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和紧张,能带来高昂的工作情绪;只有全神贯注时,工作才能产生高效率。
当你忙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其实不妨这么想,你能忙是你的福分。
有多少人倒是想忙碌,却没事可忙啊。社会不需要他。当初他们以为,能闲着享受便是最好的生活方式,后来他们却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原来成天闲得无聊竟是最难以派遣的烦恼。
想到这一点,你就该为自己的职业所属而安心、满足,并情愿将其做得更好。
有次听家里的老人说,过去的那些财主们都是闲死的。这话令人深以为然。
所有的忙碌,都将构成充实的回忆;而所有闲适,则只会变成一些无聊、虚浮的印记。
既然所有人都需要做事,那又为什么不将自己眼前的事做得好一些呢?
不是为别人,而是为自己。
为自己的品牌,团队,让大家信服你,需要你,依赖你,日后还请教你,希望得到你的帮助,愿意与你进一步合作。
真正有价值的快乐和欣慰,也将从这份忙碌和紧张中诞生。
领导者应对措施的失败负起全部的责任,即使是部属的失误,也应该自我检讨。
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工作出了差错时,应说的一句话是——“这是我的错”。
但遗憾的是,这样的画面却总是难以在我国的企业中出现。更常见的倒是争相推卸责任,强调客观理由,寻找为自己开脱的借口。
于是这便难免令经营者十分不爽。但这一切现象的源头在哪里呢?
恰恰是,这些做领导的也永远不会主动认错。所以才有员工的上行下效。
如果在追究一个事故原因的时候,一个领导者敢于首先直言“这是我的错”,那他至少是一个有责任心的领导。进而,也一定会有下属来抢着认领责任。
再进一步,只有这样才可能打造出一个敢于担当的企业团队,其中的每个成员都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这样的每个人才是将工作作为自己的工作,将团队看为自己的团队,工作才有了动力,决策才有了执行力,团队才有了竞争力。
否则,抛开这一切空谈“执行力”将收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
因为有了感谢之心,才能引发惜物及谦虚之心,使生活充满欢乐,心理保持平衡,在待人接物时自然能免去许多无谓的对抗与争执。
对一个挑剔你产品的顾客,你要想到,他是关注你才挑剔你的。因为老百姓都知道,“褒贬是买家”。至少,挑剔你总比从你面前走过,对你视而不见要好吧?
对合作伙伴体现在骨子里的斤斤计较,你要想到,人家能跟你保持战略联盟关系,至少比那些不理会你的人要强得多。大家能走到一起毕竟是缘分,有什么难题是不能慢慢沟通、最终达成共识的呢?
对一个老是跟你过不去的同事,你也要想到,是因为你能力强,才让他有了戒心,进而才难为你的。所以他这是一种对你的重视的体现,你更要接受他为你指出的缺陷。而且,他总在小地方跟你过不去,等于在日常不断促使你进步,也总比到了关键时候才捅你一刀要好。
对上司的严厉,你还要想到,这是他从站得更高的位置对你指出的缺失,是对你极大的帮助和鞭策,唯有如此才能使你进步。
对下属的不合作,你更要想到,你还没能找到打开他心锁的那把钥匙,真是惭愧。如果再不跟他深入沟通,就更无法坐在这个位子上了。
总之,对所有的人感恩、体谅,才能令你心境平和,活得自然舒畅。
不要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应把整个世界看做自己的活动范围。
曾有个小和尚问禅师说,咱们僧人皈依佛门,四大皆空,讲究一种虚静。那么,我们来世上一遭,究竟为了什么呢?究竟还有什么属于我们呢?
为了佛,为了自己的心啊。老禅师开导小和尚说,属于我们的太多太多了,自由的身心,超脱的意念,以及蓝天白云,这山这水。
老禅师看小和尚一脸困惑的样子,又补充说,当一个人四大皆空、什么都没有时,这世间的一切就都是他的了。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梦游四海,思度五岳,我们还有什么不可以企及呢?
小和尚却又问,那尘世间的人们不也拥有这些东西吗?
不,老和尚说,有钱的人,心中只拥有钱;有宅地的人,心中只惦记宅地;有权势的人,心中只关注权势……他们在摄取、拥有某项事务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这项事物之外的所有事物。
小和尚看着四周的山水云月,终于舒心地笑了。
这个故事貌似说的只是一些禅机,其实也包含了世人做事的道理,以及经营企业的理念。
当你的心思只是局限在眼前的一点短期利益上,那么你也就被囚禁在这里面了。与其说你拥有了这些利益,毋宁说是这点东西拥有了你。而大千世界的更多选择,反倒就离你远去了。
对一个企业领导人而言,这种超脱意识尤其重要。
当有员工1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最前面,身先士卒,发号施令;当员工增至1000人时,我必须站在员工的中间,恳求员工鼎力相助;当员工达到1万人时,我只有站在员工的后面,心存感激即可;如果员工增至5-10万人时,除了心存感激还不够,必须双手合十,以拜佛的虔诚之心来领导他们。
这也是拥有大智慧者的箴言,其中宏旨深远。
随着员工人数的增多,带来的管理工作绝不是简单的成倍增长,而是需要不断更换运作模式。这跟韩信所说的有人只能带一万兵、也有人可以带十万兵、自己则多多益善是一个道理。
试想象一下两支军队作战的情况:
如果单兵作战能力差不多,当一方有一百人,另一方两百人时,无疑是两百人一方胜;
当一方有一万人,另一方两万人时,应该还是两万人的一方胜算较大,但已非必然;
而一方有一百万人,另一方二百万人时,就完全不一定了。因为你首先怎么将这上百万人调配好,就能把自己折腾死。
所以,上百人的队伍,可采取一呼百应的管理模式;上千人,就要分工明细,以经理人队伍和管理制度来统领;上万人,则要以博大的企业文化来包容。
否则,若奢望自己能始终以一套老办法来实现“一呼万应”,那可就真会死都不知怎么死的。
当别人开始一窝蜂的时候,你就该急流勇退,因为利润再高的产品,也会自此骤跌。
当企业面对一个需求增长缓慢,甚至萎缩的传统市场时,往往只能采取白热化的竞争行为,紧盯对手比试血腥。这类竞争战略被称作“红海战略”。
而当企业跳出传统市场空间,开辟出一个无人争抢的市场空间,发掘到了新的市场需求,经由价值创新来获得新的发展空间,便被称作是“蓝海战略”。
蓝海自然是所有企业的梦想,红海则往往是多数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而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任何先进科技产品都会变成垃圾产品,赚钱与否跟科技含量高低无关。
换句话说就是,蓝海迟早会变成红海。
毕竟这世上还是需要生存的人多,即便他们同样不愿意拼刺刀打巷战,但没办法,真正的蓝海实在离他们太远了。缺乏创新实力的最终结果,就是只能勉强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
因此,作为一个战略投资者,任何领域都不是绝对值得留恋的。寻找未被关注的宝藏,然后在公众蜂拥而至时再及时撤走,将是一个明智投资者的永恒宿命。
利用顾客抱怨创造契机。顾客的抱怨是很严重的警告,但诚心诚意去处理顾客抱怨的事,往往又是创造另一个机会的开始。
设想你现在是在开一家服务机构,那么,如果不考虑成本因素的话,你想没想过,为顾客服务的至高境界应该是什么?
答案是——
预测顾客需求,在顾客到来之前;
满足顾客需求,在顾客开口之前;
化解顾客抱怨,在顾客不悦之前。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也太难了,简直不是正常人能每天做到的。何况,一个正常的客人,会有这么苛刻的要求吗?
难自然是难了点,否则还怎么算是至高境界呢。
但既然你是在做服务,就应该明白服务的最高标准在哪里。
当你准备向顾客说不时,用心做事的机会就到了!
当客人有个性需求时,让客人惊喜的机会就到了!
当客人有困难需要帮助时,让客人感动的机会就到了!
只有知道你的努力目标在什么地方,才能使工作朝着正确方向发展。
一味地增加员工、扩充门面,而不改善编制,好景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一个企业若只是在人员和门头上进行扩充,带来的便只会是量变。
这就好比一份饺子馅味道已经不好了,再照原样多做出一份,味道会依旧不好,甚至更令人难以享用。
而改善企业的编制,就是调整组织结构——改变那饺子馅的配方。
小作坊的干法,变成大些的车间就不好用了。单个店面的管理方法,变成连锁也会不好用。甚至,即便只是人员增加,从50人变成500之后,工作岗位的设置也将大有不同。最起码,应单设出若干职能部门,来加强专门化管理。
因此,有些小公司在成功后,一经扩张,就莫名其妙地败下阵来,其实是半点都不奇怪的。甚至一个成天有顾客排队的小店,一旦开设出分号来,却会生意清淡,形成令人难以置信的反差。有顾客还为此调侃说:要的就是你当初那个拥挤。
于是,只剩下那位老板会感到百思不解:怎么自己昨天的成功经验,复制起来就会不灵了呢?
光有实力、创意,而不懂得向人推销,是自己的损失。
首先,世上不只是你比较优秀,还有其他各有千秋的人。
何况你若是老不推销自己,同时也接受市场的检验,还有可能会面临一种窘境而不自知,那就是:市场需求已经发生变化了,你却依然以为自己还是最好的。
其次,大家都很忙,你又不是明星或皇族,没人有义务来主动求你赏赐一件稀世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