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在教师办公室听到有人说到“青松”这个名字的时候,立即想到了自己小学一年级时的好朋友小松。小松姓贾,大名叫贾青松。起初小珠以为是同名的人,可转身一看,看到跟着哥哥进来的男生,虽然个头比原来的小松高了不少,但他那圆圆的脸、大大眼睛、浓浓的眉毛一点没有变,不可能是其他人。
小松倒是没有那么意外,他从外省回来,就想到会遇到小珠的。小松先开口喊小珠:“小珠,你来了多久了?”
“我也刚来。小松,你怎么回来了?”小珠以为小松去了教育发达的邻省就不会再回来了。
这时,小松的哥哥贾青林说:“我父亲工作忙,小松跟他在那边没人管他,还是回来这边方便点。”贾青林师专毕业后,已经在夹沟中学当了两年高中老师了,他这么说既是回答小珠的问题,也是给郑老师做个介绍。
郑老师这时也站起来跟贾老师打了个招呼,说到:“这就是贾老师的弟弟呀,听说成绩也挺好的,之前听校长说青松分到2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贾老师小声跟郑老师说道:“校长说两个班都要有些成绩好的,但我一看老师的分配,1班有你们几位,肯定强一些啊。所以我前两天又找了校长,让他给青松调到你们班了。”
“是这样啊,校长还没跟我说,既然他同意了,我就把青松登记在我们就是了。”郑老师说着,把注册登记表对着贾老师晃了晃,“你看,这登记表上还没有青松的名字呢。”
“你先帮他登记,回头我再请校长跟你说一下。”
“不用了,你说的就算数,难道你还会假传圣旨吗?哈哈。”郑老师一边说,一边就给小松登记了。
小珠有很多话想问小松,可办公室有好几位老师在,也不是闲聊的地方,就说到:“太好了,我们以后又可以在一个班了,我先去教室,等有时间再跟你说。”
小松就说:“好,慢点再下去找你。”
小珠下楼走进初一(1)班教室,只见教室比穿山河小学宽敞了很多,南北两面都有窗户,光线很好。教室里摆着四列双人课桌,每列有六七张桌子吧,教室前门一端是油漆涂在墙上的黑板,另一端是粉刷好的墙壁,上一届学生留下的学习园地内容还留在墙上。教室的地面都是水泥抹平了的,虽然也有一些地方有点坑,但比起穿山河小学,已经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了。
教室里已经有不少同学了,老师还没有安排座位,大家随意找喜欢的位置坐下。小珠心想,不能坐太靠前,坐前面一直被老师盯着不自在。也不能坐的太靠后,自己个子小,怕前面有高个子挡着看不到黑板。于是小珠就找了第三排的一个位置坐下了。
这时,教室了有五六位同学站在一起说说笑笑,看得出来原来都是认识的,能有这么多同学一起考到一个班,只能是夹沟中心小学的了,中心小学考上的应该还有更多。
过了一会儿,穿山河村的高飞、柳银枝也陆续走进教室。
小珠朝高飞笑了笑,没有说话。高飞走了过来,满脸笑容地说:“小珠,我们还是一个班,真是太好了!”
虽然小学和高飞已经同学两年,但以前并不熟悉,所以小珠并没有感到太兴奋,不过,见高飞这么热情的样子,也就说道:“是啊。”
“我们以后要天天一起回家,路上可以一起讨论学习问题。”看起来高飞真的很开心。他又说道:“你成绩这么好,以后要多帮助我们哈。”
小珠笑笑说:“我成绩也不是很好,大家互相帮助吧。”
这时,小松也走进来了。高飞赶快迎上去,问小松什么时候回来的,又问他想坐哪里?见小松随意找了一个位置坐下,又拉着他来到小珠面前,给小珠介绍说:“小珠,这是小松,你认识不?”
小珠和小松都笑了,小珠说:“认识,我们一年级时经常在一起玩的。”
“哇,那更好了,以后我们都在一起玩,人更多了,大家互相帮助哈。”高飞说。
小珠、小松都说好。
柳银枝坐在小珠旁边的一张桌子,她坐在位子上,歪着头看高飞和小珠、小松说话,不时笑笑,但并不说话。
小珠这时注意到了柳银枝。他想,原来银枝也喜欢笑呀,以前只见到小英经常对自己笑,没注意到银枝呢。银枝和姐姐金枝长得特别像,穿衣服也是一样的,不熟悉的人经常会把她们认错的。两姐妹分在了两个班,倒是减少点认错的机会了。他还想,以后银枝也是要和我们一起回家的吧。
高飞这时又认识了邻村的一个同学,就和他说话去了。小珠这才开始问小松:“这些年你去读书的学校怎么样?同学多不多?他们好玩吗?”小珠没有说出自己想小松的事,也没有问小松有没有想自己,他觉得那太难为情了。
小松慢慢将他去邻省读书的经历给小珠大致讲了一遍。原来,小珠二年级跟着父亲到了邻省上小学,但由于父亲的工作流动性大,两三年就要换一个地方,所以小松也跟着换了两次学校,四年时间在三所小学读过。三所小学有县里的,有区里的,也有公社里的,条件也不一样,但是比穿山河小学是好多了。由于父亲的关系,学校的老师对小松都挺关照的,但小松刚开始适应一下新学校,又要转学了,所以慢慢就觉得很不开心,成绩也就是中等水平。终于小学毕业了,哥哥又到了夹沟中学当老师,他就坚决要求回来省内跟哥哥一起,也和一年级的老同学一起。
“这下好了,又跟你们在一起了,还可以天天回家。”小松说完自己的经历,长舒了一口气。
过了一会儿,班上的同学差不多都到齐了。老师叫了几个同学一起,把大家的新课本从教务处领了抱到教室,让一个叫王辉的同学负责按登记表发给大家。
小珠领到一摞崭新的课本,抱到课桌上,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中国地理、中国历史、植物学、音乐共七本书。看着这么崭新课本,闻着淡淡的油墨香,小珠无比兴奋。他想,这么多课本里会有多少自己还不了解的知识啊,把它学完,懂得东西就比以前多多了。可是,这么多课本,学起来会不会很难呀?我还能像小学一样保持良好的成绩吗?不怕,别人可以学好,相信自己也可以学好的。
发完书,王辉又领来一些扫把、水桶、拖把、毛巾等卫生工具,大家开始打扫卫生。小珠看到高飞用水桶提了满满一桶水进来,又拿起拖把开始拖地,自己也拿了毛巾打湿后抹桌子。大家七手八脚地,很快就把教室打扫完了。
郑老师这时又走进来,看了看教室打扫得很干净,不停地点头,口中说着“好,好。”然后说:“住校的同学还要去打扫一下宿舍,去总务处交米领饭票,其他同学可以回家了。明天早上8:00准时上课,大家一定不要迟到啊。”
郑老师宣布完,同学们就陆续离开教室回家了。小珠把课本都塞进书包,书包装得胀鼓鼓的,把书包斜挎在肩上,感觉很沉。小珠想,我是初中生了,这是我应该承担的重量,所以也没什么,背起书包就跟小松走出教室。
高飞在教室门口等着他们,他旁边还站着分到2班的珠本顺、袁大华。高飞招呼大家又等了一会儿金枝、银枝,人都到齐了,就一起往回走。
回穿山河村的路上,七个人一边说话一边走。在狭窄的路段,他们前后跟着走。在宽阔的车路上,他们排成横排往前走。说到好玩的事,大家都笑起来。说到谁家的困难,大家都跟着叹气。
同样的道路,同样有坑洼不平,同样有上坡下坡,而且每人都背了更沉的书包,但回来时感觉快了很多。
当小珠一群人往回走到穿山河村东面的山梁,往下看去,几百户人家散落在群山环抱的坝子里,一片片青瓦屋顶、金黄的稻田和蜿蜒穿过的小河交错在一起,生机无限,西南面的白岩山显得低矮了,像一头雄狮卧伏村边,长长的骆驼岭则像坚固的长城,从村西到西北面设置了天然的屏障。
小珠第一次在这个视角留心观察了自己生活了十二年的地方,它就像一个大大的摇篮,给小珠一种亲切的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