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谷的大火也意味着撤退的号令,正在佯攻磊筑的潘璋,朱治两队人马,看见远处山谷冒出的微微火光便知道段横已经得手,于是开始命令部队撤退。
张义看见潘璋,朱治两人撤退非常疑惑,便命令将士准备追击。但一听说玉谷烧粮之事,便急忙掉头带领大军返回营寨。
回到中军大帐后,张义便急忙命张海带军前去玉谷救火,张义则是与众位将军都呆在营寨中等待着玉谷营救粮草的士兵来报,就这样一直到了天亮。
张海缓缓地走进营寨,张义看见张海满脸是灰,也来不及问张海怎么回事便说道“粮草怎么样了”?
张海露出懊悔的表情,张义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但却不敢去相信。坐在了椅子上发呆。
“到底怎么样了,你说啊”!赵天大声问道。
张海叹息说道“哎,火势太过凶猛,我与三万将士还是没有来得及,四十万石粮食全部化成灰了”。
“什么”?众位将军听后非常惊讶,也略有一丝恐慌,因为粮草没了,该如何久存。
张海又接着说道“不仅如此,根据玉谷守兵来报,苏龙将军也殉国了,胡锐将军知道自己犯了大罪也于刚刚自刎身亡了”。
张义听后悲伤了起来说道“哎,悔当初不听苏龙将军与丞相之言,才会造成大错。我之过也”。
“父王,眼下不是悲伤的时候,而是应该想办法筹到粮食,要不然我三十万大军就会饿死在这里”。张义拱手说道。
“对对,想办法,想办法”。张义一边说着一边苦苦思索。此时的他也乱了分寸。
这时刘密走进营寨,拱手说道“辽王,各位将军不用惊慌,我们尚有百日之粮”。
众将听后非常惊讶,哪里来的百日之粮。张义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看着刘密问道“丞相,何来百日之粮”。
刘密拱手回答道“辽王有所不知,在敌军烧粮草之前我已经命人秘密运出了玉谷百日的粮食,现在屯放在军营之中,即可分配到各营”。
张义听后立刻转忧为喜,走到刘密面前握住刘密的手说道“丞相真乃我军的救星啊”。
刘密笑着说道“臣之本分,各位将军迅速回到营中整顿兵马,安抚军心。不得有误”。
“是”,众位将军缓缓退下。
刘密等到所有人都退下后便急忙拱手说道“辽王,刚才臣所言百日之粮纯属谎言为的是安抚军心,臣一下子转不出那么多粮食”。
张义听后便又哀伤了起来问道“那我们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只有十天之粮”。刘密严肃回答道。
“什么?十天”?张义惊讶问道“丞相,我们该怎么办啊”。
“眼下必须立刻派一将军前往并州调粮,但是要从并州凋粮,肯定会经过魏国邺城,恐怕魏国阻挠,所以这位将军必定要是智勇无双才可以”。
“那依丞相之言,谁人合适”?
“马义可以”。刘密严肃的说
“为何?马义尚无统领过兵马,岂能可以”?张义反问道
刘密回答道“辽王是忘了马义带领降卒起义,擒胡锐之事,我看马义智勇兼备,日后必是我大禹将才”。
“那就依丞相之言,由丞相向义儿传达军令吧”。张义挥手说道。
“是,臣遵旨”。刘密缓缓退下。
再说陆逊这边,因为段横烧了张义粮草立下大功。陆逊便为段横摆下宴席,招待所有将军。
宴席之上陆逊举杯说道“大将军烧粮之神威,无人能敌啊。我敬大将军一杯”。
段横推辞道“如果没有大都督之计某,恐怕我们还成功不了。应该是我敬大将军一杯”。就这样两人互饮了一杯美酒。
喝完之后,段横放下酒杯问道“那不知大都督,我们接下来该如何行事。我以为张义大军没有了粮草,肯定军心大乱。如果此时我们趁势进攻,必能大败张义”。
陆逊摇头道“不,眼下敌军虽然没有了粮草,不过尚没到可以破灭的地步。我们还是应该勤练兵马,等待十五天之后再与张义决战,眼下我们就看看张义如何为他那三十万大军解决肚子的问题吧”。说完之后陆逊仰天长笑,段横等人也随之附和。
刘密快马加鞭的来到了前寨,并命人去叫马义前来。此时的马义已经并无大碍。得知刘密找他,不敢怠慢便急忙来到营寨。
刚进营寨看见刘密坐在桌子前看兵书,便急忙拱手问道“不知道丞相唤我前来所谓何事”。
刘密放下兵书说道“少公子,我军粮草被烧之事,你可知道”。
“末将知道,只剩下百日之粮”。马义严肃回答道
刘密笑了笑说“那是我与辽王骗三军将士的,如今我们只剩下不到十日之粮”。
马义大惊看着刘密的双眼问道“那丞相叫我前来是为了粮食之事吗”?
“正是”。刘密点头说道“我要你在十日之内从并州运回粮食。以解燃眉之急”。
马义听后大惊说道“十日?丞相恐怕是忘了,前往并州调粮会经过魏国邺城吧,倘若魏国阻挠,十日时间太短,而且……”。
还没等马义说完,刘密便夺声说道“我就给你十日,马义我知道你一定会有办法,如果十****运不过来粮食,我军必然饿死前线,你也会被辽王斩首”。
马义叹息道“丞相真是给我出了一道难题”。
“那就看你愿意接这道难题不愿意,事成之后我会举荐你为大将军的,这不是你一直想要的吗”。刘密的话语中仿佛在告诉马义,用粮食换取大将军之位,你值了。
马义也想了想,既然逃脱不掉,左右为难。还不如一试或许还真能成功,便拱手说道“末将领命”。
“好,我等的就是你这句话,带上你的那些兄弟即刻出发”。刘密站了起来说道。
“是,我知道了”。马义缓缓退下。
刘密看着马义的背影在心里说道“马义,你是雍王之子,轩禹皇帝的侄子,切不可让我失望啊”。