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超市招聘店内宣传人员,只招一个人,却有四个符合基本条件的人前来面试。
人事专员对他们一个一个地分别进行了面试。在面试中,他让他们分别介绍了他们各自的优点。
第一个人说:“我有很好的文笔,可以把文章写得很优美,就算是超市里最平凡的猪蹄子我也能写出花儿来,让人一看就想吃,就算最简单的小事儿我也能写成很好的文章。”
第二个人说:“我有很好的口才,我很会给顾客做推荐,再长的说明书我都背得下来。要是顾客问我什么产品的特性,我都能给他做介绍。”
第三个人说:“我是学管理的,我觉得我能安排好时间,将店内的工作一项项处理好,而且我这个人很好学,能下苦功夫。”
第四个人说:“我会写美术字,可以每天更新店内海报。现在就可以上岗。”
人事专员听了第四个人的回答后,立马点点头说:“好,那你现在就去帮着更新海报吧!”
第四个人说得最少,但他却是最成功的应聘者。他的话说得最明白,最能显示出自己的优势,也与招聘方的职位最对口。卖什么吆喝什么,正是简洁的真谛,也正是最好的出发点。
别去说“喜马拉雅山的猴子”
“喜马拉雅山猴子”的典故来自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在一个村子里,村民们救起了一位昏迷的老人。老人苏醒过来后,说自己是神仙,要送一件大礼给村子里的人,以报答他们的救命之恩。
老神仙给了村民们一个“聚宝盆”,并告诉他们:“只要有了这个‘聚宝盆’,你们想要什么就能变出什么,再也不用担心收成不好了。”
老神仙在临走前告诉村民:“你们想要什么东西就对着这宝物全心全意地去许愿,想得越具体越好,说得越清楚越好,宝物一定满足会你们的要求。不过,一定一定要记住一件事,就是在许愿的时候千万千万不要想起喜马拉雅山的猴子。”
村民们纷纷点头,表示绝对不会在许愿时想起喜马拉雅山的猴子。但当他们真的去许愿的时候,却没有一个人成功,因为所有人都会莫名其妙地想起“喜马拉雅山的猴子”。
这个故事荒诞吗?听起来荒诞,实际上并不荒诞。
有的人说话,往往会突然间冒出一句与正说着的话题完全不相干的话,这就是“喜马拉雅山的猴子”。虽然是根本与许愿无关的事情,但是一旦有人对你说了,就总会被你想起来,因而走了神,分散了注意力,并很可能因此错失了更重要的事情。很多时候,不简洁的语言就是因为带上了“喜马拉雅山的猴子”,而这些“猴子”唯一的作用就是扰乱视听,因此还是不说为妙。
话不在多,管用就行。
高谈阔论的演讲听一会儿就可能令人觉得“饱和”,简洁的语言则能让人久久回味,甚至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说到语言简洁、令人回味,就一定要说说邓小平同志的语言风格。小平同志说话追求效率,不喜欢用形容词,是典型的“话不在多,管用就行”。
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小平同志说过的这样话——
有人问小平同志,在太行山时期都做了些什么事?小平同志的回答只有两个字:“吃苦。”在评价刘邓大军的辉煌战史时,小平同志还是只说了两个字:“合格。”
再去找寻一些邓小平做的会议讲话或者题词,也都能看到简洁的光芒:
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时,倡导开会“当短则短”的原则,不讲套话、废话、虚话。有一次开会,邓小平只讲了不到10分钟就宣布散会,让参加会议的人都感到惊讶。邓小平却说:“讲明白就行了。”
邓小平不但讲话精简,他的题词也处处显示着简洁的风格。请看1984年邓小平为珠海经济特区的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一个“好”字表现出了对特区经济决策的肯定。时隔不久,邓小平又为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题词——“开发区大有希望”。“大有希望”四个字彰显对开发区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
能少用一个字,就少用一个字,语言简洁是邓小平以及诸多老一辈革命家所倡导并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邓小平简洁明确的语言,处处体现着他的人格魅力,传达着耐人寻味的深邃思想。因此,我们不妨养成讲话简洁的好习惯,这样更能给听者留出思考与想象的空间,让听者久久回味。
有位美术老师带着3个学生到山上写生,没想到刚进山第一夜,所有人就吃坏了肚子。老师见状,不敢让学生们再去山间受风吹,就安排他们在一间可以看到山景的房间里做做写生。
刚开始,学生们都安静地观察着窗外,慢慢勾勒着线条。但没过多久,一个学生就坐不住了,向老师要求去户外写生。老师同意了,这个学生便背着画板走出宾馆,走到山脚下开始写生。
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学生要求去户外,老师也同意了,这个学生背着画板走进了深山,找了一个幽静的树林开始写生。
第三个学生则完全不为所动,继续坐在窗前作画。
写生归来,三幅画的成绩出来了,居然都是一样的。山脚作画的学生很不服气:“我走到山脚作画,那人只是待在房间里,凭什么他的画能和我的画一样成绩?”而深山作画的学生就更加气愤:“我都走到深山里了,还不是和那个在房间里享福的人一样成绩?”
老师听了两人的抱怨,微微一笑,说:“我给你们布置画山景,山脚景色是山景,深山景色是山景,远山景色也是山景,论主题表现你们都是对的,那画画的时候是走得远还是待在房间里,又有什么关系呢?”
只要表达的是同样的主题,距离上的差距没什么关系,相反那个用最简单方式的人肯定是最快也最能集中精力完成作品的。就像是工作中说话简洁的人,也是最有时间去进行具体实施的。
所以我们说,怎么“开门”不要紧,重要的是要“见山”。既然“见山”才是关键,那不如用最简洁的语言直接“把门打开”吧!
从最重要的点开始说。
你可能很少完整地看完一篇新闻报道,但你一定知道不少新闻。看报纸、看电视、看网站,只要是看到新闻标题你就会知道新闻的重点了,所以不用细读也能有所了解,这就是把重点放在前面的好处。
新闻不一定是按照时间顺序写的,而是按照“重点在前、表述在后”的顺序写的,其目的就是要令人一目了然。新闻写作都有几乎相同的模式——新闻标题、事件概括、新闻叙述,如有需要再补充一点人物介绍和背景资料。你读了标题知道大概是什么事件,再读引语了解事件起因结果,再往下读才是事情的来龙去脉。
标题简洁可以让人迅速知道事件的重点,引语简洁能让人了解事件的梗概,下面的叙述则可长可短,因为真正感兴趣和有时间的人才会去读。说话也如此,说话的时候先把重点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让人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件事,那么后面就算来不及说,也可以让对方知道一个大概了。这也是我们所提倡的,如何“开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见山”。
马克思曾说:“节约一切,归根结底都是节约时间。”
鲁迅曾说:“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
在时间与效率高于一切的当今社会中,时间无疑是最宝贵的财富。要帮助别人和自己节约时间,就要求你把话说得简洁明了。语言贵精不贵多,一句话能说明白的事儿,就不必变成演讲。非要做演讲的时候,也不妨先用一句简洁的话作为开头。
一句话击中人心。
《墨子?附录》中有这样一则寓言:
一个学生向墨子请教:“话多好吗?”
墨子回答说:“池塘里的青蛙日夜鸣个不停,但却并没有人去听。报晓的公鸡只啼叫一声,天下就能为之振动。话不在多,关键在于合乎时宜。”
墨子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能一句话击中人心,就不必再多加修饰了。
蛙鸣一夜无人问津,而雄鸡一唱天下皆白。一句话抓住重点,需要把话讲在合适的时候,更需要把话说得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