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总谈话之后,整整一天,郁夏桐的心情是从未有过的灰暗。所谓的职场生涯、所谓的高级白领,不过是表面上的风光而已,其实,整件事说穿了不过是“入职、学习、工作、努力、利用、关系、压力、疲劳、辞退”这样一个用几个形容词就可以概括的过程罢了,而且这些词汇中并没有多少是可以令人振奋以及无限向往的。
是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不可避免的过程、不可避免的结局,就像人生必经的生老病死一样,任你如何全情投入、任你如何努力拼搏、任你如何机关算尽,也无法打破这残酷而自然的规律。
夏桐有气无力地回到家里,为自己泡了个面,孤单、寂寞与内心骤然升起的苍茫感,在一个人的夜里,被无限地放大着。
林阳最近又开始了无尽无休的忙碌,他们公司新近与省政府合力开发建设了一项大型旅游地产的项目,对此,入行十年的林阳也完全没有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于是林阳对国内外的成功案例进行疯狂“恶补”,在家的日子基本上埋头在电脑前查找相关资料;而去公司之后,不是与政府人员研讨至深夜,就是带队去全国各地的样板项目进行考查。夏桐和林阳之间,已经有好久没一起吃一餐像样的饭菜了。
就像今天,林阳在中午打电话给夏桐,还没说正题夏桐就知道,他又要出差了。在没有“忽然被安排出差”这样的意外事件时,郁夏桐和林阳极少在工作时间内互相打扰,虽然两个人之间从没有过类似的约定,但却不约而同地遵守着共同的默契。
第二天上班,夏桐的状态不太好,迷迷糊糊的好像是整晚没睡的样子。以致于汪总将夏桐叫到自己办公室安排工作时,夏桐都觉得汪家明的样子和声音都模模糊糊的,十分不真实,完全没有了以往的亲近与熟悉感。
“夏桐,找你来是为了工作计划的事。你知道,总部要求分公司每个月上报工作计划,而我的计划方案必须整合汇总你们各部门的具体工作目标才行,所以我找你来,想就营销部,主要是销售部下一阶段的销售目标,商量一下。”汪家明的口气很温和,甚至用了“商量”两个字,但夏桐还是觉得汪总的话听起来有点不舒服。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因为汪家明用了“你们”“我”这样明确区分的字眼,夏桐是太习惯于在工作上和汪总站在一边、联成一线了。以前汪总对郁夏桐交代工作,用的都是“我们营销部门应该如何如何”,态度直接、有时口气甚至还有点强硬,但夏桐觉得非常自然,自然到让人感觉很温暖很踏实。而现在,汪家明的语气与用词却让郁夏桐感觉到,汪总的身份真的不同了,他已经很快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与角度,以前的默契与知心以及长久以来培养出来的信任,都已经是过去的事了。
“汪总,营销部下个月的工作计划我前天就已经交到您手上了,是不是不太符合您的要求?哪些方面需要修改您尽管直说,我回去按您的要求修正。”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同志了,汪家明开了个头,夏桐便聪明地提出了可以对营销计划进行调整,顺带着调整的是自己对汪总讲话的态度和神情。
“嗯,”汪家明对夏桐的回答听起来是满意的,“主要在两点,这两点是确保一个公司盈利的两个重要环节,那就是‘开源、节流’。说句实在话,宏阳分公司在投入一项上,目前除了员工工资以外,最大的一笔就是广告宣传费用了,所以在这方面要死守严把,我希望你作为营销负责人,要尽可能地减少这部分开支。不是要实现销售就必须花费大额广告费用的,我记得有段时间你们走出去发单,效果就很好啊,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
夏桐张了张嘴,尚未出言,就被汪总用手势阻止了,“另外,一个月的销售目标只定到二十套,这怎么可以呢?你的售楼处光是销售人员就有十多个吧?那不就是说,每个员工一个月只能售出一套房子?这样的员工,每个月拿着公司的工资不脸红吗?”
原来所谓的“开源节流”就是要夏桐在尽可能少的花费或者是不花费推广费用的情况下,创造良好的销售业绩。现在夏桐终于确定了,面前这个男人已经彻底地调整了心态,从一个“打工者”变成了“管理者”。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快快跑,这不正是所有老板希望的吗?汪总的角色变换也真够迅速的,按照这样的速度,估计很快就可以和小老板娘并驾齐驱了。
“汪总,您也是做营销出身,知道适度地推广宣传是实现销售的必要前提,比如前年,我们的推广投入确实不少,但我们也实现了宏阳市房地产界前三位的销售业绩,后来的销售额急转直下,宣传投入不到位是个很关键的因素。发单,那只是暂时性的举措,据我所知,宏阳市尚没有任何一家楼盘,是单以发单来支撑销售的。”夏桐有点不悦。
“可是据我所知,南方有很多项目就是以直接派发作为项目唯一的推广手段的。”说起营销推广,汪家明也是个中行家。
“那也得有专业的团队来操作才行,南方城市的确有一些项目是以发单为主的,可那大多是低档楼盘或消费群仅限于周边的小型项目,我们祥瑞城如果非要选择发单方式,那也应该找一家专业的派单公司运作,而不应该只以售楼员兼职派单为主。”
“这样……找一个专业的派单公司,那可也是一笔不小的花费呢。”汪家明完全陷入了他急于“节流”的小老板娘式的思维模式。夏桐觉得有点奇怪,这个男人怎么和以前截然不同了呢?难道,权力的作用真就那么强大,强大到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彻底地改变一个人?
“夏桐,你回去再想想别的办法,比如不在宏阳日报那样的大型媒体上打广告,而是换在宏阳楼市这样的新兴媒体上做,那可是能省下百分之六七十的推广费用的。”汪家明说。
宏阳楼市的广告价格确实只是宏阳日报的三分之一,可是,它的受众面也只有日报的十分之一还不到,而且,那上头刊登的广告都是些不到四分之一版的小豆腐块,也就是些只剩下几套房子的尾盘或者个人出售二手房才做的选择。夏桐没有把这些话说出来,因为,她知道,就此事再与汪家明纠缠下去,也是白费口舌。
“好,汪总,推广方面,我回去再斟酌下。您刚说的销售目标,如果我提交的方案不符合公司要求,您给我们下个指标吧。”
“别这么说,什么不符合要求啊、下指标的,我这不是在跟你商量嘛。”汪家明的话说得很客气,可是接下来的任务指标却一点儿也不客气,“至少翻个番吧,这样我月末回总部述职时,脸上也好看些。”
夏桐的脸色却变得不太好看了,“汪总,广告推广投入要压缩,而且压了后总部也不一定放款,前期的推广预算不都没按计划执行吗?月销售目标订四十套,这可是挺有难度的。”
“什么叫‘压了总部也不一定批’啊,你按我的要求去做,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另外,销售四十套,每个售楼员平均不是才两套吗?这样都做不到,公司白养着他们做什么?夏桐我看你有必要对销售部进行一下整顿,部门人员最短的也入职两三年了吧?都没有冲劲没有动力了,做个‘末位淘汰’制度,淘汰几个下去,换换新血。”汪家明说。
汪家明,以前站在夏桐的角度为营销部据理力争的汪家明、在郁夏桐站出来要为下属于君担责任时说要为夏桐出头的汪家明、郁夏桐与财务部闹得不欢而散时走到夏桐办公室温言相劝,说“只要我在宏阳祥瑞一天你就不能走”的汪家明、想方设法把握时机为郁夏桐请下尚方宝剑以维护夏桐的利益的汪家明……现在,他说,要淘汰那些已经有一年多没有拿到过业绩提成却依旧坚守岗位的销售员工?这是汪家明说的话吗?面前这个人,还是汪家明吗?
是不是如果自己也达不到他的要求,不能令他满意,他也要把自己“淘汰”下去?
“另外,销售部的业绩不好,是不是也和那个销售经理于君有关系?那个于君有点太安静了,死气沉沉的,也难怪不能调动起售楼员的积极性来。我看那个肖芸就要好多了,她跟着你也有段时间了吧?你考虑一下把于君辞了,或者把他安排到客服部做负责人。销售部有合适的人选你再留心物色一个,暂时没有就由肖芸代管吧。”汪家明又道。
由肖芸负责销售部,那么就是说肖芸要同时管理策划、销售两个部门,汪总是在暗示由肖芸“接替”自己营销总监的位置。于公于私,郁夏桐都不能接受汪家明这样的安排。于公,于君的冷静、沉稳向来是夏桐看好的,有他在销售部,夏桐十分放心。在于君与肖芸之间到底要提拔哪一个坐自己原来的位置,夏桐还在考虑中,没有做最后的决定;而就夏桐现在的位置来讲,提升营销副总,还只是宏阳分公司内部的决定,在总部一直是一个“悬而未绝”的无头公案。如果事态一直这样暧昧下去,倒还好些,可万一什么时候,林总裁下明令说不同意郁夏桐升任副总,而总监一职却又被肖芸占了,那么,郁夏桐的位置又在哪里?
汪家明怎么会出现这样大的一个疏漏,他怎么可以在还没有给自己明确新身份之后,就急于让自己把“根据地”让出去?
夏桐再想说什么,看了看面前的汪家明,却骤然失去了将这场“话不投机”的交流再继续下去的兴趣,立场不同角度不同态度也不一样,如果自己再坚持下去,很可能会造成不欢而散的结果。
于是夏桐潦草地结束了谈话:“好的,汪总,人员、推广以及销售目标的事,我回去再细想想。”
汪家明也从夏桐敷衍的态度中感觉到多谈下去也得不到自己预期的结果,这个郁夏桐,多数时候是个外圆内方的性子,她要是打定了主意,自己一时间也难以说服,多说无益,还是走着看吧。
夏桐回到办公室,想着汪家明的工作要求,打开电脑想先对营销部的月工作计划进行相应地修改,却无论如何也按不下电脑键盘上的键子。缩减推广投入,以那些不入流的小报代替大型媒体宣传,又要将即定的销售目标提升一倍,面对严峻的销售形势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最最让郁夏桐觉得如梗在喉,吞不下又吐不出的,是汪家明的态度转变与全新思路带来的一股郁闷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