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喜欢用什么词来形容过去的时光?而请问你们发现那些回忆所发生的地方在你们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亲切,越来越清晰,并且每次都能发现过去的回忆里新的细节,你们又会有什么样的想法?
姜其果对此有着她的想法,她走在自己上的初中学校的门口,看着那还没有改变的校服,看着那些肆意生长大声欢呼雀跃的小孩子们,姜其果感到自己的热血是比不上这些孩子们的热了,姜其果感到自己或许真的不再年轻了。
她曾经多次想要试图否认这一点,但是她其实潜意识里很明白,过去的永远就过去了,姜其果如今已经23了,她不再是13时的她,更不是3岁的她。
姜其果遗憾的是,在她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人告诉她过千万别只虚长了年龄,而其他的方面却一点也没有长。因为如今姜其果正是这是这个句子所描述的人。
姜其果对她的过去的记忆并不像翡丽那样清晰,她只能记得她生活中几个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和她人生的大概脉络和主要情节,像姜其果这样的人仿佛是没有资本和权力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记住自己想要记住的事情。像姜其果这样的人只能看着太阳升起又落下,在月光下发呆,然后她的青春就这样失去了,没有一点声响。只是偶尔回忆中又会出现几个新的片段,然后姜其果又会有自己的新的思考。姜其果感到迷惑的是,为什么她对于她自己的过去、自己的记忆、自己的生命却有这么多新的理解。
原来姜其果对她的一切都是有滤镜的。
在大概八十多年前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中国著名近代的作家张爱玲这样说过这样一句话极具争议的话“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陈其说、姜其果、翡丽三个人都记得这句话,因为她们都在年少时看过张爱玲的书,但是当时知道这句话的人有不少批评这句话太过功利的,甚至到了网上更是对这句话骂声一片,既使用了官方的口吻又平易近人被大众所接受的说法是——作家张爱玲的这句话实在是太过功利了,而且还显得非常地浮躁。
但如今的他们与当时的张爱玲年纪相仿,他们如今是无比地赞同这句话,顺便也有些感叹。
姜其果从她的初中门口走过,她这一天已经去了她的高中、小学,最后是初中。姜其果想要再到她以前在中学时经常去的那家串串店去夜宵,今天成都也有些冷了,姜其果也戴上了她的红色围巾,她走着走着,夜里灯光亮起,姜其果同时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空气的冰冷,姜其果看着这熟悉的夜间的万家灯火,以为自己又回到了小时候,那时候她还是长发,并且是黑色的长发。她感到感动的是这家串串店和她上中学时还是相似的。服务员来招呼她,她坐下了,店里的装潢也没什么变化,她仿佛真的好像回到了中学时,但店老板与她擦身而过并且认出她时,姜其果心中一惊,老板认出了她,并且热情友好地向她打了招呼,并且关切地询问她这些年过得如何,在哪个地方,并且还送了她一罐可乐、一瓶维怡豆奶。姜其果起初觉得十分的开心并且感到,被老板的好意和关怀温暖地几乎快忘了之前进店以前她在街上心有多冷,但是马上她又感到更深的寒意——姜其果的确是老了,她永远无法回到过去了,连老板都知道她已经不是过去的她了,因为因为已经过去了这好些年,因此姜其果感到自己突然被砸了头却反而意识到自己到底是什么人了。
姜其果那天晚上为了驱寒点了她吃不完的菜,她一直涮着各种各样的菜,一刻也没有停下,姜其果吃到撑地店里已经门可罗雀了,热闹的雾散去了,姜其果吃不下了还在吃,她的肉太烫了以至于嘴都快烫坏了。
姜其果终于放下了筷子,在她去柜台结账时,老板对她说“希望吃得开心,有什么意见只管提,以后没在法国的时候可还要常常再来啊”。
姜其果感到了有些令人难以忍受的迷惑,她意识到自己真的已经年纪增长了许多,并且青春岁月也很快在河里流着流着就结束了。
姜其果看到一个微博上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盗墓贼曾去盗墓,等到他盗墓成功时却只见墓石上镌刻了这样一句话——墓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姜其果想起这句话,再次感到胃仿佛在抽搐,她意识到自己现在的生活中有一种无法描述的荒诞,这种荒诞还构成了她生活中的绝大部分。这种荒诞像荆棘一样快要刺破她的身体直穿出来。
姜其果早在来巴黎上学以前就看过一部法剧《总而言之》,里面有一集是一个老奶奶的对她老了时生活的独白,其中有一句是“我常常会想起’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这句话,然后我就忘了。”。
剧里的老奶奶是一位在老年时愈加健忘的人,她会忘记一切,最后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总而言之,我老了。”
姜其果到如今都深有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