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讲了一遍的题,学生做错了,这个还可以理解。
讲了一遍后,肯定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懂,做错了那就很容易理解啦。
现在的问题是这一个类型的题,周青一讲了有三遍了,为什么还有一部分学生做错了?
这一部分题是周青一新接手的六年级学生的课堂检测题。这些学生的成绩比较好,并不是那些基础很差的学生。
现在是周末,老师都在家休息,周青一也不好打搅别人。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后面会碰到好多的问题,不能老是和别人探讨,自己应该先探索一下。探索到一定程度后,带着很多问题去和别人探讨,那时候的收获才会大。
周青一开始回顾自己一个多月来的教学过程。
七年级的学生也出过这种的问题,有时也听其他老师抱怨说:讲过的题,学生还做错了。
现在学生不在这儿,也没法问学生到底是什么原因做错了。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学生肯定是不会或者说不清晰。
正常情况下,学生如果会做了,像这样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应该不会有好几个学生都做错了。
就凭自己想,从哪个角度去想才能知道学生的问题出在哪儿。
十几分钟后,周青一想到了一种情况。自己上学时,老师讲过的问题,当时确实听懂了,但最后做题的时候,有时候还是做不对。
对,是老师讲了,学生当时好像是听懂了,听懂了并不代表会做题。
老师不仅讲了,而且还要让学生练会才行。上课的时候,周青一只是让学生练了一遍。看来练一遍,不能保证大部分学生学会。
那到底是练几遍合适呢?又一个新的问题在周青一脑中升起。
周青一现在想到一个问题,自己从上班到现在,只是从蛮荒的教学方式,刚刚过渡到能够掌握教学环节。离精细的教学,精湛的教学,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
比如讲完题之后,让学生练几遍比较合适?
周青一现在又想到一个问题。就是当堂练会了,以后考试能保证会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如果当堂练会了,考试会,学生学一遍就可以了。
周青一记得教七年级的时候,当堂练会了,考试的时候,练会的学生也有做错的。
这样就产生一个问题,需要带领学生复习原先所学的内容。
那到底多长复习比较合适呢?复习几遍合适呢?
复习肯定是对的,可能对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知识点,复习的时间段复习的遍数也会不一样。
周青一感到自己对教学的领悟又前进了一步,这一步的意义不在于完成单纯的教学内容,而是能深入的让学生真正的掌握各个知识点,形成一定的方法和技能。
前段时间周青一还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的教学比较完美了,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现在想想是多么的可笑,多么的幼稚。
周青一的嘴角露出一个自嘲的微笑,摇头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