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再回到朱老家的时候,发现多了一个中年的妇人,一问才知道是赵青建的亲戚。
徐可清记起来,是他让赵青建帮着寻摸着找个保姆,照顾朱老的起居。
反正朱老不差钱,请个伺候的人也好,起码能让朱老能吃个热乎饭,多好。
正好赵青建家在浦东那有个亲戚,没有工作在家也是没有事情,在这做做饭、打扫打扫卫生还有工资可以拿,这是多好的事情,早早就过来了。
徐可清问朱老,这位赵阿姨还行不,满不满意。
“比你们强多了,这半个多月都不露面,靠你们,我都饿死了。”朱老口气中充满幽怨,这老小孩就是老小孩,平时没人说个话,他就不高兴。
徐可清也只能嘿嘿之笑,就是不解释,解释也没有用啊,徐可清、萧英也不能天天过来。
这次有人来了,赵阿姨给做了沪海的本帮菜,真是不错,尤其是油爆大虾、辣油咸蛋是一流的。油爆大虾真的是虾皮都可以吃,味道真的是顶呱呱。辣油咸蛋,个个都冒油,味道真是绝了。
徐可清也是第一次真正吃到了沪海的本帮菜,这味道嘛,还是很不错的。
唯一的是,赵阿姨对于徐可清和萧英的饭量有了错误的判断,这一段饭根本就没够吃。
这沪海人,吃饭就跟苍蝇似的,几口就吃饱了。
朱老还特意嘱咐多做些,这两个人能吃,最后还是低估了徐可清的饭量。
徐可清这将近两天都没好好吃饭了,这碰到可口的饭菜,还不得好好的吃一顿。
萧英则是,这一路带个人,也是饿的不清。
这是把朱老家的锅底铲干净也没能填饱这两个饭桶。
赵阿姨看这两人把饭底子都吃了,桌面上也弄的干干净净的,这是客人没吃饱,连连道歉。
朱老则让赵阿姨弄些浇头面,毕竟赵阿姨还没吃呢。
这回各吃了两碗面,徐可清和萧英才拍拍肚子说吃个七成饱。
因为这个碗啊,也是那种羹碗,两口就下肚,不过味道超好。
吃完了,朱老也跟普通家长一样问了徐可清和萧英的成绩,这把徐可清脸给臊的,谁叫他一天净是不务正业,自己都快成考古专业的了,专业课可不就差了些呗。
索性,朱老没批评徐可清,让他以后在专业上多用些功,别毕业了给弄个倒数,那就丢死人了。
这后徐可清又去看了朱老最近的收藏,居然多了一个明朝仿宋朝的汝窑方口樽,这个漂亮啊。
虽然没有看到宋朝的真品,这个也是极为的难得。其他的也就是清朝的比较完整的器皿,当然还有一些画作,徐可清对这个真的是无感,他就是看好看。
就这两个星期,这多了这些个宝贝,徐可清心里多少有些像失去了全世界似的。
但凡古玩爱好者,都有这么个癖好,就是逛古玩摊,徐可清也是其中一位。
然后徐可清就和朱老商量这也用在摊子上的那三瓜俩枣的买了下来,当然书画他真的就是个棒槌,这类除外。
最后把朱老气的够呛,把他撵出了书房,客厅里萧英在看英语的名著,她倒是幸灾乐祸,说该。
徐可清就告诉她那里有好多明代的书画,好像还有文征明的大作。
然后,这个真正的活土匪洗劫了朱老的收藏室,真的就甩给朱老一百张大团结,就把六幅书画长卷、十多张书画小品拿到了自己的收藏室。
这回轮到徐可清幸灾乐祸了,但还不敢表露出来,这两位他可惹不起,还是继续装三孙子比较保险。
没想到,徐可清躺着都躺枪,朱老进了徐可清的收藏室把那唯一的宋朝钧窑给拿了出来。
顺手就把这这百张大团结扔给了徐可清,留了一句话。
“两清了,以后管好你的女人。”
徐可清现在哭的心都有,这可是他现在藏品中宋朝五大名窑中,唯一的一件。
把徐可清心疼的,这可是他的心肝,不过谁叫他哪个都不敢惹呢。
眼不见为净,咱走还不成。
徐可清去库房查看了下,货下的很快,还是要补些大米、苞米、糖精、牛皮纸,饰品。还有就是那些衣服也没剩下多少了,下一批的货,也快到了,到时候让赵青建他们去接就行了。
不过还是要去一次广东,看看那有什么流行的衣服,这得掌握下行情,要不压货就不好了。
这次也去广州一趟了,萧英说一定要好好吃广州的名吃,烤乳猪还没有吃,太可惜了,这次一定要多吃几个。
钱现在和赵青建他们都是对半分,徐可清也问过他有没有怨言的,合伙做生意就是这样,合得来就一起做,不合适就分开,别伤了情谊。以后也是只要不想一起做了,那就提出来大家好聚好散。
晚上,大家还是早早休息了,徐可清想着这次能有一次好收获,好好弥补自己失去钧窑的遗憾啊。
想起这个,徐可清又是怨念丛生,他的宝贝啊,就这么迷迷糊糊的睡了。
可能是这饱饭思睡眠,得好好所以睡得特别香。
徐可清还是那个习惯,或者生物钟,只要早上有事,可定能提前半个小时醒来。
这次徐可清带够了钱,要大干一场,得看这运气好不好了,运气不好也就能买些清末的物件,运气好的话,那就不知道了。
这时候的晓市,因为离清朝近,再有就是民国的时候也兴起了古玩热,所以那时候的仿品也非常都。
比如张大千就喜欢模仿明清两代名家的画作,不过现在张大千的画作也受到了人们的认可,也是好东西,也是有收藏价值的。
又比如郎世宁的画作,其实外面流出的特别少,但大量的仿作都是北京东城门的一位姓谢的画匠仿作的,大家还都把他当做了真品,把世人可是蒙了很多年。
那个时候,兵荒马乱的,文人的生存空间也被极大的压缩了,很多著名的文人都有模仿名家卖字画的经历。
这是著名的文人,那些不出名的那就更多了,所以关于画作这方面的鉴定技巧那就多了去了。
另外就是,瓷器方面,民国时期的仿作也特别多。
有官仿官的,有民仿官的,这里说的是清末民初的时期,其实在历朝历代都有仿制前朝瓷器的传统。
清末民初的官仿官是,清朝走向没落,最后一任皇帝都被撵出了皇宫。位于景德镇的御窑厂也随着时代的兴衰而繁华没落,出了给袁世凯弄了些洪宪瓷以外,能接到的政府订单是屈指可数。所以这些御窑厂不得不自立根生,制造些康雍乾这三朝的瓷器,这些瓷器虽然也很精美,但没有了繁盛时期的国力,不论是技术还是设计都不如本朝的官窑,所以只能算不错。
除了官窑的,那就有民窑,没有政府的管控,那更是出产了大量的仿官瓷器,但限于技术和材料,有些眼力的都能分辨出来。
奇就奇怪在,提到什么就能遇到什么。在这里徐可清算是常客了,很多常年跑沪海的人都认识徐可清,知道徐可清出了名的爽快,所以大家都愿意把压箱底的东西给徐可清瞧一瞧。
这不一名安徽的老客就拿了一幅郎世宁的画作出来,徐可清就有点不乐意看,因为他对这玩意实在是不熟悉,而且流出的很少,绝大部分都是仿作。
不过人家也是按仿作卖的,让徐可清看着给价,都是熟面孔,那就看看吧。
逛着绢本徐可清就觉得不像仿作,再有这铃印,居然可以和徐可清收藏的乾隆爷的几个铃印完全对应上,就是这轴头也是用紫檀的。
徐可清就以三十六元成交了,从一百砍到三十六,徐可清也算是能人了,其实这些人就这道徐可清不熟悉画作,过来蒙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