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利用”是一个贬义词,也很排斥被人利用,并认为唯有愚蠢的人才甘愿被人利用。然而有时候被人利用未必是坏事,比如与人合作的过程中,能为他人所用,证明你身上具有别人没有的独特价值。因此,初入社会的年轻人要纠正对“利用”的错误认识,重新看待“利用”一词。在被人利用的同时找到让自己出人头地的机会。
不怕被人利用,就怕自己没用
进入21世纪以后,伴随着经济大潮的风起云涌,追求物质和精神上的享受已成为一种必需,但物质和精神上的追求往往需要以金钱作为基础。于是,人们争相追逐的目标多定位在了“钱”和“利”上面。在金钱至上、利益至上的商品经济时代,“利用别人来达到目的”被越来越多的人践行着,而“被人利用”则成为笑谈。因此,很多人都希望利用别人,但却不想成为别人利用的对象。
尤其是年轻人,觉得被人利用一种耻辱,是无知的表现。但是换个角度想想,别人为什么会利用你,而不去利用其他人呢?那是因为你身上有别人没有的优点,有他人没有的价值。所以当别人利用你的时候,一定不要愤愤不平,要知道这是别人对你的肯定,你应该为此感到高兴。假如你本身没有一定的价值,别人又怎么会对你感兴趣呢?
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要一直被人利用,甘愿被他人踩在脚下、不思进取。而是说要等待时机出人头地,而这样的出人头地的机会很可能就出现在被人利用的过程中,把握住了这个机会,你就成功了。
所以,当你被人利用的时候,不要抱怨,也不要觉得自己傻,更不要觉得不公平,而是要从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并且提升自己的价值。如果你能这样想,并且这样做,你获得成功的概率也会增大。
22岁的李铭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大公司。对于一个刚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李铭抱着很多幻想,也规划好了自己的未来,准备大展拳脚。
李铭所学的专业是室内设计,以设计助理的名义被招入公司。但是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李铭发现,自己除了每天给设计总监端茶倒水、泡咖啡外,就是处理一些零零碎碎的小事。例如,代替总监到施工现场视察;帮助总监写策划方案、修改设计图;给图纸上色等。总之,从来没有参与设计的机会,有时候他主动上交一份设计稿,不但不会得到总监的赞赏,甚至会被总监批评。而更让他气愤的是,每次总监设计出来的稿子,李铭都觉得似曾相识。原来总监知道李铭非常擅长色彩的搭配,每次自己制作出来的设计图,经过李铭的着色,都可以称得上完美之作。当初在招聘的时候,总监正是看上了这一点才选择他。
李铭觉得这对他很不公平,甚至有种被人利用的感觉。于是他给父亲打电话,希望同样作为管理者的父亲能给他一些建议。父亲听完儿子的抱怨后说:“儿子啊,别人指使你、利用你是因为你有价值。如果从这个角度上看,你就不会再抱怨了。要知道很多知名的设计师刚出道的时候,都和你一样是别人的小助理,他们也曾被人利用过,但是后来都成功了。你现在要做的就是通过别人的利用,挖掘自己独特的价值,然后提升自己的价值。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成功的。”
听了父亲的话,李铭心态平衡多了。他想:“总监让我为设计图着色,那就证明我在这方面有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一定要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将来肯定会有表现的机会。”果然不久之后,机会就来了,几家公司联合举办了一次室内设计大赛,所有的人都可以参加。其中一副设计图在众多设计中脱颖而出,最终获得了最高奖,这幅设计图的设计者正是李铭。不久之后,老板把李铭提升为副总监,与总监享有同等待遇。
从李铭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一个人不怕被人利用,最怕的就是自己没用。”被人利用其实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真才实学、没有被利用的价值,进而不能在被他人利用中重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价值。只要你有用,只要你明白自己在被人利用,那么,就不妨经营自己被人利用的那个方面,让其变成自己最为突出的才能,并抓住机会脱颖而出。
当然被人利用也要有限度,如果别人利用你做一些违背道德准则,甚至违反法律的事情,就坚决不能为他去做。要提高自己的警惕,防止被人当枪使。22岁以后的你,应该具备了一定的辨别能力,什么情况下可以被人利用,什么时候不能被人利用,相信你都可以分得清。
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你就越容易成功
说起“利用”,一般人都觉得这是一个贬义词,尤其是还在前面加上一个“被”字。很多人都不愿意把自己的价值用“被人利用”来衡量,然而他们不愿意承认的一个事实是,一个人价值的大小,正是取决于他被人利用的程度。
如果一个人的价值一直被埋没着,无人知晓,也无人利用,这样的价值又有什么用呢?就像一朵野百合,它本身非常漂亮,但是没有人欣赏、采摘,它只能寂寞地开放在山间,孤芳自赏。它那“美”的价值就无法实现。
总之,人的价值要通过被利用来实现,并且你的价值越大,就越容易被利用,也越容易取得成功。
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你觉得自己被人利用时,一定不要愤愤然,而要觉得欣慰,因为你还有利用的价值,如果哪一天你不再被人利用了,就真的失去自身的价值了,没有价值的人生也就变得毫无意义。相信谁都不愿意看到这样一个结果。所以,不要抱怨别人利用你,因为如果没有他的利用,你的价值也许永远都实现不了。
23岁的李琴,毕业于武汉的一所知名大学,在校期间,她表现优秀,还没有毕业就被浙江的一家玻璃制品贸易公司招去了。
可是当她去公司报到的时候,老板对她很冷淡,原来老板并没有打算要招一个专门负责平面设计的员工,但是在招聘的时候,人事部经理在实在找不到一个合适员工的情况下,选择了李琴。入职后,老板依旧坚持原来的看法,准备找个借口辞退李琴。
一天,加拿大的贸易代表来公司考察,两家公司原来有一个700万元的订单,但是还没有最后签订协议,原因是对方觉得订单产品中的水杯过于单调,缺乏装饰色彩和图案。
公司里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来负责这一块儿。于是老板想:“不如就让李琴来做吧,如果做得好,当然是最好了,如果做不好,正好用这个借口辞退她。”抱着这种想法,老板把设计任务交给了李琴。
李琴在接到这项任务的时候,觉得责任重大。李琴也知道老板是在利用这次机会决定自己的去留。如果干得好的话,会给公司带来很大的利润,自己也就不会被辞退了;但如果没做好,那她必然就得离开。
尽管如此,李琴还是想试试。因为她深知,职场的规则就是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你就越有存在的必要。所以这次老板交给她这个任务时,她决定,一定要做好,要证明自己有利用的价值,这样才有留在公司的可能,也才有成功的机会。
在接到工作后的一个星期里,李琴翻阅各种资料,既对公司做了全面的了解,又用心研究了加拿大的风土人情以及人们的审美倾向。她平均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总共设计出了一百多幅设计图,然后从中挑选了五幅最满意的杯子图案交给了老板。客户对她的设计非常满意,最后不仅签订了700万元的订单,还追加了300万元,总共签下了1000万元的订单。
这次任务的出色完成,让老板对这个小女孩刮目相看。不仅决定留下她,还提升她为企划部总监,专门负责公司的设计,并且发给她一大笔奖金。
也许很多人都羡慕李琴,说她运气好。其实李琴的成功不仅仅靠运气,更靠自己的实力。如果没有这点儿利用价值,她必然会被老板辞退。
所以年轻人,当你进入社会的时候,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是否被人利用,而是应该考虑要怎样才能被人利用。要用自己的行动去证明自己的利用价值有多大。你的利用价值越大,你的晋升和加薪的机会也就越大,也就说明你成功的机会就会越大。
相互利用也是人际交往的一种境界
人们一直不想把朋友和利用联系在一起,认为这是对“友谊”二字的侮辱。在大多数人看来朋友之交应该淡如水,没有任何功利性质。
其实不然,有时候我们认识一些朋友,就是因为他们身上有一些我们需要的东西;而他们愿意和我们结交,也是因为我们身上有一些他们想得到的东西。
例如,在工作中,我们会为了和别人合作而和别人成为朋友;而他们同样也想利用和我们合作来实现自己的利益,所以才与我们结交。总之,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也可以建立在相互利用的基础上。
当然这里的“相互利用”是指向好的方面发展。即彼此利用的前提必须是不损害别人的利益,不伤害对方,这样的利用才是有积极意义的利用。也就是本文提倡的利用。如果利用伤害了别人,损害了对方的利益,这样的利用是不符合道德规则的,也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规避。
在工作中,相互利用能使双方的利益最大化,以实现双赢的目的;在学习中,相互利用,能使双方共同进步,取得骄人的成绩;在生活中,相互利用,能取长补短,使双方的人格更加完善。总之,“互利”对我们来说有利无害。因此,我们应该改变观念,不要再对“相互利用”嗤之以鼻。时代变了,我们的观念也要随之改变,只要不违背道德原则,不触犯法律规则,适当地选择一些能够实现互利的朋友也无可厚非。
当然在交朋友的时候不能总想着怎样利用他,而自己却不愿意被对方利用。如果你总是利用别人,而当别人想要利用你的时候,你立即就翻脸了,这也是不足取的。所以,有时候也要甘愿被人利用,你才能更好地利用别人,帮助自己成功达到目的。这是一种生存智慧,唐睿就是深谙这种生存智慧的人。
唐睿今年25岁,是一家大公司的经理。大学毕业后便一直在这家公司工作,现在已经在这里工作三年了。在这三年中,他积累了丰富的人脉,业绩一直位居榜首,因而提升得也非常快。
谈到自己的工作经历,唐睿感慨地说:“我们这个行业,业绩和人脉直接挂钩,没有人脉就没有业绩。而牢固的人脉常常建立在互利的基础上。”
唐睿这样感叹是有原因的。刚进入公司的时候,他虽然工作努力,但业绩平平。业内的朋友告诉他,干这一行靠的就是人脉,并且嘱咐他应该广交朋友。他尝试这样做,虽然认识了很多朋友,也得到了一些客户,但是客户流失得很快。唐睿一直想不透其中的原因。
一次,他在公司外面遇到一个推销员向他推销手机。推销员说:“先生,我想您也是做销售的吧?我们来做笔交易怎么样?您买我的手机,然后我把我认识的、你们公司的潜在客户介绍给您。这对我们都有利,您看可以吗?”
虽然最后唐睿并没有买下手机,但是从推销员的这番话中,唐睿了解到一条和客户建立联系的法则——想要赢得客户,不仅要让客户知道公司的服务优势在什么地方,同时也要让客户知道与你合作,他能获得什么。
以后在与客户谈判的时候,唐睿经常会“无意”间透露“你能从我这里获得什么利益”的信息。例如,一次,他接待一个客户。在这之前,他了解到这个客户的太太非常喜欢瑜伽,但是一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老师。于是在和客户谈判的时候,他假装无意间提起:“我的朋友开了一个瑜伽馆,里面的老师受过专门训练。”客户听了非常感兴趣地说:“我的妻子一直很想练瑜伽。这样吧,我们达成协议后,约你的朋友一起吃顿饭,到时候大家认识认识,正好给我妻子介绍介绍。”
像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的唐睿的工作中。在与客户协商时,他总是先看看自己能给对方带去什么利益,然后假装无意间把这个信息透露给对方,这样促成谈判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这种互惠互利的做法不仅能结识新客户,也能留住老客户,所以他的工作业绩一直稳居第一。
我们也应该像唐睿学习。在人际交往中,可以适当地把自身可利用的价值透露给对方,让对方利用你,然后再反过来利用对方,达到自己的目的,帮助自己走向成功之路。在这种相互利用中,双方都可以从中获利,最后实现双赢。
“隐居”在小公司你能比别人多得到什么
对于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他们希望自己毕业后能进入大公司,尤其是进国企、名企。一方面,别人问起的时候,可以很自豪地回答对方;另一方面,他们认为大企业发展前景会更好。所以即便是小公司提供的福利待遇更好,他们还是会选择大公司。这是一种普遍的观念。当然我们并不能说这种观念是错误的,的确大公司有优于小公司的地方,然而小公司也有大公司无法比拟的优势。
因此,不要小看小公司,而是要用心去发现小公司的优势,看看从小公司中你能比别人多得到什么,从而为自己职业上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这才是年轻人应该具备的生存智慧之一。
很多人认为,在小公司里,自己就是老板用来赚钱的工具。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全都落进了老板的腰包里,而自己只能获得微不足道的报酬。难道在大公司就不是这样吗?你创造出来的财富,同样进了老板的账户,而你得到也不过是微小的一部分,只是这个过程你更难察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