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珠的家在西南某省的山区,这里是三省交界的地方,在省内又是三县交界的地方。小珠小时候并??知道这些,他眼里看到的就是自家和其他人家没有多大区别的青瓦房,门前有块小坪地,有些果树,不远处往下一些就是一条弯弯的小河。再远点,河对岸还有一些人家,依着山坡往上建,有的是三五户一簇,有的有几十家连成一片。大多是青瓦石墙,有的没有石墙,还是各种杂草、竹篾编成的篱笆,有的屋顶也是茅草铺盖而成的。房屋错落有致,倒是一种风景。不过小时候小珠也不知道什么是风景,他只知道房里住着人,有老人、有小孩,有男的、有女的,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有的是亲戚、有的不是。
小珠小时候很熟悉门口那条河。它叫穿山河,因为小河从村北流入,弯了几个弯,把村子分为两半,从村西南的白岩山下穿过,流出了村子,把村子画成了一个不太规范的八卦图。因为有了穿山河,小村也就叫穿山河村。
穿山河其实不大,河面最宽的地方也就20来米,但小珠不管河的大小,就是觉得跟河熟悉。
春天的时候,小河岸边的杨柳树开始发芽,开始是嫩黄的,一点点点缀在像女人的长发一般下垂的柳枝上,在春日和煦的阳光照耀下,有些炫目,倒影在清清的河水上面,很是清爽。岸边的田地里这时长着的是绿油油的小麦、油菜,或是开了粉白花的胡豆、开了紫色花的苕子(凌霄花、紫云英)。金黄的油菜花开得最是高调,一大片一大片的铺在地上,在绿毯子一样的小麦衬托下,很是奢华。
这时候,小河边,油菜地里,到处都是孩子们的天堂。追蝴蝶,捉蜻蜓,哪怕是帮大人找些野菜,也都非常开心。晒着温暖的太阳,踩着软绵绵的野草,吹着柔和的春风,闻着浓浓的花香,和小伙伴们呼来唤去,打闹嬉戏,感觉整个春天都是自己的,常常乐不思归,直到傍晚大人们呼唤声四起,反复催着回家吃饭,才慢慢地从这块那块地里钻出来。
到了夏天,河水开始上涨,平日里温顺文静的小河开始躁动起来,清澈见底的河水变成浑浊的黄泥水,岸边一些地势较低的田地被淹没,河面变得宽了很多,波涛滚滚,发出轰轰、哗哗的声音,卷起许多树枝、杂草,还有的是田地里刚长起来的庄稼,有时甚至有一些动物尸体,小河变得面目可憎。这时候,大人们是严禁小孩靠近河边的,就连大人有时也被小河的气势吓得发怵。
对农村来说,夏天也是繁忙的季节。插秧、薅草、施肥、浇水,一样都不能少,一个环节都不能错过。人忙起来,时间过得就很快,夏天总是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
转眼秋风吹来,穿山河两岸又是一番新景象。金黄的稻田在秋风中沙沙作响,稻浪起伏,成熟的芳香飘散到村里,让忙碌了半年的人们兴奋不已。孩子们也不例外,在稻田里捉蚂蚱、抓黄鳝、挖荸荠,处处都可以有收获。也许秋老虎还没走,热浪还会让人满身流汗,可这对于小珠的伙伴们都不是问题,趁着水温还不是太凉,跳进已经变清了的河水,在小河中游几个来回,那种清爽惬意,比那些大城市里的泳池也不会差。那时候的小珠也不知道城市里还有叫游泳池的东西。那时大家游泳也不叫游泳,就叫洗澡。那是真正的天体澡堂啊,大家都是赤裸裸的,坦诚相待,绝对平等。当然了,男生女生一般是不会在一起洗澡的,男生在一个湾,女生在一个湾,你的河水不犯我的河水。
等到人们收割完水稻,掰完了玉米,村里处处堆满的庄稼秸秆,又把土地耕耘一番,播下小麦等种粮的时候,冬天悄悄地来了。也许就是在穿着单薄的人们不经意的寒颤中,冬天就钻进了你的脖子里。冬天的穿山河,显得格外的宁静,水量小得被河床里的大石头分割成无数细流,像农村人正在梳理的麻线。冬天的小河,也不是没有好处的,一些河湾都露出了大大小小的沙滩,那是大人洗衣的场所,也是孩子玩耍的天地。捡鹅卵石,筑沙坝,画沙画,这些都是免费的娱乐。等到数九的天气,小河面结起了薄冰,孩子们还可以兴奋一番,滑不了冰,只是踩碎薄冰的咔吱咔吱的声音,也是很有意思的。
这就是小珠熟悉的穿山河,这就是伴随着小珠出生、成长的邻居,尽管时光流淌不停,岁月变迁不止,小河的身姿深深印在小珠的脑海里,甚至在小珠的身上,也一直散发着小河的那股有时酸苦有时甘甜的气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