树来到岸边的时候,不管他用多大的力,大树都纹丝不动了。他想不明白这是为什么。他又把树推回了水里面,再拉,树又能动了。
试了多次之后,他发现一个规律,就是这树在水里时会变轻,在岸上时会变重。这一发现他更让他惊奇不已。
弄懂了规律的共鼓,便沿着河流拉着大树回到了部落里。部落的人看到共鼓没有死,都十分高兴的围了上来。共鼓把自己的神奇经历说了一遍。族人都对这颗神奇的大树充满了好奇。一些半信半疑的人还爬到了空槽中,果然是沉不下去。
回到部落的共鼓便又开始想,这种神奇的大树不能只有一颗。族人那么多,如果能找到更多的神树,下一次洪灾再来时,族人便有了保命的机会。于是他又沿着河流往上游走去,在上游寻找了大半年,有大树的地方他都看了一遍,可始终找不出这样的树来。
回到部落的共鼓并没有死心,在琢磨了一段时间后,他决心照着这神树的样子造一个同样的神奇树来。
共鼓用了半年的时间才将同样粗大的树伐断。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削去多余的那层。然后又拿起石凿一点点的在上面凿,凿出大致的凹痕后,便又取来火碳往树里面烧,烧完这边烧那边,一边烧,一边凿。共鼓像着了魔一样,没日没夜的忙活着。火烤红了他的双手,阳光晒黑了他的脸庞。终于,一个比神树空槽更大,更宽的独木舟出现了。
共鼓叫来族人,把独木舟拖下水去。水里的独木舟浮了起来。竟然可以装下好几人而不下沉,族人将共鼓惊为神人,皆向他跪拜。他的神奇故事便开始在族人的口中向外传播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