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细节做到完美的境界
莉莉在一家业绩卓著的金融机构里任经理助理。有一天,她的上司在无意中发现,她告诉部门里其他员工,所有的纸都要两面用完才能扔掉。有的员工认为莉莉很吝啬,并且嘲笑她连一张纸都要做文章,她的解释是:“让所有的员工知道这样做可以使公司减少支出,从而相对地使利润增加,这是极其重要的。”
我们想象得出,莉莉今后在上司眼中的地位。也许一张纸是很小,但长年累月累积起来,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马克曾是美国西里克肥料厂的一名速记员。尽管他的上司和同事都有偷懒的恶习,马克仍保持认真做事的良好习惯,重视每一项工作。
一天,上司让马克替自己编一本老板西里克先生前往欧洲用的密码电报书。马克不像同事那样随意地写几张完事,而是将它们编成一本小巧的册子,用打字机很清楚地打出来,然后又仔细装订好。做好之后,上司便把这本册子交给了西里克先生。
“这大概不是你做的吧?”西里克先生问。
“呃——不……是……”马克的上司紧张地回答,西里克先生沉默了许久。
几天后,马克代替了以前上司的职位。
或许大家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只是觉得很正常而忽略过去了。殊不知,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却体现着深刻的道理。试想,如果马克没有将细节做到完美的习惯,他能表现得如此尽职尽责吗?
米查尔·安格鲁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有一天,安格鲁在他的工作室中向一位参观者解释为什么自这位参观者上次参观以来他一直忙于一个雕塑的创作。他说:“我在这个地方做了润色,使那儿变得更加光彩些,使面部表情更柔和了些,使那块肌肉更显得强健有力;然后,使嘴唇更富有表情,使全身更显得有力度。”
那位参观者听了不禁说道:“但这都是些琐碎之处,不大引人注目啊!”
雕塑家回答道:“情形也许如此,但你要知道,正是这些细小之处使整个作品趋于完美,而让一件作品完美的细小之处可不是件小事情啊!”
那些成就非凡的大人物总是于细微之处用心、于细微之处着力,这样日积月累,才能渐入佳境,出神入化。
在荷兰,有一个青年农民来到一个小镇,找到了一份在镇政府看门的工作。他在这个门卫的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一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也没有再换过工作。
也许是工作太清闲,他选择了又费时又费工的打磨镜片当自己的业余爱好。就这样,他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样的专注和细致,锲而不舍,他的技术已经超过专业技师,他磨出的复合镜片的放大倍数比专业技师的都要高。借着他研磨的镜片,他发现了当时尚未知晓的另一个广阔的世界——微生物世界。从此,他名声大振,只有初中文化的他,被授予了巴黎科学院院士的头衔,就连英国女王都到小镇拜会过他。
创造这个奇迹的小人物,就是科学史上鼎鼎有名的、活了90岁的荷兰科学家万·列文虎克。他老老实实地把手头上的每一个玻璃片磨好,用尽毕生的心血,致力于每一个平淡无奇的细节的完善,他终于在细节里看到了自己更广阔的前景。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如果你能执著地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你同样也会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物。
责任为工作贴上卓越的标签
追求卓越: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
员工不是好员工
你也许会迷惑,已经“完成任务”了怎么还不算好员工?这就需要我们对“完成”一词进行深层次的解析。长久以来,人们都将“完成”等同于“做”,认为只要去“做”就算“完成”了,以致造成了诸如“办事不利”等问题。殊不知,正确的“完成”不只是“做”,还要“做对”、“做好”、“做到最棒”。所以我们说只满足于“完成任务”的员工不是好员工,好员工应该“出色地完成任务”——达到卓越。
NBA的字典里只有胜利,只有冠军。只有夺取冠军,才能拥有财富和成功。而只有超越所有的竞争对手,做到最棒,才能赢得冠军。“第二名没有立足之地,”就连NBA杰出教练文斯·隆巴第也曾说,“美国人始终有一种热切的欲望,做什么都想拿第一。”
商业竞争乃至人生的竞争,与NBA遵循同样的法则——要么卓越,要么出局。追求卓越,做到最好——最好的思想,最好的员工,最好的产品,最好的服务,才能打败竞争对手。管理大师易斯·B·蓝伯格奉行的哲学是:“不要退而求其次。安于平庸是最大的敌人,唯一的办法是追求卓越。”
叶灵和江吴是一家大型跨国公司里的两名优秀职员,在对待工作上,都能够尽职尽责。但是,他们两个人的差别就在于叶灵尽职尽责地完成了自己岗位上的工作后,便觉得足够了,而江吴则在要求自己尽职尽责之外,力争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3年后,江吴成为这家公司的一位部门经理,社交的范围更广泛了,而叶灵只是一名业务主管。
在公司中,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做得已经足够好了,真的是这样吗?一名称职的员工不应当满足自己尚可的工作表现,而应当不断地突破自我,追求卓越。这是实现自我提升当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
追求卓越,这个激励了无数人奋斗不息的理念,是所有企业人最熟悉的一句话。可以说,只要你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在企业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就不会对“追求卓越”这句话感到陌生。
追求卓越,无论是对企业,还是对员工,都有不凡的意义。
追求卓越给众多的企业带来了目标,带来了动力,也带来了严格认真地抓规范化管理的理由,还带来了激励员工的精神元素和建设优秀企业文化的素材,对企业的意义十分重大。在现代市场环境里,很难找到与“追求卓越”有同样价值和魅力的语句,这一点已经被大多数企业和企业人所认同。那么,对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企业员工来说,追求卓越对于我们的意义何在?
和给企业带来的价值一样,追求卓越给我们企业员工带来了职业发展的目标和动力,带来了认真做好自我管理的理由,更带来了那种能促使我们激情澎湃、忘我工作、不懈努力的精神。可以这么说,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人,而渴望在职业生涯中赢得成功,那么这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就是你不可或缺的。
美国一家公司在韩国订购了一批价格昂贵的玻璃杯,为此美国公司专门派了一位官员来监督生产。来到韩国以后,他发现,这家玻璃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质量都是世界第一流的,生产的产品几乎完美无缺,他很满意,就没有刻意去挑剔什么,因为韩方自己的要求比美方还要严格。
一天,他无意当中来到生产车间,发现工人们正从生产线上挑出一部分杯子放在旁边,他上去仔细看了一下,没有发现两部分杯子有什么差别,就奇怪地问:“挑出来的杯子是干什么用的?”
“那是不合格的次品。”工人一边工作一边回答。
“可是我并没有发现它和其他的杯子有什么不同啊?”美方官员不解地问。
“你自己看,这里多了一个小的气泡,这说明杯子在吹制的过程中漏进了空气。”
“可是那并不影响使用啊?”
工人很自然地回答:“我们既然工作,就一定要做到最好,任何的缺点,哪怕是客户看不出来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不允许的。”
“那么这些次品一般能卖多少钱?”
“10美分左右吧。”
当天晚上,这位美国官员给总部写信汇报道:“一个完全合乎我们的检验和使用标准,价值5美元的杯子,在这里却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被用几乎苛刻的标准挑选出来,只卖10美分。这样的员工堪称典范,这样的企业又有什么可以不信任的?我建议公司马上与该企业签订长期的供销合同,我也没有必要在这里了。”
任何一家想在竞争中取胜的公司都必须设法先使每个员工都坚持“追求卓越,做到最好”的工作原则。只有奉行这种原则的员工才能够为顾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高质量的产品。
当每个员工将“追求卓越,做到最好”当成自己的原则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成为更优秀的员工。
永远不要说“做得够好了”
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
很久以前,曾经有三只小鸟,它们一起出生,一起长大,等到羽翼丰满的时候,又一起从巢里飞出去,一起寻找成家立业的位置。
它们飞过了很多高山、河流和丛林,飞到一座小山上。一只小鸟落到一棵树上说:“这里真好,真高。你们看,那成群的鸡鸭牛羊,甚至大名鼎鼎的千里马都在羡慕地向我仰望呢。能够生活在这里,我们应该满足了。”它决定在这里停留,不再飞走了。
另外两只小鸟却失望地摇了摇头说:“你既然满足,就留在这里吧,我们还想到更高的地方去看看。”
这两只小鸟继续飞行的旅程,它们的翅膀变得更强壮了,终于飞到了五彩斑斓的云彩里。其中一只陶醉了,情不自禁地引吭高歌起来,沾沾自喜地说:“我不想再飞了,这辈子能飞上云端,便是伟大的成就了,你不觉得已经十分了不起了吗?”
另一只鸟很难过地说:“不,我坚信一定还有更高的境界。遗憾的是,现在我只能独自去追求了。”
说完,它振翅翱翔,向着九霄,向着太阳,执著地飞去……
最后,落在树上的成了麻雀,留在云端的成了大雁,飞向太阳的成了雄鹰。
很多人之所以一辈子平庸无所成,最大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现状容易满足,总是对自己说“我做得已经够好了”。读书的时候不认真,工作的时候消极怠惰,慢慢的,你就会对按部就班的生活和贫穷的日子习以为常,麻木地听从现实生活的安排。若你积极进取的意识慢慢被生活消磨殆尽,对目标缺少了追求的动力,最后就会像一部陈旧的机器一样锈迹斑斑。而真正的强者,绝不会被自己取得的暂时的成就冲昏头脑,而是永远向着更好的方向前进。
任何事情,只要你用认真的态度去对待,它就能变得更好,有些事老是做得不完美,只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的用心而已。
不满足于“够好的了”的员工更容易在职业生涯中获得成功,老板往往并不会因为他“想要成为将军”而拒绝或冷淡他。只有那些不求上进的下属,才是令老板最反感的。
张涛和王雷同时进入一家开发、销售电子产品的公司。张涛是一所电子工业大学的毕业生,学历是本科;王雷学的是贸易专业,学历是专科。两年后,王雷升为销售部的主管经理,张涛却仍然是一名普通员工。
在元旦的宴席上,一位老员工小声问身边的总经理:“张涛是本科毕业,所学专业又与我们的产品吻合,你为什么提拔了王雷而不提拔他?”
总经理微微一笑:“虽然王雷的学历没有张涛高,但他身上有一种强烈的成功欲望。无论交给他什么任务,他总能尽力完成得十全十美。”
是的,一个总是以为自己做得够好了的员工,觉得只要能保住现在的饭碗,即使工作和人生毫无意义也无所谓。这样的员工忽略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不敢挑战自我、不敢接受新任务,只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到头来只能迎来了老板发的解聘书。
“不论耗费自己多少精力与时间,都是值得的。”优秀的员工都会这么说,因为每天工作所带来的成就感与满足感是金钱无法买到的无价之宝。那种“干好工作的强烈愿望”实现后的喜悦,是那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员工永远也领略不到的。
只要你相信你自己可以做得更好,你就一定能做到,关键还在于,一定要改变你的态度!
当每个员工将“做到最好”变成一种习惯时,就能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积累更多的经验,就能从全身心投入工作的过程中找到快乐。
这种习惯或许不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可以肯定的是,当“做不到最好”成为一种习惯时,其后果将可想而知——工作上投机取巧也许只会给你的上司和公司带来一点点的经济损失,但它可能影响到你个人前途的发展。
有无数人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马虎虎的习惯,以及对手头工作敷衍了事、糊弄的态度,终其一生都处于社会底层。细想一下,你的内心也应该有所触动吧!
积极进取,“我的位置在高处”
有人曾把世界比喻成竞技场,每一个人从出生那天起,就投入比赛中了。比学习成绩,比工作成果,比事业成就,比家庭幸福……成功的人,总是那些积极进取、不满足现状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