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两天,也该办些正事了,跟阿祥说去天光墟、烂马街去看看。
阿祥看了看这中午的大太阳,一脸的疑惑和不解。
徐可清就告诉他就是那个卖旧物的地方。
他这才恍然大悟,一副了然的神情。
“先生,您说的是烂马路的天光墟吧!”这是阿祥个的答案。
这时候徐可清才知道自己好像弄错了什么,听阿祥解释说,广州这里叫“赶集”为“趁墟”。墟是集市的意思,不专指地名。
徐可清说的烂马街其实应该是烂马路,那里曾经有过古玩集市叫“天光墟”。
天光墟的意思其实就是天亮之前的墟市,也就是古玩里的“鬼市”。
它一开始以买卖家具旧物、古籍字画为主,清末民初尤其兴旺。
在抗战前,在广州西来初地、华林寺、带河路一带,有一家“红棉茶楼”,那里就是广州最早古玩旧物文化墟市聚会地。
到了抗战期间,它迁至“烂马路”,就是现在的中山七路。
只不过现在“土兴巷”也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墟市,估计就是徐可清说的墟市。
原来徐可清与萧英上次来是误打误撞进了那个“天光墟”,只是再让徐可清再去找,估计都已经不记得路了。
还别说,上次徐可清还弄到了不少好东西,算是他运气好了。
但是现在这大太阳的,还是找个地方吃饭,下午再找个地逛一逛,等到了晚上再出动比较靠谱。
所以说,还是有个专职的陪同人员好,到哪都不愁吃,主要还有路熟悉,比上次来瞎逛强太多了。
这次去吃鸡,这广州人对于鸡真是情有独钟,广州听过这鸡有十几种吃法,最有名的就是上次来广州吃的“太爷鸡”。
这次来吃吃这“路边鸡”,其实就是白切鸡。
据阿祥说,这九记路边鸡是广东地区的一道传统小吃, 30年代初,有个谭姓的先生在广大路上开了间大排档,因为炮制鸡的师傅人称九叔,这间店也叫做了九记,别看店面不大,九记的白切鸡名声在外,大家都说好吃,当时许多粤剧名伶也是这里的常客。
一晚,文觉非卸妆后来宵夜,看见几个下了夜班的工人蹲在路边津津有味地吃鸡,于是“路边鸡”三个字脱口而出,九记的白切鸡从此就叫了路边鸡。
这文觉非是粤剧的名角,颇受广州人的喜爱。
白切鸡、鸡粥、鸡杂、鸡汤,深受街坊喜爱光顾,这不过前些年也关了门,现在形势好了一些,才出来摆个摊。
也就几张桌子,也没有个招牌,吃饭的就是附近的居民,也都不敢声张。
平时,我不吃鸡皮的,不过这次也忍不住口吃了一块,没有任何肥羔、皮薄而脆,正。
鸡身油亮,看得见鸡骨髓内一条带血的红色线条,薄薄的鸡皮爽口且没有一点过多的油,鸡肉滑嫩,蘸了九记特制的配料,鸡肉的香才完全入了口。
还送老火例汤。其他小炒例如菜心炒鸡杂、丝瓜浸鸡杂。
阿祥隆重介绍了西洋菜鱼滑!
好吧,果然是这个临海之地,吃鱼都是他们的习惯了。
问题是,徐可清这个土老帽根本就不知道鱼滑是什么,问博学的萧英,这位北方大妞也不知道。
好吧,还是要靠我们的阿祥,看来他的劳务费还是不能少给的,要不到了这广州真是一抹黑。
鱼滑就是鱼肉,只不过原料是去刺取肉,经过上千次的摔打,使得肉具有粘性,既保持了原有的营养成分,又具有了爽脆的口感的一种特殊美食。
用阿祥的粤语说就是贪其手打鱼滑够弹牙,胡椒水浸西洋菜够好味。
反正听着粤语还是蛮好听的,就是够你理解一会的。
一人再来一碗姜葱捞面,吃的饱饱的。可是把店主给惊奇坏了,三个人吃这么多,尤其是这两位北方客真是大胃口,阿祥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
徐可清现在就有些好奇,沪海的白切鸡和这里的白斩鸡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白切鸡与白斩鸡其实就是同一种东西,始创来源其实是广东,这是粤菜中的名菜。
为何沪海也有白斩鸡,那很简单,广东商人传过去的。
沪海的大商人中,广东的香山人、潮汕人非常的多,就把广东的美食带到了大沪海。
在清末、民国时期,这香山的买办和潮汕的商人可是举世闻名,到沪海做生意的不在少数。
所以,作为一个国际大都会的沪海,真的是个美食的集散地。
广东白切鸡的源头是哪里?
这有点无从考究了,阿祥给出了两个答案。
一是广州市为首的,以清平鸡,九记鸡等为代表传承开来的广式白切鸡,另一个是以湛江地区为代表的湛江白切鸡。
这两种鸡的做法稍有不同,风味各有千秋,广式白切鸡使用“鸡项(刚能生蛋的小母鸡)”为原材料,以浸泡方式烹饪,讲求“刚熟”的境界,捞出再以冰块降温,皮爽肉懒,骨头见血。
很多人不清楚以为没熟,其实鸡是已经熟了,但骨头里的骨髓还没熟,但我们吃的是鸡肉,没人连骨头也啃吧?
再配以姜葱蓉,豉油伴碟而上。
而湛江鸡通常用“骟鸡(阉割了的公鸡)”为材料,也是浸泡,但会比广式的熟一点,因为骟鸡个头大,难熟,湛江鸡伴碟就很少用姜葱蓉,而是用土榨花生油,麻油,蒜蓉,豉油。
阿祥就告诉徐可清了其他地方的白切鸡根本不会有广东的做的好吃?
这是因为广东白切鸡的选材很讲究,不是每个品种的鸡都能做出好的白切鸡。
以广式白切鸡为例,通常都是用清远麻鸡,另外还有三黄鸡,杏花鸡,胡须鸡,文昌鸡,阳山鸡,凉亭鸡等等。
这些鸡的品种都是来自广东的产地,文昌鸡是海南的,也属于广东管辖。
有好的鸡品种自然能做出好的白切鸡了。
其实阿祥不知道沪海的要求更高,正宗沪海的白斩鸡,要用三黄鸡,在沪海只能用浦东某地产的鸡,其他鸡都不行。
只是,这些事朱老给他灌输的,要不徐可清这个只知道吃的家伙,怎么知道这些美食的来历。
吃了顿丰盛的午餐,阿祥就带他们去了一个好地方。
据他说,这是个玉器老店了,在民国的时候专做翡翠的生意,现在虽然人老了,趁着还能动,有赶上现在特殊时期也过去了,出来也做做活。
其实,还是个人家沿路小房子,在这个阶段沿路的房子可都是那种最次的,最卖不上价的房子。
在特殊时期这里国家不让私人开店,而且临街这车来人往的喧闹不说,还爱招贼。
可别说特殊时期没有个小偷小摸,什么时候也不会却了这种人。
所以,这家人一看就是老实人,被分到了这个房子,不过现在好了,正好开个翡翠作坊。
因为做玉器,尤其是翡翠这种硬玉,切割、雕刻、打磨这声音都不小,要是在居民住宅里面,早有人提着扫帚疙瘩打过来了。
前厅就是这人的工作件,里面那件隔了个布帘子,看布帘子下摆露出的洗漱用具,估计里间是居住的地方。
说句不好听的,这时候这翡翠没几个识货的了,识货的人早就老的老,走的走,现在年轻人结婚都是买个三转一响的,谁还买个绿色的物件,都认为太素了,冷的有些怕了。
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是无法知道绿色其实对于那个时代的人,有点让人有些排斥。当然这里要说明白,除了国防绿,因为当时军人的地位还是非常高的。
排斥绿色主要是天天吃青菜叶子,十几年如一日的吃绿菜叶子,看的绿色人都有些发憷,得绕着道走。
何况这首饰,还要天天戴在身上,看到绿色就有种抗拒的心里。
当然,如果那些大鱼大肉吃惯了的人,当然不排斥了,如慈禧这位清朝老佛爷,还有宋美龄这位民国第一夫人,听朱老讲这位夫人浑身上下都要那种翠绿翠绿的上等高翠。
据说,在民国她身上的佩戴翡翠是最好的料子雕成的,堪称国宝。
不过,听说人家跑到了湾湾,现在她丈夫走了,估计应该回去美国,她就是在美国受到的民主教育,还是一个基督徒,估计湾湾是待不下去的。
转过来看看这位老匠人的这些翡翠都摆在一个铺了蓝印花棉布的八仙桌上,就是这么随便的摆着,根本就没什么玻璃罩什么的。
给人的感觉跟外面卖白菜的差不多,其实也就是白菜价。
因为,徐可清看了这里面没有几个是带翠的,要是到以前这翡翠可是叫翠生石,这不带绿可就不值钱了。在明代的时候,根本就不能划做到玉石的行列里面。
也就是清朝的后半段,这地方官府将翠生石作为贡品进贡与紫禁城,这样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一开始这其他颜色的翡翠还是有人要的,比如紫禁城的那些人吧,为了凸显皇家气度,黄色的肯定是好东西,这个颜色的就非常讨人喜欢。
但是,越是往后,大家就越是喜欢绿色的,就比如咱们的慈禧老佛爷,还有这民国的第一夫人,这里说的是宋美龄,不是说的民国的国母宋庆龄。
都是一身的翠绿,估计是大鱼大肉是吃多了,喜欢见点绿色。
尤其是民国的时期,无绿不值半文钱,白给都没人要。
这可能就是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审美吧,所以在大家看来什么粉色的、蓝色的、白色的,不论这质地,就是现在说的水头,那时候还没有水头这种说法。
没有绿全白瞎,切出来都是废料。
当然,还有一种收到大家的喜爱,那就是红色,翡翠、翡翠,就是红色为翡,绿色为翠。这还是清末民国叫开的,这就是说明,翡翠以红色和绿色为最,其他的没有存在的必要。
当然,这红色的翡翠为什么排在前面,那就是太珍贵了,基本上见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