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路途中,屈难一直在想,开阳子让自己在人前丢人现丑到底是为了什么。从昨日和开阳子的交谈中他知道,开阳子不但武功高绝,更是有道之人。如此人物行事绝不会无的放矢,他让自己赶路,却不给自己准确的目的地。所以他对自己设置的考核应当是在赶路途中遇到的人和事,并从自己的行为中判断自己的人品和行事风格等是否合他心意。
这样一想,屈难心中的疑窦解开了一丝,但若仅是如此,开阳子也没有必要让自己拌成乞丐的必要,并且还刻意为自己设了几条严苛的规矩。故此,自己还是没有领悟到开阳子这一要求中真正的含义。
想着想着,空气中冰冷的寒意将他从思绪中拉回现实,又开始下雪了。屈难加快脚步寻找避雪的地方。从清晨走到日暮,雪越下越大,孤身一人在这荒郊野外,屈难的心中有些苦涩,他想了很多。却唯独不敢回忆往事,那不堪回首的往昔是不可触摸的伤口。天色渐暗,屈难终于发现一处孤立野外的茅草屋,想是山中猎人上山打猎时,为了方便休息建造的。
屈难上前推开树木藤条编制的漏风木门,发现木门正对面靠墙处有一处干燥草窝,门旁还有一处泥土烘干垒砌的灶台。灶台旁的地上有一个土罐,土罐旁边堆积着些许干柴。屋子正中有一个可供生火取暖的土坑。屋子中间的一根横梁上洒落着密布的蛛网。
屈难将身上的积雪抖落,进屋关上房门,将面前的蛛网扫落,又搬来柴火,取出火折子,生火取暖。天彻底黑了。幽暗的环境中只有面前的火光给他心中添了些许慰籍。他的情绪有些低落,迷茫之中,他又开始想开阳子对他的要求。以及那入门之前的三关考核。
开阳子曾说,三关只在红尘中,也曾言及让他自悟三关。这就说明三关考核并不分先后顺序,在自己离开客栈的时候考核便已经开始了,自己何时过尽三关,便可得其真传。也就是说自己要在接下来经历的事情中悟到三种不同的道理。方可尽通三关。且这三种道理并非世人熟知的道德公约,不然自己已经拜入开阳子门下。屈难对自己的人品还是有着清晰的认知的。
想到这里,屈难不再勉强自己去分析开阳子所说的三关考核是什么,因为他已经身处三关,开悟方可破关。
就在屈难念及自己身处三关,开悟方可破关之时,脑海之中忽然闪现一点灵光,福临心至。闭眼细细推敲。他终于明白了开阳子所说三关为何。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何为乞丐,乞丐者,受尽恶人折辱,亦得善人怜悯。善恶二者如同阴阳,故此,开阳子所说的第一关当是让自己明悟何谓阴阳。然善恶虽为阴阳之属,却不得概尽阴阳。知善恶只是开阳子为自己铺就的悟道之路途。
既知阴阳,自要明白何谓阴,何谓阳。此为二关悟阴阳。就以乞丐为例,此时世人对他的帮助和折辱之中善为阴,恶为阳。乞丐自甘堕落,企图以自身堕落求得世人怜悯。善人不明其行,助其堕落。故善为阴。恶人对其极尽羞辱之能事,以扼其行。其若是想要报复,必然要自强己身,再图以后。故恶为阳。
然阴阳无常态,虽以善恶悟阴阳,却不能以善恶尽辩世间万物阴阳。他日阴为阳,阳亦为******士,明悟阴阳万物之人也,故此第三关为入道。代天行事,布道传法。
“先生,弟子已经过尽三关,还请现身相见。”既然悟透三关,,屈难睁眼,出声求见开阳子。
“你且告诉老道三关为何。”门外一阵清风拂过,开阳子的身影由虚化实,缓缓出现在屈难面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往复循环,生生不息。”屈难起身开口。
“唉”开阳子长长叹气沉默,久久未语。良久过后方才开口道:“你悟性如此高绝,却不知是福是祸。”
“先生,屈难已然尽过三关,还请先生收我为徒。”屈难急切道。
“不急,不急,”开阳子示意屈难稍安勿躁。又道“你虽然悟道,却只过两关,第三关入道你尚不曾悟透。”开阳子没有否定屈难获得的成绩,却也不曾尽数肯定。
“请先生赐教。”屈难不明白开阳子为什么会这样说。
“入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老道拜入道门九十七载方才叩破关隘。”开阳子闭目叹气。
“先生何出此言?”屈难不解。他的理解里,入道是三关之中最简单的。
“入道重在超脱,你今日虽然悟道,却不曾历经人间诸事,再者,道人也归于寻常世人,只不过因天道馈赠,较寻常世人更为清醒。故此,你虽然悟道,却不得入道超脱。”
“敢问先生,可有超脱之法。”屈难虽然悟得阴阳,对道的理解却不够深厚,缺乏底蕴,
“心得自在,随心随欲,不使心妄,不使欲妄。顺道而为,自得超脱”开阳子解释。实际上他是不想解释的,因为这不符合道人行事风格。但是他有意收屈难为徒,故此提点一二。
“可是,先生,若是心得自在,岂不是成了闲云野鹤之人。置身事外,岂不是和修道初衷相悖。”屈难说的有些急切。
“谁和你说我道门中人是以度化世人为己任。”开阳子放重了语气。他有些生气,屈难不知进退,有失礼数。而且没有悟到他话中真意。
“屈难失礼了,望先生莫怪。”屈难感觉到了自己的言语失度,向尊长求学竟然用上了质问的句式。
“你虽悟阴阳,却只得皮毛,安能狂妄自大。”开阳子出声训诫。屈难虽然悟性高绝,但是却太过年轻,开阳子引他入门,他悟得阴阳雏形,却以为已经窥见大道。再者他种种所为皆表明,屈难拜自己为师只为求艺,不为求道。必须重重敲打。
“屈难不敢。”屈难低头辩解,心中惶恐不敢抬头。而他心中惶恐的原因不是因为对开阳子身为长者的尊敬,而是因为害怕开阳子不收自己为徒的后果。
“你自去吧,自哪里来回哪里去。你心性狂悖,修不得道。”开阳子没有理会屈难的解释,说了重话。
“先生。”屈难惶恐抬头,带着希冀和哀求的双眸看向开阳子。
却只见开阳子的身影缓缓虚化消散。身影彻底淡化之际开阳子的声音再度传入屈难耳中“我道门中人修道只为自渡,先渡己,再传道。”
一句话终了,开阳子的身影彻底淡化消失。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击蒙了屈难,他不明白开阳子怎么突然就生了这么大的气。自己只是说错了一句话而已啊。
但是他却不知道,自己一直以来动辄既求开阳子收自己为徒,他匆匆的行止让开阳子明白,他的拜师之举只为求艺,不为求道。他的舍本逐末的行为让开阳子心生不悦。最后这句话只是导火索而已,故此舍他而去,却又在最终离去之际因为惜才而出言提点。
屈难种豆得豆,种瓜得瓜。也怨不得旁人,只是其与道无缘,一步之差,错身而过。
果是天道无为,任物自然,无亲无疏,无彼无此。
天道,永远不会因为你的接近而拒绝你,也不会因为你的离开而挽留你。只会让万物顺其自然的发展。屈难背道而驰,自然不见大道。
开阳子一去,屈难忽然心生怨怼,这一月多来所受的苦楚心酸涌上心头,心中失衡之下只觉这老天对自己好不公平,思绪再次陷入绝望的深渊。那令人绝望的回忆里,久久不能平复。
“唉~”良久过后,一声长长的叹息伴随着火塘中最后的炭火爆炸声湮没在幽深的长夜里。
屈难已经明白了开阳子最终离开,不愿意收自己为徒的原因。开阳子是道士,自己所为不为大道,自然不得其门而入。
拜师失败,屈难心中郁闷,他决定效行开阳子所言,先放下其它事情,装扮成乞丐去看看这尘世中的阴阳善恶。
冬天已经过去,立春,一身泥污的屈难出现在盛京,辽北三郡枢纽之地。
此时的他蓬头垢面,身上无时无刻不散发着浓浓的异味,身遭一丈之内无人靠近,路人各类嫌弃厌恶的眼神从心底里透露出来,压得屈难心有戚戚。他终于知道开阳子让自己装扮成乞丐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
那是因为世人心底本无善念,人性本恶。不曾表现出来只是因为他人未曾影响到他。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善念不过是先贤圣人所立教化之道加以引导的结果。例如稚子,求不遂意便会哭闹不休,父母加以训斥责罚,改变其先天之恶。引其向善,故此,善是后天引导的结果,人性中的恶从不曾被除去,只会在合适的时机适当的显露,达到利己的目的。然而还是会以无心之失这样的借口来掩饰恶的本质。
人之所以会向善,只不过是因为以暴制暴不能达到利己这一终极目的。于是,钱和权便出现了,任何人都有追求它们的权利,求而不得,只不过是受自身眼界和努力的方向所限而已。
想到这里,屈难又想既然人性本恶,那道人也是人,他们又是如何面对自己心中的恶念的呢。屈难又被难住了。他开始回想开阳子曾对自己说过的话,希望在其中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