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7月13日晚,也就是张学良先生逝世前3个月,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圆了几代华夏儿女的梦。可是,有多少国人知道,在中国漫长的奥运征程中,曾有张学良先生的精彩一笔呢!
历史回到73年前。1932年7月30日至8月14日,第十届奥运会在美国洛杉矶市举行。37个国家和地区派出了较为庞大的体育代表队,唯有中国代表队只派刘长春1名运动员参赛。而他却是在张学良个人捐助8000元路费的前提下才成行的。
张学良执政东北,展开东北新建设时,对体育教育事业尤为重视。他下令投资25万元修建能容3万人的现代化体育场(今沈阳体育学院田径场)。1929年5月,他在这里主持召开了第十届华北运动会。与此同时,张学良还下令设立了东北大学教育学院体育专科,招收大批学生和体育教授,如吴蕴瑞(曾留学德国,解放后任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宋君复(曾留学美国,解放后任北京体育学院副院长)、申国权等。还培养了刘长春等一些国内外著名运动员。体育专科设立后不久,东北大学就派出足球、篮球两个代表队,前往日本东京、大阪、京都等地进行友好比赛。
刘长春(1909—1983),辽宁大连市小平岛河口村人,出生于贫苦农民之家,9岁时到西沙河口大庙小学读书。其时,他经常参加校内外各项体育活动。他的足球、篮球、乒乓球等都不错,是个多面手,但是他最擅长的体育比赛项目是中短跑,每次比赛刘长春都是冠军,很多同学给他起了个“兔子腿”的绰号。1925年刘长春考入旅顺第二中学,一年后因家境贫寒被迫辍学,到一家玻璃厂当学徒工。在此期间,他坚持锻炼,把百米成绩提高到11秒。
1927年末,刘长春经人推荐开始进入东北大学预科班学习,后来他又考入东北大学教育学院体育科。1929年5月,刘长春参加在沈阳举行的第十届华北运动会,获中短跑冠军,创造了百米10秒8的全国纪录。同年10月,张学良在沈阳又亲自主办了中、日、德三国国际运动会。刘长春仅以1秒之差落于德国选手彦鲁特拉比尔之后,而战胜了另一德国健将。在200米决赛中德国选手雄芝比曼以21秒6的成绩获第一名,刘长春以半步之差屈居第二,日本著名运动员阿武、岗建次、吉冈隆德等被刘长春甩在身后。
1930年,中国第四届运动会在杭州梅东高桥举行。辽宁队夺得全国总分第一名。刘长春摘取100米、200米、400米的桂冠,从此刘长春的名字响彻中国体坛。九一八事变后,刘长春回到家乡,在他回家的第二天就被日本特务定为“要视察”人物,受到监视盘察。他不愿当亡国奴,于是带着路费乘船逃往天津转赴北平上学(当时东北大学已迁至北平)。
1932年,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美国洛杉矶举办第十届奥运会。当时“满洲国”的一些官员,为了表示出“满洲国”是所谓的日满亲善合法政权,决定选派代表参加这次奥运会,并在各报刊登出刘长春等人要回大连,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的报道。刘长春得知后极为气愤,他说,我是中国人,决不代表“满洲国”参加奥运会。当时蒋介石领导下的南京国民政府既不出兵收复东北,也不抵制日伪阴谋,反而宣布因经费不足,不选派体育代表队参加奥运会。面对这种情况,刘长春等人联系张学良,要求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张学良表示坚决支持刘长春、于希渭为运动员,宋君复为教练员,前往洛杉矶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并决定捐助8000元作路费。
是年7月1日,张学良还将这一决定在东北大学体育系毕业典礼上公开,鼓舞了全国体育及其他各界爱国人士的志气。事后全国体协董事王正廷即派傅宝瑞秘密回大连找于希渭,约他赴上海与刘长春和其他人同赴洛杉矶参加奥运会。由于受日伪特务监视,无法脱身,只好称病在家,未能与刘长春同行。在这种情况下,刘长春斗志不减,决定与教练宋君复同赴洛杉矶。7月2日,刘长春与宋君复从北平抵沪,当时全国各界的报刊争先刊登了这条消息。7月8日上午,刘长春、宋君复在上海几千名群众的欢送下,由上海码头乘船前往美国。经过20多天的海上颠簸,二人于7月29日下午抵达洛杉矶。刘长春于7月31日和8月2日分别参加100米预赛与200米预赛,由于他缺少一个多月的训练,只获小组第5名和第4名。之后刘长春又先后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第五届全运会(1933年)、在马尼拉举行的远东运动会(1934年)、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十一届奥运会(1936年)等很多体育赛事。在全面抗战时期,他过着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活,一直到东北解放后,他才获得新生,被先后安排在东北师范大学及大连工学院工作,担任过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主席等职。中国30年代的体坛名将刘长春,能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奥运会为国争光,这一光辉业绩应归功于爱国将领张学良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