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佛:情为何物?
佛说:婆娑众生。
这一句问佛,问出了多少孤单寂寞,问出了多少痴男情女的故事,问出了多少痛哭与欢喜。婆娑的世界,遗憾注定,正如月有阴晴。因此,才所谓有情众生。
因为本书是本作者首次挑战百万字作品,因此很有必要对各位观众交待清楚本文的主旨,以便于顺畅而阅。
本书以佛祖拈花一笑,摩诃迦叶与弥罗花之间一段大悲爱为核心,(因大幅改动,此处删去XX字。)当然,书中各种情趣,只有您亲自阅读本文之后,才能有深刻的体会。因此,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与君指上听?
在这里,首先要为诸君介绍一下梵天这个本书中的重要人物。
梵天是印度教的创世神。我们都知道,佛教最初出自于印度。但印度教对佛教的理念并不认可。比如,印度教认为释迦摩尼是主神毗湿奴的九个化身之一,地位不能和同为主神的梵天相比。但是佛教认为,梵天只是属于诸天之一,是佛的护法神。
清微三品大乘度劫真经里说:现今宇宙生成之前,虚无之里,寂寞无表。无晶无光,无经无谁。虚无的本源是道。道产生了物质的基本,道运物质的内外,本身就有无限的创造力。在无限里永恒生存。他是道的基础,绝对的真实生命之本,自然的灵魂,是一切物质的主宰和本源。在******的心中,他就是真主安拉。在旧约圣经里,他就是上帝耶和华。在印度教里,他就是梵天。在中国文化主流的思维里,他的形象就是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是道教最高神灵三清尊神之一。生于太无之先,禀自然之气,初始元始天王。因其前身是盘古元始天王,被称为元始天尊。
阿弥陀佛在大乘佛教中被尊称为接引导师,这就是接引二字的由来,又命无量寿。也就是如来。如来论辈还要晚于元始,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元始与如来是两个流派的领军人物。
但是无论从哪个角度讲,这些都已不能成为本书所要探讨的主要话题。因为本书所要追寻的终极目的,乃是一个情字。
何为垂情?由一个极为贫穷梦想一夜致富的穷小子,以垂情为生存手段,后来演变为打抱不平的正义之神,其间这个过程,太过于戏剧。这个人物很幽默,但是他很善良。当然,不善良,他绝难垂情。
这个人物将会带领各位尊敬的读者上天入地,去到那一个个世外的桃源,在山川秀美之中,去领略俊男美女的奇闻异事。
您在读了本书第一卷“美男追月”之后,将会初步领会本书的深义。本书所要传达给您的微妙之情,当然是您在通读全书之后。
佛祖拈花一笑,无非是讲众生平等。佛是自在心。那么,是一粒尘,也是一个天堂。就让我们在往来反复的尘生中寻求宝藏。
最后,请允许本作用苏轼的一句: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来请大家细细观摩此文。本书让您在笑中有泪的境界里静心体悟,引导您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去发现一直潜藏的明珠。
假如您用心读在深处,一定会明白:作者竭尽全力向您奉献的,这是一个婆娑世界。而婆娑众生,是有情的众生。我们同在万物间悠游,在有情众生所赐予的宝藏之中,请您拿走属于您自己的那一份无价之宝。
现在就诚恳请您阅读全文,来享受本作者的倾心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