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牒是皇室的家谱,取其“金玉之贵”之意,并非真的以玉为牒。中国历代王朝均修玉牒,只可惜清代以前的玉牒,均未流传于世。
以清室为例,爱新觉罗氏大别分作两类:凡是太祖努尔哈赤的子孙,称作“家室”;太祖兄弟比如舒尔哈齐的子孙,称作“觉罗”,所佩腰带也分红、黄两种,所以家室俗称“黄带子”,觉罗俗称“红带子”。玉牒的封面,也一如其色,家室是黄色封面,觉罗是红色封面,宫中干脆就称作黄薄和红薄。有些皇室子孙,在外头有了子女,而这子女的身份又不便相认,一般也赐姓“觉罗”,敷衍过去。
清代玉牒有两大特点:内容上,有宗室觉罗之分;文字上,有满文汉文之分。除未入关之前外,清代玉牒基本上都是以满汉两种文字写成,其格式内容完全一致。皇子和皇女,当然是要记入黄薄的,这一点毋庸置疑。而记录的主要内容,是性别、生母名氏、位号、第几胎、出生年、月、日、时,还有稳婆的姓氏。稳婆就是接生婆,一般都是在“上三旗包衣”的妻子中挑选。“上三旗”指的是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包衣是指他们的家奴。之所以要记入接生稳婆的姓氏,是为了出现纠纷时,便以查验清楚。
这以后便是命名了,时间不一定,有那出生没几天就夭折,既无名氏,也未来得及收入玉牒的,在康熙年间是常有的事。康熙的后妃,有姓氏可查者三十二人,育有子女五十五人,其中二十个皇女,三十五个皇子。爱新觉罗是满族,入关之前所用,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等等,都是满人的名字。而皇子以汉字命名,是自康熙朝开始,具体地说,是自康熙皇长子胤褆出生,始有命名之制。康熙的皇子们,明文规定,上一字用“胤”字,下一字用“示”字旁,然后由内阁选定生僻的字眼,奏请朱笔圈定。之所以选用生僻字眼,是因为此皇子将来有一天,有可能成为皇帝,这样便于臣民们避讳。所以我们在《康熙大帝》、《雍正王朝》等等清宫戏里,耳熟能详的大阿哥胤褆,二阿哥胤礽,十四阿哥胤祯,十八阿哥胤祈等等,第二个字就都是“示”字旁。年号雍正的四阿哥胤禛,在做了皇帝后,他所有兄弟名字中的上一个字,都由“胤”字改为了“允”字。雍正其人,极修边幅。他的皇子,也就是乾隆这一辈,是上“弘”、下“日”字旁,所以乾隆皇帝名弘历,他的兄弟名弘时。“历”字的繁体字写做“曆”,下头是一个“日”字。咸丰的兄弟行,是上头一个“奕”字,下头一个“言”字旁,但咸丰帝名字的下一个字是“言”字旁,右边一个“宁”字,这个字读作“zhu”(詝),《辞海》、《辞源》和《汉语大词典》中,都没有收。现在基本上可以肯定,这是一个造出来的字。他的异母弟、恭亲王奕訢的“訢”字,也很生僻,没什么实际的意思。再下来是我们都熟悉的同治和光绪,同治名载淳,光绪名载湉,下一字都是“三点水”边,而“湉”字在实际的书写中,根本就用不到。光绪做了皇帝以后,受到慈禧太后的百般凌辱,宫中有人因此拆“湉”字为“无心活死人”,作为对皇帝真实景况的写照。我曾在一份史料里读到,某年,光绪皇帝冬至那天,前往南郊祭天,途中跟不上臣子们的步伐,抱怨自己走不快,是因为靴子太破。他说:你们都有好靴子,我没有好靴子。我读过之后,心中黯然。
不过关于命名的一系列规定,到了道光以后,就有些松动,非帝系命名的下一个字,可以不必用特定的偏旁了,所以贝子奕绘,才用了绞丝旁的“绘”字。也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庆亲王奕劻之子载振,和同治、光绪虽为兄弟,但不同祖;而溥儒和溥仪不仅是兄弟行,而且同是道光的曾孙。皇室的制度极其严密,这往往在一些细节上,最能体现出来。
清代玉牒每十年纂修一次,但实际情况是,顺治、康熙、雍正三朝因计算方法不同,将上届纂修之年计算在内,所以每次纂修递减一年,实际只隔九年,乾隆朝才改为不计算上届纂修年分。还有两次例外情况:一是乾隆七年重修后,应十七年再修,但事隔五年,即乾隆十二年又提前重修一次;再一次是清朝被推翻后,溥仪小朝廷于一九二一年最后修了一次玉牒。从顺治十八年初次纂修玉牒开始,有清一代,共修玉牒二十八次。
《玉牒》序言:
“兴祖、太祖、太宗时,未论世代远近。顺治时,以兴祖长子德世库,次子刘阐,三子索长阿、五子包朗阿、六子宝实,景祖长子礼敦巴图鲁、五子塔察篇古等子孙,因其世代相远,出宗室为觉罗。”
咸丰七年(1857年)《玉牒》:
第六子和硕恭亲王奕訢,道光十二年壬辰十一月二十一日丑时孝静康慈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员外郎花良阿之女所出。道光三十年正月晋封和硕恭亲王。咸丰元年四月授十五善射大臣。二年四月奉旨分府后著在内廷行走,仍在上书房读书,八月管理正蓝旗觉罗学事务。三年正月管理中正殿、武英殿事务,二月管理正红旗总族长事务,十月奉旨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四年二月管理户部三库事务,授正红旗蒙古都统,四月授宗人府右宗正,六月调补厢黄旗汉军都统,九月授宗人府宗令,授阅兵大臣,调补正黄旗满洲都统。五年七月奉旨毋庸在军机大臣上行走,宗人府宗令、正黄旗满洲都统均著开缺,并毋庸管理三库事务,仍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管理中正殿等处事务,嫡福晋瓜尔佳氏大学士桂良之女,侧福晋薛佳氏文汇之女。
徐珂《清稗类抄》:
盖宗室得腰系黄带,觉罗得腰系红带,俗有黄带子、红带子之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