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三儿很快就吃完了饭,端正的坐在放油灯的小桌子旁,盯着那坛老李头送来的酒,余三儿倒是很想试上一试,但想了又想觉得还是算了吧。
一个人守夜很是无聊,不过余三儿到不会有这样的感觉,因为他从小就跟着村里的智者学习文字,说实话那些歪歪扭扭的方块字对他和人玩耍更有吸引力。那些承载着人族传承的文字,一个个组成了神奇的故事,传说。更有圣人以文字立传,行教化,兴人族。
余三儿的记忆力很好,但还不至于过目不忘。这世上文字千千万,余三儿也只学得了一点点,更何况还有晦涩难懂的古文字。但这些余三儿倒是无缘一见,村里的智者也只会一些简单的文字,但这并不影响余三儿读书,村里启蒙用的《蒙学》,还有一些杂七杂八的散记。余三儿对那些杂书更感兴趣,因为他可以了解外面的世界,可以知道些许传说,比如仙人一剑抚不平,山河异兽,无尽种族。
少年人总是喜欢一些奇奇怪怪的东西,好奇永远不会消失。
余三儿记得《蒙学》里有这样一句话:“知礼方知情”。村子里的智者说是只有学会了礼才能不慌不乱的了解你想知道的东西。但余三儿觉得,应该有于心无愧,方能如此。
余三儿觉得那些“礼”,很有意思,“知礼方知理”有了礼才有道理。这些都是村里的智者教的,平时余三儿自己也喜欢琢磨,就好像想通了这些,念头就会通达一些。
夜依旧漫长,油灯依旧不听闪烁,听着屋外的寒风吹打着门框,余三儿觉得自己应该找点事情做做。于是便从床头拿出一本“《山海奇异录》”这本杂记还是他从老李头那里要来的,里面记载的东西很是奇异,很多都好像是杜撰而来,图个趣儿。
《山海奇异录》开言便道:“以小而知大,以奇而传世,录天下异事,写尽仙人风流。”余三儿算然很多字都不会太认识,但依旧能被那些荒诞不经的事情而吸引,最重要的是那些他渴望的仙人。书中说仙人降妖除魔,是大功德,妖魔祸害人间,是会应劫的。
奇异录第一卷讲的是世上仙人,第二卷述的是荒诞异兽,第三卷便是俗世人间。故事成千上万,却无一如仙人风流御剑那般痛快。
看着那破旧的山海奇异录,眼中看的是仙人,心里所想的是仙人,余三儿只觉得心中有无限意气,胸中有万千沟壑。看到那一小坛子酒,余三儿只觉得它应有他想要的痛快,喝酒?便不可忧虑过多,求得便是念头通达,余三儿揭开酒坛,仰头便惯了一口,就只觉得辛辣无比,入口的酒就好像一到烈火先是冲上脑头,后又是进入胸中,喉咙也痒的难受,但一口酒下肚,便是数道风流入世。
酒葬了月华,吞吐了意气。余三儿也觉得痛快了很多,眼中见得是朦胧的意气仙,心中想的是人间事。
“生命中曾经拥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要用寂寞来偿还”余三儿看到这句话时,只觉得心中有点奇怪的感觉,像是难过,又像是同情。原来寂寞常伴仙人,风流无法挥洒。余三儿喝的酒更多了,他觉得不应如此,但又想不通,胸中有郁,便只有喝酒了,一小坛子酒就着胡思乱想便全都下了肚,眼中见的仍是仙人,不过愈发朦胧,余三儿觉得眼皮沉得很,脑子也想不得什么了,一下子便趴在了小桌子上,酒坛子也掉在了地上发出清脆的声音,趴在桌子上的余三儿嘴角不由得咧了开来,昏迷时见到了仙人,还是个女仙人,很是好看。
梦,很是模糊,满是脚印的青石板,雪花飘飞的天空,醉酒的老李头,破旧的黄土屋,还有个仙人,一个一个破碎的片段在余三儿脑海里不停的浮现,存在的,不存在的,真实的,不真实的,发生的,未曾发生的,都从醉酒的余三儿脑海中掠过。
《山海奇异录》的世上仙人中有那传闻的醉剑仙,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世人间。一剑荡尽不平事,酒葫芦便收了世上妖魔,都说妖魔食人,可那醉剑仙却要拿那妖魔去酿酒。
烈酒入豪肠,扬的是意气,抒的是不平。
余三儿没喝过酒,也不觉得就有什么好喝的,那老李头喝酒,还喝的酩酊大醉,余三儿知道老李头一定有什么事情窝在心里。“但男人不就是如此吗,肩膀宽了,心就大了”。这是老李头曾经拍着余三儿的肩膀说的。
今天喝了酒,就如此狼狈,酒果然不是什么好东西,余三儿半醉半醒,模模糊糊,原本不暖和的身子,也变得发烫。
不切实际的幻想最是像余三儿这样年纪的少年应该做的。
原本是要守一整夜的,可喝了酒,就醉了。但应该不算是睡着吧。余三儿半睁着朦胧的眼睛,静静地发呆,守夜。
“天上的人儿郎.....”
“山里的兽儿凶..凶..”
“心肝儿..那个..疼哟..哟”
.........
“俏姑娘儿,那个..那个俏姑娘儿哟”
“看看我老汉...老汉样子可俊不..”
“呵呵呵....”
余三儿口齿不清的哼着这些从老李头哪儿学来的小曲儿,脑袋懵懵的还有点疼儿,心里也不在想些什么,只是嘴里的小曲儿哼的愈发多样。
“狼狈的样子哟,...葫芦酒儿..”
“村里的村西头,姑娘那叫一个俊儿啊....俊儿啊..”
“我是一仙人儿....剑仙儿哟..”
“你说...你说..我一剑可..可..否抚..不平。”
.............
人守夜,夜守人,夜习惯了寂寞,而余三儿似乎也习惯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