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一生不可少
熟人,风光时嫌少,尴尬时嫌多,而朋友什么时候都不嫌多。熟人见了面,寒喧几句,打声招呼,仅仅停留在人际交往的浅层,但也有可能发展成朋友。朋友讲究的是志趣相投,惺惺相惜,彼此欣赏,平等对话。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朋友走近或走远皆应顺其自然,不可强求。友情不像亲情那样羁绊和无法选择,也不像爱情有那么多剪不断理还乱,纠缠不清,肝肠寸断。
朋友毕竟是朋友,彼此没有太多的负累和责任,因此不能对朋友奢求太多,更不能要TA一定得与你同甘苦共患难。
朋友多是好事,是人生旅途的雪中送炭、锦上添花,却也有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若朋友之间要保持长久的友谊,除了不能有人身伤害、利益冲突和情感纠葛外,居所的迁徙,工作的调动,志趣的转移,地位的变化……如此等等,都会在无意间失去一些老朋友,但同时又会结识一些新朋友。
即使过去的朋友的身影已经渐行渐远,也要把过去的友情妥帖地珍藏,因为彼此相携走过的日子,是构成人生篇章的某一个段落,快乐温馨也好,伤感失落也罢,都是生命过往中不可切割的一部分,你只能接受,不能改变。
苦难是何物
苦难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这话不错,但前提是你已经战胜并超越它,否则,它依旧还是苦难,是万丈深渊。面目可憎,形迹可疑。
倘若苦难已成过去时,经历者会成为倾听者仰慕的高度;倘若苦难正在进行时,经历者会成为知情者同情的对象,这都是局外人的感受,重要,也无关紧要。对苦难的当事人来说,无论最终是否能够驾驭苦难,都要坚守否极泰来的信念。因为坚强不屈的意志比苦难本身更加不可战胜。
不经历风雨不能见彩虹,冬天的背后必定是春天,这是恒久不变的约定。
站在爱情的边缘
一段感情,来时无影,去时却有踪。爱上一个人或许只需要一秒,而忘记一个人却需要一辈子。
爱情的短命臭名昭著,可偏偏又喜欢做出天长地久的承诺。爱情究竟在何处才能永恒?对杰克和露丝来说,爱情永恒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14年过去,当《泰坦尼克号》披着3D的外衣卷土重来,尽管人们深谙“生死打不败爱情,生活可以。”而一旦坐到大银幕前,面对“扑面而来的海水”,还是忍不住为杰克和露丝的生死绝恋潸然泪下;当《我心依旧》的主题曲弥漫开来,岁月悠悠,“我”心依旧。
当情绪从艺术作品拉回到世俗生活,对爱情纯美的幻想就犹如披着美丽外衣的心魔,一朝不摘除,隐患就始终存在。
生活中每一幕言情剧都在倾情上演。序曲会有细节的差异,过程会有时间的长短,结局却惊人的相似,到头来只不过是老旧的桥段,但从来都不缺少趋之若鹜的女主角。无论这个角儿是貌美如花,是才华横溢,还是气质超群,一旦从美梦的高处跌落到地面,都是一样毫无悬念的头破血流。
那么,从童话的幻境中回到现实中来吧!现实包括婚姻。而婚姻也没有瓶盖拧到瓶颈上严丝合缝般的合适,更多的是彼此包容和妥协,是形而下物质的存在。
生性浪漫与感性的三毛也曾感叹,爱情如果不落实到穿衣、吃饭、数钱、睡觉这些实实在在的生活里去,是不容易天长地久的。这就是生活的本来面目。而我等凡夫俗子,又怎能从中突围?
有缘的植物
虽然至今也不太会侍弄花草,但每每经过那些鲜花植物店,我仍然会情不自禁地被那一片姹紫嫣红郁郁葱葱的世界所吸引,总觉得看看也养眼,不过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看上哪一种,一时冲动就买下了。记得20年前我便开始学养各种花花草草,尤其对那些貌美的植物爱不释手,没想到折腾来折腾去,20年后与我不离不弃的还是最初那几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吊兰、文竹、龟背竹、玻璃翠、滴水观音,其它的要么中途夭折,要么春荣秋枯,而这几种植物只要平时稍稍留意,它们就会回报一年四季的翠绿。每到春天,滴水观音和龟背竹几乎是同时“怀孕”,滴水观音几天就窜出一片新叶来,质感细腻,水灵娇嫩,依偎在几片老叶身旁,像初生的婴儿;龟背竹则鼓鼓的怀着胎,迟迟分娩不出来。可能“观音”是女孩儿,急于展示自己的美,“龟”不着急,所以爬得慢。
想起那些娇贵的植物,买回家后无论怎样真心诚意地伺候它,光鲜几天之后,它就开始磨磨叽叽,要死不活的,渐渐失去了看相,最后只得一弃了之。所以,这几样争气的普通植物常常让我生出些许感动,于是索性将那些漂亮的花钵都栽上它们,也算是繁华散尽后的朴素回归。人生也是一样,历经繁华之后,最后实实在在的也是最朴素的需求就是吃得下、睡得着、想得开。吃得下,是一种福气,是一种享受;睡得着,是一种恬淡,是一种性情;想得开,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境界。
表象侵略真相
世上许多事物因为人们的惯性思维,其表象总是和事实相去甚远,而时间往往能给予我们答案。比方说,牙齿那么硬,却一颗颗走失了,舌头那么软,却与我们永远同在,两者以坚固输于柔软而告终;有时,身材魁梧高大、长着络腮胡的男人却偏偏长着一颗比女人还要多愁善感、温柔细腻的心,而看起来弱不禁风的女子却意志坚定、内心强大;还有,经常听见有人说,我的孩子又烧成了肺炎。人们以为发烧会“烧”出肺炎、“烧”坏肺,其实,发热与咳嗽一样,不过是一种症状,疾病的一个普遍表现,并不是原因所在,那些肉眼看不见的病原微生物,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因为生病了才发烧,而不是因为发烧才生病。
因为惯性思维致使表象与真相产生的错觉无关紧要,但如果华丽的表象是为掩盖事实真相而人为设立的障碍或骗局,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谁也不是谁的谁
我究竟是谁最重要的人?如果有一天我们忽然想到这个问题,一时半会儿还真有些回答不上来,说不定还会心有凄凄焉。纵观一辈子,这个问题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大致情形是,小时候对父母最重要,中年对孩子最重要,暮年对老伴最重要。但最终,谁也不是谁的谁,每个人都只不过是大自然的一粒尘埃而已。所以,如果有谁听说谁不要谁了,谁离开谁了,请不要唏嘘,那只是暂时的状态,而非最后的结局。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明白,所谓心想事成、万事如意、天天快乐、青春永驻等等这些愿望原本是不可能完全实现的,但大家都还是愿意说也愿意听,那是因为吉利的话会产生积极的潜意识。但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和一个充满负能量的人在一起呆久了、消极的语言说得或听得多了、看见或经历了不公平的事、事业屡屡挫败、饱受疾病的困扰、得知一个熟悉的年轻的生命突然凋零、偶然参加一次肝肠寸断的葬礼,如此等等,都会让人产生活着没意思、没有必要再去追求什么的想法,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所以,积极的心理暗示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就像一辆汽车一样,需要不断加油才能保持前进。
把心安顿好
更早的时候,孩子还很小,每当我觉得心里很乱,理不出头绪时,只要把孩子抱在怀里,奇迹般地,一时无所凭依的心一下子就变得踏实,有了着落。那时,儿子是最好的镇定剂;后来,孩子慢慢大了,逐渐有他自己的世界了,暂时处理完所有的事情,一时得空,那么,接着去读那本未读完的书,很快,内心就安顿好了。这时,读书是最好的镇定剂。
当书读得越多、思考得越多的时候,就越发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这个世界其实知之甚少。如果说因为一时空闲而去读书是治标,一旦养成长期读书的习惯,书籍的营养和功效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的“体质”,提高了自身“免疫力”,就达到了标本兼治的效果,那什么时候也不会觉得虚空了。
一个人的心就像泊在岸边的一叶小舟,暂时不用干活、闲暇的时候,你得找个地方用绳索固定它,不能让它漫无目的地飘来飘去,随波逐流,找不到方向。
让失重悬空的心回到地面,每个人有不同的选项。
这世界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