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杂志社作过一项题为“最受欢迎的人和最不受欢迎的人”的社会调查,结果列“最受欢迎的人”之首的是富有才干而为人谦虚的人;列“最不受欢迎的人”之首的是自命不凡、目空一切、好夸夸其谈的人。
这项调查充分显示出谦虚对一个人多么重要。尤其是处于学习阶段,你需要向别人学习,需要“踩着巨人的肩膀”前行,如果不懂得谦虚,没有人会把成功的经验传授给你;如果刚学到一点皮毛就以为自己已是行家里手,飘飘然自以为是,那么,你永远也不可能达到成功的顶端,你永远也不可能走向生命的巅峰。
“越成熟的果实,头垂得越低”,这是真正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后表现出来的谦虚的态度。成熟的果实知道它没有花儿那么艳丽多姿,它要把自己奉献给人们,并且留下金色的种子,为来年的丰收出力;只有那些半青不黄的果子才会得意洋洋地挂在梢头,其实,此时的它最没有价值。
谦虚指虚心、不自满,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它包括两个要素:
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谨慎则是指细致严谨、小心慎重,有严密的科学态度和很强的责任心。《尚书·大禹谟》中说:“满招损,谦受益。”意思是骄傲自满会招来损害,谦虚谨慎能得到益处。这是我国古代总结出来的为人处世的道理。事实上,古往今来,对人类做出重要贡献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大都是谦虚谨慎的人。
为什么要提倡谦虚谨慎呢?因为,人们对于新事物总是有一个从无知到有知、从浅入深逐步认识的过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是无限的,而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多么有才华,他的知识和本领也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每个人都应持有谦虚态度,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一个人无论经验多么丰富,在错综复杂的客观事物面前,对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也难免失于偏颇。因此,在待人接物和处理问题时,一定要持谨慎态度,切忌急躁轻率、鲁莽冒失。
一个谦虚的人,有自知之明,能够比较清醒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和他人、个人和集体的关系。一个谨慎的人,为人严谨慎重,观察事物深入细致,分析问题缜密周全,待人接物热情而不轻浮。
谦虚谨慎的对立面是骄傲自满。骄傲自满的人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听不进批评意见,不接受新事物,有了点成绩就停步不前,盛气凌人。
骄傲自满是一个可怕的陷阱,使人不能自拔,以致招来失败的祸殃。《三国演义》有关马谡失街亭的故事,使人颇得教益。
马谡为什么会丢掉战略要地街亭呢?是他不谙兵法、平庸无能吗?不是。此人熟读兵法,才气过人,平素深受诸葛亮器重。当司马懿的大军向街亭推进时,马谡自告奋勇,请求带兵前去镇守。行前,他听不进诸葛亮对作战形势深谋远虑的分析,自恃“某自幼熟读兵书,颇知兵法,岂一街亭不能守耶?”及到街亭,又骄傲轻敌,违背诸葛亮所指授的具体作战部署,并拒绝接受副将王平的正确意见。结果街亭失守,毁掉了诸葛亮进军中原的大计,导致了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悲剧。
需要注意区分的是:谦虚不等于自卑,谨慎不等于畏缩不前。谦虚的人自尊而尊人,虚心以求实,看到自己的不足后,振奋精神,努力进取;自卑却是过低地估计自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与信心;谨慎则既不是胆怯和懦弱,也不是谨小慎微,畏缩不前,而是有实事求是、一丝不苟、深入细致的严密的科学态度。谨慎往往要和勇敢结合在一起,表现为胆大而心细,讲究策略而又注重成效。
在为人处事上要讲究谦虚谨慎,同样,在学习知识上更应该保持谦虚的态度。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聆听到良师的教诲。你向他人学习证明你艺不如人,你要尊重他人的学识、真心地觉得自己在某些方面是有待学习提高的,谦虚的态度才是学习的态度。谦虚的态度是叩开学习大门的敲门砖,是不断学到新知识、为成功铺路搭桥的前提。
生命是短暂的,而知识却是无止境的,所以古人说“学无止境。”我们时常爱犯这样的毛病:满足于一知半解,刚刚初窥门径就觉自己俨然是个专家了,对同行们这个也瞧不起,那个也看不上。结果呢?永远不会比当天的状况进步,永远停留在当时的状况,永远不要指望会获得成功。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保持学习的热情,要时刻对自己说:“我还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甚至在已经获得成功之后,仍然不能为自己终于能“傲视群雄”而沾沾自喜——不行,你仍然要谦虚、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你的成功。谦虚的态度、学习的态度应该是我们生活的常态,生命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知识越渊博,会越觉得自己无知。这样,成功就会在你坚持不懈的学习中向你微笑。
21养成通过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习惯
自我完善暗含着一种重要的情感:不断进取的愿望。有了愿望,要达到完善的目的,还得战胜自我——战胜追求物质生活的享乐的自我。小说、牌戏、台球和闲侃统统都得抛开,一刻有用的闲暇都不能浪费。所有追求自我完善的人都面临着“一只拦路虎”,它就是自我放纵,只有战胜自我放纵这个敌人,才会有大的发展与进步。
年轻人经常会惊异地发现自己已落后于竞争对手了,但只要反省一下,他们就会发现,他们不再进步是因为自己不再为紧跟时代步伐而苦苦努力了,他们不再像以前那样进行广泛的阅读,不再靠自学来充实生活。
埃利胡·布瑞特16岁时就去给一个铁匠当学徒。他整个白天都不得不呆在车间里干活,而且经常还得点蜡烛加班。试问,今天哪个成才的条件会比他更艰难?然而,他吃饭时面前总要摆一本书;只要一有空,他就把兜里的书拿出来看,晚上和节假日都学习不辍。这样,他设法利用大多数人虚掷了的零碎时间来接受出色的自学教育。当那些纨绔子弟们打哈欠、伸懒腰、干瞪眼时,年轻的布瑞特却不失时机地学习、进步。
他求知若渴,常思上进,从而克服了人生道路上的重重障碍。一个富有的绅士愿意资助他去哈佛念书,但布瑞特说他能教育好自己,即使他每天得到铁匠铺工作12或14个小时。
这是个多么有毅力的孩子啊!他在铁匠铺抓住每一刻的闲暇,惜时如金。他坚信,珍惜时间会使他获益匪浅,而虚掷光阴只会让他庸碌无为。想想吧——一个在铁匠铺整天工作的孩子,竟然在短短一年间见缝插针学习了7门外语!
使人没有成就、陷于平庸的并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勤奋不够。在很多情况下,不少雇员的头脑和智力都要胜过老板,但是因为不思进取、懒于学习和思考,最终只能做一辈子雇员。
到了迟暮之年,一辈子为人作嫁衣的束缚使他们痛苦不堪,于是就抱怨时运不济,机缘不好。
许多人在年轻时认为,写一手好字、掌握一门实用知识并无多大价值,那么,这些人只配当一辈子的普通职员。
大多数年轻人都不愿意通过刻苦学习来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才干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人格。他们只想少干活而多享乐;只想着幸运会突然降临到自己头上,使自己得到提升,或发财。然而,没有从刻苦学习来完善自我的这个前提,一切梦想最终只能是一场空想。
许多职员羡慕他们的老板,希望自己也能有朝一日成为老板。
但是,这些人又觉得经营企业所要做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
即使为了能爬得更高点,为了多挣点钱而去努力、奋斗、学习,自己也懒得去付诸实践。因为他们觉得那样做太辛苦,而且付出后能否得到回报还是个未知数。
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为了将来更长远的利益而牺牲掉眼前的利益。
他们宁愿轻松散漫地生活,而不愿花时间不断完善自我。他们也想干出点名堂来,但是很少有人能够高瞻远瞩,为将来作好打算。很少有人愿意为了给人生的大厦奠基而长年累月埋头苦干。他们渴望变得伟大,但他们的渴望虚无缥缈,因为他们不愿为达到目标付出代价,做出牺牲。
其实,如果一个人愿意不断进取,自我完善,他肯定会找到出人头地的机会,或者“即使找不到,他也会创造出机会来”。因为,只要辛苦播种,精心培育,收获则是必然要得到的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