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着假日团聚,效丰将自己的想法跟二娥商量,将来有没有亲生的孩子将来再说,现在他想在身边物色比较聪慧机灵的孩子,认做干儿女,若时机成熟、条件合适再收养过来,二娥不曾有过这样的想法,但一掂量也觉得可行,便决定各自留心,有合适的再约见面共同决定。
自作这个决定起一年过去,一来二去,他们共同确定、同意在二娥的学生堆里认了一个干儿子和一个干女儿,在效丰的学生堆里认了一个干儿子,到过节的时候,三个干儿女都来团聚,但过了些日子,效丰和二娥都感觉到这不是好办法,原因是这三个干儿女都是有亲生父母的,而且就在周围十里八村,效丰和二娥反复掂量后认为,无法从他们的亲生父母那里取得户口、抚养权、监护人……这些合法权益不能够得到配合处理,说白啦,那些干儿女的父母就是看上了效丰夫妇两个人都是教师,有固定工资,经济能力较好,或多或少可以得到些好处,帮他们减轻抚养多个孩子的困难而已,而在效丰和二娥眼里,这三个孩子长大以后必定会回到亲生父母那里去,最后想留在自己身边、有人养老的愿望是落空的。
二婆婆有三个儿子,效丰的大哥在省城工作,中秋节回来看望二婆婆,眼见效丰夫妇与干儿女们的处境以及不如意,于无人时便征询效丰夫妇的意见:二弟、弟媳,不如我在省城这么远的地方,给你们物色一个健康而又能够领养的孩子过来,你们再用心养大,将来的孝顺不比这些干儿女强?效丰和二娥顿时觉得忽然开朗,称赞道:到底大哥是在大城市工作的人,这才是出路啊!便托大哥回城后留心勤代物色。
自家兄弟的事情,办事确实着紧,三个月后,效丰的大哥领回来一个女孩,把底和效丰交的清清楚楚,女孩上面还有四个姊妹,她的父亲已病故,母亲一人委实养活不了,与其活活饿死,不如快快领养出去,也好留得性命,带来了出生纸并写来了领养文书:……亲生母分文不取,养育成人后也绝不认回,但求领养方善待吾女,不使夭折不至误入歧途便感激不尽……。如此手续齐全,效丰夫妇喜不自禁、视如己出,申报户口取名小芳,此时小芳六岁,那三个干儿女分别十岁、十一岁、十二岁。
效丰夫妇与这四个孩子开始了虚妄且奇怪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