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谢梓檀、清和、妙仪、刘嬷嬷
地点:谢府
华灯初上,永夜未央,城门已下。在这漫漫长夜,空无一人的街市之上,街道上的更夫敲打手中的更锣,已是亥时。
在繁华的帝都一角,有座被梓树包围的宅子,在一片郁葱中,只见朱漆大门顶端悬着已有些年岁的黑色金丝楠木匾额,上面龙飞凤舞地题着’谢府’二字,乃是开国皇帝御赐。
谢府一隅,年仅五岁的谢梓檀着百褶如意月裙,头顶一青瓷冰纹盖碗,正笔直贴着雕着琴棋书画四艺图的黄杨木雕屏站立,其颜如桃李,柳眉弯弯,眼珠转到眶中的任何部分都显得灵动俏媚。
只见她聚精会神的吹着面前摆在案桌上的香篆,只想让它快点儿燃烧。
不一会儿,一炷香已过,她赶紧取下头顶之碗将其碗中水一饮而尽,拿着碗将已无燃烧的香炉抱起,一齐放于门外,门外丫头见状立刻起身去回禀老爷。
谢梓檀揉揉酸胀不已的小腿,偷偷拆下小腿处绑好的用绸缎包裹的戒尺,心中暗自庆幸,若是没有早早让清和准备这么个宝贝支撑着我,不然就这么站立在那,怕是这一柱香时间以后,这腿也就废了。
谢梓檀将包裹了数层的绸缎拆下,将戒尺归位,正想往自己那香软闺床上躺去,门外刘嬷嬷的声音便打断了她的动作。
“启禀小姐,老爷有令,天色还早,罚小姐抄整套皇朝史书三遍,望小姐谨记在心,明早五更时,到老爷书房请安问学。”
“什么?三遍!这史书要是三套叠放都有我这么高了!父亲竟要我五更前就抄完,这如何能做到!嬷嬷是否听岔了?”谢梓檀目瞪口呆,她早料到父亲不会轻易放过自己,只是没想到父亲竟是如此惩罚。
“老身未曾听错,那小姐是否打算抄写?”嬷嬷一字一句认真的回答。
“父亲有令,岂敢不从,只是这五更之前,怕是不能如时到场了。”谢梓檀眉头紧蹙,小嘴一抿,神色委屈,眼中似有泪花,“劳烦嬷嬷告知父亲,小女今日知错了,还望父亲大人海涵,宽限些许时间,定会将抄写的文书上交。”
说完,便走到紫檀木雕作的案桌前,小小的身躯被繁琐的绢裙制约着,变扭地爬上高出一截的黄花梨透雕鸾纹玫瑰椅上,抓起一旁摆着的特制大小的狼毫笔,翻开厚重的史书,开始抄写。
嬷嬷笑容满面慈爱的看着桌在书桌前认真的女童。
“老爷还说了,小姐若是无反抗之意,诚心改过,他也非不通情达理之人,小姐只需抄一遍即可。”
谢梓檀一听,大喜,连忙放下手中笔,跑到内厅中盛了一杯早已泡好的上好龙井,端给门外的嬷嬷,“我就知道,定是刘嬷嬷为我美言不少,才让父亲减轻惩罚,嬷嬷这么来回走动,怕是也累了,快快喝茶!”
刘嬷嬷看着这变脸比翻书还快的面容,不禁笑骂道,“你这孩子,刚刚那副委屈的样子原是做给我看的!”
谢梓檀美目一眨,佯装生气,“哪有,我这明明就是心疼嬷嬷的身体嘛,嬷嬷竟怀疑我这实诚的心!”
“好了,好了,这心意老身就收下了,我得赶紧回去交差了,小姐你就抓紧时间切勿贪玩了!”说完笑着将女孩推进闺房内,转身退下。
出门时交代好门外守着的丫头,“清和,明早五更前,你必须要早为小姐梳妆好,领去老爷书房报道,谨记!”清和欠身答应。
见嬷嬷离去,谢梓檀立马回身放下茶碗,探出身子张望了许久,见嬷嬷确实离去不见踪影,将清和拉进屋内,迅速把门掩上,转身一边拉扯着自己的衣带,快步流星就往自己闺床方向走去,一边两脚一蹬,将脚上的软底云丝绣鞋踢的老远。
“快快快,清和你快帮我把这一身赶紧的都给我解开,本小姐要就寝了!”谢梓檀半天没解开这身褶裙,回头看着身后正在拾掇鞋袜的清和,双手展开,“哎呀别捡了,先给我松开这身衣服啊!”
清和赶忙上前,将鞋袜摆放置床踏处,不禁忧虑,“小姐,老爷不是罚了小姐抄书吗,小姐这是不打算抄了吗,明早不是还要……”
“哎呀你就别担心了,本小姐早就抄完了!”谢梓檀打断了清和满是忧虑的问话,“这史书我去年就读过,当时只是为了多识字,便顺手在阅读之际抄写下来也算是锻炼下书法,事半功倍,幸亏清和你有收集我文稿的习惯。”
“明早拿着你放置在黄花梨连三柜橱里的那份去见父亲大人就是。”脱去外衣的谢梓檀立马走向室内,绕过黑漆牙雕走百病的屏风,就往清和早已铺好的绫缎蚕丝被中钻去。
“小姐,你还未洗漱呢!”门外已打好温水准备进来伺候的妙仪见状急急叫住。
“不洗了!明早再说!”谢梓檀把被子一蒙就准备睡下。
“这史书这么厚,小姐你确定记得住吗,你确定不需要再读一遍,要是明日老爷问起小姐你答不上来可如何是好啊?”放下水盆的妙仪看着倒床就寝的小姐忧心忡忡的问到。
“是啊,小姐,不如你给我们讲讲这史书的内容吧,这样一来可以加深些印象,二来发现模糊的地方也好及时翻书巩固啊!”清和停下手中已经放下半边的云纱床帐轻声劝道。
谢梓檀一个翻身,置之不理。
“小姐!”清和又用哀求的语气唤了声。
“好好好,真是服了你们了,我讲还不行吗!”谢梓檀不胜其扰,坐起身来,妙仪见状立马将绣着花鸟迎春的蜀锦靠枕放于谢梓檀背后并整理着床褥。
“我们这也是担心,不怕万一就怕一万。小姐你慢慢说,我和清和在这里给你守着。”清和转身向外走去将屋内四处的灯芯修剪,“再说了屋子太早熄灯,要是被有心人瞧见了报告给老爷就不好了。”
火光一颤,屋子又明亮了许多,谢梓檀被明亮的灯光晃着了眼睛,撩起已放下的一半床帘,看着这屋中自顾忙碌的两个倩影,没好气的说“我看你们就是好奇想听故事,别扯什么为我着想!”
随即往后一靠,“我说给你们听便是了,但是我说完后,你们得好好再把这史书翻看一遍,不可辜负我一番苦心,不然我定不饶你们!”
“这是自然,我们定会熟读于心,日后定不会给小姐丢脸。”妙和笑着将床帘系好在一旁,清和则将云锦棉布包裹的汤婆子放入谢梓檀手中,倚着妙仪做好倾听的准备。
“哎呀,你们两都坐上来吧,盖好被子,别避讳什么了,反正没人,你俩要是冻出毛病了,谁照顾我啊,快快!”谢梓檀不顾反对顺手将两个丫头拉入床帐内,在她们开口拒绝前模仿那帝都最有名气的说书先生轻轻润嗓,开始绘声绘色的说道,“咳咳,话说……”
清和妙仪见状,便也不推辞了,认真倾听起来。
话说康元四十年,元治王崩逝,择其幼子元绪继大统,年号光兴,其母尧氏尊为太后,垂帘听政。
光兴四年,尧太后发动变法,罢免摄政王,开始独掌大权,任人唯亲,骄奢无度。内有朝政荒淫,克扣粮草,欺压百姓,民不聊生,外有金氏蛮夷之族长年侵犯,所及之处,血流成河,残垣断壁,疮痍满目。
光兴六年,金氏大汗举兵大侵,南下攻城,入宫殿,杀幼主,尧氏携金器玉件趁乱逃走,于城外饥民强掳之际群踏而亡。
至此,韩氏王朝彻底覆灭。天下陷入一片混沌,各地诸侯揭竿而起,其中北方以纪景泽为尊,称北纪王,南方有季子初具兴,称南季王。
谢梓檀突然停顿了下,思绪一番,“因为他们姓氏同音,又都以姓称王,接下来我还是用全称讲述,这样你们不会混淆,也方便倾听。”便接着讲下去了。
光兴八年,一日,两王飞鸽传信约言天下事,会面于南北交接的太湖之上,论时事,谈泽民,从治国之道谈到民生政策,长达三天两夜,大有相见恨晚相惜之意。
两者皆才智过人,礼贤下士,广招天下豪杰,离别时,纪景泽身边谋士恐其才能,欲除之而后快,纪景泽犹豫之际,季子初以墨玉镇纸,提笔挥散墨痕,以黛青色云锦密封,赠予纪景泽,称为君者,当济民为先,虽天下不定,但识君乃此生幸事。
纪景泽归时,行至途中,打开云锦布,内有上等的甘草,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展开那竹叶嵌入的棉连纸,只见那一龙蛇飞动的大字“和”,纪景泽大震,心胸突然清明一片,片刻之间便下令快马回城,起草文书昭告天下:
“君当以济天下为先,是以兴复中原,驱除鞑虏,救国救民于己任,相识与季,志同道合,季王年长于吾,特尊为异姓兄长,共济天下,倘有二心,神明鉴察。”史称“甘草之和”。
至此,纪景泽挥兵北上,季子初随之,惠及之地,修水利,重农业,在这战乱留下的满是伤痕的土地上,一步步恢复它原本的样子,两王之间的密切配合,像是一道春风,让这片土地欣欣向荣。
民间孩童常歌:“纪打豺狼,季兴社稷,天下共济”。
双王带领着各自的部下,一路披荆斩棘,经过五年浴血奋战,斩大汗头颅悬挂于北境离都城墙门外,彻底将蛮夷之人赶于塞外。
当晚军队扎营于鹿台之下,设庆功宴,大摆筵席,高台设二主位,两侧各设八张,双王在礼乐声中入座,受群臣酒,饮酒毕,双手一拱,赐群臣酒,饮毕,乐止。
宴中,纪景泽见案上羹汤,点心,菜肴,可谓是水陆八珍,尽皆入撰,荤素兼备、咸甜并陈,便面带喜色地询问左侧负责此次宴会的谋臣。
“今日如此大喜,卿原来不仅有这满腹经纶,这宴席也是将你这才能体现的淋漓尽致啊,瞧瞧这精致的菜色,你到底还藏了些什么本事,我倒要考考你。”
“你是否该给这个宴会取个名字,好让后人记载下来啊?”。
左旁位列第一的谋臣起身答道:“回王上,此宴名为烧尾宴。”
2019-6-25 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