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讲故事”的章节中,我们讲过一个“千金买骨”的故事:国君要买千里马,买不到千里马,那就以500金的价格来买马骨来宣扬买马的决心和诚意。
这就是在完成一件事件语言,一件有宣传点和宣传力度的事件语言。
做什么事就会成为什么人。
一个单身富翁请了一个保姆。这个保姆做家务很不错,但嗓门特别大。
这一天,富翁要宴请一些贵客来家里吃饭,除了谈生意,还想和一位女士发展一下关系。
为了防止保姆的大嗓门给自己丢脸,富翁特别叮嘱保姆:“今晚的家宴很重要,来的都是贵客,这些人都不喜欢吵闹,所以你今天有什么事儿都得小声说,不然扣你的工钱!”
保姆听了,果然在席间表现得非常好,不论是上菜还是倒茶都是小声询问富翁。
晚宴气氛良好,客人们便来了兴致,决定留下来打麻将。
大家坐下打麻将,不知不觉就过了12点。保姆见客人们似乎没有要走的打算,自己又很想睡觉,又不敢大声对主人说,于是就偷偷地绕到富翁身后,凑近富翁的耳边轻声说:“我先睡了啊!”
这句“我先睡了”,若大声说就是正常,小声说却成了暧昧,全是因为态度上的不同。可以想象得到,这位保姆一定会遭到批评,甚至被辞退,因为她用不符合自己身份的事件语言在主人的朋友面前造成了误会。
你不用说,别人都已经知道了。
1972年,中美双方共同经历了建交前重要的一个历史阶段——中美邦交正常化。这一年,美国时任总统尼克松访华,为两国关系揭开了全新的一页。
1972年2月21日11点30分,首次访华的尼克松刚下飞机,就与前来迎接的周恩来总理伸手相握。
只是握手,但这是个跨越最辽阔海洋的握手。这个简单的动作却在这个时刻震撼了世界,并被永远地定格。没有什么豪言壮语,没有什么热情的演讲,中美双方的领导人已经用事件语言向世界宣告:中美关系的旧时代已经结束,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尼克松到达北京的当天晚上,周总理出面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欢迎宴会。在盛大的国宴上,很多美国人都在拿刀叉对付,而尼克松却轻松自如地拿起筷子,不紧不慢地用筷子夹取美味佳肴。这吸引了众多记者的镜头。
原来,尼克松早在决定访华之前就开始在家里练习如何使用筷子了,他还学会了用中文说“你好”、“谢谢”,甚至在讲话稿中加入了一句毛主席的诗词,这些都巧妙地拉近了和中国的距离。
1972年2月22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周总理一早去钓鱼台国宾馆看望尼克松,当周总理下车正欲脱大衣之际,尼克松快步走到周总理身后,亲自为周总理脱大衣。
此时正是美国晚上收看新闻的黄金时间,次日美国报纸发表评论说:“在美国民众对周恩来表示极大好感时,尼克松亲自为他脱大衣等于发表了一遍很好的竞选演说”。这一年,尼克松连任成功。
尼克松将自己访华的一周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中美这两艘大船在当时的世界格局中,各自转个180度大弯之来之不易。他在后来的《领袖们》一书中说:“我1972年访问中国期间,周恩来先生无以伦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的印象之一,并对他产生了极大的敬意。‘恩来’译成英文是‘恩惠降临’之意,这个名字很能概括他的风度和气质。他待人很谦虚,但沉着坚定。他优雅的举止,直率而从容的姿态,都显示出了巨大的魅力和泰然自若的风度。在个人交往和政治关系中,他都忠实地遵循着中国人古老的信条:决不‘伤人情面’。”
尼克松在书中的描述很真诚,也很动人,但比起他访华期间做过的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来说,哪个更有说服力?哪个更直指人心?哪个更令人感动?事件语言比任何语言都更实在,比任何说辞都更有力。如果你已经做了你该做的事情,用做事时的表现表达了你的真实想法和需要,你就不必再多说了,因为看到的人都已经明白你的用意了。
这些事,只要你去做,别人就会对你刮眼相看:
1.赴约的时候早到一会儿。
2.帮女士拉椅子、开车门。
3.常常“顺手”帮助别人做开门、拿东西、送东西、复印文件等小事。
4.把工作记录写的整齐,每天下班时都把办公桌收拾好。
5.和别人握手时主动伸出手。
6.乘电梯时帮助别人按按钮。
7.在餐厅结账后向服务生点头致谢。
8.在别人专心工作的时候,用欣赏的目光看着他,等待他。
9.吃到别人赠送的东西时露出满意的表情,收到礼物时露出惊喜的表情。
10.发现别人有需要时,主动把自己的文具或其他物品借给别人暂用。
升级阅读:最厉害的语言技巧是态度。
台湾地区曾有这样一个公益广告:
在一间空旷的房间里,阶梯上站着一些人,每个人手里拿着一张白纸,每一张白纸上写着一个字。
当观众试着把这些字连在一起看的时候,画外音响起,这是一个父亲的声音,他仿佛在训斥自己的孩子,他将那句话读了出来:“什么都不能跟人家比!谁像你一样没有用啊!”
接着,所有人动起来,默默地换位置,当那每一张再次呈现在观众面前时,已经变成了这样一句话:“没有谁能像你一样啊!不用什么都跟人家比!”
广告就这样结束了,主题在最后几秒显示:态度改变,孩子的人生也会跟着改变。
“世界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便对你微笑。”态度和善、热情,就很容易取得对方的信任,进而展开推心置腹的谈话。谈话的时候要始终保持互相尊重的态度,即使你面对的人身份比你高很多或低很多。
地位越高的人,讲话的时候往往态度越是谦和,越是平易近人,这也是他们能得到人心的重要原因。
在和别人讲话的时候,不论是讲述还是提意见,都要让自己的面部保持平和、柔和、谦和的表情。这是让别人可以愿意听你讲话的秘诀,也是让你得到好人缘的关键。语气要不卑不亢、态度要不温不火,把态度保持在恰到好处的程度,让你的沟通效率事半功倍。
最后,还要提示你一点,无论你是男是女,是老是少,请在开口讲话前保持端庄,请在听到任何语言时保持端庄,如此方能显示出你的整体素质,要知道“毁也端庄,誉也端庄”。切记,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从容不迫的态度,这些都是能帮助你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口才投资速成秘籍》之十:肢体语言。
大多数人做出下面这些表情和动作的时候,都是在表露自己的内在想法,当然也有不少人表达的方式与众不同。
去了解肢体语言就是在学习解读别人和规范自己。
最常见的表情语言:
1.双眉上挑——惊讶,不相信别人
2.单眉上挑——轻蔑,自信
3.眼睛张大——好奇,惊讶,非常感兴趣,难以置信
4.转动眼球——回忆,思索
5.眨眼——紧张,不确定,撒谎
6.瞳孔放大——兴奋,紧张
7.抿嘴唇——焦虑,紧张
8.鼻子皱起,牙齿咬紧——愤怒
9.一侧嘴角上扬——得意,轻蔑,嘲笑
10.两侧嘴角向下——悲伤,愤怒
最常见的肢体语言。
手上的表情:
1.双手抱在胸前——自我保护,不悦,不接受意见
2.双手互相抚摸——安抚自己,不自信
3.双手相互搅缠——不安,惶恐
4.双手手指搭建三角形——极度自信
5.双手互搓——极度焦虑
6.双手摊开,手心朝上——开放,无奈
7.双手十指交握——不安,紧张,自我安慰
8.手伸直——抗拒
9.手攥拳头——紧张,愤怒
10.用手遮挡面部——羞愧,难过
身体的语言
1.抬头挺胸——自信,果断
2.扬起头——骄傲,自信
3.打哈欠——厌恶,心不在焉
4.无目的向左右张望——焦虑,不自信,紧张
5.耸动肩膀——不自信,说谎,尴尬
6.抖动腿部——极度紧张
7.手拍大腿——醒悟,想起某事
8.身体前倾——感兴趣,关注某事
9.身体忽然懈怠,肌肉放松——失望,解脱
10.身体忽然挺直,肌肉紧缩——关注,紧张
沟通中的常用肢体语言。
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你可以用肢体语言来完善你要表达的意思:
1.如果你想让面试官和初次见面的朋友觉得你亲切而自信,请不露齿地微笑。
2.如果你同意别人的观点,可以一边微笑一边轻轻点头。
3.如果你不同意对方的观点,可以将手掌伸直在胸前做停止的手势,同时摇头。
4.如果你想鼓励下属或晚辈,可以拍拍他的后背或肩膀。
5.如果你对某人完成的某件事情很满意或者对他很敬佩,可以竖起大拇指。
6.如果你想给别人加油鼓劲,可以做表示成功的“V”字手势。(做这个手势时注意要让手背对着自己,反向的“V”字手势是不礼貌的。)
7.如果你想安慰处于紧张情绪或悲哀情绪中的人,可以轻轻拍他的手背。
8.如果你对孩子做的事情表示满意,可以从前向后抚摸他的头发。
9.如果你要向别人表示感谢,可以肩膀带动身体微微前倾,并点头微笑。
10.如果你希望对方相信你说的话,可以正视对方的眼睛,并流露出诚恳的态度。
沟通中不宜出现的肢体语言。
以下列举的动作都属于不利于你形象或不利于沟通的,就算这是你的习惯性动作,也要加以控制。
1.不要抖脚,会令人觉得你没教养。
2.不要目光向上看,会令人误会你在翻白眼。
3.不要眯着眼睛看人,会令人觉得你在怀疑或暗示暧昧。
4.不要用下巴对着人的脸,会令人觉得你在挑衅。
5.不要用手指指点别人,会令人觉得你没礼貌。
6.不要一直不断地靠近别人,会令人觉得你咄咄逼人。
7.不要挠头,会令人觉得你对任何事情都没把握。
8.不要用手指拍打桌面,会令人觉得你心不在焉。
9.不要频繁眨眼,会令人觉得你说的话都不足取信。
10.不要别说话别做别的事情(尤其是不要边说话边吃东西),会令人觉得你非常不尊重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