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725100000003

第3章 爹娘·我们的父母,在一天天变老

当岁月在爹和娘的脸上刻上越来越多的皱纹时,我也长大成人,从军入伍,事业起步,并且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时代的变迁,让吃饺子不再是奢望,想什么时候就吃什么时候吃,猪肉、牛肉、羊肉,想吃什么馅就吃什么馅,也根本不用再吃什么“针线筐”甚至是面片了,而唯一没变的还是过年包“钱饺子”这个传统的习俗。

过年,听军人讲娘的故事

(是不是天下军人的娘都有一副菩萨心肠?)

今年春节因为值班,我不能回农村老家过年,当然也就吃不上母亲亲手做的一桌好饭好菜了。坐在值班台前,我遥望着家的方向,仿佛又看到母亲和父亲孤独地蜷缩在沙发上瞅着电视,一副似睡非睡、老态龙钟的模样。听老家的亲戚说过,春节里没有我们的日子,我的父母都是边叹气边草草地吃完所谓的年夜饭,然后就对着电视机发呆了。

母亲的确老了,已经年届七十,印象中那个头上裹着花毛巾、在农田里一忙就是一整天的农村妇女,如今似乎只能在厨房里忙活了。但我也曾经看到,母亲即便是端着一个碗,手也抖得厉害,身子骨已经大不如从前。

然而,在我的心里,逐渐变老的母亲,那一副菩萨心肠却一直没有变。回想起母亲做过的那些善事,我有时觉得不可理解,甚至怀疑是不是死心眼儿,但这的确就是我的母亲。现在,就随着窗外夜空的漫天烟花,来唠唠母亲的故事吧。

(一)送子当兵

1987年的七八月间,我没有考上大学,回学校复读没多长时间,征兵开始了。怕家里反对,我就在学校里偷偷报了名,还参加了体检,竟然一路绿灯。直到大队民兵连长带着征兵干部——一个穿着海军蓝的帅气的军官到我家走访,俺大(大,在俺地方方言是父亲的意思)、俺娘才知道此事。俺娘当时就愣住了,而后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

也难怪,我是家里的老大,也是唯一的儿子,下面还有三个妹妹,父母也没有任何思想准备,长到20岁从来没离开过他们的身边,冷不丁地就要出远门,哪里能接受得了!

带兵干部知道了我家的情况,皱了皱眉头说,你们再考虑考虑,明天我再来,你们给我回话,像你们家这情况,这孩子不走也行,不过有点可惜,部队就缺这样有文化的(听说那时部队上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小学生、初中生占多数,高中生就算高学历了)。

当天晚上,我在俺娘身边软磨硬泡,其实一个意思,就是下定决心要当兵。俺大倒是没什么意见,就是俺娘什么也不说,就是一个劲地流泪。村上的亲戚听说了也都到我家来,数落我这个孩子没孝心没良心,爹娘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能种田耕地养活家了,却要往外跑,再说了“好铁不捻钉,好男不当兵”,你好好地去当个什么兵!

我看大家都这么说,感觉没什么戏了,扭头回自个儿屋蒙头睡大觉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民兵连长就和带兵干部来了。带兵干部说:“大娘,您是咋想的,让孩子走还是不走?”

俺娘扯着嗓子对我屋里喊我:“小海(我的小名),你首长来了,就你这样睡懒觉,部队上还能要你!”我一听,俺的亲娘哎,这不是同意了嘛!我大喜过望,一骨碌爬起来,赶紧跑到院子里,冲着带兵干部和俺娘、俺大一个劲地嘿嘿傻笑。

带兵干部也没想到这么顺利,反过来笑眯眯地问俺娘:“大娘,您怎么就同意了?”

俺娘说:“老话儿都讲,儿大不由娘,他想干的就让他干去吧。再说了,你昨儿个不是讲嘛,部队里缺高中生,他要能算块料,就让他去当个料使吧。俺昨天拦着,其实也没别的,就怕他到部队吃不惯,这孩子在家就是吃煎饼,米饭馒头一口都不尝,部队哪有煎饼吃啊,还不饿瘦了?”

带兵干部乐了:“大娘,原来是这样啊,您放心,到部队,什么都能吃惯了。”

俺娘说着话,转身回了屋里,把我的被子用席子卷着就抱了出来,往院子里一放,对带兵干部说:“首长啊,听说部队上那被子叠得都是四方块,俺这孩子懒,在家从来不知道叠被子,你现在就教教他,让他这段时间在家练练,省得到部队拖后腿,丢人。”

带兵干部哈哈大笑,说:“大娘,您也太心急了吧,昨天还不愿意让孩子走,今天就让他学叠被子!”

俺娘说:“笨鸭子先行啊,咱要去干,就得干个样子出来。首长你不知道,过去俺家受孩子奶奶的舅舅成分不好的牵连,什么考学、入党、当兵的好事都没俺家的份儿,现在不兴这个了,咱的孩子也能当兵了,这是光荣的事儿呀,可得要好好干,对得起共产党!”

带兵干部说:“大娘,您真是一副菩萨心肠啊!”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俺娘“菩萨心肠”。

那年年底,我参军入伍漂洋过海到了东海前哨的一个海岛上。我给俺娘写信说,不管什么馒头米饭的,不仅都吃习惯了,还得抢着吃,不然一会儿就光了。

(二)换鸡蛋

1993年,我从军医学院毕业后,被分到了北方的一座小城。在卫生队工作不到一年,就被调到一个军级单位任新闻干事,成天跑基层,媳妇怀孕了也照顾不上。俺娘知道了,马上从老家过来伺候媳妇。1998年3月份,儿子降生了,俺娘更是高兴,洗尿布、哄孩子睡觉,忙里忙外的。不过,老人家心里有数,不管我们怎么劝,就是不和我们住一起,非要在外面租了个小房子住。

俺娘租住房子的对面那家,是一户小夫妻,看着俺娘一身乡下人打扮,每天早出晚归,就以为是拾破烂的。有一天晚上,俺娘从我家忙回来已经很晚了,看到门口放着两个蛇皮袋,没封口,打开一看,是大米,不过上面爬满了虫子。

俺娘不知咋回事,就敲开了对门的门,小伙子出来了。俺娘说:“小伙子,你知道是谁把米放在这里的吗?是不是给你家的,放错地方了?”小伙子连忙解释说:“阿姨这是我家的米,招了虫子,我们俩白天都上班忙,也没时间晒,我们不要了,觉得扔了吧怪可惜的,您看看能不能晒晒,捡干净虫子,留着吃了吧,您别嫌弃就行。”

俺娘说:“哦,是这样啊,我先帮你们收着。”

第二天,正好是大太阳天,俺娘找了块大塑料纸,在太阳地上把米平平地铺开,在毒日头下晒了一整天,虫子几乎全爬跑了,剩下的被俺娘一个个捡出去,又装好了袋子,晚上给小伙子家送了过去。小伙子和他媳妇连连说:“这哪成啊阿姨,我们真的不要了,您就留着吃吧,省得您花钱买了,您这日子看上去也不怎么富裕,就别嫌弃了。”

俺娘拗不过,拎了回来。第二天,正好小区里来了换鸡蛋的。俺娘就用那两袋米换了整整12斤鸡蛋,晚上又给小两口送了过去。小两口一听这鸡蛋的来历,连连说:“阿姨使不得、使不得,您留下自个儿吃吧。”

俺娘说:“俺啥也不缺,你们小两口刚成家立业也不容易,再说你们的米换来的鸡蛋就应该是你们的,俺还寻思着,让那换鸡蛋的给俺写个条,好证明就换了12斤,换鸡蛋的说没带纸笔写不了,还笑话说俺这老太太给谁换啊这么认真,你们要是相信俺,就拿了这鸡蛋。”

小两口一听这话,没法,只好收下,连连说:“阿姨,您真是菩萨心肠啊!”

(三)义务保姆

孩子4岁的时候,我调动了工作,带着媳妇孩子离开小城来到了京城,因为新单位还没有住房,俺娘留在小城没有跟过来。

每天,俺娘还是准点从出租屋来到我曾住过的那个部队家属院遛弯儿。在那里,她曾经背着大孙子遛了4年,从没松过手,如今大孙子突然从身边离开了,俺娘心里空落落的。每天在那里,看着其他的老人逗孙子孙女玩儿,她就在边上看着,一脸的羡慕。俺娘每天就在那里走啊走啊,看啊看啊,好像她的大孙子能突然冒出来似的。

有一天早上,俺娘又来到了家属院,在鸳鸯楼前,一对年轻的军人小夫妻牵着一个1岁左右、哇哇大哭的孩子愁眉苦脸的。小媳妇不住地埋怨小伙子说:“到底怎么办,你到是想个办法呀!”小伙子急了:“你就知道怪我,这临时的事上哪找去?”俺娘以为孩子生了什么病,因为自己带孩子有经验,就上去问怎么回事,一问才知道,不是孩子生了什么病,而是孩子的奶奶老家突然有事,头天晚上回老家了,小两口是双军人,都要上班,保姆也没找好,孩子没人带,急了。

俺娘一听是这事儿,说:“这样吧,你们要是相信俺,孩子交给俺,去俺家也行,在你家也行,你们安心上班去。”小伙子还犹豫,说:“行吗?”俺娘以为他怕俺娘带不好孩子,就说:“俺把孙子带到了4岁,小孩子啥脾性我都知道,你们就放心吧。”小夫妻俩也是没有办法了,半信半疑地就把俺娘带到了他们家。

那晚小两口下班回来,看着孩子不哭不闹玩得正欢,甚是高兴,就说:“阿姨我们准备请您当保姆,您看工资多少合适?”俺娘笑了,说:“俺这辈子还没使过工资呢,老了还使起工资来了?你们小两口放心,你们就把俺当孩子的奶奶,一分钱不要你们的,反正俺也是闲着没事。”小两口说:“阿姨您要是不要工资,我们就不请您了。”

俺娘说:“不请俺也成啊,孩子别受罪就行。”说罢起身要走,孩子一下子扑到俺娘身上来,直喊:“奶奶别走,奶奶别走!”

“行啦行啦,那就请您帮助照看孩子吧。这孩子看来认您。唉,忘了问您,您中午饭怎么吃的?”小两口这时才想起问俺娘这个问题。“俺在门口小吃铺喝了碗粥。”“那哪成,阿姨今后您就把这当自己家,想吃什么就做什么,再说孩子也得吃,您一老一小,想怎么吃就怎么吃。”“那行,俺保证不会让孩子饿着。”

后来知道,小伙子的父亲生了大病,他的母亲连夜赶回老家照顾了。俺娘整整帮着照看了一年孩子,那孩子每天白天趴在俺娘背上四处玩,晚上俺娘要给他讲故事,等孩子睡了才能回她的出租房,否则孩子就不睡觉,哭喊着找奶奶,他爸爸妈妈都哄不好。这对军人小夫妻也待俺娘跟亲娘一样,不外道也不客气了。

有一天深夜两点多,俺娘的手机突然响了(我为了与娘联系方便,专门为她买的),那头传来小伙子媳妇带着哭腔的焦急声音:“阿姨,孩子发高烧了,他爸出差了,我走不开,您能不能到街头的那个小药店帮我买点药?孩子上回吃了就好了。”俺娘二话没说就答应了。小伙子媳妇报了药名,俺娘赶紧爬起来,往那药店跑。当时正值冬天,刚下过一场雪,路上滑得很,俺娘在回来的路上,在昏黄的路灯下,一不小心滑倒了,瘫在冰碴上半晌没有起来,差点背过了气。后来跌跌撞撞赶到小伙子家中,媳妇忙不迭地给孩子喂完药,才发现俺娘有点异样。当问清楚情况后,小伙子媳妇一把抱住俺娘失声痛哭。

一年以后,孩子的亲奶奶回来了,我在新单位也有了房子,准备把俺娘接过来了。听说俺娘要走了,孩子搂着俺娘的脖子撕心裂肺地哭喊着:“奶奶不要走!”俺娘也哭,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娃儿,那才是你的奶奶,你的奶奶回来了。”越说孩子搂得越紧,脚上连踢带蹬的,拼命哭。小夫妻俩也抹着眼泪,拿出一沓钱说:“阿姨,这一年您也够辛苦的,这点钱不管多少都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您收下,买几身衣服穿吧。”俺娘直接回绝了。

那晚,小夫妻俩帮俺娘买了火车票,把俺娘送上了火车。火车开了,小两口还跟着火车跑,不住地冲着脸贴在车窗上的俺娘挥手,一直到火车咣当咣当地开远……站在风中,小两口直感叹:“这阿姨,真是个菩萨心肠的人呐!”

俺娘的故事讲完了。我一直在想,是不是天下军人的娘都是一样的菩萨心肠?

如果不是,为什么她会舍得把心头肉送到部队放哨站岗,为大家不顾小家?

如果不是,为什么她日子过得再苦,电话里却总说很好很好,不要惦记我?

如果不是,为什么当你为不能常回去看她而纠结时,她却叮嘱你部队上的事重要,娘一切都好?

如果不是,为什么当你寄了一大包好吃的东西回去,她却散给了左右邻居?

如果不是,为什么她千里迢迢来看你,带了大包小包你根本看不上眼又舍不得扔的东西?

如果不是,为什么她把你给她的生活费,转手偷偷给了孙子孙女?

如果不是,为什么当你为她一天天老去而难过时,她给你的永远是一张可亲的笑脸?

这是最平凡的母亲,这是最伟大的母爱。这母爱里,溢满了朴素而真实的家国情怀!

纵然你不愿向善,也不要背道而行

70岁的老母亲,一个饱经风霜的农村老太太,在一次聊天时不经意地向我讲起了一件令我十分吃惊和后怕的事。

那是10年前,父母在京城给我看孩子时,有一天一大早,父亲骑着三轮车载着她,从外面买了早点回来,当经过莲花桥下时,是个下坡路段,父亲忘了刹车,三轮车快速冲下,惯性将坐在车上的母亲甩了下来,重重地摔在机动车道上。然而,万幸的,不仅仅是母亲没有受伤,而是在平日里车来车往的莲花桥下,此时竟然没有一辆机动车通过!

听完母亲的讲述,我的心扑通扑通直跳,怪母亲当时怎么不说,应该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的。而母亲却平静地说:“放心吧,现在不是还好好的嘛。”我说:“那天要是正好过来一辆车,可就惨了,是不是娘善事做多了,善有善报啊。”母亲淡淡地说:“反正多积德行善,老天爷也是长眼的。”

父母年轻时就是十里八村有名的善良人,虽然日子过得拮据,但谁家缺吃少穿,他们心里会很难过,家常的盐豆咸菜总要匀点出去。我还记得我上初中时,学校离家三四里地,父亲骑着一辆自行车,前边大梁上斜坐着我,后面坐着村上一个无亲无故的旁姓孩子,带饭也是备着两份。

若干年后,那个孩子上了大学、有了工作,回乡探亲还专门拎了点心上门来看望我父母。他很健谈,也不避讳,说那时候他的家境在村里是最差的,我父母送的盐豆咸菜对他们家来说都是奢侈品,每次饭桌上姐弟几个谁多吃一口,都会被他母亲敲筷子。那情形,有点像望着房梁上的一块熏肉吃饭。

他还回忆起一块坐车上学的事,说:“每次大叔推自行车绕到我家门口喊我去上学,我都想哭,我一个外姓孩子,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大冬天全家就一条破棉裤,谁出去谁穿,人家恨不得躲我们远远的,大叔大婶却惦记着。那时我就发誓,一定要好好上学,等出人头地了,把你们当亲爹亲娘养!”

父亲笑着说:“你家要是大富人家,俺们还不攀了呢。”母亲说:“孩子啊,俺不要你养,你现在工作了,有能力了也多去帮帮别人,不一定让别人记着你的好,可是会求得自己内心的一份安生。如果你没有能力去做好事,也不要去做坏事。”

看来,向善真是一种力量!对受者来说,可以激发他的潜能,让他克服暂时困难,向上,向上,再向上;对施者来说,让他看到别人变好,自己的内心得到安生,给予,给予,再给予。

我过去十分纳闷,父母并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宗教信仰者,顶多过年过节时拜拜观音像,烧几炷香,可他们却如此虔诚地向善行善——父亲经常顶着烈日或冒着大雨,为村东边的一条土路修修补补;母亲呢,我在文章《过年,听军人讲娘的故事》里有过不少描述——义务给别人看孩子,拿别人家赠予的大米换鸡蛋还给别人……思来想去,我觉得他们真正信奉的是中国的一些老话古语,比如,“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在积善,祸在积恶”等等,这是老祖宗留下的话,似乎带着点宗教色彩的哲学。实际上,任何一种宗教,它的核心部分必然有哲学。哲学也好,宗教也好,都是要给人一种终极关怀。只不过,宗教把终极关怀放在彼岸世界,放在来世;哲学把终极关怀放在此岸世界,放在现实。

中国人不信宗教已是世界公认的,但中国人有自己的老祖宗的朴素哲学智慧,他们从老子、孔子、庄子那里获得了更高的精神价值。这是他们的聪明之处,不需要任何仪式和规矩,只要乐善好施,便能找到现实世界中的精神皈依。父母即是如此。

但并不是生在孔孟之邦,就该一律“善”字当头。当下,老人摔倒扶还是不扶,成了一个尴尬的问题,都说坏人变老了。我在老家还亲眼看到,一个欠债人的媳妇,堵在债主的家门口理直气壮地骂,理由是因债主要账,“逼”跑了她的男人,非要跟人家没完——稍知一些礼义廉耻,断然不会出现这些乌七八糟的人和事。

还是想起了母亲的那句话,“纵然你不愿向善,也不要背道而行”。内心深处,留一些善念给别人,行一些善举为别人,哪怕一个温暖的笑容,一句关怀的话语,让人心存在了一分感激,这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美。如果做不到,请留在原地,不要走向相反的方向,心起一丝的恶意。你不在乎天上的一朵莲花,但上天在乎你。

人在做,天在看。佛说,你在世间做一件善事,极乐世界便为你盛开一朵莲花。我在想,莲花桥下躲过一劫的母亲,是否因莲花拥簇,坐在了莲花之上?

一句话、一辈子、一生情

有些话,只在家庭里才能听得到,让你记住一辈子,回味一辈子,满满的都是真情。

“我一抬头,忽然看到海子头上有不少白头发了,当时心一酸,眼泪都下来了。”

——大年初一中午,我和妻子带着从乡下来的老父亲,坐地铁去地坛公园看庙会。母亲腿不好,留在家里没去。回来后,母亲问父亲庙会怎么样,父亲没怎么谈庙会,却跟母亲发了一通在地铁里突然看到我这个儿子头上已经有了白头发的感慨。70多岁的老人其实已经满头霜雪,却为儿子生了一些白头发暗自垂泪,真是“不叹老身已日暮,还怜膝下白发生”,护犊之情可见一斑啊!

“那时候我想我能看到你爸爸成了家,一家三口牵着手逛公园,我这辈子就知足了。”

——老母亲跟孙子聊天,说起她早时的梦想,就是能看到我娶个媳妇,生个孩子,然后一家三口和和美美地过日子。老母亲还对孙子说:“你还记得你小时候咱们一起去公园,你当时四处跑着玩,我把你叫过来,故意让你去拉着你爸爸妈妈的手一起走。我当时在后面看着,很满足了,这辈子什么也不要了……”老母亲的小小愿望,其实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谐”。在老人的眼里,家庭的和谐是最宝贵的财富啊!

“当多大的官都不要飘,马大值钱,人大不值钱。自大一点就是臭。”

——在我职务晋升之后,妻子吹“枕边风”时这样对我说。有些话,听起来不舒服,但不是至亲绝不会说。也只有至亲的人,才会经常给你泼泼冷水,拉拉袖子。如果哪位朋友这样对你说,你一定不要生气,他一定是你的诤友。你要像对待至亲那样对他,而不是从此关系慢慢疏远。高头大马一定能卖个好价钱,人自高自大不是被人瞧不起就是敬而远之,自大一点真的就是“臭”字。

“我是你们的孩子,听从你们的管教天经地义,但不能管得太死了,我长大了。”

——孩子有一天晚上跟我和妻子谈心时,这样说。孩子不管长到多大,在父母眼里还是孩子,这没有错,错就错在还是把他当小孩子那样去管教,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孩子坦陈:“我知道你们管我,是因为我是你们的孩子,邻居的小孩你们才懒得去说,但凡事不能走极端,好多事我心里是有数的,比如玩,你让我玩个够我就可能有好心情做作业,你一点不让我玩,我心里老想着,哪能集中精力做作业?”沟通、理解,家庭关系的桥梁,不管是夫妻之间、婆媳之间还是与孩子之间。

“孩子,你长大后不要出国,最好考北京的大学,每个星期都能回家,这辈子我能多看你几眼。”

——我跟孩子说的这番话虽然有点自私,但代表了一种传统的心态。中国老话讲“父母在,不远游”,说的是孝心孝敬,但也可理解成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牵挂,“儿行千里母担忧”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说到底是一种缘,缘深缘浅,虽不在远近,但有生之年多多地在一起相处,毕竟是一种福分。希望孩子也能理解这种心情,走得再远也要把父母放在心上。

过年包个“钱饺子”

在中国的北方地区,过年时家家要包“钱饺子”,就是在饺子里包上一枚硬币,谁吃到了就代表谁在新年里会财源滚滚。而在喜甜食的南方,包的则是糖果,寓意生活甜甜蜜蜜。不过,谁都知道,不管包的是什么,都不过是一种讨吉利的节日风俗,给合家团圆添一点乐子而已。

我的少年时代,是20世纪的70年代,那时农村生活还很贫困,即使是过年,也吃不上肉。但那时有一个传统说法是“谁过年还不吃一顿饺子”,就是说即使再穷,饺子也是要吃的,才算过年,才有年味。

(一)

小时候吃的饺子全是白菜豆腐馅的,虽然“素”,但“钱饺子”绝不能少。大年三十,吃完清汤寡水的所谓年夜饭后,全家人便围坐在一起和玉米面、剁馅、擀皮、包饺子,娘从一个瘪瘪的花布钱包里找出一枚二分的硬币,包进一个饺子里,和满盖帘的饺子混在一起。午夜时分,放完鞭炮便开始煮饺子,熟了后分盛几个小碗,放在院内、门边、灶边,说是敬老天、门神、灶神,然后是我们吃。

娘包的饺子,有两种,一种是正常的半月形,馅儿足,鼓鼓的,另一种是捏着花边的圆形饺子,叫“针线筐”,是最后看到馅儿不够时两张饺子皮合在一起包的,省馅,确实像大人做衣服用的针线筐。当然,如果饺子馅包得一点不剩,而饺子皮还剩着,那就干脆切成面片和饺子一起煮了。

饭桌上,没馅的面片和馅少的“针线筐”,都是娘和父亲的专利,胖嘟嘟的饺子都是先尽我和妹妹吃,所以硬币不是被我吃到,就是被妹妹吃到。当我吃到时,我就手舞足蹈,高兴地直喊“哦哦,长大我会有钱喽”,当被妹妹吃到时我就不开心,问娘:“干吗不多包几个有钱的饺子?”娘笑着说:“包多了就不灵了。”

(二)

光阴荏苒。当岁月在爹和娘的脸上刻上越来越多的皱纹时,我也长大成人,从军入伍,事业起步,并且组建了一个新的家庭。时代的变迁,让吃饺子不再是奢望,想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吃,猪肉、牛肉、羊肉,想吃什么馅就吃什么馅,也根本不用再吃什么“针线筐”甚至是面片了,而唯一没变的还是过年包“钱饺子”这个传统的习俗。

那一年,我和妻子回江苏老家陪父母过年,丰盛的年夜饭过后,便和爹娘一起边看春节联欢晚会边包着饺子。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忽然想起始终没弄明白的孩提时代的一些事,便问娘:“娘,我记得小时候吃饺子,不好吃的‘针线筐’和面片都让你和俺大吃了,干吗不用来敬老天、门神什么的?”

娘笑着说,“你这孩子,敬什么不得心诚啊,怎么能用‘针线筐’和面片糊弄啊!”

我又问:“您和俺大也吃过饺子,怎么从来没见你们吃过钱呢?”

娘说:“我在捏饺子褶子上,做过记号的,看到记号的,我不夹,你大不知道,夹了,我就用胳膊肘抵他,他明白就会换一个夹。当年啊我想,我们这辈子就这样了,希望你和你妹长大后有好福气。”

弄明白了小时候的问题,自己的眼睛忽然间湿润起来。我望着已添了许多白发的娘说:“娘,今儿咱不包一个,有几口人就包几个,也不用做记号了,谁都有机会吃着,让每个人都有福!”

娘又笑了,说:“行啊,我的眼也花了,手也哆嗦了,做记号也做不好、看不清了!”

那一个春节,爹和娘平生里第一次吃到了“钱饺子”,而且一人吃到了俩。爹娘非常开心,笑得合不拢嘴说:“老来福,老来福,到老了还真的有福了!”我和妻子都跟着笑,说:“当然当然,吃了一辈子苦也该享福了!”

休息的时候,妻子偷偷跟我说:“我还真怕你做的记号给煮变形了呢!”

(三)

小时候盼过年,为了吃顿好的,眼巴眼望,一年好像十年那么漫长;成家立业后,埋头工作、经营家庭,觉得十年就像一年那么快,仿佛上一年饺子的香味还在唇齿之间,下一年包“钱饺子”的时刻又来到了自己面前。总是没感觉自己变老,可分明许多个吃“钱饺子”的年头都一晃而过,而且家中还多了一个淘气的孩子,便忽然深深地体会到成语“似水流年”的意蕴了。

泱泱中华,要说文明上下五千年赓续不息,是因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不止。这不,生于1998年的儿子,已经有了许多新生新奇的事物可以去接触,与我的童年完全是天上和地上两个环境,但自打他记事起,就对过年吃“钱饺子”怀有莫大的兴趣。每每一盘盘热气腾腾的饺子端上来,淘气的他早已迫不及待地下筷,挑有可能包了钱的饺子,吃到了一个,高兴地又唱又跳。娘一脸慈祥地说:“那神态与我小时候一模一样。”

每每这个时候,妻子便会教育儿子说:“要懂得尊敬长辈,先让爷爷奶奶吃。”儿子噘着小嘴,不服气地说:“我是小孩,爷爷奶奶是大人,大人要爱护小孩,先让小孩吃!”妻子生气地说:“独生子女就是不好,被溺爱惯了,自私!”娘说:“孩子嘛,都这样,来来来,大孙子再吃,看有没有钱。”儿子果然又吃出了钱,大呼小叫的。

我在一旁偷笑,娘是把刚才她孙子吃出的硬币又塞进了饺子里夹给他。儿子还小,哪懂这些,高兴得忘乎所以,也不管他刚才吃出的硬币放哪儿了。别人吃出了硬币,也不声张,也悄悄地塞回饺子里夹给孩子。就这样,明明包了5个硬币,最后能被儿子吃出七八个来。娘说,我大孙子将来肯定有福气!儿子骄傲得像只小公鸡,拍着胸脯,打着饱嗝说:“饱了!”

时间真快!印象里一直被爷爷奶奶驮在背上的儿子,有一天我突然感觉他长大了。

事情还是与过年吃“钱饺子”有关。儿子读高一那年的春节,学习压力比初三时候明显小了,我们将父母接到了北京过年。两位老人都已年近七旬,但一看到快长到一米八的孙子,高兴得老泪纵横。娘喃喃地说:“大孙子我再也抱不动了,抱不动了。”儿子说:“爷爷奶奶,你看你们的腰都有点弯了,是不是那时背我背的呀?来,我给你们捶捶。”

除夕之夜,仍然是包饺子、看春晚。零点的钟声敲响之后,儿子带着爷爷在小区里放完鞭炮回来,娘和妻子将鼓得像一只只小肥鹅的饺子也端上了桌。我注意到,儿子专捡最大个的饺子挑给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你们多吃,吃得越多,吃到钱的机会就越多,福气就越多。”俺大和俺娘果然相继吃到了钱,高兴地笑着,皱纹都咧开了。

我有些奇怪,问儿子你怎么知道那些饺子里有钱。儿子说:“这还不简单嘛,我观察到你们包时要裹进一个硬币,就要多放一点馅,个头就会比别的饺子大呀。”

我说:“你跟过去不一样了啊,不抢着吃‘钱饺子’了。”儿子平静地说:“我过去吃得太多了,该还一些给爷爷奶奶了。”

那一刻,我惊喜地打量着儿子,不说话,向他点点头。

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是亲情,人生最值得骄傲的是成长。这两种情感,在家庭中间、在老小之间传递和轮回,让长者看到血脉延续的未来,得到心灵的安慰;让少年看到无悔无私的付出,培植感恩的情怀。我相信,所有的福报都来自心灵,一切的付出都终将得到偿还!

一个包了钱的饺子,吃不出金钱财富,但能吃出比金钱更可宝贵的、更无法衡量价值的东西,这便是人间的真情,还有我们成长的喜悦!从这个意义上说,吃到了硬币,便真的吃到了福气!

父亲三改《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歌曲《东方红》是一首曾经家喻户晓、老少传唱的经典歌曲,深情表达了人民大众对伟大领袖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与赞颂。

我学唱《东方红》时才5岁,在内蒙古的热炕头上,父亲那时还不到30岁。大约是在1972年前后,我们从苏北一个叫炮车的小乡镇,举家搬迁到内蒙古兴安盟一个叫胡尔勒的小镇谋生。冬天,天寒地冻时什么活也干不了,父亲就把炕烧得很热,一家人便盘坐在炕上,嗑着瓜子,说着唱着,好不热闹!

父亲还是有点文化的,只是因为受我奶奶的舅舅成分不好的牵连,20世纪60年代时虽考上了卫校但没有去成。村上有贫农成分的人曾断言,就你们戴家,永远别想出党员、干部、军人、大学生!但父亲天生乐观,考试落榜对他心情没什么影响,他照样爱好文艺,那时候的样板戏他都会唱。他教我唱《东方红》时,还连带着给我讲中国人民的大救星毛主席的故事。我们的炕头上就贴着毛主席的画像,我还依稀记得画像上的毛主席身后是道道金光。

在内蒙古待了四五年吧,因为我到了上学的年纪,全家又回到苏北老家。我记得是1977年的春节,全家人聚在煤油灯下,吃着白菜豆腐馅的饺子。父亲吃着吃着,敲着两只筷子不知为啥高兴地唱了起来: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华国锋。他为人民除‘四害’,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听着不一样的《东方红》,我好奇地问父亲:“歌词怎么改了?”父亲说:“儿子,‘四人帮’被抓起来了,中国有救了,这会载入中国历史的,你长大后就知道了。”我突然想起来,有一段时间经常从村里的大喇叭中听到什么“英明领袖华主席一举粉碎王张江姚‘四人帮’”,那时懵懵懂懂还不知出了啥事。后来,我把父亲改的《东方红》唱到学校里,老师们一脸惊奇。

父亲第二次改《东方红》歌词,是在1987年12月初,我参军入伍上火车前一天的晚上,母亲忙里忙外炒了许多菜,招待为我送行的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还有亲朋好友。在那天晚饭上,已过不惑之年的父亲,高兴地唱起了他的《东方红》: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邓小平。他为人民搞改革,呼儿嗨哟,他是人民大救星……”听罢父亲唱完,一屋子人全都鼓掌。人们会心地说:“是啊是啊,如果不是邓小平搞改革,咱哪有今天的大鱼大肉吃呢?咱家族哪能解开咒语有人能当上兵?唱得对,唱得好!”父亲很开心,端起酒杯说:“来,我提议咱这杯酒先敬邓小平!”在座的人都站起来,举起杯斟满酒,随着父亲说“咱干了为敬”,大家都一饮而尽!

光阴荏苒,转眼父亲从青壮年到了花甲之年,虽然依旧热爱劳动,在村里建的高新技术开发区还有建筑工地打过零工,骗用工单位说自己不到50岁,但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不管他怎么卖力,甚至连年轻人都自叹弗如,但人家一看身份证就再也不要他了。父亲郁闷过一阵子,但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快乐:他与几个当年一起跑旱船、演乡会的几个人组建了一个军乐团,取名“时尚”军乐团,到处吹拉弹唱,歌颂美好时代、幸福生活,忙得不亦乐乎。

2014年春节,我们回老家过年,在一起吃过年夜饭之后,父亲拿出了他的长号,穿上了乐团的制服,拉着孙子一起表演节目。这时,他又声如洪钟般唱起了《东方红》……

望着父亲饱经风霜的脸庞,听着他毫不造作的真情演唱,我的眼睛竟有些湿润。这是怎样的一个老人?这是怎样的一个父亲?他在因成分问题受到委屈的年代,他在为了谋生不得不奔走他乡的时光里,从来不曾对这个国家、这个党失去朴素的信仰。他没有多少文化,但他每一次修改的《东方红》唱词,都恰如其分地反映出那个时代领袖的丰功伟绩。他做这些,不是为了政治投机,为求什么一官半职,他仅仅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他是发自内心地歌唱。

即使最底层、再普通的小人物,也有信仰。我想,父亲从心底唱出的,是一个中国农民的家国情怀。如今,许多人在尽情享受着这个时代的幸福生活,但父亲没有沉默,他把自己所思所想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歌唱,他唱出了《东方红》经久不衰的奥秘。

同类推荐
  • 青春韵语--岁月的轻烟

    青春韵语--岁月的轻烟

    本书为散文集,分为往事如烟、青春顿悟、爱情物语、游历人生四个板块,用平淡却生动、幽默的语言记录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我们体会到了人生的美妙。
  • 我的青葱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我的青葱时代(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国学大师的斑斓人生之青葱的大学时代。从济南到北京,是青春往事特有的青葱和美好,求学清华园、任高中教员、怀师记友……一段段汩汩流淌的情思,都是对最好年华的留恋追忆。
  •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慢慢相爱:刘晓鸥作品集

    一本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伴一盏香茗细细感受的美文集。作为一本美文精选集,本书包含了作者对温暖亲情的记述,对少年时光的追忆,对当下流行文化现象的探讨和思索,以及旅行在外行走中的种种见闻和感悟。
  • 泥土哪去了

    泥土哪去了

    南帆的散文随笔因兼具学者、批评家、作家之长而独具一格。细节和史料齐飞,逻辑和见识共舞。文笔丰满润泽,风格洁净从容,以含蓄克制显深长韵致。虽是选集,却因涉及诸多层次侧面而自成格局。《泥土哪去了》是南帆最具代表性、精粹汇集的散文集子。南帆作为智性散文的代表,有评论家曾认为“读南帆,知余秋雨之不足”,此“不足”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对南帆散文极富理趣、哲思又丰满润泽的褒奖。在此集中,《泥土哪去了》《机器之瘾》等篇呈现出了一个敏感睿智而又不失理性之思的现代知识分子与现代文明发展的多维对话;《一个作家的社区生活》等篇又似作者与自己开展的一场推心置腹地深度对谈。
  • 匿名区1+1系列(全集)

    匿名区1+1系列(全集)

    精选自中文互联网平台九年来扣人心弦的匿名故事,有爱情,有亲情,有友情,有世间冷暖,有逆境成长,精心打造或温暖、或治愈、或遗憾、或励志、或感人、或幽默、或启迪的“复合味”情感故事。为什么匿名的故事更好看?遗憾事乃世间常有,难为情是世间常态,这样多重复杂的情绪,既动人,又有回甘。我多羡慕他们,如果可以一条路走到头,谁想翻山越岭?谁不想多懵懂几年,还可以被称为孩子,还有资格犯错,还有机会被原谅,更不要说有大把的机会。但我们不行,成年人的世界没有“容易”二字。
热门推荐
  • 灿烈的娇妻

    灿烈的娇妻

    朴灿烈与他妻子的相识,相恋,相爱的故事,很艰辛,很虐
  • 饮食宜忌速查

    饮食宜忌速查

    本书是一本关于日常饮食宜忌的图书。涵盖日常食物饮食宜忌、常见病饮食宜忌、不同人群饮食宜忌、四季饮食宜忌、营养素摄取宜忌等几部分。将与食物与饮食有关的各方面的宜忌做了详尽的介绍,将小餐桌上的大学问,进行了全面、科学的论述,并给出饮食搭配最佳方案,使读者能从中获取科学的饮食知识,掌握实用的饮食搭配,在日常饮食中能够真正地享用美食,收获健康。
  • 修仙天才重生斗罗大陆

    修仙天才重生斗罗大陆

    一个修仙渡劫天才在渡劫的过程中被雷劫劈死,重生《斗罗大陆》
  • 王爷难寻

    王爷难寻

    嘴贱逆天的傲娇小姐pk面瘫难训的冷漠王爷.....
  • 凡人意识

    凡人意识

    什么是意识?是所有生物都拥有意识,还是人类独有?察觉杀气果断反杀,遭遇GANK提前离开,意识存在万物之间。在不断萎缩的世界反面,少年背负起旧神的灵龛,从灰暗的历史中走了出来,决定带给凡人们新生。
  • 大学美好时光

    大学美好时光

    写了关于大学的那些事,有爱情,有一些关于学习的之类
  • 陈世美是我老爸

    陈世美是我老爸

    男主家喻户晓,名字叫陈世美,一介秀才出身,有一个贤惠的妻子秦氏,家有一双聪明儿女,陈中状元之前,一家人过着其乐融融的田园生活----
  • 青春放浪(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青春放浪(天狗文库—井上靖文集)

    《幼年时光·青春放浪》是日本文学大家井上靖的一部自传作品,也可以说是作家的一部回忆录。这部回忆录由《幼年时光》《青春放浪》《我的自我形成史》三部分组成,记述了井上靖从幼年时代到学生时代,再到工作成年这期间的人生故事。幼年时代的井上靖因为父亲工作频繁调动的原因,不得不与父母长期分居两地,被安置在伊豆山区老家,与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老妇人生活在一栋老朽的库房里。这位老妇人是井上靖曾祖父洁的小妾,没有正式名分,被乡里家族所排斥。在这样的情况下,年幼的井上靖与年老的姥姥成了不可分离的亲人,两人相依为命。井上靖用娓娓道来的笔墨描写了姥姥如何尽心尽力地照顾他、溺爱他,而他又是怎样拼命维护姥姥的。年幼的井上靖与姥姥没有血缘关系,但二者的感情早已胜过亲人。除了描述祖孙二人让人动容的亲情外,作者还描述了伊豆乡间的风光、淳朴的民风以及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孤独与伤感。《青春放浪》讲述的是井上靖青年时代的求学生涯及早期工作经历,那个时候的井上靖孤独、苦闷、无聊甚至还有一些玩世不恭,重点回顾了自己与父母亲的关系。《我的自我形成史》则客观理性地分析了“我之所以为我”,作者对自己的人生做了深刻反省与思考,富于哲理。
  • 恶魔殿下的假面公主

    恶魔殿下的假面公主

    “白梓汐,你成功的引起了我的注意。”某男怒喊道。 “白梓汐,原来那晚戴着面具的女人是你。” “白梓汐,你再说一遍不喜欢我。”某男把某女推到墙边,狠狠的亲吻着。 “白梓汐,你到底还有多少个身份瞒着我。” “白梓汐......” 当两人在一起之后...... “梓汐,不如我们生个孩子吧。” 而某女:“滚。”想看假面公主与恶魔少爷的故事快来观看吧。
  • 逆天武道

    逆天武道

    当一群桀骜不驯的天才,一群以前站在世界巅峰,现在在次从新开始,同时出世会给这平静了上万年的大陆带来怎么样的冲击,谁会再次站在巅峰,谁会跌下神坛万劫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