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霍华德·萨里(Henry Howard Surrey,1517—1547),英国诗人、伯爵。曾在军队和宫廷任要职,后以叛逆罪被处死,年仅二十九岁。萨里在文学史上贡献颇多。他和怀亚特最早把十四行诗移植到英国并加以改造,后世名为“英国体”或“莎士比亚体”的十四行诗,实际上是他率先改造成功的。另外,英国诗坛上使用率最高的诗体之一——抑扬格五音步无韵诗,首先是见之于他翻译的罗马诗人维吉尔的长诗《伊尼特》。
“爱盘踞和生活在我的思想中”
爱盘踞和生活在我的思想中,
在我被俘的胸怀建立起老巢,
更全身披挂着向我厮杀冲锋,
我脸上屡屡地竖起他的大纛。
但是她教我爱,教我忍受悲伤,
带着歉抑的表情掩饰和挣脱
我茫然的希望和火热的欲望,
她优雅的微笑一旦变为怒火;
怯懦的爱便急急地逃出生天,
躲在心灵里只一声声地怨诉,
他的目的未达,再也不敢露脸,
为着主人的过失,我甘受痛苦;
却不曾因此稍离开主人一步,
为爱而捐躯该是多么地幸福。
题解
此诗是译自彼得拉克的《诗集》。它的成就在于:诗人自创出一种韵式,从此这种韵式便起而与彼得拉克式分庭抗礼,成为后世诗人使用率最高的十四行诗形式。后人将这种形式命名为“莎士比亚体”,是因为莎翁用这种形式写下了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诗,成就最大。其实这并不公平,易为“萨里体”当更合理。
此诗将“爱”拟人化。诗人(即“我”)不堪“爱”的进攻和杀伐,频频叫苦。然而,由于“她”让诗人隐忍,诗人也只好“咬破舌头和血吞”,任由“爱”肆虐。但当“她”怒形于色,“爱”逃之夭夭,诗人仍不改初衷,像忠实的仆人,受了主子的委屈还是奉命唯谨。本来是发生于两个人之间的事,被诗人增加了一人(即“爱”),使爱情这个几乎被写滥了的题材,翻出了新意。
“不论置我于烈日烘晒的沙碛”
不论置我于烈日烘晒的沙碛,
或太阳融解不了冰雪的冻土,
不论置我于四季如春的土地,
或让我与聪明人和疯子为伍。
不论我身在高位或卑处下僚,
不论在漫长的夜、短促的白日,
清澈的空际,在乌云之间飘摇,
不论在青春华年,或满头银丝;
不论在天空和大地,或在地狱,
在山陵和谷地,或见飞湍澎湃,
不论我被奴役或摆脱了羁束,
不论我患病或健康,名声好坏。
我永远属于她,纵使我的机遇为零,仅一想已令我心满意足。
题解
这首诗题旨显豁,艺术手法也十分单纯。诗人用了数组对比,显示自己不论是处于顺境或逆境,都忠实于情人。类似的作品在西洋诗中指不胜屈,已由滥而至于俗。由于该诗写得较早,姑译而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