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吃米饼”,一声梦呓突然从阿韦座位上冒出来,打破了下午小睡时刻的沉寂。“我也要吃小谷米饼,就要”,阿香坐在前面的位置,回应了一句,大家本来差不多醒来的神经一下就被逗回到了满血状态。“是哦,从上次小谷米饼暨乡贤文化节到现在,没得吃过了。阿叶,你看怎么办?”女孩子们叽叽喳喳地附和道,都转过脸来看着队长阿叶。“凉拌!师傅,往白石村走。我们先参观小谷故居,再去体验打米饼。当然,也可以顺便吃两个。哈哈”“耶???”车上便响起振耳的欢呼声……
其实,我特喜欢这个集体的民主氛围,每个人的才能都得到锻炼提升,可以充分发挥,又能够获得大家的尊重,想想都幸福。
从寺村镇驱车约五公里就到了白石村。小谷故居座落在村南面,占地约十亩,现存大门、二门、主房、西笑亭及其它一些建筑等组成。连在一起的还有郑氏祠堂(小谷书院、乡贤议事厅)。大门头有“比部第”三字,两边是一副对联,上联为:比部更新承继先贤扬国粹;下联为:典型犹在务期后裔振家风。
二门上方镌刻有原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韦纯束题写的“郑小谷故居”五个大字,右边的对联为:万卷藏书遗子弟,左边的对联为:十年树木花风烟。主房是青砖砌成,中间为正厅,厅上屏封正中有小谷手书的“有书带草堂”五个刚劲大字,两边为小谷手书的对联,上联为:家食尚书禄;下联为:国尊高密乡。主房两边为寝室。
西笑亭建在正厅外边院子的西南面,为四角亭,上盖硫璃瓦,亭檐下方悬挂着郑小谷手书的“西笑亭”牌匾,亭下边路面是用鹅卵石砌成太极图案,碑刻小谷所作的《西笑亭记》在亭的北面。
“咦!你们看,笑字少了一撇,不会是写错吧?哈哈。”在阿莉的指引下,大家纷纷过来看热闹。“即使写错也是故意的,可能是想引发看的人笑出来。古籍里,凡是他写的‘笑’字都是这样。”阿亮在寺村镇工作过,讲起故事来就没有人再怀疑了。
“鹿鸣无份速归舟,劳碌江湖冷淡游。魁解让人知此日,诗书困我到何秋?名难成已羞难掩,文不惊人誓不休。料想嫦娥终有约,三更灯火再添油。”阿炳在房间的朗读声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以为他是在文人故里被激发了诗兴,出口成章呢。“郑小谷真是励志啊!如果我以前有辣么努力,今天成就决不会小。”原来是他在朗读郑小谷书桌后面挂着的诗词。大家对他一阵打趣……
“我听说郑小谷酷爱米饼,平时他都会随身携带,咀嚼米饼则文思泉涌,不嚼米饼则文思枯竭。他在进京赶考途中,携带米饼充饥得以顺利考中进士。后人为了纪念郑小谷,就将所制作的米饼命名为‘小谷米饼’波。嘻嘻!”阿湘见他们还没有奔下一个主题的意思,“善意”提醒道。“是波,有点夜了,我们过去体验一下。”阿叶说着就引导大家来到了隔壁村民郑学友的小谷米饼作坊。
……老银从盆里舀出两大碗饼粉和糖油放在桌子上,阿芙麻利地用手凑着,不让糖油跑出饼粉的包围圈。打米饼前,要充分揉搓使饼粉和糖油融合形成一体,这是体力和技术活。阿宇和韦韦兴致大增,加入到打米饼大军来。阿宇抓起棒槌状的棍子,双手出力,韦韦用两边拇指、食指轻轻捏住圆木,耍起了太极。
阿芙气得甩手不干了。“给你们正子做嘎?肯定翻沙的。要使劲,糖和粉才能充分融合”七婶看着笑了一阵,终于还是忍不住亲自动手,顺便抓了一把芝麻撒进去,“有料一定成的”七婶说这句话好像是一种仪式。
饼印有多种模子,最常见的是花开富贵、大吉大利等,还有一些孩子们喜欢的动物造型。
阿宇选了“小”、“谷”模,韦韦选了象棋的“将”模?,急急地把饼粉塞进饼印,就想拍出来到筛子上,“莫呗,还要压实,打出来才不会碎”阿云接过饼印,用木棒一滚,顺势在饼印尾端敲打一下,往竹筛上一盖,漂亮的一溜四个米饼,整整齐齐排成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