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937—978年),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生于金陵(今南京),南唐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说起南唐后主李煜,眼前会浮现一个温文怯弱、眼中饱含委屈的男子形象。明月小楼,笙歌听罢,任泪水满面纵横,无奈一江春水东逝,旧梦无踪!
想想看,李煜也真够“委屈”的,生前委屈,死后还委屈。第一,后人所编的宋代词集中,常有他的名字,李煜臣服于北宋,是他毕生的屈辱,将他纳入其中,这不是羞辱他吗?第二,后人给他加上一个“词中之帝”的别号,本意固然是称赞他的辞章精妙,但转念想想,这又何尝不是对他丧国辱家的一种讽刺?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李煜恐怕更愿当个四海承平的太平皇帝,而不是什么“词中之帝”。辞章毕竟是人生末事,社稷才是春秋大业。然而,不可抗拒的命运让他无奈地成为一个“词帝”。
一滴滴洗面后落下的清泪,一滴滴肺腑里沁出的鲜血,写成了那名传千古的词句,留给了我们。但留给他自己的,却是至死方消的绝望。
可怜薄命作君王
据说,李煜长得是“丰额骈齿,一目重瞳”。所谓“丰额”,就是宽宽的额头,俗语叫“天堂饱满”。而“骈齿”,是两颗大门牙长出嘴唇外(感觉像“凤姐”的样子)。这种模样之所以被“推崇”,是因为《竹书纪年》中曾说:“帝喾高辛氏,生而骈齿,有圣德”,故被称为帝王之相。又相传大舜是“重瞳”(瞳孔粘连畸变,从O形变成∞形),所以这些特征就都成了“帝王贵相”的标志了。
然而,当李煜被擒到汴京时,赵匡胤见了他那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窝囊样儿,轻蔑地笑道:“公非贵貌也,乃一翰林学士耳。”哈,过去的帝王面相标准,早过时了,乱世流行“野兽派”,不见人家老赵“头广色黑”的猪头相才是真正的皇帝,后来朱元璋一张锄头脸照样坐稳了龙椅。
其实,如果李煜不生于帝王之家,能安安稳稳地当一个翰林学士,又是何等的幸福!明代余怀就感叹道“李重光(煜)风流才子,误作人主”,清代郭麐也有诗惋曰“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君王的宝座,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人费尽心机,不惜弑父弑君,杀兄屠弟来攫取。而李煜,却实在无心坐上那把龙椅。只不过时运逼人,这皇位想推也推不掉,好似那美人的绣球偏偏往唐僧怀里抛。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做皇帝有多好?但也要在合适的时间由合适的人来当才好。
李煜并非长子,前面有不少的哥哥,但都死在他前面。当初看似最不可能属于他的皇位,却落在他的手里。然而,这是一只烫手的山芋。南唐已是势如累卵,危在旦夕。
李煜早年曾写过两首《渔父》词,其中有“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之句,想来并非是矫装隐士情怀。他本是恬淡无争的人,只是命运非要“赶鸭子上架”,让他当了这个末代皇帝。这真是“天教心愿与身违”(李煜《浣溪沙》词中句)!
期盼李煜这个娇气怯弱的“富三代”,在武将出身的赵匡胤“虎口”下能有所作为,那可是太勉为其难了。后人往往以事后诸葛亮自居,评断李后主的种种昏招:什么受敌国猜忌害死自己的大将林仁肇,误杀了忠臣潘佑、李平(其实二人是自杀),等等。但平心而论,就算是李煜宵衣旰食般地励精图治,顶多是个“南唐版”的崇祯,那南国温柔水波中的人儿,天生就敌不过如寒潮般奔袭而来的北地铁甲!
南唐李煜的政策够“韬光养晦”的了,但是狼要吃羊,总是要找到借口的。当南唐使臣低三下四地诉说南唐对宋一向恭敬,并无冒犯时,老赵理屈词穷,就耍起蛮来说:“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这就是有名的“宋太祖灭南唐之意”,不过现在多形容大奶对付“小三”这回事,因为“睡”来“睡”去,听起来像床上的事嘛。
借用《三国演义》中的一句话:“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即便是豪气盖世的西楚霸王,都有“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叹惋,在五代十国那个用刀枪说话,用拳头称王的时代,我们又如何能期盼“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李煜,有“扶大厦之将倾”的神奇能力呢?
所以,等待李煜的注定是这样一幕:
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关于这一首词,苏轼在《东坡志林》中曾嘲笑道:“后主既为樊若水所卖,举国与人,故当恸哭于九庙之外,谢其民而后行,顾乃挥泪宫娥,听教坊离曲哉!”
所谓樊若水,是一个怀才不第的读书人,“高考”屡屡落榜后就自发地“潜伏”下来,为宋朝当了“地下工作者”。樊若水精心测量了长江天险的长度,绘成图纸献给赵匡胤。宋军依此架桥,“三日而成,不差尺寸”。看来朝廷有才不能用,危害大大的,前有黄大王(巢),后有洪教主(秀全),就算是樊若水这样的,也能把刀子捅到你的“罩门”上,叫你考试不公平,玩潜规则!
樊若水原是穷酸一枚,在乡里倍受歧视和欺凌,立此奇功后,被宋太祖封为转运使,掌握财税大权。这下好了,有一个开酒店的土豪,当年欺负过他,于是他对这家酒店征以重税,把这个土豪收拾得一贫如洗才算完。正所谓“民不与官斗”,因为“屁民们”斗起来没有还手之力,樊若水总算可以扬眉吐气了。
好了,不提樊若水了,苏轼嘲笑李煜英雄气短,儿女情长,说得虽然不错,但我们不能期望温柔乡中长大的李煜有恸哭九庙的慷慨,正像我们不能期望贾宝玉能虎吼一声,救出落难的红楼女儿来一样——能有那样的作为,这哪是宝玉?简直鲁智深嘛。
李煜曾经在城破前令人堆积柴草于宫中,宣称城破后要自焚殉国,然而,怯懦的他哪有这样的胆量。《谈渊》中记载:宋将曹彬高坐船上,让俘虏李煜上船“喝茶”,李煜见登船要走一块窄窄的小木板,吓得浑身颤抖,始终不敢迈步,曹彬令兵丁架着他,才走进船来。曹彬安抚他几句,让他回去收拾收拾东西,去汴京听候宋太祖处理。偏将不放心,劝道:“这样放李煜回去,要是他自杀了,生擒南唐国主的大功可就没了。”曹彬笑道:“你没见他上船时的那个畏缩样,借他几个胆子,也没勇气自杀!”
正所谓“平时慷慨成仁易,事到临头一死难”,自古来多少君主,没有几个敢从容自尽的。乐不思蜀的后主刘禅,和美人一起躲胭脂井的陈叔宝,都不用提,就像隋炀帝、唐昭宗这样的,死到临头也是让别人动手。说来崇祯皇帝还真算是有骨气的,他毅然上吊自杀,并写下“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遗诏,从这方面来说,比李煜要强得多。当然,如果李煜也是如此“有骨气”,可就没了那“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妙句。
重按霓裳歌遍彻
当然,李煜也是一个奢靡的君主。据说,北宋大将曹彬后来分得一名南唐宫中的宠姬,这个美人儿看见油灯就闭上眼,表示烟气太呛人,无法忍受。于是曹彬让人换上蜡烛,结果美人皱着眉说:“烟气更甚。”老曹恼怒,问:“你们宫里不点灯烛?”这个美人说:“南唐宫中,有夜明珠悬在中间,照如白昼。”由此可见,南唐宫中的奢华。
有关李煜的“爱情故事”,人们也是极度地渲染美化,不少人把他看成是一个多情种子。李煜前后有两个皇后,后人称为“大周后”和“小周后”,她们是一对姐妹。
“大周后”周娥皇是南唐开国老臣周宗的长女,生得“凤眼星眸,朱唇皓齿,冰肌玉肤,骨清神秀”,通书史、能歌舞、工琵琶,是一位才色俱佳的美女。她和李煜谱制了很多新曲,并且将盛唐时失传的《霓裳羽衣曲》补全重现。然而,他们却忘了,“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这本是亡国之曲!
大周后29岁就不幸病亡,当时李煜悲痛欲绝,自称为“鳏夫煜”,并为周娥皇写下情深意切的悼词,我们试看一段:
追悼良时,心存目忆……蝉响吟愁,槐凋落怨。四气穷哀,萃此秋晏。我心亡忧,物莫能乱……事则依然,人乎何所。悄悄房栊,孰堪其处。呜呼哀哉!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皇皇望绝,心如之何。草树苍苍,哀摧无际……
可以看出,这和那些敷衍写就、套话连篇的祭文不同,其中浸透着绵绵肺腑深情。像“佳名镇在,望月伤娥。双眸永隔,见镜无波”之类的词语,和《红楼梦》中《芙蓉女儿诔》的字句何其相似!
然而,李煜却并非是专情之人,在大周后病重时,他亲手喂汤喂药不假,但却又在她眼皮底下和其妹——也就是后来的小周后“勾搭成奸”:
菩萨蛮
其一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其二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这两首词写得很是让人心旌摇动,第一首更是名传后世,堪为艳词经典。但从另一个角度看,却无异于李煜的一份自供状,写出了他和小周后偷情时的细节。“画堂昼寝”是在白天,“花明月黯”则是深夜,看来两人无论是白昼黑夜,都见缝插针般密期幽会。虽然他们也知道背着病重的周娥皇暗自亲热缠绵是不合乎良心的,然而,对于二人来说,“禁忌是最好的春药”,“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这样大胆露骨的句子,让大周后知道,岂不活活气死!
事实正是如此,大周后知晓了妹妹居然趁其病重和李煜“暗度陈仓”,急怒攻心,病情急转直下,以致“香魂一缕随风散”了。
有人可能想,这么说李煜的悼词和丧礼上的悲痛都是假的了,为了怕大臣们讥笑他薄情寡义装出来的?这倒不是,现代和古代的观念大不相同。旧时注重的是孝道,如果是李煜的爹死了,他不表现出悲痛欲绝的样子,会有非议。皇后死了,皇帝大可不必表现得如丧考妣,相反,为了一个女人哭得不像样子,才让人笑话呢!
然而,男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动物,李煜对大周后的哀悼并不假,但同时却不妨碍他有心情和别的女人寻欢作乐。正像《金瓶梅》中的西门庆,其爱妾李瓶儿病危时,祈禳的道士说:“今晚,官人切忌不可往病人房里去,恐祸及汝身”!然而,西门庆独自坐在书房内,掌着一支蜡烛,心中哀恸,寻思道:“法官教我休往房里去,我怎生忍得!宁可我死了也罢。须厮守着和他说句话儿。”于是毅然走进李瓶儿房中。单看这一表现,堪比贾宝玉式的情种。但李瓶儿死后,西门庆在灵前刚哭过,就和一个叫如意儿的奶妈淫乐起来,还用李瓶儿遗留下的簪子给这个婆娘作赏物。唉,正所谓“昨日黄土垅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这就是男人的作风!
李煜身为皇帝,身边当然还有其他的宠姬。最著名的是舞姿曼妙的窅娘,相传她以白帛缠足,使得身态更为婀娜妩媚,深得李煜的宠爱。缠足这一祸害千年的陋习,据说“罪魁祸首”正是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这一阕《玉楼春》中的情景,写出了醉生梦死中的李煜。
然而,“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这样的好日子很快就到头了。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
亡国后的李煜,被宋太祖赵匡胤封为“违命侯”,名字虽然难听,但生活待遇还算过得去。然而,那个神秘的“烛影斧声”之夜,赵匡胤莫名其妙地暴死,其弟赵光义急不可待地继了位,李煜的命运更是雪上加霜。
心地淫浊的赵光义,看上了李煜心爱的小周后。宋人王銍在《默记》中记载:“李国主小周后,随后主归朝,封郑国夫人,例随命妇入宫,每一入辄数日,而出必大泣,骂后主,声闻于外,后主多婉转避之。”
也就是说,小周后被宣称随命妇入宫参拜皇后,然而一去好几天不回来,回来后就对李煜又哭又骂。这中间发生了什么事,不言而喻。
明代文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偶于友人处,见宋人画《熙陵幸小周后图》。太宗头戴幞头,面黔色而体肥,器具甚伟;周后肢体纤弱,数宫人抱持之,周作蹙额不能胜之状。”
宋代绘画闻名于后世,但赵光义命人所画的这一幅却是最为丑恶的。他命宫人将小周后按住强奸,还让画工图其景状,实在是内心污秽下流之极。后人对老赵这一“鬼畜行为”也极为不满,元代冯海粟就在画上题道:“江南剩得李花开,也被君王强折来。怪底金风冲地起,御园红紫满龙堆。”
这首诗说,江南剩下的那枝“李花”(比喻小周后),也被宋太宗强行霸占,实在是太过分了,怪不得后来金兵南下(“金风冲地起”),带来“靖康之耻”,让赵家子孙也饱尝嫔妃被劫受辱的惨痛滋味。也许是人们可怜这位蒙受屈辱而死的多才君主,一个“冤冤相报实非轻”的故事,在笔记小说中浮现。
宋人赵溍的《养疴漫笔》写:一百年后,赵光义的五世孙宋神宗偶然来到秘书省,纵览其中的书画时,无意中看到了李煜的画像。经过百年的时光,宋代皇帝的审美观明显改变,宋神宗不再像赵匡胤一样对其讥笑轻视,反而“见其人物俨雅,再三叹讶”。随后,儿子赵佶降生,是为后来的宋徽宗,他沉迷于笔砚书画,最后成为亡国之主。所以,有人传说,是李煜化身为宋徽宗来灭亡了北宋,让赵光义的子孙也尝一尝国家沦陷、妃嫔受辱的滋味。
不管此事是真是假,历史都给宋太祖、宋太宗开了一个黑色玩笑,他们嘲笑李煜文雅儒弱,只配当翰林学士,而自己的后代宋徽宗更是只会写字、画画、踢毯什么的,当翰林学士都不够格,只配当个陪皇帝玩的“翰林供奉”。
又有传说,因为赵光义害死了兄长赵匡胤,所以才有了“靖康之难”。宋人见了金太宗完颜晟的模样,发现竟然和宗庙里赵匡胤的画像很相似,都惊恐不已,纷纷议论,说是赵匡胤转世来报仇啦。靖难之后,赵光义一系的子孙,凋零殆尽。逃到江南的宋高宗赵构,幼子夭折,且没有了生育能力,群臣建议选宋太祖赵匡胤一系的子孙传位,开始赵构坚决不肯。但相传有一夜,赵构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穿越到那个雪寒风高的诡异之夜,亲睹了所谓“烛影斧声”的全部真相。醒后,他再不迟疑,赶紧把皇位传给了赵匡胤的七世孙赵慎,是为宋孝宗。
还有人说,正因李煜倡导了缠足陋习,使得天下女子的双脚屈弓,痛苦不堪,所以他才服了牵机之毒,死时头足相接,身体弓曲,是为果报。而小周后有负其姐大周后,故有被赵光义欺辱的报应……
这些传说,离奇玄妙。姑妄言之,姑妄听之。其实,这多半是人们希望善恶有报的一种愿望罢了,事实上却是:“太仓里的老鼠吃得撑撑饱,老牛耕地使死倒把皮来剥!河里的游鱼犯下什么罪?刮净鲜鳞还嫌刺扎……”(《木皮散人鼓词》)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国破家亡,最心爱的人也惨遭羞辱,这对李煜的精神打击可想而知,然而,他只有以泪洗面,写出那一句句摧断肝肠的词句: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笛在月明楼……
穿过光阴的深潭,这些珍珠一般的妙句,定将传世不朽。然而,它们正如蚌中之珠,在李煜千百次心痛的挤压摩擦下,在一年年血泪的浸润之中,才得以有如此完美的辉光。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李煜最著名的词,也是他生命中的最后一首词。据说赵光义听他命人高唱“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时,大为不快,于是杀心顿生,命人用牵机毒酒药杀了李煜。牵机,又名马钱子,中毒者先是强烈抽搐,最后窒息而亡。李煜十分痛苦,辗转于地,最后头足相接,缩成弓形而死。
这一天,正是七夕之夜。有人惋惜,说李煜为什么不学得聪明一点,为什么要那样露骨表达思念故国的情怀?实在是太痴,太迂,太傻!其实,李煜可能早就无法再忍受精神上的折磨,就是死,他也要写出心中的委屈!没有喝那杯牵机毒酒前,李煜的肝肠早已被揪扯得寸寸而断,他的腰身早就被折辱得佝偻不堪。
此后,小周后也在绝望中上吊自杀。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一场无法追寻的南唐残梦,一段玉碎珠沉的末世哀弦。然而,这同时却也是宋代词坛的序曲。身为赳赳武夫的赵氏兄弟,占据了南唐的江山故土,不想李煜的精魂才气,却浸透到两宋的数百年时光中,成为“弱宋”的主基调。所以,写这本宋代才子的故事,不可以忽略掉李后主这个人物。
国家不幸词坛幸,用整个南唐的覆灭,一代君王的血泪,催发了情真意切、悲怆入骨的绝妙辞章,也为壮丽的宋词大卷谱写了一段精彩的序曲。这是谁的安排?
王国维先生曾说:“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然而,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我宁可不要这些极好极好的词句,不要这些字字凝血的佳作,就让李煜做一个平庸而幸福的君主吧。
我愿世间:少一些鲜血染成了的传奇经典,多一份日光温暖着的安详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