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惠没有想到,在西汉的手工业作坊里,每一个人的分工已经如此的细化。每一个人整天干同一样的工作,不是专家也会成为专家的了,所以,细化分工的效果就是大大地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就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了。好多的历史学家,都说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可能吗?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啊,很复杂的,在西汉就是既有奴隶社会、又有封建社会、还带有一点资本主义社会的影子。
到了东汉,就更搞笑了。当年刘邦斩白蛇起义,就有传说那白蛇当时跟他说,你要砍我头,我就断你尾巴;你要砍我尾巴,我就断你的头。反正就是一个字,你不能杀我。那刘邦也是一个狠人,不理这些,果断地一刀将白蛇拦腰砍断。结果,大汉王朝就从此一分为二,分成了东汉、西汉。两汉都是二百多年的历史。而这个将西汉终结的人,就叫王莽。后人都说他是当年那条白色的蟒蛇变的,也有人说他是从现代社会穿越过去的。因为他一当上皇帝,就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社会主义的那一套,跟着***学的打土豪、分田地,在全国范围之内全面推行社会主义制度,为此,不惜将自己的儿子都杀光了。
当然啦,他的这一套纯属于生搬硬套,一点也不考虑自己的国情。在二千多年前就想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疯了,全部起来反对他,他的脑袋也就变成了别人的收藏品。
常惠还是十分认同第二个观点的。这个王莽啊,就是跟自己一样,穿越过来的。只不过他穿越成了帝王,自己只穿越成了一个麻衣百姓。历史的教训,是值得吸取的,从王莽的悲剧上来看,作为一个穿越者,要想在穿越的年代能够顺利地活下去,得入乡随俗,不要脑洞大开。什么随身仓库啊,什么重生系统啊,都是不靠谱的。
不切合实际的蛮干,也许当时可以爽一下,但终究逃脱不了被历史惩罚的命运!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容不得人随便去改变。
就在常惠思想开小差的时候,陈掌柜的又领着他与周老爷来到了另外的一个区域。这儿的人都在忙忙碌碌着,每一个人跟前都放着一个脸盆一个丝筐,在进行缫丝。
陈掌柜道:“你们看到了吧,他们正在做的就是我所说的缫丝。这煮好的茧子,在水里一泡,就能抽出一根完整无缺的丝来。每一个茧子的丝啊,至少有一千五六百步长。你们要不要也过去看一看?”
原来茧子就是这样被还原成丝的啊!也不知道这个主意古人又是怎么想出来的。这些都是中国古代人的专利技术啊,跟陶瓷、茶叶等制作生产技术一样,都是中国古代屹立于世界东方而不倒的无形资产。
常惠很好奇地走上前去,陈掌柜又详细介绍道:“你可别看这缫丝,看上去简单,其实却并不简单。还可细分为索绪、理绪、缫解、生丝的卷绕和干燥等活。你看,这索绪的水要是开水。将蚕茧放入锅内,拿索绪帚与茧层表面刷几下,就可索得丝绪。”
陈掌柜走到第二个人面前道:“索绪完成后,就是理绪了。理绪就是除去有绪茧茧层表面杂乱的绪丝,理出正绪。理得正绪的茧称为正绪茧。这个盆内的就是正绪茧。”
看完理绪,他们又参观缫解。缫解就是把正绪茧放入温开水做成的缫丝汤中,以减少茧丝间的胶着力,使茧丝顺序离解。一圈一圈的缠绕到丝筐上。缠好的丝筐还要拿去烘干,那就是烘丝了。
接着,他们又参观了捻丝、织布区域。捻丝比较简单,纯属体力活,就是将缫好的丝线完成络丝、并丝、捻丝的工序,为织布工序创造条件。
作坊里的织布区域,是整个作坊的重中之重。里面,用到的器械就开始多了。具体的流程包括牵经、卷纬、织绸、坯绸检验、脱胶。
据陈掌柜介绍道,我国在远古时是以“手经指挂”来织布的。所谓“手经指挂”是将一根根纱线依次绑结在两根木棍上,再把经两根木棍固定的纱线绷紧,用手或指像编席或网那样进行有条不紊的编结。
后来人们发现用“手经指挂”的方法编结,不但费工而且柔软的纱线极易纠缠在一起,给操作带来困难。于是我们的祖先又发明出具有开口、引纬、打纬三项主要织造功能的原始织机----腰机,又叫“踞织机”。
织造时,织工席地而坐,将经纱的两端分别绑在两根横木上,其中一根横木(卷布轴)系在腰间,另一根由脚踏住,靠腰背控制经纱张力,利用分经棍形成一个自然梭口,用纡子引纬,砍刀打纬。织第二梭时,提起综杆,使下层经纱变为上层,形成第二梭口,立起砍刀固定梭口,纡子引纬,砍刀打纬。织造就是这样不断交替循环往复进行的。
常惠看到这些织布机都并不是系在腰间的,笑着问道:“这些织机不是你所说的‘腰机’吧?”
陈掌柜答道:“对,我们以前还是用的这可是‘腰机’,现在这些可是我花了大本钱弄来宝贝,经过升级了的,是最新一代的织机。效率比‘腰机’要强多了。”
常惠仔细观察了一下这款世界上最先进的织布机,只见它是由机架、经面、脚踏提综板和提综杆的部件组成的。
机座前端设有坐板,后端斜接着长方形机架。机架后端安置的两根撑柱。机架是一长方形木框,上端设有一根经轴,下端设有一根被称为“梭”的卷布轴。
经轴和卷布轴上还各设有一用以控制送经量和卷布量的轴牙。机架中间两侧各装一根“立叉子”,其端装有提综杆。提综杆前端系着综框,后端装有一根用于将经线分为上下两层的分经木。机座下有两长短不一的脚踏杆,长者连结一提综杆。通过提综杆控制综片的提升,短的一根与综片下端相联结。
织工坐在织机上,踩下长踏杆,提综杆前倾上跷,综框将底经提高到原面经的位置之上,同时,中轴也相应地向下压迫面经,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梭口,女织工趁机投梭送纬。投梭送纬这一工作完成后,织工的脚又迅速离开长踏杆,而踩下短踏杆,使综框下降,底经失去拉力,恢复到原来的形状,与此同时,提综杆前端下垂,使面经也恢复到原来的形状,准备接受下一个开口运动。织梭如此不停地穿梭着,毛坯织品就慢慢地织出来了。
时光在穿梭,日月在穿梭,原来穿梭就是这么一回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