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看到人性的一树繁花,实际上看到的只是卑微的小草。每个人都面容平静地走在路上,他们把猥琐和不安交给独自的暗夜。人性,像山岗上朝阳的岩石,有阳光下的熠熠反光,亦有缝隙里的幽暗。
电影《辛德勒名单》中的辛德勒,给人感觉简直是个圣人。导演斯皮尔伯格深谙赢得票房之道,让辛德勒阴沉着脸,陷入救人的道德焦虑。辛德勒固然是好人,可是斯皮尔伯格为了票房,也为了让主题更集中,于是规划了辛德勒性格的单一走向。
我后来看到一则关于辛德勒的资料,其实辛德勒的一生是吃喝嫖赌抽的一生,也是坑蒙拐骗偷的一生。他热爱妇女,风流成性,挥金如土。喜欢向人借钱,而且借钱不还。不过这一切并不妨碍他救人。他不是一个完人,他有自己的人性暗箱。人们之所以爱他,是因为他光明的正面比谁都光明。
相反,那些看似没有短处的人,同样也没有什么长处,一生也可能不曾做一件好事,这些人注定是平庸的,时间的长河里,他们的名字仿佛被写在沙滩上,一浪打来,留痕即消。人性有暗箱,承认这一点,矗立在我们面前的人,可能更为立体。
美国总统小布什,他的整个家族,一直跟一位牧师较亲近。布什自从下决心想当总统,就跟这位牧师往来频繁。小布什也懂得他人即地狱的道理,可是一般人信不过,牧师还信不过?于是,他把自己的暗箱里的东西一股脑都抛给了牧师。
孰料,后来牧师背叛了他。不知是为了出名还是为了赚钱,或者二者兼有之。总之,他把布什卖了,他写了一本书,在书中揭发布什年轻时抽大麻。眼看小布就要栽了,不料峰回路转,美国人非但没有扔臭鸡蛋,而且对此事的反映是积极的、正面的,事件的方向,出人意外地朝着有利于提高布什支持率的方向发展。
在他们先入为主的印象里,人性都是有暗箱的,既然扒来扒去,扒粪者又是最亲近的人,就扒出“抽大麻”这么点事。从一个侧面证明这人是干净的,甚至还可以算得上“道德标兵”。而且,这点麻烦解决起来全民也都能出招——今后别抽什么大麻啦,改抽古巴雪茄嘛!
我从这件事,解读出两层意思:一是暗箱不会永远处在暗中,只要存在都会曝光,连牧师都会背叛,你还有什么依据相信,自己的暗箱会在这个信息发达的世界被秘而不宣地隐藏?二是暗箱里所藏之事,是大恶还是小错,这是个实质性的问题。
大恶还是小错?这是我们每个人在暗夜中翻检自己的暗箱时,应该考量的问题。需要问一下自己,暗箱所藏,是否大众可以宽容、自己亦可谅解?直面内心的冲突,找出“皮袍下的小”,目的是让自己人性的暗箱,在日后偶然曝光时,不至于自裹遮羞布,别人袭之臭鸡蛋。
蒂姆.伯纳斯.李的名字远没有比尔.盖茨响亮。但他却是互联网公司的CEO们心中的偶像。
1990年,伯纳斯.李在当时的NEXTSTEP网络系统上开发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服务器和第一个客户端浏览器编辑程序。接着,启动了万维网并成立了全球第一个www网站。这位1955年出生于伦敦的物理学家,是万维网的创始人。
如今,WWW、HTTP、URL等词语成了人们习惯的日常用语,万维网正在日益深刻地改变人们工作、娱乐、交流思想和社交的各种方式,并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几乎每个领域。从某种程度上讲,万维网诞生的意义并不亚于印刷术、电话等发明对人类历史的深远影响。
伯纳斯.李的发明改变了全球信息化的传统模式,带来了一个信息交流的全新时代。可是,伯纳斯.李并没有为“WWW”申请专利和限制它的使用,而是无偿地向全世界开放,为互联网的全球化普及翻开了里程碑式的篇章,让互联网走进千家万户。也就是说,为互联网的普及,伯纳斯.李放弃了自己本可以获得的天价的财富,更进一步说,他本可以在财富上与比尔.盖茨一决雌雄的。
同样是在1990年,微软完善了自己的苹果视窗版本微软视窗3.0。1996年微软“全心全意地拥抱了因特公司。”如今,微软是世界上Web各种浏览器中的最强提供者,稳坐行业的第一把交椅。无疑,比尔.盖茨是这个时代的创富英雄。
与伯纳斯.李不同的是,比尔.盖茨不放弃任何一个商机,人们形容他像一只青蛙,瞪着双眼,紧盯着浮在水面上的所有昆虫,看准时机,迅即下手。这位技术的追星族,是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露面的天才。
盖茨可能觉得自己很委屈,他也能捐出善款,与他人分享财富,为什么自己总是官司与麻烦不断?其实,他应该明白他首先满足的是自己。财富,让他有吃不完的汉堡和如花美眷。也让他能在被红颜知己诉诸法庭时,能支付80亿美元的巨款。
人心是杆秤。如今,伯纳斯与盖茨的境遇有所不同,伯纳斯虽然没有获得巨额财富,却被尊为“互联网之父”,人们称誉他的贡献时说,“与其他所有推动人类进程的发明不同,这是一件纯粹个人的劳动成果,万维网只属于伯纳斯.李一个人”。2004年4月,芬兰技术奖基金会将全球最大的科技类奖“千年技术奖”授予他。
相对于伯纳斯,盖茨虽然富可敌国,但在欧美,人们把更多的麻烦给于了他,并且处处提防,让他焦头烂额,疲于奔命。他甚至不知道,未来岁月里究竟还有多少说不清道不明的官司等着他。因为对于他的财富,人们有个疑问,这家伙是不是把我们口袋里的钱掏得太多?
在IT精英不断涌现的今天,比尔.盖茨,或许有可能被人取代,但有谁能相信,还有谁比伯纳斯走得更远?
伯纳斯和盖茨的差别,是科学家和商人在人生境界上的差别。境界犹如撑竿跳,要想跳得高,必须克服引力多,要克服“自我”和“欲望”的地球吸引力,必须呼啸而起,在极限的高度将自己甩出去,才能获得超越平庸的高度,高于几倍世俗的自我。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盖茨玩的是跳高,而伯纳斯玩的则是撑竿跳。
书,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似曾相似的名词,对某些人来说,是一个久违的物件,对某些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点缀。而对那些朝圣的灵魂,它又近乎宗教,对于知性的皈依,让那些睿智的头颅,为此仰之弥高。
我手中的这本《书的礼赞》,是一本页码只有一百一十六页的薄册子,却汇集了斯蒂芬.茨威格、威廉.布列地斯等八位世界级大师对"书"的看法,通俗地说,这是一本大师谈书的书。八位大师,本身是八本让凡俗和后学仰之如北斗的人生大书。可是,涉及到书籍的态度,又无一例外表露出景仰、执着和亲密,八篇谈书的文章谈到书,无不持护着心中甜美的蜜意。同时,又仿佛去赴第一次约会,心中不时激发起的,是爱和忐忑不安。
严肃的茨威格对于书的絮叨,犹如一位稍嫌笨拙的情郎对着情人唱起了情歌,歌声高亢,但不乏紧张。他这样写道:"书籍给予我关于这广阔的无垠的世界的最初的景象,以及想要浸涸其中的意念。";威廉.布列地斯,表现出的则是对书备至的呵护。他列举出种种《书的敌人》,比如蠹鱼、蠹鱼以外的书虫、火与尘埃等等;狄布丁则诊断出《爱书狂的病征》,何为爱书狂?他解释为"一种占有书籍的狂热;欲从其中获得教训的程度,还不如玩赏它们满足自己的眼福。";亚尔地斯提醒《书的持护和糟蹋》。鲍台尔重温《不能忘记的损失》,讲述的是一些原稿遗失的故事
或说古道今,或旁征博引,书中所谈之事皆是书,谈书价值的美好,谈书的敌人和灾难,谈书的保护和珍藏,娓娓道来,知性的亮光在一旁闪耀,大师与我们亲切地围坐在一切,犹如一次篝火旁的长谈。
"一个人和书籍结合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眼睛观察,而且运用无数心灵的眼睛,由于他们这种崇高的帮助,他将怀这挚爱的同情踏遍整个世界。"看看,茨威格已经变得如此深情。怀揣一本书,去远方寻找一个传奇,可能是一位少年第一次面对世界浪漫的想法。由怯懦变得勇敢,由脆弱变得坚强,心灵由单纯变得丰富而充满向往,这就是书给人生最初的激励。
这八位大师,自己所著之书,散发着人文精神和思想智慧的光芒,给人裨益。而他们对于书籍所持有的态度,或许能给我们更多的启迪。走在通往知性的朝圣路上,怯怯地牵着大师的衣角前行,大师的目光所及,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事物--值得我们保持虔诚和敬畏。
我给学生讲课时,引用了以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