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植物的体温会变化,而且不同部位器官的体温也不一样。
植物的体温为什么会变化呢?原来,植物的生长离不开阳光、空气、土壤里的养分,体温的变化是同外界的条件息息相关的。白天,植物的叶温主要是靠蒸腾作用来调节。当土壤里含水充足时,蒸腾作用较强,叶温降低;而当土壤里水分不足的时候,叶子得不到充足的水分,在阳光下,叶片因失水过多而不得不关闭气孔,蒸腾作用就减弱,叶温就升高了。因此,从观测植物体温的变化,可能判断出农作物是否缺水。
令人吃惊的是,生病的树木与人一样也会发烧。所不同的是,病树早晨发烧的温度往往比其他时候高,而人生病时却往往是晚间发烧厉害,清晨容易退烧。
病树为什么会发烧呢?原来,树木生病后,树根吸收水分的能力就会下降,整个树木得不到所需要的水分,树温就会相应地升高了。
根据病树会发烧这个现象,人们可以根据温度来判断哪片森林有病,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植物不仅会发烧,还会“出汗”。
在夏日的早晨,人们会在许多植物的叶子上看到流出的滴滴汗珠,亮晶晶的,犹如光芒四射的珍珠一般。
许多人会问,难道这不是露水吗,怎能把露珠当汗珠呢?其实,露水固然有,但植物的汗水也是名副其实的。
白天,植物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叶面上的气孔张开着,既要进行气体交换,也要不断蒸发出水分。可到晚上,气孔关闭了,而根仍在吸水。这样,植物体内的水分就会过剩,过剩的水从衰老的、失去关闭本领的气孔冒出来,这种现象,植物学上就叫做“吐水”。除此之外,植物还有一种排水腺,叫它“汗腺”也可以。这里也是排放植物体内多余水分的渠道。
植物的“汗”一般在夏天的夜晚流出,有时在空气潮湿、没有阳光的白天也会出汗。化验一下就知道,植物的汗水里含有少量的无机盐和其他物质,它与露水是有区别的。
植物的吐水量因品种不同而有差异。据观测,芋头的一片幼叶,在适合的条件下一夜可排出150滴左右的水,一片老叶更能排出190滴左右的水,水稻、小麦等的吐水量也较大。
如果说植物的发烧通常是病理现象的话,那植物出汗却是一种生理现象,是为了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是为了使植物能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