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总说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浩仁的成绩不是太理想,勉强能上“双一流”,若雪也出现了失误,两人成绩差不多。
成绩出来后,毕业生回到学校忙着填报志愿,收拾东西,告别生活了三年的母校。
那天,来往的家人比较多,女生宿舍的宿管阿姨撤掉了“男生止步”的标识牌,浩仁怀着忐忑的心情摸进了女生宿舍,找到了熟悉的门牌号“107”,那是若雪住的地方,屋子里基本上除了床上用品,全都打包装箱了,宿舍四个人,只有刘晨舒在屋子里面待着看书,这姑娘一脸平静,没有放松,也没有放纵,她看到见浩仁站在门口有些惊奇,随后就知道这家伙来干什么了。
“呦,你怎么混进女生宿舍来了,”
“今儿门口没写‘男生止步’,我为什么不能来?”
“来干什么啊,哦,对了,找你公主来了,不好意思,她不在,跟其他人玩儿去了,你可以回去了,”
“什么叫我可以回去了,你怎么知道我找她啊,今儿我不找她,我找你,行了吧,”
“这也不知道那股风能把您吹过来看我,我都有点‘受宠若惊’了,”
“再怎么说,咱们也是老同学,认识的时间最长,来看看没什么问题吧,”
“没问题,没问题,你先随便看看,我去洗点水果,喏,这是你的公主的床铺,这是她桌子,看看可以,别乱动哈。”说着晨舒就要去拿苹果,
“恩,上午估分报志愿后她们都出去玩儿了,你没有出去?”
“没有,”
“哎,高考完那天晚上你不会也没有出去玩儿吧?”
“没有,”
“那你干嘛?”
“吃饭,看书,睡觉,跟往常一样啊,”
“啊?晨舒,你真可以,”
“没什么吧,我不怎么喜欢参加这样的活动,你先待一会儿,我马上回来,”晨舒拿着苹果去了水房,
浩仁在床边伫立良久,仔细端详,床铺很整洁,床上的用品都是粉色,白色的,浩仁靠近深吸了一口气,果然是若雪那熟悉的味道。
“给,”刘晨舒把递给了浩仁一个苹果,
“对了还没问你呢,你考怎么样,打算去什么学校?”
“高了一本分数线80分吧。”
“考这么多。”因为在浩仁印象里,几乎每次考试,刘晨舒都在自己后边,没想到最后竟实现了逆袭,这估计是班里最大的“黑马”了。
刘晨舒这姑娘成为“黑马”,出乎意料,也是情理之中,高考前同学们普遍都很浮躁,浩仁尽管用尽力气稳住心神,却还是静不下心来,而最后这段时间,小花园里坚持读书到最后的那个人,就是刘晨舒,甚至在考试前的一天,她还是一个人在小花园做最后的冲刺。
上天从来都会眷顾努力奔跑的孩子。
两个人边吃边聊,不一会儿舍友C回来拿东西准备出去玩儿,推门看到两人谈笑风生的,顿时有些惊愕。
“什么情况,你怎么进来的?”
“还能什么情况,来找人家的公主了呗。”刘晨舒说道。
“哦哦,也是哈,哎,浩仁,我们宿舍这几个人,平时没少在若雪面前说你的好话,够不够意思,”
“够意思,够意思,”
“成了以后,可不能忘记我们几个人的功劳啊。”
“真成了,喜酒肯定有你们的,”
“好,一言为定啊,”
那天在宿舍没有等来若雪,第二天,浩仁约上她一起商量报考学校的事情,两个人一起去了N大的湖边散步,浩仁想着要跟若雪一个城市,却因为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实现,殊不知这次分别也是错过的开端。
“你说你喜欢北京,北外去不了,你还会选择其他学校吗?”
“跟爸妈商量了,他们让我将来当老师,我的分数可能只能去Z师大了。”
“那也不错啊,排名挺靠前的一所学校。”
“你呢”
“我不想家里压力太大,我跟你一起读师范吧。”
“教师是不错,可能不太适合你,”
“其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适合什么,我家人让我去北京I大,”
“我知道,那所学校可以,家里可能有考虑,听他们的话吧,”
“恩,那就没办法一起去上学了,”
“没事,我们可以电话联系,”
“也是,”
若雪最后跟家里商量之后,选择了Z师大,第一第二志愿都选择的北京的学校,浩仁第一志愿选择北京I大,第二第三志愿全都选择Z师大所在的城市。
有时候,一个不经意的选择,就是一种人生。
等待通知书的过程是很漫长而煎熬的,浩仁只身一人去了Q市,一方面是因为叔叔在那边工作,另一方面是想要看看外边的大世界。若雪跟姐姐一起去了北京,转了转自己曾梦想的大学。
浩仁在网上看到被录取了之后,兴奋的向若雪分享了这个消息,对浩仁来说,考上大学,意味着很多,对自己的一个交代,对母亲的一个交代,同时,这对在若雪面前极度自卑的浩仁来说,可能也象征着某种资格,有了他,才有了真正追求的机会。
“若雪,告诉你个好消息,我被I大录取了。”
“真的呀,那太好了,恭喜你啊,”
“你呢,怎么样,接到学校的通知了吧,”
“恩恩,L师大,以后要当人民教师了,”
“恭喜恭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向你致敬!”
“你还没有回来吗,”
“我晚两天就回去了,回去请你吃饭哈,为你,不,为我们庆祝!”
“好的,等你回来。”
通知书寄到了T县的邮政局,浩仁的母亲到了邮政局以后,一路小跑进了邮政局取出邮件,打开后激动的摊在了邮政局办公大厅哭了起来,泪水里是这几年的辛酸,泪水里是内心的欣慰,泪水里是对周利民的交代!在场的工作人员有些诧异,看到孩子通知书以后,他们把李慧敏搀在了凳子上,简答安慰了几句,并没有过分打扰这个女人的释放,他们大概看出了这个母亲的不容易。
转眼进入到了九月,两个年轻人都要开学了,家人把他们送到车站,两个人在一群家人中间,一白一黑,同样的阳光爽朗,同样肩负着家人的重托和希望,同样的饱含对未来的期望,两人蹬上了不同的列车,一南一北,他们在相互挥手告别,向家人,向彼此,向回不去的青春......
远行的列车拉响了汽笛,是未来的号角,也是青春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