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天雨箭疾射而下,一众南晋士兵直惊的呆了,几十丈方圆的雨水仿佛瀑布一般涌向南晋军队。
那些士兵尚未来得及呼喊,就被雨箭击中,密集的雨箭仿佛不留缝隙,激撞冲荡,几百名士兵瞬间被吞没。
两名道士见施法奏效,真气有些难以为继,收起双剑调息,漫天雨势顿时止歇。只见晋军那几百名士兵已是溃不成军,无一站立之人,很多士兵当场阵亡,不是被雨箭寻到空隙穿喉而过,便是被磅礴的雨水呛死。只剩下不到一半的士兵,俱都被这阵雨箭冲击至伤,惨呼哀嚎不已。
秦九与秦宝在范围之外,与其他士兵一样被这非人之力震慑,惊讶于修真的能力。
晋军士气受挫,赵军看到有隙可乘,再次发动了进攻。
突然一阵箭雨向赵军射去,霎时间赵军士兵惨呼不断,攻势为之一挫。杨谦见状心头一喜,知道这是萧敬文在这关键时刻已重整弓弩兵,急忙发号集结步兵队伍迎战来敌。
喊杀震天,雨水飞溅,双方步兵激撞到一起,刀来剑往,飞矢流窜。
杨谦指挥若定,虎目四扫,忽然瞥见那三名胡僧有所异动。只见三个胡僧由十几名胡人士兵护卫在中间,一名胡僧在前,两名胡僧用双掌抵住前面胡僧的后背。三人默运真气,衣袍鼓荡,四周雨水为真气所激,向四面迸洒。
当先那名胡僧忽然双目圆睁,面目狰狞,双臂肌肉忽然鼓胀,双拳变成黄铜颜色,募地大喝一声,双拳猛然轰击地面。一股真气在地中穿行,隐约可见经过的地面微微隆起,仿似一条巨蟒在地下游动。所经之处,赵国士兵纷纷惊呼避开,真气蜿蜒游动,突然轰到晋军这边,地面炸裂开来,泥土四溅,登时又有十几名晋军士兵惨呼飞起。
三名胡僧一招使罢,坐地调息,此时那两名道士又准备好下一次施法。杨谦见状暗呼不妙,这几个道佛修真接连施法,已令己方损失惨重,士气大受打击。十几轮箭矢狙击他们,不是被赵军盾兵挡下,就是莫名其妙被反震开去,伤不了他们。
两名道士重新拔剑在手,一手握剑,一手食指与中指并拢划过剑身,双剑随着双指划过,逐渐亮起白光。二人默念法诀,将剑祭起,只见双剑冲天飞起,在空中转了个圈,化作两道白光向晋军疾射而去。
一道射向晋军士兵,白光飞舞,瞬间就五六人中剑倒地,飞剑去势未竭,冲向另一名士兵。忽听“当”地一声,那名士兵仰天倒地,飞剑失去光泽,倒飞冲天,划过一道弧线,回到道士手中,那名道士身形一晃,脸上露出一瞬间的痛苦之色,又是一脸惊异。
秦九挣扎爬起,刚才于千钧一发之际将胸前铜牌挡向飞剑,虽然将飞剑挡开,但飞剑蕴含真气,秦九只觉一股大力撞在铜牌上,将自己掀翻在地。幸亏铜牌神异,只是摔了一跤,前胸也并无大碍。
秦宝砍翻一个胡人士兵,百忙之中望向秦九,一脸关切,秦九拍拍胸前,向他咧嘴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秦宝松了一口气,想到有这么个宝贝在,面对这几个修真命总算能保住了,心中大定。
另一道剑光朝着杨谦而去,擒贼先擒王,谁都明白的道理。剑光迅疾,来势汹汹,杨谦也早有准备,命盾兵挡住来剑。剑光凌厉,击中盾兵铁盾,像在撕开一道口子,将盾兵穿胸而过,鲜血四溅。道士在远处遥遥指挥,剑光去势未衰,钉在第二名盾兵的盾牌上,这次却似劲道不济,卡在盾牌上进退不得。杨谦见状果断上前拔出长剑对着剑光一顿猛砍,剑光有道法加持,没有那么容易断,杨谦手中长剑反而崩出缺口。
道士修业未精,眼见未能成功刺杀敌方大将,自己辛苦炼制的仙剑受到威胁,急得满头大汗,连连催动剑光。
那道剑光在盾牌中竭力乱舞,盾牌承受不住,几条裂痕逐渐出现,一声脆响,终于承受不住崩散成好几块。剑光脱困,冲天激射,那名道士觉得面上无光,心一发狠,指挥剑光再次向杨谦冲去。
白色剑光飞掠急刺,绕过几面盾牌,直刺杨谦面门。眼见杨谦无幸,突然一道蓝光似闪电般冲到,与白色剑光在空中交击纠缠,蓝光忽然大盛,将白色剑光压制。
随后晋军大营这边有七道人影从空中飘然降落,当先一人身着墨蓝道袍,丰神俊朗,单手捏诀,正是指挥蓝光之人。赵军那边的道士看到蓝光就知道是道门中人来到,知道自己讨不了好,想要将剑光收回。奈何蓝光不依不饶,纠缠不休,明白来人后发先至,修为比自己高明不少,自己绝对不是对方敌手。
忽然赵军鸣金撤退,几乎同时,蓝光将白色剑光击败,白光消退,断成两截。法器被毁,赵军道士脸色变得惨白,恨恨望了一眼那指挥蓝光之人。忽见蓝光一敛,现出法器本来面貌,道士定睛一看,原来是一把长约二尺,通体晶莹透亮的蓝色尺子,道士面色一变,显然是认得这把尺子。
赵军撤退到距晋军大营一里之地忽然停住,萧敬文命晋军不得追击,重新于营前列阵静候敌军。同时与在大营里的七名道人会面。
简单寒暄几句,萧敬文感谢道人的援助,细问之下原来是“净明”派的修真,为首的是净明派掌门斩龙真人座下第六弟子,余下六名是二代弟子。净明派立派时间只有十几年,相传斩龙真人座下有四十二名亲传弟子,派中平日事宜都交由这四十二名亲传弟子打理。这七名净明派道人另有任务在身,恰巧从此地路过,看到这里有真气波动,到近前发现赵国修真,眼见晋军大将危在旦夕,才出手相助。
忽然一阵鸣鼓,赵军那边有所异动,只见中间士兵向两旁分开,“石”字大旗在细雨中轻轻飘荡,太子石宣与秦公石韬另率两千精兵到得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