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就喜欢看张爱玲的书,以至于也就很喜欢张爱玲这个名字。
已经有人把张爱玲与鲁迅放在一起了,鲁迅象一位外科医生,外冷里热,对中国这个病人冷酷地动刀子,内心里藏着对他无比深沉的爱,与之相比,张爱玲更象是一位旧时代繁华世界的美妇人,她穿着华丽的外衣,给你娓娓讲述她周围的男人女人,他们的青春如何消逝,他们的美丽如何枯萎,他们的激情如何衰灭,他们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死是永恒的,张爱玲用她的笔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普通人死的过程。
她写的很多旧时代上海人的故事真实得令人恐惧,疑心是死去的人活过来了,五十年前的鬼魂附于现代人的身上,继续上演着前生的故事,这大概就是张爱玲所说的人生安稳的一面吧,我们从鲁迅的小说里看到了一个时代的缩影和灵魂,而从张爱玲的小说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
《倾城之恋》里的流苏、范柳原还活着,继续着他们貌似伟大的爱情,《白玫瑰与红玫瑰》里的振保就是今天大多数男人的影子,《五四遗事》里“罗”的“堕落”令人震惊,《金锁记》被傅雷称为当时“文坛最美丽的收获”毫不夸张,一个当时只有二十几岁的女人能把小说写得如此老道,让人惊异,让人手心直冒冷汗。
这几年来,光环和各种帽子都扣在了张爱玲的头上,张爱玲就不是原来的张爱玲了,成了一个戴着九顶帽子,十串项链的张爱玲,鲁迅永远是鲁迅,张爱玲也永远是张爱玲,她不是广场里的雕塑,她只愿意她的故事可以打动更多的人,让不同的人在她的传奇里得到各自不同的人生感受,我想那应该是对她最大的安慰。
很多人遗憾张爱玲在中国解放后,没有留在中国大陆继续写作,而是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孤独地走完了后半生,我很难想像张爱玲握着红宝书,穿着精致旗袍,高呼万岁是什么样子,似乎怎么想象也想象不出,倒也并不期待,张爱玲的作品就如同她的人,华丽的外表,神秘的气质,精致的象旧时代大上海的美人挂历,美则美矣,总觉得不真切。中国近代的文坛,似乎哪一个时期都放不下一个完整的张爱玲,她最终选择去了美国,倒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冥冥中成全了一个完整的张爱玲,她以她一生的独立姿态,成为中国近代文坛一个美丽而又苍凉的手式。
(作于2006年11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