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批阅学生课上做的练习题,周青一发现学生们大部分还是不清晰。如果这一部分就这样过去,肯定会留下一个夹生饭,对后续学习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周青一心中有点焦虑,是要练习呢?还是接着上呢?很快周青一就拿定了主意,肯定先要复习,把这部分练习好,然后才能上新课。
那下节课怎样设计呢?怎样才能够练好这一部分又能够保证一定的教学进度呢?
课上已经讲了,也练了,也布置了一道课下练习题,那下一节课是在讲呢?还是练习呢?
周青一开始思考怎样处理比较好?
如果能课上一对一的指出每个学生的问题,再针对性的进行练习,那样效果肯定要好,但时间精力是不允许的。
既然一对一做不到,那就去解决大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先解决大部分学生存在问题,少部分学生的问题,再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出合理的时间去解决。
大部分学生的问题再讲一遍,可能意义不是很大,那怎样安排比较合理呢?
讲的时候学生很容易听懂,那是不是会做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对,考一次,出两三道类似的题,让学生们都做,看哪些学生会了,哪些学生还不会。
检查出学生会了之后,其他不会的学生那又怎样处理呢?周青一又开始思索这一环节在课堂上的安排。
经过一番思索,周青一有了安排,这一部分会的同学肯定做的比较快,他们做出来之后,教师检查没问题之后,再让他们教那些不会的和出错多的同学。
对,就这样安排,周青一觉得这个安排还是比较可行的。
想好了之后说干就干,周青一开始找类似的题,这些题是印不出来了,那只能打印出来分成一个个的小条发给学生们,让学生们课堂上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